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三年級作文

熱鬧的端午節三年級作文

本文已影響 2.83W人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熱鬧的端午節三年級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熱鬧的端午節三年級作文

熱鬧的端午節三年級作文1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我們一大家子的人都聚在了一起,過了一個熱鬧的端午節。

這天清晨,剛下過了一場小雨,地上還溼漉漉的,空氣中夾雜着雨後清新的氣息,讓人聞着就感到心情舒暢。這時,太陽正緩慢的從東邊升起,天也漸漸地變得晴朗了。

“啊,真的嗎!”我驚訝的說,“姐姐真的要來嗎?”爸爸點了點頭,我高興的差一點沒蹦起來。接到姐姐打來的電話後,我立馬打起了精神,收拾東西,準備去奶奶家。

要走的時候,已經快中午了,天也明亮了許多,不再是那麼陰沉沉的了,我的心情也特別的好。我和姐姐已經接近一年沒見了,好不容易她來了,我可不能錯過。到了奶奶家後,一大家子的人都在忙活着包糉子,我和姐姐聊完之後,也參與了進來。

一開始,我不會包,奶奶就耐心的來教我。首先拿兩片糉葉放好,弄成一個圓錐形,再加入大米和棗等餡,然後再把它包起來,纏上繩子:我的第一個糉子出爐了。雖然不太好,但畢竟是我親手做的,我還有那麼一點的自豪感,我終於會包糉子了。

中午,我們吃了一頓豐盛的午飯,是二爺親自下廚做的,有魚,有烤鴨,還有各式各樣的菜,讓我們大飽口福。下午,我和姐姐還有妹妹一塊去書市逛了一圈,每個人買着自己喜歡的書回去了。

下午,我們一起等待着煮糉子,然後再吃,吃着自己包的糉子,就是格外的香。不知不覺,天都暗了下來,姐姐該回去了,我們依依不捨的告別。

這一次的端午節真是熱鬧啊,這是我過的最快樂的一天

熱鬧的端午節三年級作文2

中國的農曆五月初五爲端午節,又名端陽節、重午節。端午節是中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中國人爲什麼要過端午節呢?這裏有着不少的傳說,最著名的的就是爲了紀念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民族詩人屈原;屈原是中國古代偉大詩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兩千多年來,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就成爲了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史料記載,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楚國大夫、愛國詩人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消息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寫下絕筆作《懷沙》,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並將糉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蠶食他的身體;這一習俗綿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

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深入人心。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衆從此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糉子等,和紀念屈原緊密聯繫在一起。隨着屈原影響的不斷增大,始於春秋戰國的端午節也逐步傳播開來,成爲中華民族的節日。

過端午節,中國各地有很多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糉子,飲雄黃酒,遊百病,佩香囊。

懸鐘馗像:鍾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在中國中部的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鐘馗像,用以鎮宅驅邪;鍾馗和一個離奇傳聞有關,相傳中國唐代(618年—907年)的皇帝病中夢見一大鬼捉一小鬼而啖之,自稱鍾馗,醒後令畫家吳道子描成畫像,相貌兇殘醜陋,以爲打鬼、驅邪、除祟之用。

掛艾葉菖蒲:在端午節,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稱爲艾人;將艾葉懸於堂中,剪爲虎形或剪綵爲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於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賽龍舟:據說中國古代百姓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是有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爲龍舟競渡之起源,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

熱鬧的端午節三年級作文3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每次念起長詩《離騷》中的這名句,我就會想起那位因勸說楚懷王失敗而抱石自沉汨羅江的悲壯愛國詩人——屈原。

戰國時期,張儀提出連橫親秦,要拆散齊楚聯盟,就找到了楚懷王,許諾六百里地要楚懷王和齊國絕交。屈原等大夫極力勸阻,可楚懷王垂涎那六百里地的好處,就和齊威王絕了交。結果事後張儀反悔,楚懷王病死在秦國,繼位的楚頃襄王還是主張投降秦國,屈原幾次被流放,最後見故國無救,想起自己的種種遭遇,越想越悲憤,就自投汨羅江了。

農曆五月初五,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每年的端午節都過的熱鬧非凡,今年自然也不例外。端午節少不了吃糉子,賽龍舟。

說起吃糉子,自然的有包纔有吃。我母親可是一個包糉子能手,今年她要教我包糉子,帶你去瞧瞧吧!“哎,你這裏錯了,不要放這麼多肉。”“喂喂喂!你怎麼把花生給吃了”“啊!那些是菜葉,不是包糉子的。”調皮的我正在廚房裏搗亂呢!好了,迴歸主題,正式包糉子。“先把糉葉捲成一個圓錐筒,然後放入糯米和花生、肉餡和紅棗。再把上面蓋起來,最後,綁好定形,一個糉子就成了。”我雖然也是按着母親的步驟做的,但是感覺怎麼也不像一個糉子。但是雖然如此,還是包得其樂融融。

