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端午節心情隨筆:端午節的感受

本文已影響 3.36W人 

雨清新了六月,當童歡,高考相繼告別。糉香飄情的端午節來臨了。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端午節心情隨筆:端午節的感受,歡迎大家閱讀!

端午節心情隨筆:端午節的感受

  【端午節心情隨筆:端午節的感受1】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糉葉、包糉子,其花色品種更是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糉;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既美味,又美觀。

我們這裏通常都是包棗糉,白白的糯米里放入幾顆蜜棗,煮熟時白裏透紅,吃起來既香又甜。每年過端午我都是買來現成的吃,自己學包糉子是從去年開始的,女兒知道我愛吃糉子,放假的時候把糯米,蜜棗,糉葉一應俱全的都買了回來,好嘛!這回可不能偷懶買現成的了,學着包吧!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是這樣,會者不難,難者不會。剛學的時候不是把糉葉拽破就是到處漏米,女兒也是第一次學包糉子,我們包出來的糉子沒多少是三角形的,而且生怕漏米,把個糉子五花大綁,捆的是結結實實。各種形狀的糉子在我和女兒的嬉笑聲中逐一粉面登場。

今年的端午節,單位給我們一樣不落的發了糯米,蜜棗,糉葉,女兒還沒有放假,也只好我自己包了,泡米,浸糉葉。有道是熟能生巧,因有了去年練就的功底,今年包起來特別的順手,包得又快又有形狀,沒用多長時間就包好了一大盆,洋洋得意的我很有種成就感,給女兒打電話告知成績,把自己神誇一番。

煮糉子最是心動一刻,糉子下鍋只幾分鐘的時間糯米的香味伴着艾葉那特有的清香氣味就瀰漫了整個房間,真是香氣四溢,沁人心脾。煮糉子一定要時間長一些,這樣會很綿軟,更香甜。吃時最好涼的時候吃,這時候粒粒米已不分你我緊緊的粘在一起,吃起來更有韌性,滑滑的很爽口。

煮糉子的鍋裏一定要煮雞蛋,有條件的還要再煮些鴨蛋、鵝蛋,吃過蘸糖的甜糉之後,要再吃蘸鹽的雞蛋“壓頂”。據說吃五月端午糉鍋裏的煮雞蛋夏天不生瘡;把糉子鍋裏煮的鴨蛋、鵝蛋放在正午時陽光下曬一會再吃,整個夏天不頭痛。

糉子裏包上蜜棗的棗糉還有早中的說法,既是爲即將考學的學子們加油!早早考中的意思。糉子諧音中子,民間也有吃了糉子能得兒子的說法。

又是一年糉飄香,飲水思源。每當節日來臨之時,總會想起戰國時期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的那種感懷局勢動盪,國事不振,並以死相諫的愛國精神,人們爲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糉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糉香飄飄!情味濃濃!

  【端午節心情隨筆:端午節的感受2】

我是一個沒有情懷的人,在生活面前,我是冷漠的。寂寞和冷漠給了我重重的殼,殼裏的生活從來不安逸,但從來也不舒服。

我的媽媽是我生命的沃土。但是我一個人走出來了十年,離得越遠,故鄉越美,我很想回去走一遍小時候求學的路,跨過六座山經常遲到的路。在今天看來,應該是一路的綠色美景。沒有人告訴我應該頑強,但我真的頑強的走到城市裏。並且在城市裏迷失了十年。

十年裏我不快樂,但是仍然不懂得停下腳步。我沒有給自己放過一天假,我也忘記自己到底要什麼。上班兩個字,會給我安全感。如果不上班,我覺得我像是被世界遺忘了一樣,沒有存在感。

節日與我,從來是忽略的。端午節來了,我會想端午節麼,何必要這樣隆重的形式化它,很多很多年前的一位詩人唱着離騷跳進了汩羅江,今人卻要在這一天慶祝什麼呢。

但這是以前。前年的五月,媽媽和奶奶從遙遠的老家來看我。她們逛超市,購食材,家的味道變得濃厚,我吃到了久未品嚐的媽媽菜。端午節的氣氛還不濃厚的時候,她們就挑好了竹葉,洗淨了涼在陽臺上,又去準備甜棗和花生米,當一切都備齊的時候,恰逢週末。我剛好那個週末不忙,就陪在家裏陪媽媽和奶奶聊天,聊天老家的某些遠親不在了,聊到一個老鄰居生病了,也聊到某個近親現在發達了,如何的富有,你應該回家去請教請教。突然發現,在這樣的聊天中我真的放鬆下來,內心是極其愉快的。然後媽媽和奶奶把淘淨的糯米放在乾淨的盆子裏,拿出綠色的竹葉,極熟練的包起糉子來。把糯米包進去,再用清水淋幾遍,讓米粒變得緊實。然後拿竹葉割成的細繩捆紮成菱形的糉子,奶奶一邊包一邊問我:包得好不好?好像沒有以前方正,沒有老家的竹葉好。

我看着她們一邊忙活一邊聊天,也開始蠢蠢欲動,洗淨了手,我也拿了竹葉開始包,奶奶笑我,說我笨手笨腳,大抵是第一次包糉子吧。媽媽回她:還真是第一次包,以前他怎麼會參與?

