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關於快樂的散文五篇

本文已影響 2.76W人 

篇一:尋找快樂

關於快樂的散文五篇

快樂是什麼,怎樣尋找快樂?一位哲學家告訴我們,每天起牀要面帶笑容,保持愉快的心情到早晨10時,那麼保證你一天都會快樂。這不是簡單的感覺,而是人生選擇幸福的基礎。你期望快樂,便會找到快樂,你尋找什麼,便會發現什麼,這是人生的基本法則。

蘇格拉底有一天和朋友在書房聊天,悍妻忽然大發雌威,吵鬧不休,蘇氏忍無可忍,只好帶着朋友,出門避風頭。剛走到門口,他的太太從樓上潑下一盆冷水,淋得他像只落湯雞。朋友取笑他,他不以爲然,幽默地說:“雷聲之後,必有大雨。”他還自嘲說:“娶一個悍婦可以幫助修心養性。”

有一對夫妻都是上班族,在學校教書,每天除了準備功課之外,還要料理家務。有一天做太太的替丈夫準備論文資料,做丈夫的忙着幫太太拖地板,滿頭大汗,十分辛苦。太太看在眼裏,低頭輕輕耳語,安慰丈夫說:“親愛的,我們家裏多富有呀,你有女祕書,我有男傭人。”道理就這麼簡單。生活還是老樣子,就看你怎麼想了。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心態去看問題,我們的心理感受、處事效果就會完全不同。

人生在世,十有八九不如意,生活有時會強迫你嚥下苦酒,嘗夠苦辣酸澀,甚至吃盡苦頭。有時無名的煩惱不知怎的就佔據了你的心頭。那麼如何在心理困境中自救,使自己擁有健康的身心,贏得成功的人生呢?美國有一位倡導積極思想的哲學家皮爾博士告誡人們:“每天爲你的生活灑一點香水。”

平日,人們習慣於往身上或房間裏灑一點香水,這樣就會驅散身上和房間裏的異味,使空氣變得芬芳清新,讓人感到舒暢起來。這個道理同樣適用於人的情感。當人有意識地往頭腦裏增添令自己振奮的情緒時,你就會變得快樂,就會有好心情。如果一個人常去注意生活中那些快樂而美好的事物,他也就會因此而變得快樂起來。而當一個人總是去注意那些灰色的事物和不快樂的一面時,他的情緒同樣會深受影響,久而久之,還會發展成爲一種人生的觀念,對世間的看法,甚至發展成一種病態的情緒。

古人說過:“貧賤是苦事,能善處者自樂;富貴是樂境,不善處者更苦。”人們都有過這樣的體驗,有時候心情舒暢,喝一杯清茶,也覺得神清氣爽,非常愉快;有時候珍饈滿桌,但一懷愁緒,毫無快樂可言。至於古往今來聽來的看到的這類事就更多了。有些貧且“賤”者,能淡泊自甘,安貧樂道,雖粗衣劣食,處山陬、居陋巷,仍不改其樂。不少富且貴者,爭權奪利,互相傾軋,既布陷設阱機關算盡害人,又憂譏畏讒處處防人害己,成年累月心勞力拙,神經緊張,雖錦衣玉食,金銀滿箱,也得不到多少快樂。

曾有一位少年問一位智者:“我怎樣才能變成一個自己愉快、也能帶給別人快樂的人?”智者送少年四句話:把自己當成別人,把別人當成自己。把別人當成別人,把自己當成自己。少年依智者之言走過他的人生歷程之後,也成了一位智者,他是一個愉快的人,也給每個見過他的人帶來快樂。

有時我們太過地追求完美,太過地追求富貴,然而完美和富貴不是每個人都能擁有的。所以,只有你懂得享受生活的自然樂趣,把日子過得簡單一點、從容一點、淡泊一點、直率一點,你的生活就可能增添更多的溫馨,更多的色彩,你也便會有着許多許多的快樂。

品讀故事,溫故知新,使我們以人爲鏡,可以知得失,學會換位思考,多角度、多方位地觀察社會,善待人生。如是,我們方可擺脫不應有的煩惱,使自己的生活多點愉快,同時把快樂傳遞給周圍的人。可見,快樂就是這麼簡單。只要你淡泊、平和,只要你豁達、樂觀、努力去尋找、發掘、創造,善於從不完善中發現生活的美好,你就將擁有永遠的快樂。

