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三年級作文

有關孩子的三年級作文彙總6篇

本文已影響 2.5W人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孩子的三年級作文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孩子的三年級作文彙總6篇

孩子的三年級作文 篇1

看到一個畫面,記錄下來。

場景一:中午吃麪。緣的桌上灑出了幾根,“老師,是恬的弄清的!”緣和恬坐在一組,中間隔了一位瑾。“怎麼回事?”兩人嘟着嘴,滿臉的氣憤,互不相讓,決沒有道謙的想法。瞭解後得知:緣說讓欣不要與恬好,恬氣急之下去動緣的調羹,幾根面就這樣掉了出來。

場景二:吃完午飯,大家把小椅子搬到兩邊,他們喜歡和朋友放一起,各自的小羣體。緣先吃完,放在了魚缸旁觀察着魚兒。恬吃完後把椅子搬到了緣的附近,然後對她說:“我不是來和你坐一起的,我是來跟你說對不起的!”緣看着恬,不說話,但接受了她的道歉,把自己的椅子挪了一下,接着恬把椅子放在附近,兩人一起看起了魚兒。

反思:

從矛盾的出現到矛盾的消失,只是孩子的一小段生活片段。我想把它記錄下來,因爲從這一瞬間看到了孩子的成長片段,他們的真實想法。

這從案例上看,這個矛盾的起源是孩子間的一句話,僅僅是一句話怎能讓一個孩子如此氣憤?這要說到孩子之間的關係。成人有成人的羣體,孩子也同樣有自己羣體,也就是他們的朋友。於是坐在一組的孩子就成爲一個小小的羣體。上課時,他們相互討論;做遊戲時,他們互分角色;空餘時開始聊天、說熱鬧。雖說,大家都是好朋友,我也常常會把這話掛嘴邊,但孩子的好朋友還是有一定界線的。恬想嬴得朋友的愛,欣就坐在恬的旁邊,要是真不和自己好了,那多沒趣。爲此她爲緣的話而生氣,停不了緣的嘴,只能另想辦法對付,於是場景一的畫面就出現了。

這個案例給我最大的啓發是:孩子之間能自己解決矛盾。我們通常的做法是,幫助分清是非然後讓他們相互道謙,孩子是口服心不服,師以爲這樣就結束了。其實不然。恬的道歉是自發,她想與緣在一起,也知道剛纔的做法不太好會影響她們的關係,於是很自然的道謙,之後兩人又成了密友。

原來,孩子的矛盾裏也有學問。

孩子的三年級作文 篇2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這是最有科學道理的一句話了,也是最爲衆人所接受的至理名言。成人在成爲父母的開始,就要爲這個稱呼所負責,教授孩子知識和道理,併爲孩子以身作則,做好榜樣。然而我們父母卻往往會忽視一點,那就是影響是相互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時,孩子的言行舉止也在影響着父母,甚至在點滴中爲家長做了榜樣,成了父母的老師。孩子,也是我們的老師,這一點,最近發生的事情,使我有了更深刻的體會。

週四我參加了駕校的交通規則考試,我輕鬆的考了98分,這個功勞大多歸在我的老師——女兒妞妞身上。早在20xx年下半年,由於妞妞對各種交通標誌感興趣,很快就學習和認識了近200種標誌和標識。當然,我一開始也瞭解的並不多,但爲了滿足妞妞的好奇心,我就買來一些關於標誌的書籍,給妞妞看。妞妞在認識的過程中,也會不斷的問我這樣、那樣的知識和含義。就這樣,我在妞妞的潛移默化下也認識了很多很多標誌和標識。最近,我報名考駕照,按照發給我的書籍準備考交規。我竟然發現,裏面所有的標識我全都認識,大大節省了我學習交規的時間。我把這個消息告訴妞妞的爸爸,妞妞的爸爸笑着對我說:“瞧,孩子成了你的老師。”我楞了一下,心裏滿是溫暖和驕傲。

在學習的過程中,妞妞還會搶我的書看,拿筆畫來畫去。我們母女也會互相來個小測驗,考考對方這個是什麼標誌,那個是什麼意思。學習交規的過程輕鬆又愉快,妞妞把我原本對考駕駛的膽怯完全打消了。他確實稱得上是我的好老師。

