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讀書的故事經典散文

本文已影響 1.03W人 

懷着一顆虔敬的心,我一一次快步走進了圖書館。面對一本本琳琅滿目的書箱,面對閱覽室裏一位位安靜的讀書者,我和他們一樣安靜地坐了下來。我因爲讀書曼妙的時光,使枯燥的生活充滿了七彩陽光。下面是關於讀書的故事經典散文的內容,歡迎閱讀!

讀書的故事經典散文

轉過記憶的街角,能聽到空靈的笑聲;走過百年的時光,去敲響思念的檐鈴。一襲墨香在指間縈繞流轉,讀書點綴了我的生活,流傳着我們的讀書故事。讀書,是聽渺遠的時光中樸素的吶喊從洪荒遠古傳來。質樸的口語組成儺戲神祕悠揚的曲調,獵獵的秋風馳騁於王畿的土地。魏晉名士的廣陵絕唱,黯淡了後幾百年的時光。綠綺、焦尾根根弦上訴不盡的傳說故事,嗟嘆漸趨暗淡的盛世榮光。風爲衣兮霓爲裳,洛陽的牡丹歲歲相似又年年不同。秦淮長擼搖曳波聲盪漾,湖光中又是誰在淺吟低唱?讀書綴連千古,於不經意間寫成故事,也讓我們走進了時光。

讀書,是看遼遠的蒼穹下無垠的原野延伸向遠方。雲中城漫天的火光在大漢的天空下搖曳、生光;樓蘭姑娘十里紅妝,做了誰的新娘?飄渺的歌聲穿過微茫煙濤從瀛洲飄來,蓬萊閣上人影幢幢。一騎紅塵從嶺南喧囂到了長安,華清池微漾起的漣漪中,可還映着令牡丹失色的拈花一笑?從煙雨江南到蒼涼戈壁,從浩渺東海到蜀地棧道,傾聽着每一寸土地的心跳,連接着每一棵草木的血脈,我的讀書故事是從渡口擺出的烏篷船……

有時捧一本書,走過熙熙攘攘的人羣,目光在熟悉或陌生的面孔上掃過,心頭仍有一份安定的力量。牀頭、書架、窗臺……所有可能有書的地方被我一一翻找,拍打着滿手的灰塵,我竭力撲捉腦海中朦朦朧朧的模糊記憶。只記得書中的一個片段、一句話抑或一個連名字都遺忘的人物,爲此翻箱倒櫃地尋找以前被隨意放置的書籍。讀書故事不只是在閱讀,還是在尋找,尋找從前的記憶和以後的.歸處。

讀書故事是午後小憩時一抹捉不到的思緒,在天際飄忽,書中所有影像紛繁飄過,閃耀着不同的光芒。我的腦海中無數場景沉浮涌動,訴說着文字背後的別樣故事。於是漫天黃沙下,城中最美的少女不知做了誰的新娘?風沙歇斯底里的咆哮中,又有誰念着飛天悲憫的法經?“莫放春秋佳日去,最難風雨故人來。”書卷既如我多年未見的故友,又似常在身邊的夥伴。而我的讀書故事在晨昏間時時發生,彷彿將走向靜謐的永遠。

本文的題目我引用了《史典》中的句子“樂至無如讀書”,意思是說人的一生如果能養成讀書的習慣,那實在是一件快樂無比並且受益無窮的事情。

我有兩個非常好的網友,一位是聲望很高的部隊轉業幹部,一位是一家工廠的高級鉗工,大概五十多歲吧。每天晚上都堅持讀書到深夜,令我敬佩,這種精神難能可貴,是我學習的楷模。

現實中,很多人都有這樣一個共識——讀書是貫穿一生的事。但是,我想在我們一生中究竟有多少時間能用來讀書呢?據統計學家計算,假定一個人的壽命爲100歲的話,那他吃飯、睡覺、工作、娛樂、生病、做家務等會花去92。5年,剩下的7年半,即2737。5天,纔是用來讀書的時間,而這一點點時間還有事實防備“臨時外出、緊急意外事件、沒有計劃與目標的瞎忙乎”……由此看來,人的一生能夠用來讀書的時間實在是少得可憐,而這很少的時間如果不是用來讀書學習,而是像闊少亂花錢一樣隨便的擲掉。豈不是很可惜嗎?錢用去了還可以再賺取,可是時間糟蹋了卻不能重新找回。

這樣的體會可謂至深,那就是——通過長期的讀書能夠形成一個屬於自己的充實而高尚的精神境界,成爲永不枯竭的思想源泉,無論一生中遇到什麼樣的風浪坎坷,都能夠保持一種“世人皆醉唯我獨醒”的平常心態。這樣的人卻時在物質生活上清貧寒酸,但絕不會“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他在名聲地位上也許並不顯赫,但在精神上卻屬於“打不倒的巨人”孔子生前曾稱讚他的弟子顏回:“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賢者安貧守道,其心志繫於精神世界,根本無閒暇追求物質生活的享受和官場得意的快感,這樣的人被孔子連連稱賢,很是了不起,讓人傾慕。其實,孔夫子自己又何嘗不是如此呢?據說他晚年酷好讀《易》,達到了手不釋卷的程度,以至韋編三絕(連接竹筒的皮繩子磨斷三次)。除此之外,還真沒聽說過孔子在物質享受方面有何特別的慾望和奢求。

一個人通過自學的讀書可以形成自己豐富的精神世界。因爲書中有奉勸、慰藉、理解,有大師陪伴你在思想、探索。在孤獨的雨夜獨自打開典籍,就像叩開先哲聖賢的大門,屋內春意盎然,陽光盤桓。老莊的棒喝,惠特曼的誠摯解懷,魯迅的投槍匕首從你臉邊搜搜掠過……我們與大師們超越了時空的阻隔,都成了好朋友,且一呼即來,從不反目,不亦樂乎。

不過,話又說回來,如今能真正踏下心來讀書的人並不多。因爲我們所受的誘惑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樣稠密,我們的虛榮往往使我們更在乎那些外在的亮眼的東西,而對於讀書這種費時卻健心的事往往不屑一顧……是的,我們喧囂的心靈已經難靜下來與讀書默默地相對,即使也還有一些癡情的讀書者在爲書籍作最後的守望,但書在很多時候不是被附庸風雅當成了飾品,就是在“春天不是讀書天,夏日炎炎最好眠,等到秋來冬又至,不如等待到來年”的託辭聲中蒙上了歲月的風塵。

一千七百多年前,曹操曾寫下這樣的詩句:“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書,可使我們回到過去的時光,更可以使未來的時光延長或縮短,可以使人們的生命獲得更大的價值

書到用時方恨少,今天我寫此文章,也是對自己的一大指責,人生中的遺憾。開頭提到的兩位網友朋友,文化底蘊很深,出口成章,滿腹經綸,這和平時讀書是分不開的,我非常賞識他們。在今天的精神領域裏,還能執着的讀書豐富自己的內涵,豈不是人生一大樂事嗎?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