篇二:用快樂詮釋人生

清晨的鐘聲已然敲醒,彷彿一切的一切又是一個新的開始。萬物的復甦從此開始,快樂的生活從此開始。生活的經歷告訴了我們要樂觀而陽光的去生活,用樂觀詮釋自己的人生,纔是一件幸福而快樂的事情。

斯蒂芬威廉霍金,出生於1942年1月8日,是一位偉大的物理學家,黑洞理論和“大爆炸”理論的創立人,着名的《時間簡史》的作者。他因患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禁錮在一張輪椅上達20年之久,他卻身殘志不殘,使之化爲優勢,克服了殘疾之患而成爲國際物理界的超新星。

他不能寫,甚至口齒不清,但他超越了相對論、量子力學、大爆炸等理論而邁入創造宇宙的“幾何之舞”。儘管他那麼無助的坐在輪椅上,他的思想卻出色的遨遊到廣袤的`時空,解開了宇宙之謎。他用樂觀戰勝了疾病,用樂觀詮釋了人生的真正價值

或許在人生的道路上,每個人都會面對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挑戰。沒有一個人是不曾經歷的,只有在磨練中才能感悟到生活的美好,才能不斷的成長。

初次來到天津的時候,自己對這裏的一切事物都不熟悉,感到很孤獨,每次想家都會自己暗暗的流淚,並且有時出去逛街也聽不懂這裏人的講話,這裏的一切彷彿都是對我的一個大大的挑戰……經過半學期的適應生活,逐漸的熟悉了這裏的一切,交了很多的天津人,並且天津人的話也對我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偶爾也會說幾句天津話了,天津也有很多好玩的地方,多讓我產生了好奇。

彷彿這裏的一切都是那麼有趣,每一天都是很開心,並且孤獨感也都拋之腦後了,我深深的愛上了這個地方。或許這麼一件生活中的小事是不值得一提的,但對於我自己卻是影響深遠。因爲這個過程見證了我的成長過程,這裏有辛酸、淚水,也有快樂。它讓我明白了生活要樂觀的去對待,這樣才能是一個值得演繹的人生樂章!

篇三:快樂與金錢無關

多年來,我一直覺得自己是一個不太幸運的人,也是一個不太快樂的人。

十九歲那年,我高中畢業,本以爲可以考入一所重點大學,誰知因爲一分之差,我被錄取到了一所普通大學裏。儘管這所大學的環境相當不錯,也是不少同學夢寐以求卻求而不得的,然而我依然感到十分失望。接到錄取通知書時,我沒有絲毫的快樂和興奮,有的只是與重點大學失之交臂的失落和哀愁。

二十三歲那年,我大學畢業,班上不少有關係的同學都留在省城工作,而我卻被分配到一座小縣城的一所普通中學裏任教。在全球就業率不景氣的情況下,這份工作其實也是不少人所向往的,然而我依然感到十分失望。去單位報到的那天,我的心裏沒有絲毫的快樂和興奮,有的只是滿腔的抱怨與牢騷。

進入職場圈後,一些與我同年參加工作,甚至比我參加工作還晚的人,都先後得到了晉升或提幹,而我卻還在原地踏步,停止不前。儘管我在工作和寫作上都小有成就,然而我依然感到十分失望。每月拿着微薄的薪金,我的心裏沒有絲毫的快樂和興奮,有的只是英雄無用武之地的無奈與嘆息。

……

不久前讀了一個故事,大意是一個國王終日悶悶不樂,愁眉不展,大臣和御醫都束手無策,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後來得到一位道士的指點,說只要能找到一個快樂的人,將他的鞋子讓國王穿上,國王的病就能不治而愈。於是,大臣們四處尋找快樂的人。一天,他們聽到一個農夫在田間引吭高歌,就上前詢問,你覺得自己快樂嗎?農夫說,當然,我沒有一天不快樂。大臣聽了欣喜萬分,立刻向農夫索求鞋子。然而讓他們意想不到的是,農夫窮得連一雙鞋子也沒有。

讀完這個故事我的心情豁然開朗。人的慾望永無止境,不管你怎樣努力都無法滿足。當我們沒有房屋遮風避雨時,我們以爲只要擁有一間房子,就一定會很快樂。而事實上,當我們真正擁有它時,我們依然不快樂,因爲我們發現擁有的這間房太狹小、太簡陋;當我們沒有面包時,我們以爲只要一日三餐衣食無憂,就一定會很快樂。而事實上,當我們真正擁有它時,我們依然不快樂,因爲我們發現別人吃的都是山珍海味;當我們沒有呼風喚雨的權力時,我們以爲只要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就一定會很快樂。而事實上,當我們真正擁有它時,我們依然不快樂,因爲我們發現高處不勝寒。

