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貧窮是人生的資本散文

本文已影響 1.66W人 

由於一直鍾愛家鄉的秦腔,因此從小就有一種好奇心,每次進戲園子看戲,總想知道唱戲的是哪個劇團、這個劇團裏有哪個名家,這些名家的家在哪裏、她們化妝後臉蛋都那麼漂亮,穿上戲裝魅力那麼讓人傾慕,那麼除過臺上正常唱戲以外,他們每個人的平日生活都幹些什麼,後臺的他們又有哪些關於唱戲的傳奇故事呢?就因爲處於這個目的,所以每次看戲總是往後臺跑,一直追隨着想看看演員們怎樣畫臉譜,怎樣穿戲裝。

貧窮是人生的資本散文

多少年來這個想法一直存在,即使到今天,每每遇見名人名家的秦腔演唱視頻,我首先要看看是誰唱的,有沒有演唱者的簡介,哪怕就是簡單的一句話,我也要看看簡介。因爲我一直認爲一個人就是一本精裝書,想讀懂這本書裏的每一章節內容,必須先讀懂書的前言和緒,否則就無從下手,就不知道作者的寫作目的和初衷。換一句話說,不瞭解唱戲人的生活和人生觀,以及她對於生活的理解程度,你怎麼能夠理解她唱戲的情感來源,你怎麼能知道她所運用的手法和技法,你怎麼知道演員爲什麼要這樣或者那樣處理此段的聲音技巧,你又憑什麼說人家唱的好與不好?因此,話不能隨隨便便的說,說話是要有原由的。

記得第一次親眼目睹一位藝術家是我們縣劇團的當代名家李曉霞。李老師在當地是一位名副其實、德藝雙馨的當代秦腔藝人,1991年3月2日,李曉霞老師不幸去世,遺憾見她卻是去世後的送埋途中,老百姓沿途路祭送行的場景至今讓我記憶幽深,父老鄉親惋惜留戀名家,送埋的隊伍從彬縣西大街排成長龍一直延續到東大街。這場景讓人明白一個道理,人生不僅僅是苟且偷生,人生還有藝術和精神的追求。精神和靈魂的追求是人類生命綻放的更加絢麗多姿的一種高尚的慾望

父母親是我的第一位老師,特別父親一生對於我人生觀的影響至爲重要。記得小時候父親經常說:“好事是壞事,壞事是好事。”當時我確實不理解這句話的含義,直至上高中時,我閱讀了一本《老子道德經篇章譯註》,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爲《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爲《德經》,並分爲81章。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着作。書中有一句話:“福兮禍之所伏,禍兮福之所依。”“福兮禍之所伏禍兮福之所倚。”意思是,禍是造成福的前提,而福又含有禍的因素。也就是說,好事和壞事是可以互相轉化的,在一定的條件下,福就會變成禍,禍也能變成福。終於有一天,我把父親說的這句話和老子的名言聯繫起來了,我終於明白了父親說這句話要告訴我的深刻道理就是:“禍是造成福的前提。”言下之意,母親去世,家庭日子過得困苦也是幸福來臨的前提。原來我們都很崇拜名人,其實名人就在自己身旁,他或許就是你的父母,或許就是你的親朋好友,其實名人都來自於勞苦大衆,名人都來自於老百姓。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位親朋好友,每一段緣分,說不定你的人生每天邂逅的都將是精彩紛呈……

說了一大堆廢話,言歸正傳。近幾年由於科技發展,我時常告訴身邊的親人和朋友,網絡時代讓人有很多的想不到。就比如愛秦腔這件事,想熟悉和了解一位秦腔名家,只要下功夫,就沒有辦不成的事情。我確實沒有想到,今生一個普普通通的打工族,竟然能夠面對面地和多位秦腔老師們聊天,聊戲說戲,看他們演戲,聽他們唱戲,誠心地感謝網絡時代,感謝各位秦腔界的老師們的支持和鼓勵,是你們讓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是你們讓我從秦腔這個古老的劇種,學到了好多做人的道理和家鄉的傳統文化知識。

