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秋日掃墓的散文隨筆

本文已影響 2.64W人 

今年農曆八月初一,清晨早起,驅車直達老家,趕往家裏與族人匯合,進行一年一度的掃墓活動。

秋日掃墓的散文隨筆

臨近秋分,秋意漸濃,意味着丁酉年雞年快過完三分之二了。在南方有“秋分之節纔始入秋”之說法。古書云:“秋分者,陰陽相半也。”即日夜均等之意。至此進入涼爽秋季,正所謂“一場秋雨一場涼”。

閩中地區,三明市尤溪人的掃墓活動多數人不是放在清明節,而則放在農曆八月初一到十五進行。農村各族選擇其中一天集中家族人祭掃祖墓。在尤溪,掃墓也叫“鏟地”,意爲把墓地的草剷平。無論出門打工還是在外謀事,這一天大多數人會回到家裏,除了藉此機會與族人團聚外,更多的是用自己方式緬懷和祭祀祖先。掃墓時會準備好祭品,等掃墓結束後,就地擺開酒席,食用祭祀的米粿、豬肉、鴨肉、酒菜等,大人小孩圍在一起吃。這時家族中老人,就講起墓主人,也就是祖先的一些故事,讓後人記住先輩們的勤儉、持家、聰慧的歷史。這些年來,大部分人祭祀結束後把祭祀用品帶回家,等各路掃墓人一起回到輪流做頭的家庭後,再圍着喝酒、吃飯。

至於爲什麼把掃墓時間放在農曆八月初一到十五,有不同說法。一種說法是清明節正值南方春耕忙碌時期,農民難以辦齊祭品,也怕耽誤了農事;還有一種說法據傳跟鄭成功反清復明有關,因爲他認爲是先有明後有清的。至於到底是什麼說法,還是另有其意,問及族人以及周圍的人無法得知其準確答案。

我認爲不管清明節前後、中秋節之前,還是另擇他日,掃墓是一種儀式,是一種敬仰,是一種傳承,是一種情感。無論是什麼,終歸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也是傳統孝道最直接的表現之一。無論遠遊他鄉的遊子,還是近在村落的族人,必須達到墓地緬懷祖先。當然,體現中國孝道的方式有很多,就像古代官員辭官“丁憂”一樣。所謂丁憂,丁即遭逢、遇到,憂即居喪;丁憂期間辭官期限三年。

從七點出發,八點到達村莊。沿着熟悉又崎嶇又狹窄的農村的村道上,人來人往,大家今天心中有着同一個目的,回家掃墓。

每年掃墓時節是家族兄弟聚會的好機會,我們會分成幾組,安排好去掃家族的墓。祖先開基大概四百多年,年代久遠,流傳下來的墓並不少,有的墓我們無法考證他的主人和歷史,有的墓則無法得知在哪裏,有的一代一代漸漸失傳了。能流傳下來的,大部分都能叫出所以然來。比如有第一XX基的先祖夫婦墓、爺爺前兩代的墓、還有爺爺和奶奶的墓、還有一些不知名的祖先墓,不管怎麼樣,墓主人必定是我們的祖先,我們每年必須要把它打掃高興,並好好祭祀他們。

前一天,爸爸電話裏安排我直接去掃村口外邊原始森林裏第一XX基的先祖夫婦墓,祭品由他們從村裏挑出來。車開在泥濘的.土路上,達到目的地後,駐車路邊,便匆忙下車,帶上一壺水便沿着邊上模糊的小路往上走。說道上山小路,其實是前幾年有個族人在山林裏養雞開的小便道,因常年在此走的的人較少,再加上今年原始樹林裏沒有長紅菇,經過的人不多,小道兩旁卻長滿了蘆葦叢,小路被擠壓的只剩一條模糊的線條。我邁着堅實的腳步,踏着沾滿露水的草兒,一步一步向上攀爬,哪怕露水沾溼了褲子,也不敢停下腳步。在我們村的四周,沒有開墾出來的山地,都是原始森林。這是我們村裏其中一片始森林,山路好久沒人走,一路上來伴着很多蜘蛛網。

走在森林裏,尤爲安靜。聽到的是自己的呼吸聲,看到的是地上滿滿的覆蓋着的落葉,陽光透過樹葉照射下來,在地上形成斑斑點點。腳走在山路上,還不時發出腳踩枯樹枝時,發出樹枝斷裂的聲響。山路像“之”字型拐了又拐,偶爾看見幾只蜂蝶飛過和枯樹橫臥,有時還要低頭彎腰方纔邁過。