吃了糉子,渾身有勁,賽龍舟嘍!隨着裁判一聲令下,十幾條龍舟一起向終點飛快地游去,比賽剛剛開始,我們都力氣爆棚,迅猛地划着槳。只有一艘龍舟在緩緩的遊動着,大家都認爲這艘肯定輸了,頓時響起一片噓聲。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到後來,當大家都累了,不得不減緩速度時,這艘龍舟還是保持着一定的速度,很快反超,結果成了冠軍。場上喝彩聲此起彼伏,也有人認爲他們這樣與賽龍舟比賽的熱鬧不符,這種方法不可取。

熱鬧的端午節三年級作文4

星期四,我看到奶奶在團箕裏撥弄殼是黑黑的豆子。我問奶奶這是什麼豆,奶奶告訴我說是蠶豆。奶奶還說:端午節快到了,按風俗,大人、小孩要喝雄黃酒吃炒蠶豆,可以避邪的。

我瞪着兩隻眼睛茫然地看着奶奶,奶奶似乎明白了什麼,慢悠悠地給我講述有關端午節的一些知識:端午節是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端,是開端的意思。每個月有三個五日,即初五、十五、二十五。所謂“端午”就是頭一個五的意思。

端午節有一個特別的意義,它是民間一年一度的全民“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裏要灑掃庭院、懸艾草、掛菖蒲、飲雄黃酒,用以驅蟲菌,除害病。這其實也是民間一種自覺的防疫防病措施和良好習慣。這些活動反映了我們民族預防疾病,講究衛生的優良傳統。這些與日常衛生保健有關的習俗,也還具有一定的科學性。

不過,我從課外書上看到過,知道端午節的意義是屈原的偉大愛國主義精神。傳說端午節就是爲了紀念屈原。屈原是戰國時的楚國大臣,由於敵國實施反間計,朝中的奸臣又對他進行無恥的誹謗,使屈原遭到國君的冷落並被放逐。但是,屈原的愛國之情並沒有因此而受影響,反而變得更加激烈,當他聽到國家淪亡之時,憤怒而無奈的屈原投江自殺了。

千百年來,中華人民始終懷着深厚的感情紀念屈原。我認爲,屈原的憂國憂民、忠貞不渝的.愛國主義精神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是凝聚國家和民族團結的精神支柱,他深深地感動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也深深地感動着我。作爲一箇中學生的我,最起碼,現在要好好學習,長大才能振興中華,做一個對國家有貢獻的人。

熱鬧的端午節三年級作文5

看着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就要到來了,我心裏有說不出的高興,端午節有許多習俗,例如賽龍舟、吃糉子、吃鹽鴨蛋……這個節日也是爲了紀念偉大愛國主義者——屈原。

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江堰市會包糉子,吃糉子,糉子的品種多如繁星,各式各樣,有簡單好吃的白糉,有紅白相間的赤豆糉,還有鮮嫩可口的肉糉……簡直讓人饞得直流口水啊!我們家也是一樣的,每次大都包的是白糉,雖然它非常單調,但是吃起來特別鬆軟,香甜可口。包糉子所需準備的材料有:蘆葉、糯米和線。

裏面包的餡可以根據自己的個人愛好去調整。我們家一般會把採摘回來的蘆葉浸在水裏,浸得比較軟時,包起來會好包一點。包糉子可是奶奶的拿手絕活呢!我通常都會坐在奶奶的對面,幫她拿葉拿線。我時不時還會照着奶奶的樣子學起來,可是總到了第二步裝米的時候,出洋相了,由於我物拿錯地方,倒致米裝一粒掉一粒,最後搞得蘆葉上到處是米。

奶奶會在一旁笑眯眯地對我說:“你這個小調皮蛋,盡給我幫倒忙。”我看我還是安分點好。糉子包完了,放在滾燙滾燙的熱水中煮一個晚上,就可以吃了。

第二天早晨,就會聞到糉子發出來的清香,拆開“包裝”,裏面是雪白的糯米,我馬上就狼吞虎嚥吃起來。吃鹹鴨蛋也是這兒的習俗,敲醉蛋殼,裏面是白白的蛋白和金黃的蛋黃。這可是吃粥時必備的美味啊!

我們家就數我媽媽和奶奶喜吃鹹鴨蛋了,每頓飯都少不了吃上一隻,可見她們對鹹鴨蛋真是情有獨鍾呀!我喜愛端午節,端午節是一個快樂的節日,我們可以吃上香噴噴的糉子,可以享受紅黃流油的鹹鴨蛋,可以賽龍舟……啊,我期盼今年的端午快快到來!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