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記得留住那一抹鄉愁散文

本文已影響 2.65W人 

兒時的記憶總是有些模糊,如蒙太奇的畫面感在腦中閃現一般,畢竟新生事物在覆蓋記憶之前是毫無徵兆的,這也難怪我們走得太遠卻忘了記爲何而出發,每想找尋開始的路徑,隨着“春運”大軍一起踏入家鄉的時候,隔壁的“老王”家搬遷北京,原址已是斷壁殘垣,前院的“狗剩”家則被蹩腳的巴洛克3層“洋樓”所取代,門前小河已變成水泥砌成的溝渠……思緒與現實的強大反差,即便每天把自己浸泡在酒精裏,麻木的神經依然糾結着失落的認知感,這或許就是新的鄉“愁”。

記得留住那一抹鄉愁散文

鄉愁,原本是人們心中那份最美的詩和遠方,是一方水土養育的人文精粹,它承載着祖祖輩輩的認知和智慧,凝聚着令人魂牽夢繞的情感,積澱着當地共同的歷史記憶和文化,是身在遠方遊子們心靈的`家園。倘若留不住鄉愁,將會導致地方文化特色的消損和地域歷史傳承的中斷乃至鄉魂的衰竭。其實質,傷害的是中華文化的根基和源泉。

美麗鄉村的建設最重要的是要跳出那種陳舊的城鎮化思路,避免“千城一面、萬巷同工”,避免見物不見人的發展模式,否則,再繁華的地方也無法留住人們的鄉愁。

要留住那一抹鄉愁,根本上是探索出一條包容式的發展道路。可以說,鄉村風貌“城鎮化、趨同化”的窘境不僅與“美麗鄉村建設相悖而馳,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民族文明的悲哀。要想解決發展中的問題,就要用發展的眼光來審視,更要用歷史人文的思維來考量。

勝利街的石板路與便河廣場的音樂噴泉,400米的直線距離,可以滿足人們瞬間的“穿越感”;迎喜街終日飄香的牛肉味和虔誠的禮拜聲則是“老沙市”的記憶之一;關公義園的相關配套不斷完善,爲我們打造“全域旅遊”提供了契機……在舊城改造中如何做到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和傳統風貌,促進功能提升與文化文物保護相結合;在新城新區建設中如何融入傳統文化元素,與原有城市自然人文特徵相協調;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如何加快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和文化生產經營機制,建立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在鼓勵城市文化多樣化發展,如何促進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本土文化與外來文化交融,形成多元開放的現代城市文化……

這些既是我們去探索的問題,也是將要去實踐目標,畢竟,理想不是空談,而是擼起袖子加油幹!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