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走進俄羅斯散文

本文已影響 2.78W人 

自從開通俄羅斯旅遊免簽證之後,我的幾位好友先後去過俄羅斯旅遊。談到俄羅斯之旅,大家都會由感而發,滔滔不絕,長篇大論,各抒己見。莫斯科城、金環小鎮、紅場、克林姆林宮等等;聖彼得堡的彼得大帝塑像、冬宮、夏宮、波羅的海的喀琅施塔得軍港、阿芙樂爾號巡洋艦等等。這些充滿俄羅斯的人文歷史和美麗風光的景點,成爲了俄羅斯旅遊的一條經典線路,聽了無一不讓人心動。

走進俄羅斯散文

百聞不如一見。今年春末初夏,我應滬上幾位文友之邀,乘東方航空公司的大型客機,經過近九個小時的長途飛行,來到了俄羅斯首都莫斯科,開始了爲期七天的遊覽之路,實現了我多年的心願。

在俄羅斯,我們饒有興趣地參觀遊覽了莫斯科和周邊金環小鎮、聖彼得堡城和周邊景觀。俄羅斯的林帶、馬路;莊重而大氣的建築,悠久厚重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優美的自然風光給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當地接待我們的導遊是一位漂亮的俄羅斯姑娘,還有一位是中旅領隊。俄羅斯姑娘能講一口流暢的中國普通話。於是,我們在拉開了遊覽俄羅斯的行程。一路分別坐大巴和高鐵,在俄羅斯最美的風景中穿越,導遊姑娘娓娓動聽的介紹,讓我和同行慢慢了解了古代和今天現實中的俄羅斯。

其實,關於莫斯科和聖彼得堡這兩個城市,早年在中學讀書時就有所瞭解。在許多經典的俄羅斯文學作品中,對這兩個城市也有一定的瞭解。莫斯科是俄羅斯聯邦首都,是俄羅斯的政治、經濟、文化、金融、交通中心以及最大的綜合性大城市,是一座國際化大都市。對於聖彼得堡,早年在《列寧在十月》的電影中,也見過一些古典建築鏡頭,至今歷歷在目。

今天的莫斯科是俄羅斯第一大城市,而位於波羅的海芬蘭灣東岸的聖彼得堡,是繼莫斯科後的全國第二大城市和最大的港口,被譽爲北方的威尼斯,是一座美麗的水上城市。著名作家普希金讚頌俄羅斯是“通往歐洲的窗口,是世界最著名的城市之一。”

現在,讓我把遊覽的鏡頭一一亮出,告訴你一個我所看到和了解的俄羅斯。

莫斯科,森林中的美麗城市

莫斯科城坐落在東歐平原的中部地區,境內大部分的土地平坦。下飛機後,經通關檢查後坐上進城的大巴。

俯身窗外,沿路兩邊是一片新綠的草地,離草地不遠就是高聳的松樹和白樺林帶,可以看到大片濃郁的綠色,散佈在林間的泛着着波光的是湖泊或池塘,樹林間隙的坡地上,還有尖頂的各色小木屋。許多低矮的建築民居映現在高高的林帶後側。莫斯科的空氣新鮮,就像是進入了氧吧世界。這種感覺在進城的一路都在持續,甚至就在城市最中心的莫斯科同樣是這種感覺。

據導遊介紹:莫斯科既有悠久的歷史,建立於十二世紀中期。自古以來,人們將莫斯科稱之爲歐洲第三個羅馬。莫斯科河是一條穿越整個城市的河流,是莫斯科的母親河,莫斯科城的名字也是因爲這條河流而產生。莫斯科是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這裏平均每年只有70多個睛天。到了十二月份的時候,莫斯科就會開始下雪,冬天幾乎都是白雪皚皚的,而且下雪量一般都很大,積雪期幾乎有一百五天左右,所以五月份到九月份之間到俄羅斯旅遊爲最佳。