原來,快樂與權力無關,與地位無關,與金錢無關,與得失無關。一個人的期望越高,快樂越少,反之期望越低,快樂也越多。很多時候,我們的目光都緊緊地盯在了結果上,而忽略了過程的美麗。

快樂,其實很簡單,就像沒有鞋子的農夫。

篇四:簡單·快樂

什麼是簡單?一花,一世界,一樹,一菩提。其實,所謂的簡單,或許只是呼吸的那麼一瞬間,又或許是閉上眼用心感受的那一剎那,亦或是茫茫人海中你自信的一笑。簡單就是心。

簡單,是一種心的態度,大千世界繽紛複雜,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煩惱,每個人都會覺得自己怎麼會這麼忙:吃喝玩樂、玩樂吃喝。生活又似乎變成了兩點一線,只有那一條線,枯燥無味。還有無盡的瑣碎小事,這種生活節奏讓自己很不快樂。每個人都向往那種快樂、無憂無慮的生活,就像童年一樣……簡單生活;快樂做事,快樂生活。

爲什麼不讓生活快樂一點,簡單一點呢?爲什麼要把自己關在陰暗的角落呢?心的快樂也是一種簡單,你還想過嗎?當你學會快樂的時候,放下心裏的沉重包袱,生活也就簡單了。你不會有那種煩瑣的感覺。

爲什麼總要時時刻刻都邁着沉重的步伐,去追逐那所謂的名利卻又在半路徘徊迷惘。當你每天參與這些時,你是否想過,其實,只要心快樂了,生活就快樂了,坦然面對一切,簡單做事,簡端正自己的態度,那麼你會覺得,生活其實都是那麼簡單與快樂。簡單去面對,你可以“忙裏偷閒”,在某個假日的午後,關掉電視電腦手機,坐在自己的書房,再爲自己泡一杯咖啡,伴着溫暖與濃香,捧上一本書,給自己的心放一個小假。這是多麼簡單啊!就像數學公式,簡單化,容易化。

簡單不必刻意追求,簡單隻要隨性率直。簡單隻要你輕鬆愉快。

簡單就是簡單,一點兒也不復雜,只是……你學會簡單了嗎?你……快樂嗎?

篇五:快樂與內疚

我把人生的目標定爲兩項:身體的舒適和精神的愉悅。這樣說時,卻有點心中惴惴,似乎有些內疚。爲什麼會有這種感覺?

首先,從利他角度考量,把快樂確定爲人生目標總是給人不夠“高大上”的感覺,似乎真正的“高大上”必須是利他的、犧牲的、奉獻的,自身的享樂只能是“低小下”的。可是如果他人的快樂可以成爲目標,自身的快樂爲什麼就不可以成爲目標呢?每一個自身對於他人來說不都是他人嗎?王小波批評過“毫不利己,專門利人”:你專門利我,我專門利你,最終得到的還是兩個人全都被利,全都享受到快樂,那何必要那麼麻煩呢?每個人都追求到自己的快樂,效果在客觀上不是一樣的嗎?

其次,從建立功勳角度考量,只追求快樂似乎是胸無大志的表現,這樣的人生目標一點也不勵志。中國古代講究三立,成功的人生要“立德、立功、立言”;西方社會學講社會分層的指標是權力、財富和名望。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只追求快樂不是不往高處走,反往低處流嗎?但是追求名利是有條件限制的:天賦、努力和運氣,缺一不可,缺了一樣,追求的過程就變成痛苦。只有當追求的過程也是快樂的過程的時候,才應當追求,而如果這一過程確實是快樂的,那麼它與追求快樂的人生目標也就不矛盾了。

第三,快樂有高下之分。按照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生存和安全需求的滿足只帶來少量的快樂;歸屬和尊敬的滿足帶來中等程度的快樂;自我實現需求的滿足則帶來高尚的快樂,甚至是他所謂的“高峯體驗”。所以,把人生的目標確定爲精神的愉悅也不是一個很低的目標。

最後,無論是否快樂,一個人的生命從宏觀角度看是無意義的。既然無意義,那麼怎麼過也是一輩子。與其在痛苦中煎熬一輩子,不如選擇一個快樂的人生。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