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散文的韻律詳細介紹

本文已影響 1.45W人 

散文的特點,是形散而神不散。這不但是散文的特點,也是散文的魅力。散文的神,就是其神韻,而散文的形就是其格律。要想寫出的散文文采斐然,就離不開其神韻其格律。

散文的韻律詳細介紹

我們都知道,散文可分爲抒情散文、敘事性散文和議論性散文。無論是哪一種散文,都必須具備韻律。韻律,可引申爲古詩詞的平仄格式、押韻規則和音樂的節奏規律。

抒情散文的韻律,猶如朦朧、優雅而柔和的古典音樂,此韻律就是要把真情實感能酣暢淋漓地表達出來,並能讓讀者產生共鳴。這就必須要有紮實的文字功底,尤其是古詩詞功底。古詩詞的魅力,爲平仄格律的音韻美和意境美。不但讀起來琅琅上口,而且可讓讀者徜徉在那幽美的意境裏,流連忘返。優美的抒情散文,可以汲取古詩詞的音韻美和意境美的優點,以增添文章的藝術性和思想性。特別是宋詞的長短句,與現代詩歌極爲相似。如果我們把那些抒情暢懷的句子或段落精雕細琢,改寫成宋詞或現代詩歌般,那麼,其意蘊會在韻律盪漾間散發出來。比如,表達對家鄉的思念之情,常用的句子爲:“無論我走到哪裏,都會牽掛着我的家鄉。千山萬水,也阻斷不了我對家鄉的思念之情。”把鄉情融入韻律,以比喻的修辭手法和宋詞的長短句潤色後則變爲:“鄉情像一條堅韌而綿長的絲線,無論走到哪裏,它總是伴着我一同前行。山,隔不斷;水,剪不斷;一頭繫着故鄉,一頭系在我心中。”如此潤色,散文芳香四溢的韻律也就出來了。

敘事性散文的韻律,好比結構短小、內容通俗易於傳唱、生活氣息濃郁、情感真摯的流行音樂。敘事性散文與小說最大區別就是:前者常常把自己的感情、觀點融入到敘事中去,直接抒發自己對故事中人或事的看法,這就要求有一個感情的主旋律。只要能把主旋律表達出來,無需呈現人物形象、故事情節和環境描寫。而小說是用故事來詮釋人生哲理、展現人間百態的文體,作者對人對事的看法,在作品裏看不到,只能靠讀者結合故事情節去領會,其文中並無主旋律,只有一個個散在的音符。正因爲如此,優美的敘事性散文,常常是在感情的韻律的迴響中,或敘事,或抒情,或議論,讓讀者在生活氣息濃郁、情感真摯的韻律中,感受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懷。朱自清的《背影》,就是以父親送自己上車的情景爲素材,側重描寫父親的幾次轉身後的背影,以此來謳歌無私的父愛。徐懋榮的敘事性散文《母親》,就是把對母親那種無限崇敬和深沉的情思爲主韻律,以樸素無華、明白如話的語言爲音符,把偉大母愛之歌演奏得恰到好處,無不震撼着讀者的最柔最軟的心絃。

議論性散文的韻律,好比切分音節奏很明確的搖滾音樂。每一個切分音,就酷似文章的一論點。成功的議論性散文,務必具備觀點明晰、論據充分、論證有條不紊這三個條件。然而,要想做到這三點,如果沒有淵博的知識和爐火純青的邏輯推理能力,是根本不可能都做到如上三點的。張系國的議論性散文《也是神話》,一開篇,就彈奏出了全文的第一個切分音——第一個論點:“翻遍中國的神話故事,居然找不到一位成功的‘反叛者’。”以此切分音爲契機,節奏逐漸明快:悟空、哪吒和陳香等都反抗過,可皆以是與對手握手言和而告終,果真沒有一個是成功的“反叛者”。

接着,作者又彈起第二個切分音:西方神話的英雄人物,卻都是讓對方向自己妥協的成功者。如普羅米修斯、天帝修斯、西席伏斯等,都是讓對方屈服了的成功的反叛者。所有的藝術都必須要接地氣,才能吸引讀者的眼眸。倘若作者一味地說神話,說天上的事,而不接地氣,那麼散文的所有素材就會因爲缺少了主旋律的貫穿而成了無用的音符。文寫到此,作者又彈起來第三個切分音——轉到了哲學上的“中庸”和哲學上的.“正統”觀,無疑就是失敗的反叛者的根本原因……

說到韻律,議論性散文與搖滾音樂有着驚人的相似之處:搖滾音樂的特點即是敢於表達心中的愛憎,而議論性散文就是敢於明確地表達出自己的觀點。搖滾音樂的切分音是爲了表現主旋律而運用的,議論性散文的論點也必然要與文中呈現的素材絲絲入扣,只有運用得恰到好處,纔會令讀者擊節讚歎。

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的特點,也是把持散文韻律的尺度。豐富的素材、華美的辭藻、錯綜複雜的表達方式,以及天馬行空的聯想,宛如爲主旋律增加韻味或色彩的伴奏旋律。沒有這些素材、辭藻和表達方式,散文只能像喊口號般空洞乏味,缺乏藝術的魅力。只能是一首聽起來很熱鬧的歌謠,歌者很賣力,但是因爲偏離了主旋律,很難引起圍觀者的共鳴。這樣的文字,不但會讓作者徒勞無功,也會浪費讀者的時間,甚至有被忽悠的感覺。

所以,散文的韻律,必須忠於主旨。主旨若在文首,文尾必顧之。如郭保林的《我寄情思與明月》,文章一開頭就唱響主旨:“久離故土,難免心中鬱積起一疊疊沉甸甸的鄉情。”以蕩氣迴腸的筆墨託明月把對故鄉的思念轉達後,作者在文尾呼應:“願我這一縷濃濃的鄉情,託給天上的明月,願那月光載着我這夢一樣的情思,雲一樣迷惘的情思,飛到魯西平原上的小村!”主旨若在文中,文首必注之,文尾必顧之。朱星鶴的《坐對一山青》,文章開篇,就是一句:“只要一回到家,我總愛朝窗前的藤椅一坐,不論早晚,不論晴雨。”這一句不是主旨,而是爲主旨做鋪墊——其主旨如主旋律的高潮部分,飄蕩在文中:“在現實生活中,不如意事常接踵而來,我會憂愁,也很不快樂,而當煩悶苦惱、心緒不寧時,窗外青山便是我最好的安慰,舉目遙望,無言以對,萬般愁緒立刻化爲一股輕塵,飄散在窗外陽光下。”文尾,再一次顧之,餘音裊繞:“但願心中常留青山在,那麼即使在沒有山的日子,也能於生活中砌起一座座青山如黛,使綠意映滿眼前,也植滿一心。”主旨若在文尾,文首必注之。比如楊羽儀的《水鄉茶居》,主旨在文末:“月已闌珊,上下瑩澈,茶居燈火的微茫,小河月影的皴皺,水氣的奔馳,夜潮的拍岸,一座座小小茶居疑在醉鄉中。一切都和心象相融合。”意爲積極向上的心態能釀出生活中的詩歌。文章開頭,只是淡淡的一筆爲主旨註明:“在廣東水鄉,茶居是一大特色。”……讓主旨在文章的不同地方盪漾,如此這般架構散文的韻律,才能讓散文一如堪與唐詩宋詞媲美的文學奇葩,韻味十足。

總之,無論是抒情散文、議論性散文和敘事性散文,寫作時,都要把持好其韻律,纔會讓文章魅力四射、芳香四溢!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