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一個人去日本也可以溜到飛起散文

本文已影響 1.42W人 

那年正好30,總覺得要做些什麼以示而立,正好五一找不到伴去日本,索性就決定隻身前往。我對自己的心理建設是:大阪京都就跟上海西安一樣,一個人去妥妥的。於是就背了一個書包,拖着空箱子去了。

一個人去日本也可以溜到飛起散文

在黃龍坐大巴去浦東,車上遇到個老外,一句中文不會,拿着車票兩眼一抹黑,啥也看不懂,終於看懂了兩個阿拉伯數字“6”跟“22”,問我哪個是座位號,我說“six”(22是檢票口)。我心想人家老外一個字都不認識也敢來中國,對於能看懂日常繁體字的我,去日本簡直就是easy模式,姐姐你就大膽得往前走啊!

因爲坐的是紅眼航班,到大阪關西機場已經半夜12點了,在網上查到還有最後一輛大巴進城,就趕着去買票。看到個問詢臺,那人直接用流利的中文跟我說出門自動販賣機上買票。真是太感人了!中國人多愛瞎跑也是有好處的,人家機場直接設了中文問訊臺,不會日語,英語不太利索的在機場毫無壓力!

第一次見識大和民族的禮儀,是在我們大巴開出機場那刻,那個幫忙放行李的工作人員對着離開的大巴深深得鞠躬,直到車子駛離他的視線,一點都不敷衍。

半夜2點到的大阪城裏,雖然住的地方貌似不遠,但爲了安全起見還是打了輛出租,車是一輛老款的豐田,被擦得鋥光瓦亮,半夜都能感受到它的反光。司機嘰裏咕嚕講了一通,反正我也聽不懂,直接把青旅的地址給他看,他貌似也不認識,導了航才找到,從我打上車到下車,估計三分鐘,花了我80人民幣,雖然在網上查過,日本出租車晚上很貴,但還是肉痛!至此之後跟日本出租車絕緣。

一路下來,明顯感覺日本老齡化確實蠻嚴重,大巴司機、放行李的工作人員,包括這個出租車司機,全是上了年紀的大叔,看着都有60+的樣子,都半夜還在努力工作,不過倒都穿戴得很整齊,一絲不苟的樣子,精神也很飽滿。

大阪專門針對外國遊客發行了一種1日/2日的大阪周遊券,不僅當日內可以無限量坐地鐵,還包含了超多景點的門票,某寶上有賣,很方便實惠。基本一天去三個以上景點就可值回票價。

來之前,對景點路線都做了一些攻略,唯一擔心的是坐地鐵、公交會因爲聽不懂坐過站,不過來了發現完全沒障礙,雖然聽不懂日語報站,但字都看得懂,只要多留意屏幕上顯示的站名,毫無障礙,跟在中國差不多。

吃了定心丸的我,揣着大阪周遊券,一天內去了通天閣、四天王寺、大阪城天守閣、Hep Five摩天輪、梅田藍天大廈,也是超級拼的好嗎!一天下來,感覺大阪的地鐵、景點都被我玩得溜到飛起了,摩羯座天生缺乏安全感的特質賦予了我男人一樣的方向感!

不過講真,大阪還是個比較適合shopping的城市,除了天守閣有點歷史底蘊,其他景點真的很乏善可陳。

之前看到一個報道說有個日本年輕人在深圳呆了幾天,被深圳的智能化程度所折服(當然,他是沒來杭州,否則更得跪了),覺得日本要“完敗”中國了。但是客觀講日本除了他的現代化,更是個以細節取勝的國家:機場的女廁裏,不僅每一格都有母嬰設施,還有一塊可以扳下來平放在地上的板,我研究了半天才明白,這是給剛下飛機需要換褲子的人踩的;後來在心齋橋大丸百貨買東西,服務員聽說外面下雨了,還專門給我的紙袋子外面套了一個防雨專用的塑料袋;在四天王寺的時候,其中一個塔樓在翻修,腳手架外面圍了一圈很厚實的石棉材料,爲了防噪音。所以說日本的很多公共設施,都貼心到帶點“人文關懷”的光環了。