不出一刻鐘,便來到王氏第一代到尤溪開基的先祖之墓,族譜中稱太太公之墓。據族譜記載爲王審邽後人,大概明朝末年時候,從德化葛坑鬼洋遷徙到羅漢山腳下的正山坑園村。墓地面積約百來平方,四周高樹與底樹環繞,樹林底下有少數蕨類植物,多被落葉覆蓋。一年未到,墓地左邊的一棵碗大口大的枯樹枝,經歷風吹雨打,便折斷了躺在地上;落地的樹葉把墓場蓋得緊緊的,使得墓地雜草不能生長。墓地前方,因爲前幾年砍掉了一些高樹,所以眼前視線較好,可以看到對面山頭。

等我把那根枯枝移走時,爸爸和族人挑着祭品也到了。四人分工細緻,有用劈刀劈草的,有拿竹掃把掃樹葉的,有端鋤頭除草的,有整理祭祀品的。不一會兒,墓地乾淨整齊,露出方寸大氣之美。我們擺上杯子,倒滿米酒,點着香燭;再擺出米粿、鴨肉、豆腐、豬肉、鮮菜等;大家拿起香火,跪地三拜,緬懷先人。此刻心裏便會想起,以前老人家流傳下來關於墓地主人的一些故事,會想像當年祖先面對山林窮困生活的情景。還有就是壓紙錢和放紙錢,壓紙錢就是在墓的四周分三行壓九下紙錢;放紙錢就是把紙錢分割成小塊四方形,放在手上,用氣一吹,將紙錢灑落在墓地四周;接下來,就是放鞭炮,據說放鞭炮有叫喚先人之意,還有驅邪之意。然後歇息一會,就是燒紙錢了,把各家各戶送來的紙錢疊在一起燒給墓主人,按習俗是把錢捎給逝者;隨後就是向祖先敬酒,每人端起酒杯,在老人的敬言中,將酒倒進土壤裏,表達對祖先的敬重。

接着,我們四人轉到外面不遠的太太母之墓,墓地在先祖墓地左邊,墓地四周同樣樹木環繞,幽靜安詳,據老人家講,這兩個墓是風水寶地,保佑孕育着我們一代又一代。四人再次細緻分工,整個掃墓過程,我們重複着一樣的動作,一樣的儀式,一樣的敬重,還有一樣的情感。

一個多小時後,兩個墓地就掃完了。我們挑着祭品回到今年輪流做頭的堂哥家裏。因爲我們掃的兩個祖墓離村最遠,掃其它墓的族人早已比我們先到了。

接下來,就是豐盛的午餐了。把祭祀來的物品和特意採購來的菜,煮好端上桌子。大家酒足飯飽,一邊聊一年的發生的事情,一邊聊關於掃墓的一些事情,氛圍濃極了。

上午掃的是整個大家族的祖墓。午飯過後,大家又分頭行動,去掃各族本家自己的墓。叔叔、堂哥和我有帶上祭品,去掃一個地名叫上隔坵路下的祖墓。這個墓到底是哪個祖先,墓主人生活的年代離我們到底有多久,我不得而知,但裏面終歸是葬着我們的祖先。因爲路途遙遠等原因,我從未到過的這個遙遠的祖墓,今天主動提出來掃這個墓。

我們三人,從家裏出發,先沿着大道走進一公里,便沿着山路,上上下下,爬了幾座小山包,穿過小溪,小橋,走過茶籽林、杉木林、竹林、橘子林,又越過小溪、木板橋、蘆柑地、蘆葦叢,再沿着彎彎曲曲的廢舊板車路,到達一條溪流的小溪流,沿着溪流向前再走百來米,前後走了四十幾何分鐘,找到了我從未到過的祖宗墓地。路途其實並不遠,大概二三公里,但是忽上忽下,山路崎嶇,實爲難行。墓地置在山腰間,四周灌木林茂密,山澗溪流發出潺潺細聲,聽覺與視覺尤爲優美,眼前視野開闊,一眼望見蓬萊山之巔。

掃畢,原路返回。在烈日高照下,一路上還喝了幾口甘甜的山泉水,實爲沁人心脾。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