莫斯科城市結構是由市中心區域花園環線向外延伸出七條道路,莫斯科河及其支流穿插其中,將城市分割爲多個區域,許多居民樓屹立在林間大道邊,大片綠地旁都是高高的白樺林和黑松樹,自然景觀十分靚眼。莫斯科市內的公共綠地大多采用粗放式管理,保留了原始特徵,水泥路面兩側的欄杆等人工裝飾不多,馬路上兩邊人行道邊都是樹和花草,間隔一段距離就會放置少量的長椅等必要設施供人休息,充滿了人性化味。市內大片林地就是城市森林,在其中的一些道路上行走,往往感覺不到自己已經身處喧鬧的大都市。

莫斯科周邊和城內爲何有大小不一的森林和林帶,原來這些森林是前蘇聯政府在1935年通過頒佈的第一個莫斯科總體規劃時建設的,莫斯科在城市用地外圍建立了10公里寬的森林公園帶,城市公園綠化面積增加到近1.5萬公頃,超越這個城市面積的三分之一。由於重視城市綠化,使自然與人更加接近,把莫斯科郊區綠地同城市綠地相互連接起來,於是就形成了今天的綠樹成蔭和色彩斑斕的莫斯科。

俄羅斯莫斯科家庭大多數有自己的別墅,這是俄羅斯人在郊外的私人住宅。在前蘇聯時期,由於莫斯科市地多人少,政府曾經爲每個幹部職工家庭在郊區林帶附近提供過0.06公頃的土地〔九分土地〕,供城市家庭在市郊建別墅之用。這種在地多人少的'地理環境下出臺的政策,造就了今天莫斯科周圍的特殊建築,成就了莫斯科萬千家庭遺留的一筆財富。

俄式小別墅一般是建在郊外林帶的山坡上,有的建在靠林中的小河畔和林中的路邊,還有的建在森林的開闊地邊。這些別墅大多用木材搭建,設計新穎,建造得五顏六色。別墅根據當年俄羅斯家庭的財力而建,所以有大有小,小的建築面積只有三十幾平方米,大的建築面積有四五十平方米,當然還有更大一些的。這些別墅爲了方便搬動,所以大多爲木結構的房屋。有的別墅外部還塗飾有各種圖案,可以幫助親戚朋友互相走訪時辨認。由於莫斯科地區三分之一是森林綠地,這裏空氣清新,草木生輝。

別墅木屋只要有人居住時,窗臺上就會擺着一盆盆鮮花。木屋四周的院子是用木柵欄圍着,各別墅柵欄高低相當。俄式別墅主要有兩種樣式:一種是由圓木搭建的,這種木屋十分堅固;另一種是由木板蓋成的,這種木屋精緻美觀。俄式傳統木屋的屋頂呈“人”字形,因爲俄羅斯的冬季降雪時間長, “人”字型的屋頂斜度大,便於積雪下滑。這種木屋有的還有煙囪,有的沒有煙囪。

有的別墅木屋的上部還建有小閣樓,供儲物或小孩在度假時居住和玩耍用。每間木屋的地下室,深約一人多高,主要用來儲存食物,菜和酒類,還有防潮保溼的功能。木屋的門前一般有四五級臺階。屋內分別有臥室、餐廳和廚房,地上鋪着木地板。人們習慣上把這些地方稱爲林帶別墅村。

每到週末或假期的時候,莫斯科人會開着車到郊外的別墅住上一兩天,或野餐,或去燒烤。家長會帶着孩子一起在別墅中住一段時間,種一些自己喜歡吃的菜。凡建造別墅的地區大多由國家提供輸電,包括電話。俄羅斯人愛洗澡。所以有些大一的別墅區內還有公共浴室。閒適的別墅生活會消除快節奏城市生活帶來的緊張和不適。可以放鬆身心,彌補城市生活的某些不足。

等到秋天一過,各別墅區便是一片寧靜,別墅主人只是偶爾抽空去看看,所以在莫斯科的冬天,這些別墅都是空閒置着的。當然也有一些別墅的主人不知去向了,有個別別墅已經脫頭落帽,顯得有些蒼涼,院子里長滿了野草,但當地政府依然讓它存在着,不動一根草木。還有的別墅人家由於生活困難,就很少來別墅度假,屋子前前後後的菜園裏種滿了土豆,收了可以以供全年食用。

