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夕陽下的南溪古寨散文

本文已影響 1.95W人 

散文是一種抒發作者真情實感、寫作方式靈活的記敘類文學體裁。散文是一種抒發作者真情實感、寫作方式靈活的記敘類文學體裁。以下是小編精心準備的關於夕陽下的南溪古寨散文,大家可以參考以下內容哦!

夕陽下的南溪古寨散文

距安徽池州市東至縣城25公里的花園鄉南溪村,一個羣山懷抱的深山峽谷裏,有一個古寨生活着180多戶、780多人,他們是匈奴後裔,被稱爲大山裏“最後一個匈奴部落”。據記載,村民們的祖先來自蒙古大漠,是休屠王的後裔。唐朝末年爲躲避黃巢之亂從徽州黃燈(今屯溪)遷居於此,至今已有1135年,傳世60餘代。鑑如此,探究歷史的盎然興趣瞬間被激發出來。——題記

我們從東流下高速,上206國道向南,在皖南的山村之間一路蜿蜒前行,經歷山、堯渡到達花園裏鄉。一路上都是綠綠的山山水水,空氣清新通透。季節雖是晚春,卻豔陽高照,宛如夏日。幾經周折,來到深山峽谷之中的南溪古寨。

南溪古寨又叫金家村,羣山環抱,地勢險峻。古寨風光旖旎,可以說是山、水、村的巧妙組合,是一幅絕妙的山水畫,是藏在深山未經雕琢的一塊璞玉。在村口,殘存由巨大卵石磊砌而成的寨牆。過了寨牆,走進古寨,首先撲入眼簾的就是幾株高高聳立的參天古楓和古樟,那挺直蒼老的樹幹,婆娑作響的繁茂枝葉,似乎記錄着歲月的滄桑。村莊內嫋嫋升起的炊煙,空氣中飄蕩的淡淡茶香和那小橋流水,人聲喧譁,雞鳴深巷,鳥語山林的意境,顯示出勃勃生機和旺盛人氣。

對於南溪古寨,我的第一印象是一座被現代文明遺棄的村落。村莊臥於高山腳下,三面環山,僅有一條“村村通”公路通向外面的世界。顯然這裏沒有開發,也沒有很好的規劃,不是我們通常意義的景點,看不出任何專業意義上的旅遊接待設施。在這裏,你會覺得時間像門前的流水真真切切地在走,推開古宅的門,過去的影像剝落在眼前,你一下子會失去了方向感,觸摸不到現代城市任何的氣息。陶淵明的“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是她的真實寫照,目之所及,滿眼蒼夷和陳舊,感覺與烏鎮、南潯、西塘等古鎮截然不同,房屋是徽式建築與北方草原地區建築的結合,磚瓦結構,高而空曠,老房子、石子路以及裏面的擺設都給人以久遠的感覺,深邃而寧靜。這種寧靜與城市迥然不同,我想,如果約三五個好友,在這裏喝喝茶、聊聊天,談談風月,倒不失爲一種不錯的休閒方式。

古寨給我的第二印象是一本厚厚的家譜。古寨保存最完整且最雄偉的建築當屬金氏宗祠。這座建於明代的祠堂,山牆聳立,門楣高大,寬敞氣派,前後共三進,天井庭院寬敞,兩旁有花鳥麒麟浮圖座廂,後廳是祖宗排位,內懸“南溪鯤化”等匾額。建築用材考究,雕刻玲瓏剔透,整體組合氣勢恢宏,格局和其他徽式建築沒有什麼明顯的區別,但從遺留的石墩上的戰馬圖案和上馬石、栓馬樁等物件上,依然可以看到這個家族曾經金戈鐵馬的歷史和入朝爲官的顯赫世家。金家村裏至今完好地保存着成套的`老譜,歷經1135年,傳世60餘代。家譜延續了一千多年的人物故事,歷經年代的更迭,鐵騎聲己漸行漸遠,這些草原牧民的後裔,早已在這裏紮下根來,與漢民族和睦相處,不分彼此,成爲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民。只是每戶人家的堂前保留有匈奴祖先的圖騰還在無聲的敘述着那段遙遠的歷史。

古寨給我的第三個印象是獨具匠心的村莊佈局。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化,使這裏的山巒顯得格外奇特。走進古寨,村口小溪上有3座石拱橋,前人稱此爲“進村三把鎖”,又有山溪穿行而過,將整個村落一分爲二,形似太極圖之陰陽兩極。村內巷弄內全是曲徑通幽的石板小道,內有99弄,88溝,弄弄相通,溝溝相連,整個佈局就是一副完整的太極八卦圖形,外人易進難出。村中園林格局風景幽美,空氣清新怡人,房屋依山而建,成梯形走向,繞着小溪有序地排列着,溪水就從房檐屋腳下流淌,潺潺入耳。由於這裏風光秀麗,地形奇特,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優勢,抗日戰爭時期,僞至德縣政府和縣城中學曾一度遷到這裏。

好不容易走出來,回頭打量一番,再次印證我的印象:羣巒疊翠的山峯上,雲霧繚繞,林木蔥鬱,雜樹生花,三三兩兩的遊客給這個沉寂的古寨增添了一點新的活力,古寨在夕陽的沐浴下,顯得格外的靜美。我想,如果當地政府能好好把這把這個神奇的古寨規劃保護好,以更好的形象展示出來,古寨就會奔出山林,走過田野,把這裏的美麗和神奇,傳到遠方。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