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走近一座橋,戀上一首曲散文

本文已影響 1.03W人 

花了兩個時段,看完了比我年齡還大十歲的電影《桂河大橋》,至於爲啥看這樣一部人老珠黃的影片,大概是受我所喜歡的一位嶺南作家胡文輝的影響,之所以喜歡他,其一他和我同齡,其二深佩他的老到辛辣的文筆、廣博的閱歷、和獨到的見解。在他的隨筆集《電影考古記》中,其中一篇“爲什麼捍衛桂河大橋”。他曲徑探幽,拋常人見解於足下,即糾纏於“英國人的紳士風度”或“斯德哥爾摩情結”之種種,另闢蹊徑地挖出歷史上另兩位英國人“赫德”和“朗威裏”,(都是爲大清朝忠心耿耿服務的英國人。)繼而對比、羅列出他們體內所蘊藏的人性光輝,讓讀者深切體會到影片主角之一英軍上校尼克爾森的讓人匪夷的意識和行爲,寫得有史、有理、有據,令人耳目一新。此話暫且不表,還是迴歸本篇的主題吧!

走近一座橋,戀上一首曲散文

影片剛開始,當英軍上校尼克爾森率領着一列長長的衣衫襤褸的英國戰俘,踏着整齊的`步伐,吹着口哨走入俘虜營廣場時,這熟悉歡快的口哨曲一下子就俘獲了我。它輕快、活潑、詼諧,動感十足,當影片接近尾聲,當英軍俘虜再次踏着整齊的步伐,昂首挺胸地走過已建好的桂河大橋時,旋律再次響起時,我再也按捺不住好奇心了,趕緊上網查詢,原來它叫“波基上校進行曲”,英國作曲家奧爾福德於1914年,創作的銅管樂曲。他一生作有大量進行曲,唯有本曲最爲流行,曾被獲1957年奧斯卡金像獎的影片《桂河大橋》用爲插曲,因而廣爲流傳,故又名《桂河進行曲》。原來如此!它無數次出現在一些喜劇電影場景中;它也無數次出現在各種喜氣洋溢的晚會中;它出現在姜文的電影《讓子彈飛》中……這或許稱之爲:“因爲熟悉,所以漠然”吧!其實生活即是如此,老祖宗早就爲此爲我們總結了許許多多這樣的人性悖論,諸如“習以爲常”、“熟視無睹”、“屢見不鮮”、“充耳不聞”、“久居蘭室不聞其香,久居鮑市不聞其臭”……當然同樣的樂曲,當它出現在不同的時間、場合時,往往又呈現出不同的文化面相,留下不同的歷史記憶。誰能想到這首口哨曲在我心中激起的微瀾呢?“記得綠蘿裙,處處憐芳草”;走近一座橋,戀上一首曲。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