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回家親情散文隨筆

本文已影響 1.36W人 

這段日子頗爲不順。又到了秋深冬初的日子,樹的葉子日漸稀疏,又是深夜,沒有了樹影的婆娑,北風不知疲倦的呼號,了無睡意。在煙臺的日子已經五年之久,雖然早已把煙臺當作了第二故鄉,卻總難耐思鄉情愫,思家之感也日趨加劇。在這百無聊賴的寒冷深夜。

回家親情散文隨筆

人生之路雖只度二十餘載,在外求學十二載。少時寄居在姥姥家,入學啓蒙才被接回父母家中,真正在家度過的時光也只五年有餘。記得那時父母去接我,我哭鬧死抱着舅舅的腿不放,對父母、對那個沒有印象的家沒來由的恐懼。腦海中,對妹妹的記憶也應該是從那時起的。坐着二八大梁,掛着淚痕的我還沒下車,就看到一個小女孩怯怯地望着我這個不速之客。回家,印象裏也只有這些,忘記了妹妹怎麼第一次開口叫我哥哥,忘記了怎麼慢慢熟悉了這個陌生的家。弄堂小巷,孩子的身影越來越多,我也開始混跡其中,有了很多的夥伴。再回首,都已經天各一方,大部分報國從軍,其他的也都有了自己的事業和家庭,只有我如無根浮萍漂泊在外。

回家後半年,父母忙忙碌碌,披星戴月日夜勞作,每日醒來身邊早已沒了父母的身影。熱好父母留下的熗鍋面,吃完放在爐上熱着,背起書包去村東頭的小學。記得那時無數個清晨,一個人等待在校門外,害怕了背兩句書來給自己壯壯膽。深邃的天空,彎彎的月,調皮的星光照着一個冷得不停抽鼻涕的孩子。那時,盼望父母回家,希望能吃上可口的飯菜。六歲那年,學會做第一頓飯,許是那天是我和妹妹太餓,夠不着竈臺,妹妹給我搬來小板凳,點火弄得滿臉都是灰。看着自己炒焦了的豆角,煮好的稀飯,沒來由地開心,盼着父母趕緊回家,嘗一下我做的飯菜,那天,我頭一次感覺自己長大了。後來讀了初中,開始住校,週末回家,母親忙着自己的小生意,有時間了做些妹妹喜歡的.飯菜,記得那時候妹妹最喜歡的是我做的紅燒茄子和香茄子,還有土豆塊。

再後來我的翅膀漸漸硬了,飛得更遠了,只有寒暑假能夠陪伴一下父母。初中時盼着回家,週六的上午無法平靜心情認真上課,看窗外是否停着村裏的那輛軍綠色大巴。渴望回家,那時渴望的是一桌可口的飯菜,一盤香噴噴的韭菜雞蛋餃子,一個舒舒服服的熱水澡。返校時鼓鼓的包裏裝的都是我最喜歡的吃食,那時卻從未品嚐出來家的味道。或許太年少,未經歲月,難思鄉愁。

小時候是沒有幼兒園的,我的啓蒙得益於鄰居家的爺爺,讀書寫字背唐詩。人生的第一場考試,數學成績剛剛及格。放學後自己抹眼淚,鄰家的哥哥說我才考了你的一半,不少了。那天我不敢回家,在門外逗留很久。

我的叛逆期來得早去的晚,四年級時第一次離家出走,自己偷偷地躲在湖邊,望着萬家燈火直掉眼淚,那時候也有着呼號的北風。父母跑遍了親戚鄰居家也沒有找到我,最後怎麼回家的,已經沒有了印象,只記得父親在寒冷的冬夜騎着自行車跑遍了鄰村小巷。

對家漸漸依賴要從家中的變故說起。母親起早貪黑忙着自己的小生意,家境好了起來,母親卻病倒了。病來如山倒,病走如抽絲。在母親病重的日子裏,我總是渴望回家。那時回家,變成了一種奢望,哪怕回家爲父母做幾道拿手的飯菜,和母親說說話,聽聽母親的嘮叨,也倍感溫馨。那一刻,我才懂得原來家並不是居所,而是居住在房子裏的人,人走樓空,也只不過一方冷冷的空間。我們是父母的牽掛,漸漸地,父母也變成我們埋在心中的羈絆。

客居煙臺,回家的機會越來越少。每次假期返鄉,仍習慣在村口的大堤散散步,或者和發小聊聊天,看一看湖光山色,聞一聞濃濃的鄉土氣息。好像一切都沒變,還是家鄉的感覺。又好像,一切都變了,原來的土培瓦房消失了,錯落有致的農家小院整潔了許多,白沙堤上的白楊不見了,垂柳越來越繁茂能遮住夏日的炎炎烈日了。村口的小學依舊,翻新的教室淡忘了我們這批早已離去的孩子,偶爾還能見到幾個熟悉的老師現已白髮斑斑。回家,總有別樣的溫暖,在外的奔波和疲倦,到家便已煙消雲散。幫母親做做飯,陪父親喝兩口酒,和妹妹逛逛街,滿滿地,都是幸福和溫馨。

今年,妹妹遠嫁四川,婚禮上,父母用笑容極力掩飾失落。回來的途中,母親拉着我忍不住流淚,父親一路沉默。父母,怕女兒不習慣異地他鄉的生活,捨不得剛剛長大成人的孩子離開自己的身邊。雖然妹妹的婚姻很美滿,卻怎麼也衝不掉女兒遠嫁的失落和不捨。路上妹妹給我打電話,說,哥哥以後爸媽就你多照顧一下了,你有時間就多回家看看。我回頭看看熟睡的父母,看到父親的頭髮日漸稀疏,看到皺紋已經爬上了母親的額頭,忍不住鼻子有些酸。

國慶節後,父母來到了煙臺,距離我工作的地方並不是很近,週末的時間我儘量趕回去看望他們。我知道,哪怕回去停留十分鐘,母親也會開心一整天。記得前兩個週末我回來的時候,母親習慣性地把我送出家門,臉上掛着無比的失落,這場景我總會想起多年前母親送我去讀書時的情形,站在巷口目送我遠去。我偷偷地躲在拐角,母親久久佇立,望着我背影消失的方向。

影上牆,孩找娘,天漸涼,思家鄉。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