與其說莫斯科的森林是上天的恩賜,不如說是前人的珍貴饋贈。莫斯科人生活在這片綠色中很是快樂,並且學會了享受。一到晴天的時候,人們會到公園或者路邊上的公用椅子上小憩一下,曬曬太陽。大媽們大多會用小車推着第三代,和小區裏的行人聊聊天。一些酷愛繪畫的藝術家和愛好者,看到滿意的風景會立即打開油畫夾,興致勃勃地即興構圖繪畫。

在俄羅斯人觀念中,對自然資源的保護和傳承由來已久。還在沙俄時期,女皇伊麗莎白?彼得羅夫娜就是俄羅斯最早的生態學家,她在1744年就曾經表示,爲了保護莫斯科郊區的森林資源,對所有私用木材一律加以限制使用。於是,莫斯科周邊210公里之內的釀酒廠、玻璃廠和生鐵製品廠被迫關閉,將生產中心轉移到遠離莫斯科的其他地區,保護了莫斯科優美環境。

與此同時,沙俄時期的皇親國戚、貴族之家大多在莫斯科城內外圈有大片土地,建立了很有氣派的莊園,這些莊園往往擁有廣闊的密林或綠地,貴族們依仗權勢,動用奴隸栽樹種草養花,將莊園建築與自然景色巧妙地結合,至今仍是莫斯科人週末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從前蘇聯到今日的俄羅斯,歷任政府對城市綠地給予高度關注。莫斯科市政府嘗試在保護環境、市政建設等與市民息息相關的事務上加強與市民的聯繫。並且規定年齡在18到44歲之間的市民,可以在網上爲關注城市建設動態、提供建議、進行各種有益生態環境發展的投票等。

據統計,近年來許多人通過網站幫助莫斯科政府進行了“百萬樹木”綠化項目的推廣活動,在市內1500個地點又新種植了約12萬棵樹苗。力爭在3到5年間將完成百萬樹苗的種植計劃,使莫斯科的人造森林面積進一步擴大。

莫斯科是個上千萬人的城市,住宅價格最高已達8千多美元一平方,但他們捨得用城市的用地來繼續植樹,而不是盲目地開發,不爲爭錢而去毀了綠地,他們懂得城市發展要講求生態環境的優化,懂得樓前屋後植樹的重要意義。其實科學研究早已告訴人們,樹木和綠草是天然的氧氣製造廠,是殺菌的能手。經有關人員檢測,每立方米空氣中的含菌量是隨着環境和氣候變化所決定的,人羣多的百貨大樓,大約有400萬個含菌量,而林蔭道只有58萬個,公園裏100個,而在樹林裏只有55個,前後差距達7萬餘倍。樹木不僅可以改善人們生活周圍環境的質量,還可以降低噪音。據科學測試,在成片的樹木中可以降噪26分貝,在40米寬的林帶可以降噪10餘分貝。

據導遊介紹:如今的莫斯科有11個自然森林區,89個公園,400多個小公園,100多個街心公園。總之,莫斯科市在經濟和環境的決策中,捨得保留大片的綠地,樹林面積小的幾百上千畝,大的以平方公里覈計。在莫斯科城周邊,還建有數公里寬的環城林帶,是名符其實的“林在城中,城在林中”的森林城市。

走在城市裏面,樹林和草坪相連,看上去都是自然生長的。大片大片的樹林,就是城市的肺,大大改善和優化了城市的生態環境。莫斯科是國家的政治、文化、經濟中心,人口密集,車輛繁多,但空氣質量很好,這是與城市的發展注重城市生態環境建設分不開的。在莫斯科的幾天裏,我們見到的都是陽光普照,見到的是天藍,地綠,水清的生態環境一流的城市。

“古建築不能拆,那是凝固的歷史;綠樹不能砍,那是生命的顏色。”這已經成爲這一個城市市民的經典語言。面對樓宇周邊延伸的那一片綠色,我想:一個城市裏有多少綠,涉及的因素很多。但歸根結底,其實只有兩條:一是意識問題,二是態度問題。俄羅斯莫斯科的綠色是全民植樹護城的主流意識而爲,一個城市要發展,只有人心所向,羣策羣力,用綠色的智慧和方法去填滿人們的腦海,才能很好地喚起人們對夢想的共鳴,才能真正體現城市的和諧美;才能努力創造出一個綠色的宜居的美麗城市!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