認識秦腔表演藝術家韓利霞老師,是在她演唱的秦腔傳統劇《慈母淚》裏,知道了她的名字,然後又從網上和韓老師的微博裏瞭解一部分。更多地瞭解到韓老師,和她走出的這條藝術之路是在文字和詩詞裏,原來她的藝術之路佈滿了荊棘和坎坷。她,從一位渭北黃土高原上的失學小姑娘變成一位名副其實的秦腔藝術傳承人,其身後的心酸和淚水,確實不是一般人所能夠堅持下來的。韓老師的秦腔藝術表演水平,我不想再妄自菲薄,因爲我已經看到了好多關於韓老師演出的報道和戲評寫的都非常地棒,諸如甘肅會寧張文瀚先生的《秦腔的力量---觀韓利霞主演有感》、《韓利霞秦腔贊》詩選、吳玉平先生寫的《紮根三秦大地,藝海苦作舟---走進秦腔國家一級演員韓利霞》、還有《白銀日報》、《甘肅工人報》、《華夏文明導報》、還有任余余先生的美篇報道等等,這些文字和載體對韓老師的演藝技術已經評寫的入木三分,淋漓盡致,這些都足以說明一切問題,因此我就不必再過多的浪費筆墨。我怕過多的囉嗦會有失偏頗,畢竟我不是專業戲曲評論,在這裏我僅僅引用一位作家的一段原話,讓大家瞭解韓老師的演出精彩;“韓利霞的戲,倘是大聽,有種柔腔慢調的沉沉,如岩石縫隙的溪水哽咽難流,時咽時嗚,心肌抽搐,血淚交注。倘是細聆其曲,似黃土地上洪水出谷,峽口收就,情濤灌溉,一瀉而下,留住咆哮,盡在藝海。整段唱腔以悲聲呼出,把滿腔怨恨潑灑在舞臺的時空中,在奔放與柔和中,表現‘程式化’藝術,以一波又一波的‘唱腔’,將戲推向高潮,讓人在真情感動中回味生活。”今天我想談談由韓利霞老師藝術之路受到的啓發。

韓利霞老師的家鄉武功我去過好多次。當然,我是以一個麥客的身份去的,當麥客的心酸我在《關中麥客》一文說的夠多了,不再囉嗦。武功縣隸屬於陝西省咸陽市,秦孝公十二年(前350)設郡縣。縣域位於關中平原腹地,東接興平市,南臨渭水與周至縣相望,西靠楊凌高新農業示範區、扶風縣,北和乾縣接壤。是周人始祖后稷教民稼穡之地,也是大漢忠臣蘇武的故里、唐太宗李世民的誕生地。武功,也是韓利霞老師的生地,賦予傳奇色彩的故土武功,相傳唐、虞時,縣域爲炎帝后裔姜姓封地,稱有邰國,其範圍大致包括今武功全境,扶風中南部,郿縣全境和岐山南部,武功也是西府的一部分。商朝後期,古公稟父由豳南遷於“岐山之陽”(今岐山、扶風一帶),有邰又成爲周族活動的地域。歷史延續至秦、漢、三國、隋、盛唐、宋、元、明、清到民國一直至今,因此武功的歷史文化底蘊孕育了好多名人名士,這是不言而喻的'事情,因爲她的歷史文化傳統和民俗習慣的教化作用,所以誕生名人名士覺得並不奇怪。就拿秦腔來說吧,秦腔是中國最古老的劇種,京劇、豫劇、河北梆子等等都是起源於秦腔,所以被尊爲是“百戲之祖”,也被譽爲“中國戲劇的活化石”。秦腔的特點是高亢激昂,強烈急促,扯開嗓子大喊一聲,在武功當地稱爲“掙破頭”。當年周總理來到西安易俗社看完秦腔後,說了一句話:“精神可嘉,但要注意身體”。外地人開玩笑說,唱秦腔要具備三個條件,一是身體要好,以免累病了;二是觀衆膽子要大,以免嚇壞了;三是舞臺要結實,以免震塌了。這足以說明在武功誕生像韓利霞老師這樣的名角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河北省東光縣人王寶池,1958年10月生人,酷愛文學、書法,工作之餘喜歡習字和寫詩,他1980年曾經寫過一首七律《勸學》,那時我已經上初中,這首詩曾經深深地打動過我,因爲這首詩,我高中時彬中書畫展曾經獲書法二等獎,全詩內容如下:“學林探路貴涉遠,無人跡處偶奇觀。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書山妙景勤爲徑,知淵陽春苦作弦。風流肯落他人後,氣岸遙凌毫士前。”這首詩大意就是“在學問之路上跋涉,貴在持之以恆,不斷向遠處前進,在沒有人到達的地方往往有珍奇的風景。自古以來具有雄才偉略的人總是經歷了很多磨難,那些紈絝子弟中很少有出色的人才。學問的高峯風景美妙,只有勤奮纔是達到成功的途徑,知識的海洋裏要看到希望的春天就要把吃苦當作琴絃。讀書人的風流蘊藉決不輸給任何人,在豪邁之人面前更是氣度偉岸。”確實是這樣,雖然武功歷史底蘊深厚,人文博大精深,如果說韓利霞老師不能夠持之以恆、不能夠一路向前看、不能夠勤奮用功苦學、如果她沒有把吃苦當做琴絃,那麼我們可以想象,成千上萬的武功人,韓老師她怎麼能夠一路奪關斬將,她又怎麼能獲獎三十多次,又怎麼能獲得那麼多的殊榮?