有時候在馬路上,妞妞總是會跟我討論那些標誌標識,也會對一些不文明行爲予以批判。看見“禁止車輛臨時或長時停放”的標誌下,赫然停放了幾輛汽車。妞妞就會奇怪的問我:“媽媽,這個標誌是禁止車輛停放的意思吧,爲什麼它們還停在這裏呢?”我只能認真的告訴他:“標誌的意思沒錯,是這些人的汽車停錯了,他們沒有遵守交通規則,是不對的。”小傢伙點點頭。紅燈亮時,看見呼嘯闖過的汽車,妞妞驚愕的問我:“媽媽,紅燈是禁止通行,那輛車爲什麼還要通過呢?”我嚴肅的回答說:“紅燈停,闖紅燈是非常危險的行爲,也是違法行爲。那輛車違反了交通規則,警車叔叔會去抓他的。”類似不遵守交通規則和不文明的行爲比比皆是:行人或車輛闖紅燈,佔道、搶道,亂停亂放,隨地吐痰、亂扔垃圾,等等等等。這些玷污我們眼睛和身心的行爲,讓我們的孩子困惑不已。

一面是我們父母的諄諄教導,一面是現實社會的殘酷污濁,孩子也經歷着明辨是非和學習真善美的過程。孩子是學到了正確的價值觀,可他又會反作用在我們成人的思想和行爲上,讓我們因爲錯誤而臉紅,因爲正確而驕傲。只要我們多關心孩子,多約束我們自己的言行舉止,謹言慎行,纔是真正做到了孩子的老師。而平時,我們做父母的,總是以家長和老師自居,高高在上的教育和指責孩子,卻容易忽視孩子也是個體,也有着自己的思想,也有影響他人的本事。孩子的與人友好、文明禮貌、愛學愛動、樂觀積極、純真善良。。。不正是我們父母應該多多學習的嗎?只要我們有心,我們就會在孩子身上學到至真至純的東西:知識、道理、情感。。。孩子足以做我們的優秀老師。

聽過一個朋友的一句話:“你把孩子培養成了博士,你就是博士生導師。”這句話雖然有些片面,但卻不無道理,也恰恰印證了“學習是相互”的這個道理。我們在傳道授業的同時,自己也要不斷學習和進步,才能更好的去影響孩子。那麼反過來說,孩子也時刻影響着我們的思想和行爲,約束我們的不當言行,互相牽制朝着準確的軌跡航行。

大聲的對孩子說:孩子,你是我的老師,我們互相學習。

孩子的三年級作文 篇3

這段時間,我們A團和B團合着練了好幾次課。我發現,這些B團的孩子真夠笨!

大概八點半,趙指來了。先拿一個小時給我們練了練《勇往直前進行曲》,然後便排練《鐵甲艦》。快吹完時,趙指忽然停下了,他和大、小鼓和定音鼓說:“你們把53小節到65小節打一下”。他們聽後,很乖巧的打着,嘴裏還數着節拍。但趙指打着拍子的手卻停下了,他歪了歪頭,看向他們仨:“錯了,再來”。他們一臉茫然地看着趙指,又跟着趙指練了好幾遍,但還是沒對。

趙指一臉“生無可戀”地倒在椅子上,跟“小不點”劉澤瑩說:“劉澤瑩,你去教教他們”。“小不點”點點頭,跑過去開始教他們。15分鐘、30分鐘、一個小時、一個半小時,當我們看譜子自我練習到要吐的時候,“小不點”終於說了句,好了!

我們期待地望着三人,但他們打鼓時跟沒練一樣:節奏錯、音符錯。就說大鼓吧,根本不看指揮的拍子,八分音符打成了十六分音符,比我們樂團快了兩小節,真讓我懷疑,他着急幹嘛去?他不會把耳朵豎起來仔細聽聽嗎?再說小鼓吧,就跟不識譜似的,跟着大鼓一起跑。結果呢,樂團也跟着鼓隊的拍子,像撒了繮繩的馬羣,瘋跑起來。

趙指非常生氣,本身紅紅的臉變得更紅了,活像煮熟的大蝦!可那兩個大、小鼓和木頭人一樣,居然還在說話,還在玩!趙指勃然大怒,和那兩個正在玩的孩子怒道:“你們如果這一遍還不行,那就不許放學”!大、小鼓一臉可憐地看着趙指,跟着又打了一遍,居然對啦!我們與三位又和了幾遍,但是,怎麼又不對!服了!這仨人真是先給我們吃了一顆蜜糖,然後又給我們灌了一杯苦水!把我們華華麗麗地給氣死了!