那麼溫馨的畫面,再也見不着了。奶奶已於去年去世,清 明採茶的季節,她惦記自己的大女兒,沒有人陪她去,八十調幅齡的她自己坐車去的,回來就病了,只是發燒沒有其它病症,在小診所和縣醫院輸了十來天水都不見好轉,最後才找到真正的.病因,是被脾蟲咬了。那是一種附在皮膚上吸血的蟲,帶有毒素,會讓人的血小板驟減,免疫力下降,最後死亡。那一年開始頻發這種病例,後來都無人敢去採茶。奶奶轉到市醫院的時候,已經病重,無法恢復,好在後來並不痛苦,安靜的去了。

又一年的端午節,我仍然在孤獨的異鄉。我不喜歡包棕子,嫌購置配料麻煩。我只是很懷念那一個最特別的端午,兩位老人熟練的包着糉子,用我久違的鄉音聊着老家的些許舊事。特別溫馨,特別的放鬆,時光靜靜的在指尖流淌,面容安詳的老人,在把祝福包進糉子裏。

而今天,我能做什麼呢?我只有雙手合十,閉上雙眼,低頭靜默。我在心裏說,奶奶,你一定要更幸福,端午節記得吃糉子。很多的傳統節日,雖然有不同的習俗,但是我們都把它過成了團聚,過成了家的味道。如果家人們不能在一起,那我們就提醒他們吃糉子吧,這是我發現的傳遞節日習俗的新方法。但願清風幫我把訊息傳遞到。

  【端午節心情隨筆:端午節的感受3】

每到端午,我都會和家人一起插艾解糉,包包子,喝雄黃酒,在手腕處纏上五色絲線,然後,給自己的親朋好友發發祝福語。年年如此,並沒有感到有什麼不妥之處,以爲和其他的傳統佳節一樣,想當然這就是端午的味道。可今年,病中的我剛剛給親朋好友發完祝詞,就驚駭地看到:端午節不能祝快樂,只能祝安康,它是一個悲壯的日子,是一個祭祀的節日。一方面爲自己的孤陋寡聞而汗顏;另一方面又爲自己已發出的祝詞感到深深不安,忙不失迭想刪除,但已太晚了,於是心裏產生了一個念頭,寫下這樣一些文字,請朋友們諒解我的無心之過,也爲了提醒自己時時記住: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戰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任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但是由於在內政外交上屈原與楚國腐朽貴族發生了尖銳地矛盾,他遭到羣小的誣陷和楚懷王的疏遠。懷王死後屈原遭饞去職,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都城郢,屈原眼看着自己的祖國一天天衰亡,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在悲憤交加中於五月初五,寫下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而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屍身。有位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爲怕飯糰爲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糉子。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糉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是紀念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爲楚平王所殺,他微服過昭關,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屍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閭死後,其孫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吳越夫椒之戰,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坐視越國自大。吳國太宰伯嚭,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屬縷寶劍。子胥本爲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說:“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死後僅十年,越滅吳,終應其言。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屍體裝在皮革中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爲紀念伍子胥之日。

端午節第三個意義是爲紀念東漢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就此傳爲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爲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紹興,後傳曹娥碑爲晉王義所書。鄉人爲紀念曹娥的孝節,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她所居住的村鎮改名爲曹娥鎮,曹娥殉父之處定爲曹娥江。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證實:長江中下游廣大地區,在新石器時代,有一種幾何印紋陶爲特徵的文化遺存。該遺存的族屬,據專家推斷是一個崇拜龍的圖騰的部族----史稱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紋飾和歷史傳說示明,他們有斷髮紋身的習俗,生活於水鄉,自比是龍的子孫。其生產工具,大量的還是石器,也有鏟、鑿等小件的青銅器。作爲生活用品的罈罈罐罐中,燒煮食物的印紋陶鼎是他們所特有的,是他們族羣的標誌之一。直到秦漢時代尚有百越人,端午節就是他們創立用於祭祖的節日。在數千年的歷史發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經融合到漢族中去了,其餘部分則演變爲南方許多少數民族,因此,端午節成了全中華民族的節日。

看到了這些,端午節的味道還僅僅是吃糉子,包包子,喝雄黃酒,賽龍舟嗎?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