人常說:“自古寒門出貴子。”我閱讀吳玉平先生寫的《紮根三秦大地,藝海苦作舟——走進秦腔國家一級演員韓利霞》時,看到韓利霞老師幾張我以前沒看到的學生照片,勾起了我的一段辛酸,韓老師和我應該是同齡人,她穿過運動秋衣,我們那個年代的人幾乎都穿過,運動場上,早操的操場上,我們幾乎都是這樣的打扮,而且平常也把運動衣當做外罩穿,能穿上運動衣做外套的孩子,家境已經算是很不錯的了,所以看着那些照片和身影覺得親切,覺得很眼熟。記得我上高中有一次週末回家路上下暴雨,因爲沒有更多換洗衣服,週一早操時我穿着一身暴雨淋透的,生產隊發放的民政照顧的軍絨衣凍得直打哆嗦,至今記憶幽深。這種事情經常回旋與我的腦海深處,揮之不去……

“朝爲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這是一首多麼激勵人心的絕句詩。在過去困難的日子裏,因爲長期的苦難,人們好像已經養成一種習慣,逢人訴苦已經習以爲常,因爲說出來自己發發惱騷,覺得自己內心裏就輕鬆了很多,也就好像找到了一種心理的平衡。這些事我也經常做,也經常寫成文字向世人訴說,有時候自己是在回憶人間真情的美好,有時候是在懺悔自己的稚嫩和可笑。然而,我欣賞過韓利霞老師的秦腔《三孃教子》、《秦香蓮》、《趕坡》、《慈母淚》、《放飯》等等演唱後,更多地瞭解韓利霞老師的藝術生涯的一路不容易和心酸付出,讓我再不覺得苦,再也不覺得委屈,而且僅僅如此,還讓我又一次總結出一個道理。

人生誰都不容易,人生誰都有過曾經的磨難。如果每一個人都能夠把人生的苦難,化作行動的動力,用這股子動力推動人生的機車,帶動自己這趟開往生命盡頭的動車組飛速前進,那麼,苦難這時候就變成了人生的寶貴資源。那麼,苦難也是人生的一種資本。是的,困難是人生的資本,我們擁有苦難,就是擁有了前進的能源,不畏苦難,不和困難妥協,把困難當做前進的動力,何愁不能看見前方的彩虹?

就讓我們努力學習韓利霞老師的這種砥礪前行的精神,用苦難作爲自己前進的動力,一起攜手共進,盡力譜寫自己的精彩人生,弘揚發展和傳承家鄉的傳統文化,把我們的鄉音秦腔做大做強,讓秦腔永世傳揚,教育和激勵一代又一代的三秦兒女,執筆潑墨,爲三秦大地再次譜寫輝煌篇章。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