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讓心力符合規律散文

本文已影響 2.69W人 

心力,一個人的心氣、努力方向等,也就是志向或夢想、願望等。猶如一匹駿馬,如果不能跑在正確的方向上,就會南轅北轍,就是緣木求魚,就只有徒勞無功甚至事與願違。

讓心力符合規律散文

和朋友們探討時,常有人對教育孩子感到困惑,一方是焦急萬分、苦口婆心的家長,一方卻是我行我素甚至牴觸抗拒的孩子。在思考這個問題時,我想到了一些環節,比如如何讓孩子體會到家長的心境,如何通過激發孩子的自尊心來實現其方向的調整,如何掌握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並且讓他們通過正確的途徑來消除負面情緒、實現自我最大限度的充實、自信與快樂。這些問題的提出,緣於一些家長總是用自己認爲有效的方式來試圖讓孩子明白眼前的處境、未來的危機、現在的任務。也就是說,他們主觀上認爲孩子是自己的一部分,是可以感應到自己的心境的。這當然有失武斷。

其實,家長們想要實現的,無非是讓孩子的心力符合規律,即“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堅持就是勝利”、“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機會只偏愛有準備的頭腦”等等,具體到眼前的某一個目標,或者升學,或者名次,或者技能,或者健康,等等。而這種願望與結果之間,便是教育的精髓。

如何讓孩子體會到家長的良苦用心,如何讓孩子與家長的心態保持同步、觀念保持大致的相似,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古人對於這個問題的不能實現,將責任推到孩子身上,即稱孩子爲“不肖子孫”,即不像父母、長輩那樣優秀、出類拔萃、積極向上。今天看來,問題當然要從兩方面分析,所謂“言傳身教”,所謂“教學相長”都說明了教育問題是兩方面的問題,需要從教育與被教育者兩方面來考慮。本文試就如何讓心力符合規律,來談談個人淺見。

首先,需要教育者站的`角度比較高、看得比較全面、到位,並且有獨到而經得起考驗的見解。

所謂“身正爲師、學高爲範”,只有以身作則了,才能給孩子一個比較正確和具有可行性的指引;所謂“身教勝於言教”,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當然,我們也看到,教育者自身並不一定要具備某方面的學問後纔可談教育,許多大字不識一籮筐的父母,孩子卻成爲碩士、博士甚至成爲某領域的帶頭人,說明起決定作用的不是具體的學問,而是另外一些很隱蔽的因素,比如性格、素質、觀念等等。

其次,需要教育者通過了解其經歷、所處環境等來真正掌握受教育者的性格、心態,即知其所喜所怒所懼所想,這樣纔不會出現“對牛彈琴”、“各說各話”的情況。打個比方,一個疲憊得只想休息的孩子,你再教誨也不如讓他好好睡上一覺;一個不喜歡某學科的孩子,你再鼓勵,也不如讓他換一個領域。

再次,需要教育者具有“換位思考”的能力。這一點最容易被忽略,也最關鍵。換位思考,也就是把自己所具備的想法、動機之來源認真梳理清楚,比如,作爲家長的通過參觀訪問或聽到優秀人士的事蹟後,再結合自己的環境,便會生出某些想法,而這些想法卻不一定在孩子身上能相同的出現,因爲孩子所處的環境、孩子的經歷、性格等都是決定產生這些想法的條件,所以,如果想讓孩子實現表面上看是爲孩子着想、實際上是自己的想法,就需要與孩子深入交流一下,用平等、探討的語氣來與孩子交流,大人的想法或許是一時衝動,或許是有感而發,只有與孩子探討後才具備可行性;在這個探討的過程中,一定要保持平等的原因在於,孩子只有自己認爲是對的,纔會甘心情願的去執行。當然還有其它方式來實現某個想法的延伸,比如帶孩子多去經歷、瞭解生活中不如意的人和事、多與優秀人士、良好氛圍接觸,這樣就容易讓孩子產生積極、向上、努力的心態。心態擺正了,具體的方向便不再重要,不管哪方面的優秀便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讓孩子與父母達成心態的同步,更確切的說,是讓孩子的心力符合社會與自身發展的規律,是教育的終極目標,包括做人、做事、做學問等方方面面。實現之的方式方法因人、因時、因地而異,需要教育者本着愛的前提,本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原則,本着言傳身教的宗旨,去認真而不斷的提升自我、保持自我、更新自我,從而讓自己的想法與建議、途徑與方法更容易實現,不僅僅是父母、長輩對孩子,還有老師對學生、前輩對新人等等。這也是教學相長的意義所在了。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