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靈秀內藏的深山古剎散文

本文已影響 2.37W人 

嵩山少林寺和洛陽白馬寺,是全國聞名的兩大寺院,但在中原地區,卻流傳着這樣一句歌謠:“山清水秀桃源美,更勝少林和白馬。”歌謠讚頌的地方,就是風穴寺。雖然風穴寺的名頭很多人可能覺得陌生,但其實大家應該都見識過此地宜人的風景,只是張冠李戴罷了。風靡一時的電影《少林寺》中和尚平臂擔水在山間奔跑、少女揮鞭在草地牧羊等鏡頭,其實都是在風穴寺實景拍攝的。

靈秀內藏的深山古剎散文

風穴寺位於河南省汝州市東北9公里的嵩山少室南麓,與號稱“天下第一名剎”的少林寺一脈相連。風穴寺始建於北魏,初建時稱“香積寺”,隋代叫“千峯寺”,唐朝稱“白雲寺”,是我國最古老的佛寺之一,因寺東之山有大小風穴洞而得名。

風穴山口,兩山夾道,萬木蔥蘢,流水潺潺,由此迤邐北行三裏許,始見深山古寺。此地羣山懷抱,北有紫霄峯,側有紫雲峯、紗帽峯、香爐峯、石榴峯等九條山脈逶迤相連,朝向寺院,有“九龍朝風穴,連臺見古剎”之美譽。寺院周圍層巒環拱,狀若蓮臺,風穴寺就建在蓮花盆地的正中間。這裏山水相連的宜人景色,自古以來就極富吸引力,很多人紛紛慕名前往。一向對嵩山情有獨鍾的武則天更是特別喜歡此地,爲方便不時小住,特地在離風穴寺不遠的地方修建了行宮,並特別喜歡用這裏的溫泉洗浴。興致來時,沐浴後與衆大臣圍池而坐,使斟滿美酒的杯子浮於水上,漂至誰的面前就由誰滿飲杯中酒並賦詩一首,由上官婉兒評判優劣,很有點蘭亭曲水流觴的意味。

唐開元十三年(725年),風穴寺的貞禪師圓寂,玄宗得知,諡貞禪師爲“七祖”,並立即命數名大臣親往風穴寺督建墓塔。貞禪師本是名儒,曾科舉及第,做到太學,後棄儒皈佛,弘揚佛法,在風穴寺滅度後留下數枚舍利,被公認爲一代高僧。“七祖塔”高24.16米,爲九層密檐方形磚塔,至今仍聳立在風穴寺中,完好無損。

唐代以後,風穴寺規模不斷擴大,歷代均有增修。由於並非一朝一代所建,風穴寺不同的建築呈現出不同的建築風格。中佛殿建於金代,距今已有800多年,爲單檐歇山式建築,古樸大方,樑架結構科學嚴謹;大雄寶殿建於明代,殿頂一律用琉璃製品,綠筒瓦,黃滴水,以麒麟騰龍作爲裝飾,氣度非凡,透着皇家氣派。而同爲明代的漣漪亭卻小巧玲瓏,很是雅緻。風穴寺處於北方,卻打破了北方寺院中軸對稱的特點,依山勢而建,高低錯落有致,具有江南園林的風格特點,不同風格的建築匯聚一起,不僅不覺相互衝撞,反而顯出了變化,顯出了頗具智慧的兼容和創造精神。

風穴寺周圍有元、明、清各代寺塔84座,是河南省第二處較大塔林。歷史上,不少文人墨客都曾光顧此地,留下了許多著名碑碣。

說到風穴寺,不能不說藏於寺中重達9999斤的“中原第一鍾”。大鐵鐘懸掛在高三層的'懸鐘閣內,建造於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造型渾厚古樸,銘文清晰。據說,大鐘鑄好後,師父對徒弟說,我要外出,三天後你再撞鐘,我走到哪裏鐘聲就能響到哪裏。小沙彌出於好奇,師父剛走了三裏地他就撞了鍾,結果鐘聲只能響到這裏。其實風穴寺大鐘聲音不能傳得更遠,大約是因爲其身處深山,聲音被羣山遮擋的緣故。但大鐘的故事卻似一個隱喻,暗示着風穴寺靈秀內斂,不爲人知的特點。它就像一個腹有詩書胸藏智慧的真正隱者,“歷經興亡皆如此,不隨世俗變寒溫”。風穴寺以它的內秀,以它的淡定,給我們帶來很多啓示。《風穴志略》上的一段話說得好,可給我們以人生的啓迪:“每苦紛絮,輒思避風穴,足令熱者冷,濃者淡,忙者閒,煩惱者歡喜。風穴寺不可不來,不可不再來。”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