日本人大多英語不怎麼好,問路基本靠連比劃帶幾個英文單詞再加標有日文的地圖。好在遇到的絕大多數的人還是很友善的,去梅田藍天大廈的時候,確實不好找,還要過個地道,問了一個跟我年紀相當的上班族,他一直把我帶到可以看見藍天大廈爲止,一路我們還用蹩腳的英語交流了下。他是奈良人,在大阪工作,對中國地名的認知基本還停留在臺灣(這個畢竟有歷史淵源)、上海這個階段,問我是來學習還是旅遊的,對於我只身來日本旅行還是有些訝異的,我內心的OS是日本在這方面不是應該比中國接受度更高嗎?另外一次是上班早高峯,從一個大廈的地鐵站鑽出來,頓時有點懵圈,隨便抓了一個趕着上班的小哥哥問路,他跟我比劃了一陣,然後看着我仍然一臉懵逼的表情,就揮揮手讓我跟着他走,直到把我帶到目的地,才又折回他自己的路線。事後才覺得這個小哥哥還是很帥的,嘖嘖。

從大阪到京都很方便,沒坐JR,坐了京阪電車,就是類似中國的城際列車,買票方式也跟買地鐵票似的,按指示操作就行,基本站名都是繁體字,一般買到京都河源町下車就行了,那是京都最熱鬧的地界。因爲是五一,在日本跟在國內一樣,哪哪都是中國人,先後遇到西安、北京、上海、新加坡的遊客,雖然他們也都是自由行,但對於聽說我是一人來都表示驚訝,每個人都要問我,你會日語啊一人來?然而我並不會好嗎!本來我都覺可正常了,但被他們一說,顯得我很厲害似的,可把我自己牛叉壞了,感覺都要膨脹了,哈哈哈。在此我想說,做爲一個識字的中國人,在日本真的是暢通無阻沒有啥障礙!

到了京都第一件事情就是去買一日乘車券。京都文物古蹟比較多,所以地鐵不發達,出行主要靠公交。一般公交車站附近都有買一日乘車券的店,特別是遊客衆多的地方。

日本在遊客服務方面也做得挺到位的。河源町公交車站裏都會有日本妹在發放京都所有公交的線路圖,一開始我條件反射以爲發的.是類似國內的小廣告,很冷漠得拒絕了小姐姐遞過來的圖紙,然後我就在那個日本妹臉上看到了尷尬又不失禮貌的表情,後來我終於頓悟這個不是小廣告,是公交線路圖,就又厚着臉皮問她要了一張,她肯定覺得我這個中國人很難搞,哈哈哈哈。

除了公交車站,像宇治、奈良這樣的旅遊城市,JR或者別的私鐵的出站口,在顯著位置都有免費的旅遊地圖提供,就算來之前沒做過攻略的,看了地圖也很一目瞭然。順便提一句,人家提供的地圖,除了有日文版、英文版,中文版還分了簡體中文、繁體中文。我在嵐山一個問詢處要地圖時,服務人員問我是臺灣來的還是上海來的,我以爲她是在跟我閒聊,其實她是在確認要給我簡體中文版還是繁體中文版的地圖。這服務算得上極致了吧,有沒有?

後來發現在中國遊客密集的地鐵站,居然還有中文志願者服務檯,志願者都是在日本定居的中國大媽大爺,艾瑪,可熱情了,我明明自己會買票,大媽還非要教我,真跟見了親人似的!商場就更別提了,哪哪都是中文導購。

京都基本去了所有大衆景點。感受頗豐。去了二條城,門口插着“國寶”的牌子。脫鞋子進去,裏面竹簾都遮得嚴嚴的,估計是怕光破壞屏風上的畫,房間裏都是空的,除了有屏風,榻榻米,沒啥特別的“國寶”,原來他整座城就是“國寶”,被載入世界文化遺產。日本在文物保護意識方面確實比中國強很多,大多數景點都是要脫鞋才能進入,還限制拍照。不過我還是忍不住吐槽下他的“國寶”,感覺中國隨便一個私家園林都比他強。So pity!

