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追悼會散文

本文已影響 3.5W人 

馮小剛的電影《非誠勿擾2》在衆說紛紜中以搞笑、弄情的方式遠遠地走了。整個電影雖有面向市場的媚俗和個人的票房掙錢之嫌外,其中也具有不乏真知灼見之識。

追悼會散文

其中爲自己提前召開的追悼會情節,就極富人情生死的深刻寓意。

人活着,就是在活一個看似極其緩慢、實則卻流逝如飛的承受過程。其間,表明着每個人在戀生的同時,也註定了人都是一種懼死恐亡的智慧動物。人類給自己生命積極創新的告別方式,就是追悼會;因而,追悼會就習慣性地成爲一個人最後的總結,成爲一個人對生命的最終告別,成爲活着對自己的警醒,並在其中隱含着一份深深的含意。從生與死的角度、從追求與奮鬥的理解、從年老與年輕的區別,甚至從每個人短促的時光而言,追悼會都是一個角色衆多、人生紛繁、體驗豐富的大舞臺。

小的時候,看大人的追悼會,我們只有對生命的恐懼心理,覺得那些死去者的`靈魂仍舊飄飛不散。在我進入成年時代的二十歲時,曾參加過一個年輕同事的追悼會,那是我第一次以送葬人的身份參加同輩人的送別。那時,我仍舊未曾意識到生命和死亡是那麼接近,未曾感受出每一具生命的極端脆弱和靈魂的毫無着落。僅僅在哀慟之中,惋惜着逝者20多歲的年齡就撒手而去,可憐他留下了年幼的孩子和年輕的妻子,還有年過半百悲傷欲絕的父母。後來,活着活着,就明白了很多活命的道理。以後陸陸續續的三十年間中,參加過無數的追悼會,不論是官者、權者、錢者、名者,還是些許薄名的平頭百姓者的靈柩前,始終如一地以哀悼的名義,從逝者鐵青着臉色、緊閉着雙眼雙脣的頭前走過,我也漸漸地明白了生命的內涵。

追悼會,就是一間能讓人明白死亡並不遙遠、活着非常重要的醒酒室;在死者面前、在終結眼前,甚至於在適才還把酒相歡的記憶中,追悼會類似於名利場上的禁閉室。

唯有冷靜、心靜、情靜之中,才能思考自己。每一個人,在自己活着的過程中,往往忽視了本初的目標,違背了原本確定的方向,所以,別人的死亡就會充當着警示的路標作用,提醒着你在剩餘的時光裏,選擇一種私有的生活,去做自己平時特別想做、沒有做好、沒有做完的重要事情。人在活着的過程中,太容易喪失自我:你是爲了什麼而活着的,你活着的最終意義是什麼,你體驗了活命帶來的哪些樂趣,你感受着生活在親人間的何種幸福?除了肉身的、感官的快樂之外,來自心靈的溫暖、情感的相依、愛意的依賴,甚至是親情的託付,也讓我們在彼此之間,分離着無法分離的信任、難以放棄的相互撫慰,這些就是唯一來過的生命,在有限的時光中讓我們體味着的雙重幸福。

我們活着的目標有很多,比如追求權利、金錢、名聲、長生、女色、地位、理想、幸福這些個人之類的,比如人生價值、追求奮鬥、思想信含、生活安穩、宗教信仰、建立功業等等一些高層次的目標,其實,這很正常、無可非議。

然而,在當代的商業大潮裏,每一箇中國人都沒有活出自己的生命價值來,不知不覺就活得直奔目標太過於匆忙勞碌,潛意識裏就開始注重自己的起跑線,費勁精力去在意別人對你的看法、想法和生活的干預了。往往從一出生,一睜眼,一踏地,一入社會、一出家門,都會繃起稚嫩的神經、打起百倍的精神,甚至是不加思索,就挾裹在匆匆奔跑的人流裏,不由自主地奔跑起來。

所以,我們這一代人太需要一個能讓人變得清醒的地方,在這個地方里,逼迫着自己去思考、去自省、去安靜、去滌心。並在這個時刻裏,一次次地找到自我、找到心靈、找到靈魂、找到自己一路丟失掉的東西。然而,這樣的地方太少了,除了醫院病房、除了牢獄囚室、除了荒島野以外,就僅剩追悼會這種場所了。

也許,追悼會會有很多溢於言表的譽美之詞,會有很多表演給人看的行爲藝術,有很多讓死者得以安慰的虛榮,在足以讓你暗暗閉嘴噴笑的之際,也讓你在帶着一腔寬宏的胸懷,沉浸於無限悲傷的清醒中,原諒着所有的生存者,以懼怕的心情對死亡露出的最後一次媚態。

追悼會的含意無限,名義上是給逝者舉行的,實則是對生者的警告,是對歲月即將過去的暗示。

同樣,也在提醒你,死亡就像一縷陽光、一份空氣、一滴水珠那樣,在公平公正的機會裏,虎視眈眈,離誰都不遠。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