快下課了,趙指最後打算犧牲自己,用他那靈敏的耳朵再聽聽這“美妙”的鼓聲!給他們再排一排。也許他們會有所長進呢。

這仨位B團同學太笨了!一個半多小時,居然還不行!可比我們老A差多了!我們老A遇到問題,趙指說幾遍就會了,

孩子的三年級作文 篇4

下午四點多,我騎着車帶着路路離開外語班,頂着有些寒意的涼風往家趕。一路上,我的思緒還一直留在課堂上,留在課間時那個哭泣的孩子身上。

這事還要拐回去說。那時,一節氣氛活躍、收穫頗多的英語課下課了。課間時間裏,孩子們就像是一個個脫離了金箍的孫猴子,在教室裏、走廊上上躥下跳、你追我趕,盡顯孩子們的童年本色,歡快的笑聲穿越了厚厚的牆壁,樓下幾層都能聽見。我和路路一起坐在課桌旁看她今天測驗的小卷子,因爲對一些語法的不熟練,填錯了一個單詞,考了98分。對於這樣的考試成績,路路顯的很懊悔,一個勁兒的說下次一定要考一百分。我沒有很指責她對於這方面知識的不足,只是很認真的告訴她對於不會的、不懂的題要抓緊時間問老師,把錯誤及時的改正,把不明白、不懂的問題及時消化掉。我們娘倆正低頭看卷子討論的時候,忽然聽見一陣嘈雜的聲音傳進教室,擡頭一看,一個哭的小臉通紅的女孩啜泣着、用手摸着眼淚進到教室內,她的媽媽跟在後面嘴裏一直不停的嘮叨着。看着站在座位上一直在哭的女孩,她的媽媽可能忍不住伸出手去又打了孩子一個耳光。女孩一下子趴在桌子上哭的擡不起頭,後面跟着的其他家長趕緊把這位媽媽給拉到最後。我當時心裏覺得一震,這位媽媽怎麼能這樣教育孩子!這樣的暴力教育方法讓孩子情何以堪,又會給孩子帶來多少心靈的創傷

“你這樣不對,怎麼能在教室裏打孩子,還當着這樣多同學的面。”“這樣做孩子會受不了的。”……我的其他的兩位媽媽都忍不住數落起她。這時,課外班的程老師進到教室,她直接走到那個女孩的身邊,用手撫摸着孩子的肩膀,面朝那位媽媽很嚴肅的說道:“xx媽媽,我並不反對你偶爾用這樣的方法教育孩子,但是堅決不能在這裏打孩子。如果你想打孩子,回到家裏再說。這樣大的孩子已經有了很強的自尊心,你這樣會讓孩子的內心受到多大的傷害,這樣的教育只會讓孩子更加的沒有自信,更加的不會學習、不愛學習。而且打孩子並不能解決問題,也不是所有的問題、所有的孩子都是用打可以造就出來的。你的孩子是一個需要賞識、需要鼓勵就能進步的孩子,希望你自己好好考慮一下。”說完,她又溫柔的勸解着哭泣的小女孩:“好了,孩子,別哭了!馬上就要上課了,去洗洗臉吧!”等孩子洗完臉回來,第二節課才正式開始。

對於程老師的做法,我是一百個贊同,扭過頭來看看那位家長,似乎她仍是氣憤不平的,彷彿不打孩子還是不能解決問題似的',嘴裏還一直不停小聲的嘟囔着。看着她,我心裏真的感到很無奈!誠然,如今的社會上“虎媽”、“狼爸”的成功出現,爲教育孩子的方法上添上了濃濃的兩道。但是我個人卻認爲這種方式的教育不是每個孩子都所能適用的,如果孩子的個性屬於比較活潑好動、性格外向的,捱了一頓打可能會用心學習,在學習成績上會取得一定的進步;可如果孩子本身的性格就是那種不善言辭、總是感到自卑、感覺孤獨的情況下,再施以這樣的暴力,只會讓孩子的心靈受到更大的傷害,更加的抗拒學習、抗拒和他人的接觸。家長作爲孩子的最基礎教育者,也是孩子最親密、最信任的人,一言一行都會給孩子帶來深刻的影響,“身教勝於言傳”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只有俯下身去,細心和孩子交流、耐心與孩子溝通,瞭解、傾聽孩子內心最真實的想法、渴望,纔能有針對性的找出最能適應孩子的教育方法。家長要用理解、寬容的情懷去包容孩子,用積極奮進的語言去激勵孩子,或賞識、或鼓勵、或鞭策、或引導,只有因材施教,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達到最終的目的。

家庭教育的道路很長,家庭教育的方法很多,要學會從中分辨出那個最適合自己孩子,我們做家長要學習的知識還有很多。但是我衷心期望像那個哭泣的孩子一樣遭受不適合教育方法的孩子越來越少,願孩子們在成長的道路上健康、快樂的前進着、奔跑着!