我忽然很能體會日本爲什麼要侵略中國了,這個東瀛島國真的資源有限啊!京都的鴨川,被奉爲何等風雅之處,我剛到河源町時,出了地鐵口就看到了鴨川,這,這好像跟我想象得不太一樣哎~這種河在紹興多如牛毛,而且還比他美點。看壯麗河山,還屬我中華啊。

在嵐山,除了坐了熱門的嵯峨野小火車,還去坐了一個除了我另外全是日本人的保津川漂流(五一日本也放假,景點裏很多出遊的日本人,這個漂流也是我誤打誤撞去的,國內攻略裏比較少提到所以國人很少),一艘船能坐20多個人,有兩個船伕一前一後撐船,類似國內的竹筏漂流,不過有幾處激流還是比較刺激的,很考驗船伕的技術,但對於在中國習慣了落差上百米的皮划艇漂流的我,全程都是安靜看風景的淡定姐。我邊上那個日本妹,全程都在尖叫,中途估計是嚇尿了,還讓船伕停船,她要去“唱山歌”,也真是夠了。感覺日本人比較大驚小怪,看到個岸上的野猴子也可以全船沸騰。那表情,就是日劇裏經常看到的那種不可思議的吃驚樣子。全程沒表情的我好像跟他們很格格不入。(未完待續)

除了嵐山,京都的景點基本就剩下寺廟了。寺廟的分佈基本可以分東線跟西線。東線有哲學之道串起來的銀閣寺、永觀堂、南禪寺。這條線很像杭州的上中下天竺,即使是假期也顯得很清雅,不像後來去的清水寺,人多到興致大減。

銀閣寺跟西線的龍安寺的枯山水在日本是最富盛名的,可是我表示真的欣賞不來,就一堆碎石扒拉扒拉,堆個丘啥的,真是悟不到其中的禪意。我總想象着,如果一陣風吹來,會吃一嘴巴的土。求同存異是我對枯山水最高的評價了。

銀閣寺的門票倒是很有特色,有點像一張符,當地人會拿回家貼門口以求庇佑。

永觀堂禪林院夾在銀閣寺和南禪寺之間,是京都的賞楓勝地,雖然是5月去的,沒有看到那種層林盡染的盛況,但它是此次行程中感覺最有緣份的一座寺廟,它有種不動聲色的力量,能讓整個人都平靜下來。那氣質,很像偏安在靈隱寺邊上的古剎永福寺,盛名歸你,我遺世而獨立。之前去永福寺,會感嘆他的氣質跟日本的寺廟好像,後來猛地意識到準確的描述應該是日本的寺廟跟中國的好像。

西線基本就是鹿苑寺(金閣寺)、龍安寺、仁和寺,嵐山附近也寺廟衆多,譬如天龍寺、還有以苔蘚出名的西芳寺,得提前幾個月預約才能參觀。仁和寺的大門就在路邊,坐公交路過好幾次,一看就是中國的全木質斗拱結構,有厚重的歷史感。曾有人揶揄說,要看唐朝的建築,請去日本。日本在保護古建築方面真的是不遺餘力,所以我們至今還可以在西本願寺看到唐門,在奈良看到唐構建築唐招提寺。說到唐構建築,上次看個紀錄片,提到中國現存的唐構建築就只剩山西省的四處了,而且規模都不大,早已不復當年的大唐盛世之態,不免唏噓。

