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大器晚成的劉同升散文

本文已影響 8.89K人 

劉同升(1587—1646年),字晉卿,漢族,出身於名門,他爲明朝探花劉應秋之子,系江西省吉水縣人。因國家動盪,科舉受阻,自小聰穎的他51歲時才獲丁丑科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可謂大器晚成。他不但文才出衆,還精通武略。一生只對明朝忠義耿耿,決心與志同道合者共赴國難,反清復明。但在明朝滅亡後,他只好投靠唐王,舉起抗清復明之大旗,從贛州起兵,一路收復吉安、臨江等地。後因舊病復發,猝死於贛州,享年59歲。贈東閣大學士,諡號文忠。

大器晚成的劉同升散文

劉同升剛出生時,戲曲家湯顯祖應邀來到劉府祝賀劉應秋老友喜得貴子。兩年後,湯顯祖也生了個千斤,取名詹秀。因兩家關係一向和好,同升和詹秀自然常在一起嬉鬧玩耍。湯顯祖特別喜愛非同尋常的小同升,有意教他背幾句古詩,對幾個對子。同升一學就會,當着衆人面不慌不忙地背詩對句,逗得大人很開心。一日,湯顯祖對劉應秋說:“吾看這倆小傢伙尤其合得來,何不結成親家乎?”劉應秋回曰:“湯兄譽滿文壇,我只恐高攀不上哦!既然汝之美意,吾當樂意從命耳。”幾日後,兩家舉行了隆重的訂親儀式,這兩個不懂事的小孩覺得很好玩。

1598年,湯顯祖仕途不順,棄官返鄉,專司戲劇創作。這時的劉同升雖只有十多歲,卻讀書較多,懂得的道理亦甚不少,他特別崇拜岳父大人的人品和學問。歸隱之後的湯顯祖,以筆代劍,無情而有力地鞭撻黑暗的晚明社會,謳歌人間的真情實感。其創作的以《牡丹亭》爲代表的“臨川四夢”等一批戲劇,上演後風靡江南。在親友的資助下,湯顯祖興建了“玉茗堂”。玉茗堂剛落成時,將要舉行盛大的慶典活動,等待各方儒士雅客的`親臨現場,劉家父子是貴賓理應於邀請之列。

劉同升跟隨父親前往祝賀。他東張西望,只見玉茗堂內柱壁雕畫,燈火通明,廳兩邊掛着才子佳人的戲裝圖,覺得很新鮮。但總不見詹秀小妹露面,又不好意思去找她,心中時有不爽。中飯後,湯顯祖請文友爲玉茗堂題詞,特地把小同升叫到身邊,向友人介紹自己的小女婿讀了不少古書,還會作詩,字也寫得漂亮。此時的小同升拱手與長輩們分別作揖施禮,然後站在一旁看大人們題聯做詩,評戲說曲。一位戲友見劉同升神態十分專注,便說:“湯大人的乘龍快婿飽讀詩書,少年老成,是否請他也題聯一幅?”湯顯祖便鼓勵同升:“你仔細想想,也題兩句吧!”

小同升眨巴着眼睛,模仿大人的語調雲:“岳父大人喜建新堂,小婿理應題聯祝賀。”他思索片刻,便鋪紙揮筆寫出了上聯:“門滿桃李遍四海,斗山玉茗。”盛讚湯顯祖如泰山北斗,名揚天下,桃李滿全球。衆人閱罷,連聲叫絕。他接着完成下聯:“家藏戲書傳萬年,堂構金湯。”意思是說湯家藏書萬卷,連同戲曲作品將流芳百世,永保輝煌。湯顯祖讀着對聯,笑得合不攏嘴。戲友們無不稱讚劉同升人小才高,今後一定會金榜題名,前途無量。可不幸的是,湯顯祖的愛女詹秀少年病故,未能與同升喜結連理。但劉同升從此之後仍視湯顯祖爲岳父。

劉同升自幼深受父親影響,該苦讀書,拜鄒元標爲師,主動研究王守仁“心學”。因社會動盪,時事不順,儘管他聰明過人,但皆與科考擦肩而過,最終51歲才中狀元。中榜入朝時,崇禎帝問:“你年紀多大?”劉同升答道:“五十有一。”崇禎最後勉勵他說:“你的臉容,尚如少年一般紅潤。”遂授同升爲翰林院修撰,始作京官。

1638年某月的一日,當順天府侍從送劉同升歸官邸時,他在馬上吟詩云:“千行馬上思親淚,一寸階前報主心。”人們即已知道他志向高遠,一心想着要爲國家和朝廷效力。這充分體現出劉同心是位忠孝兩全,既要報效國家,又要兼顧體貼家庭親人的合格朝廷命官。

次年,楊嗣昌“奪情”(父或母亡不回家悼喪盡孝)入宮,何楷、林蘭友、黃道周等聯名上疏反楊不成,且被皇上治罪。劉同升和同榜探花趙士春繼續上疏,在僅三百餘字的奏疏中引經據典,對楊嗣昌大加鞭撻,激怒了思宗,被貶爲福建按察司知事,劉同升遂憤而引病歸鄉。

1643年,經朝廷各官屢次薦舉,崇禎皇帝正待重用劉同升,但京師淪陷,崇禎就吊死於煤山。同年五月,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稱帝,以原職召回劉同升入朝共商國事,但劉同升不肯前往。

1644年五月,南京失陷,福王被俘,江西也難保。劉同升攜家人前往福建投靠唐王朱聿鍵。他安頓妻兒後在雩都(今江西於都)又遇原兵部職方主事楊廷麟,二人決定一同招募士卒,分兩路起兵抗清。楊向贛州方向進發,同升暫駐守在於都,被唐王封爲國子監祭酒。不久,劉同升被形勢所迫又入贛州,與楊廷麟一起籌措軍餉,統兵北上,攻取吉安、臨江等地。唐王又提攜劉同升爲詹事府詹事兼兵部左侍郎。這時,劉同升已身患重病,衰弱不支。但他每日仍與士大夫宣講忠孝大節,激勵他們的鬥志,聞者無不感奮。十二月,劉同升終因勞累過度,因病猝死於贛州,享年59歲,贈東閣大學士,封爲文忠諡號。

劉同升是明末有名的愛國詩人,詩文內容充實,感情強烈。在他三百多首詠史詩中,大部分都是歌頌蘇武、顏真卿、文天祥、陸秀夫這些具有民族氣節的歷史人物。劉同升不但文才過人,且兼通武略,可惜出仕已晚,生不逢時。一生著書有《錦鱗集》、《音韻彙編》、《明名臣傳》、《文苑英華刪選》、《明文選》、《金石寶鑑錄》等。爲表對劉公的尊敬,我作七律詩另詠:官家子弟出身妙,自小才橫四座驚。睿志不逾揭首榜,忠心未改入朝廷。千行馬上思親苦,幾寸階前報主情。重病出兵幫晚帝,一生至死永投明。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