自評:昨天的事真的對我觸動很大,如果我沒有接觸到校訊通,沒有跟大家多學習、多提高的話,也許我也會犯那樣的錯誤。真的是從心裏感謝校訊通,感謝大家的幫助呢!

前一陣子因爲家中老人住院,沒有寫文章,點評和回訪也很少,請大家見諒啊!

孩子的三年級作文 篇5

璋是我的同學。他品學兼優,工作負責,膽子大,比較勇敢。說起他,老師和同學沒有一個不豎起大拇指,說:“真是個勇敢的孩子!”

璋一直擔任班幹,敢說敢管,敢於與不良行爲作鬥爭,不怕得罪人。平時要是你說髒話,他會批評你不講文明;要是你亂丟亂扔,他馬上會出現在你面前,讓你乖乖地撿起……班上的小徐經常欺負同學,動不動就打同學,還逼迫弱小的同學爲他幹這幹那的,同學們敢怒不敢言,班幹也不敢說他,在背地裏稱他是“小惡霸”。可是璋卻不怕他,只要他做壞事,璋照樣管。有一次下課時,小徐和小藍因爲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二話沒說,就揮起拳頭打了起來。他們你一拳,我一腳,打得面紅耳赤,這可真是“龍虎爭霸”。同學們誰也不敢上前去阻攔。璋看見了,叫班長去報告老師,他再叫班幹一起去阻止他倆。開始其他班幹還不敢,璋說:“我們身爲班幹部,看見人打架,不去阻止,那我們還帶什麼頭呢!”班幹們不住地點頭。他一個箭步衝到他倆面前,把他們倆拉開,拼命地把他們往兩旁拖,大聲喊:“別打了,別打了!”小徐和小藍卻不甘心,拼命地掙扎,手腳並用又踢又打又罵。璋看見這樣不行,就大吼一聲“還打呀,班長已經報告老師了!”等老師到來的時候,“戰爭”已經平息了。

他膽子特別大。不怕鬼、不怕刺、不怕打針……他媽媽是中學老師,經常上夜班。璋也揹着書包跟媽媽去做功課。有一次,晚上10點,他媽媽說要管理晚睡才能回家,於是他想:不如我自己回家吧,反正我作業做完了。他寫了一張留言條,壓在媽媽的辦公桌面,就背起了書包走出校門。雖然路上靜悄悄,一個人影也沒有,但他臉不變色、心不跳。他媽媽知道後連忙打電話回家,說:“你這孩子,要是有壞人,把你抱走了,可怎麼辦?你就永遠看不到媽媽了!”他說“我不怕。”他媽媽被他弄得哭笑不得。

他就是這樣一個人。

孩子的三年級作文 篇6

1937年8月28日的早晨,在上海市火車南站的月臺裏,一個孩子手裏拿着小玩具,咯咯的笑着,他旁邊是兩位年輕的爸爸媽媽,爸爸給了他一個糖果罐,小孩笑得更開心了。

就在這時,突然響起了防空警報,緊接着就是日本轟炸機的引擎聲。“轟”的一聲巨響,天橋破了一個洞,鐵片、石塊都落了下來,掉在了慌亂逃竄的人海之中。“轟轟轟”又是幾聲巨響,天橋瞬間崩塌,倒在人羣和血泊之中,頓時喊叫聲、哭喊聲、引擎聲,佈滿了上海市,兩位年輕的爸爸媽媽也都帶着孩子四處逃竄。

可不巧的是,在他們奔跑的時候,一大塊鐵片掉了下來,爸爸媽媽本能的將小孩子往前一推,自己則倒在血泊之中。

小孩不知所措的看着眼前的一切,“哇”的哭了起來。

轟炸聲,呼喊聲還在繼續,枯萎的乾枝垂了下來,葉子都是灰色,像蝙蝠似的倒掛在樹上,灰塵佈滿了大地,血泊還在蔓延着,孩子的血也佈滿了灰塵,髒髒的。眼淚像斷了線的珍珠似的不停往下流,一道道傷口連着淚痕,淚水流進了張大的嘴巴和傷口裏,血從傷口中流了出來。

硝煙瀰漫着,模模糊糊的看不出任何東西。小孩子哭喊着,嘴裏不住的叫着,“媽媽、爸爸!”可是沒人迴應他,只有時不時傳來的幾聲烏鴉叫。

一切都是那麼可怕。

當早晨的第一縷陽光射向大地時,孩子抱着糖果罐,在冰涼的街道上永遠的睡着了。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