日本是個什麼都要祭拜的國家。我坐公交的時候,還路過一個專門供奉“冰”的小廟,大概是覺得萬物有靈吧。應該也是受了日本的影響,臺灣也是這個尿性。我上次在一本書裏看到,臺灣的房產中介是拜“孟母”的,因爲孟母三遷啊,笑cry。

因爲在一個攻略上被安利了宇治的伊藤久右衛門,所以特意花了一天去宇治。相較於日本的大城市,我倒更喜歡像宇治、奈良這樣的小城,別有一番風韻。坐在宇治川邊,曬着太陽,用“暖風薰得遊人醉”形容真是太貼切不過。宇治的平等院,除了鳳凰堂,最可圈可點的是他的文創禮品商店,看了啥都想買,很小清新又不乏創意。

去宇治上神社的時候,正好趕上一個家族在做“法事”or“祭祖”?遊客都被攔在柵欄外靜候,而且不能拍照。家族的每個人都穿着特定的行頭,有個穿得更“隆重”的是主持人,大家跟着他的口號行各種禮。待他們結束,我偷拍了一張他們的行頭。好像日本動畫片裏面的人物。

伊藤久右衛門,是宇治一家出名的茶寮,還賣抹茶類伴手禮。第一次在日本爲了吃,排了一個小時的隊。還破天荒不嫌重買了一大袋零食帶回京都。從此成爲抹茶控。

宇治回京都,路過伏見稻荷大社。因爲去晚了,到那都天黑了,只逛到了那條出名的千本鳥居的入口處。 鳥居是日本神社建築物,主要用以區分神域與人類所居住的世俗界,算是一種結界,代表神域的入口。白天來應該更壯觀,上萬座鳥居排在一起,一直延伸到山頂。

如果說宇治帶點日本鄉野的氣息,那麼奈良就屬於那種清麗小城的氣質。到奈良那天,下着淅淅瀝瀝的小雨。公園裏的小鹿完全不像想象中那麼溫順,我買的草餅,還沒有離開賣餅的攤位,就被搶完了,簡直都成精了好嗎!有的脾氣大的鹿還會咬我的衣服,所以千萬不要穿裙子去,有被當衆扯下來的危險。春日大社附近的鹿,要溫順很多,可能在寺廟附近呆久了,看着還蠻有靈性的。

在東大寺看到一羣日本遊學的小學生,穿着統一的制服,外面套着雨衣,但也不影響他們彼此推推搡搡,還不時逗一旁的小鹿。感覺跟國內小學生春遊似的。更確切地說應該跟國內中小學生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性質差不多。

走了那麼些個廟,大致知道了日本寺廟的參拜方式,一般廟門口會有用來洗手的小水池、小竹勺,然後廟前會有個大鈴鐺,用繩子搖一搖,估計是告訴菩薩我來了,然後再拍兩次手開始許願。有一次,在一廟裏(媽呀,我在日本去了太多廟,都不記得那個小黑屋是在哪個寺廟了),好多人都付費去一個地下的黑屋子,我以爲是有啥稀罕物,也給了錢下去,後來發現就是在一個伸手不見五指的屋子裏繞一圈,還不能打手電。至今不知道是什麼梗,攤手。

在民族自豪感方面,日本真是一點不含蓄。在自動販賣機買茶飲,所有的本土牌子都會赫然寫着“國產茶”,跟中國動不動就標榜進口,反差甚大。路上跑的也基本是日系車,而且人家還是小排量緊湊型的,也許今天我們很多硬件已經跟日本的差距在縮小,但在軟實力上還是有差距的。

我們去日本看茶道、看花道、看唐代建築,連繁體字也成了人家的文字。日本的糖還是叫“飴”,筷子還叫“箸”,在一個坡道上我看到上面寫着“徐行”,我當時就覺得好感人,這種語言文字的魅力,嘖嘖嘖,跟我們國內的“慢行”比,人家風雅太多,而這些曾經都是我們的。(完)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