作文中心散文

藍色暢想曲散文

本文已影響 2.86W人 

在海上航行,海如同一本又一本打開的書。走在甲板上,突如其來有一種想跳入海中的衝動。我不恐慌,但是有點好奇。剛開始以爲只是我個人的幻覺,回來後去問了好些坐過船的朋親戚友,居然都有這樣的時刻。和一個高中生物老師交流過程中,終於明白。我們的生命是來自海洋的,在每一個細胞裏,都儲存着對於海洋的眷戀和記憶。在某些特定場合,它魔咒一般復活,押解我們的身心如人質——回到遠古。

藍色暢想曲散文

在海中看海,大海蒼天,只有你一人夾在其中,天人合一。船是一種特殊的載體,當它蹣跚大海之腹,遠離陸地,自身比例小到可以忽略不計。放眼四野,圍繞眼簾的都是圓到無可挑剔的海平線,凡俗的世界早已悄然遁沒。

所有曾經的煩惱,紛雜的人際關係,不堪回首的悲苦,還有層出不窮的願望,都像被船槳切斷的海草,漂浮而去。只有讓人靈魂出竅的蔚藍色的鐵幕像襁褓一樣包裹着生靈孤寂的肉體和靈魂。

法國17世紀最具天才的數學家、物理學家、哲學家帕斯卡爾,曾將人定義爲:無窮大和無窮小之間的一箇中項。我卻認爲在理論科學和實驗科學兩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貢獻的帕斯卡爾,這一次說錯了。沒有中項,人只是無窮小,海洋是無窮大,風暴是無窮大。

在航行上,遼闊水面盡收眼底,澎湃的海浪不停肆虐,你就會自然而然得出一個答案:海洋上,人會變得極其單純,完全喪失了思索的能力。這不是悲觀,海洋以它的無與倫比的壯闊,已經給出了答案,不必我們這些渺小的生靈再來費勁地思考了。人生真是太渺小了,和時間相比,和海洋相比……哪怕是一朵浪花,也比人更長久。它永不疲倦地涌動着,沒有死,也沒有生。或者說它們無時無刻不在死亡之中,也無時無刻不在襁褓當中。你不能說一朵浪花死了,就像你不能說一朵浪花是在何處誕生。

一朵浪花,要是離開了海洋,片刻之間就會萎縮。時間之短,我相信任何一種陸地上的短命花卉,都會比它開的長久。太陽會曬乾它,烈風會吹飛它,魚會把它吞入腹中,雲會把它吸走,霧會把它裹挾而去。雨會把它當作自己陣營遺失的一滴,蚌會把它摩挲成珍珠的雛形。人會把它當作墜落的眼淚,鹹而且苦……一朵浪花,讓自己永不枯萎的祕訣只有一個,那就是匯入一個豐饒的集體中。很多浪花聚集在一起,成就波峯浪谷,托起巨輪,掀起風暴。可以永不止息地歌唱,可以沒有開端也沒有結尾地走來走去,可以在1000次毀滅後獲得第1001次重生。

看看大海,看看浪花。它們是如此的平等,如此的團結。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沒有東西南北的區別,天下浪花結成一家,遇鳳則嘯,遇雨則飛。風平浪靜的時候,就綴成一塊碩大無朋的藍綢,大智若愚微微抖動着,與天公比試着碧藍和寥寂。地球人也都是住在一套單元房裏的親戚。有些人富一點,有些人窮一點,但大家從骨子裏來說,大同小異。平等不是一個誰賜予誰的'施捨和空話,而是一種生物進化的必然。

有人僅僅滿足於在海洋館水族館這類的地方瀏覽。國外的超豪華飯店,已經把有些海生的魚圈養起來了,真是悲哀!在我們住宿的旅館,看到玻璃幕後假裝自由自在的魚,升騰悲哀。充其量這隻能算海洋的藏書票,海洋乾涸的微縮版。如果你膜拜過真正的海洋,你會在那裏有哭泣的衝動。這還不是最悲慘的,如果一個人從來沒有親近過大海,首先是在海洋館裏看到了海水,由那裏的印象去想象海洋,你就陷入了一個猥瑣的幻覺,一個人爲的陷阱。

海洋是一所大學,教會我們生命的感悟。浪花就是教授了,無數位,雖無職稱,但日夜授課,永不言倦。在這顆藍色星球上如跳蚤一樣生活的我們,能看到多遠?美國環境學家羅德瑞克·納什有一個科學理論,認爲從過去到現在以至未來,人們遵循着如下範圍,逐步擴大着自己的視野和愛心疆域。首先是自我,然後波及到家庭。這當然不難理解,原始人就是這樣走過的。再之後是部落,然後是國家。國家是擴大了的部落,是很多部落的聯結。在國家的更高處,就是人類。當我們有了更多的餘力之時,就會更多地關注動物,之後的順序便是“植物——生命——岩石(無機物)——生態系統——星球”。在大海上,充沛愛意會像卓越的三級跳遠,快步騰挪而去。從“一己”跨越到“星球”。我們只有這一個地球,千真萬確。

喜歡海上的風,將雲彩攪散的聲音,還有海水和船身撞擊的撲撲聲。溫暖遠在烏雲之上,即使你感受不到,你也要堅信。親身體驗能使人確立世界觀並因此改變行爲。人與人、人與自然已融合在一起,悍然難分,就像海在海中,風在風中。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