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三年級作文

關於春節習俗的小學作文500字

本文已影響 2.39W人 

 導語:猴年春節沒差幾天就要到了,小編在這裏提前給大家送了一份,小小心意,希望大家莫嫌棄!“關於春節習俗的小學作文500字”送給大家!

關於春節習俗的小學作文500字

  篇一:

春節一般從臘月二十三就開始,二十三這天是小年,傳說這一天是竈王爺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據說大罪要減壽三百天,小罪要減壽一百天。

二十四這天撣塵掃房子,二十五要做豆腐,二十六要割年肉,二十七宰雞趕大集。二十八要貼花花。二十九,俗稱“小除夕”,這一天人們往來拜訪。

臘月三十是春節的一個高潮,除夕是指每年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天的晚上,它與正月初一首尾相連。“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迎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是農曆全年最後的一個晚上。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着除舊迎新,消災祈福爲中心。

春節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稱爲“滿堂紅”。這時滿街瑞氣,喜氣洋洋。

春節在正月十五正式結束,這一天是元宵節,要舉行燈會,還要吃元宵(及是湯圓)、放煙花。最後在煙花聲中,結束了春節。

 篇二:

中國的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春節是人們最重視的節日。

春節快到了,外地的遊子盼着回家團聚。我們呢,把家打掃得乾乾淨淨,據說可以把一切窮氣、晦氣統統掃出門。家家戶戶門上貼着喜氣的春聯和福字,真可謂是“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符換舊符。”走出家門,街上熱鬧非凡,到處可見賣煙花爆竹、賣春聯和福字的小販們;到處可見忙着採購年貨的人們。

除夕夜,街上冷冷清清的,大家都在家中吃團

圓飯呢!瞧!我家老老少少歡聚一堂,有說有笑,十分熱鬧,桌上的菜餚應有盡有,非常豐富。最開心的要數小孩子們,吃着最喜歡的菜餚,聽着長輩們的祝福,拿着長輩們給的壓歲錢,樂得合不籠嘴。吃完年夜飯,大家一擁而至地擠進客廳,津津有味地看起了春節聯歡晚會……“10,9,8,7,6,5,4,3,2,1”隨着“鐺”得一聲,煙花爆竹在天空中盡情綻放,頃刻間,黑夜變成了白晝,煙花和爆竹秦響了一曲春節交響曲。我們向2009年揮手告別,迎來了新的一年2010年,我們又長大一歲啦!讓我們改變任性的自已,做一個懂事乖巧的好孩子!

大年初一,家家戶戶四處問好拜年,走親訪友,到處洋溢着喜慶熱鬧的氣氛!

美好的春節,快樂的春節,我真希望天天過春節。

 篇三:

中國各地都有各自的過節習俗,而我的老家,位於福建省漳州市雲霄縣,這裏的春節與別的地方截然不同。

在雲霄,春節期間忌講不吉利的話,萬一小孩無知,說了不吉利的話,要用紙巾拭嘴。同時忌吵嘴打罵和摔破碗碟,萬一不小心打破碗盤,要將碎片收集起來放進石臼裏,口中念“歲歲平安”,借“碎”與“歲”諧音來化兇爲吉,保持祥和歡樂的氣象。

正月初一子時新年開始,家家戶戶燃放鞭炮,稱爲“開正”,還要在門前備清茶、糖果,焚香,稱爲“拜正”。初一日人人早起,穿新衣服燒香點燭,祭拜天地祖先。小輩向長輩拜年,長輩隨即賜以紅包。

在“開正”的時候,家人都要吃點紅糖線麪湯。糖,意爲甜蜜;線面,意爲長壽,即祈求全家幸福長壽。

初一日不吃粥,以免往後出門遇雨;不往戶外倒垃圾,忌“財氣外泄”。此外還有不不討債,不打罵孩子等禁忌。

怎麼樣?雲霄的春節既講究又別有一番風趣吧!除此之外,大家還可以在網絡、書籍上多多瞭解一些異地的習俗,多豐富自己的見識!

 篇四:

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反映了人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託着他們對未來的希望。年畫,也和春聯一樣,起源於“門神”。隨着木板印刷術的興起,年畫的內容已不僅限於門神之類單調的主題,變得豐富多彩,在一些年畫作坊中產生了《福祿壽三星圖》、《天官賜福》、《五穀豐登》、《六畜興旺》、《迎春接福》等經典的彩色年畫、以滿足人們喜慶祈年的美好願望。我國出現了年畫三個重要產地:蘇州桃花塢,天津楊柳青和山東濰坊;形成了中國年畫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國現今我國收藏最早的年畫是南宋《隨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的木刻年畫,畫的是王昭君、趙飛燕、班姬和綠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間流傳最廣的是一幅《老鼠娶親》的年畫。描繪了老鼠依照人間的風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場面。民國初年,上海鄭曼陀將月曆和年畫二者結合起來。這是年畫的一種新形式。這種合二而一的年畫,以後發展成掛曆,至今風靡全國。

 篇五:

在張北一帶,蒙古族人民還保留着本民族的習慣。過了臘月二十三日,就準備過年了。他們給老人買個新煙荷包,給小夥子、姑娘做身新袍子。還要準備好青稞酒、奶酪、奶疙瘩、酥油茶。除夕過後,新的一年來到之際,全家按長幼輩份拜年,然後吃團圓飯。初一的清早,每家都有晚輩給周圍老年人拜年的習慣。這時,有的老年人會拉起馬頭琴,請孩子們跳舞、喝奶茶。

有的地方在春節期間還舉行賽馬,看誰的馬跑得快,就預示着他這一年有好運氣。

承德市區是滿族人較多的地方,他們也有自己的過年習俗。除夕午夜一過,在噼噼啪啪的爆竹聲中,男女老幼穿戴得整整齊齊。全家人團聚在一起,喜氣洋洋地吃素餡餃子,慶賀新歲的到來。初一這一天不動刀,不倒土,因爲這一天動刀、倒土是不吉利的,是要破財的。早飯後,全家聚在一起,晚輩給長輩拜年。親戚鄰里,初一這一天男人們要互相登門拜年。

滿族人在正月二十一日“小填倉”,正月二十五日“大填倉”,各家各戶都在家裏吃一頓春餅卷菜。卷的菜有豆芽、蔥、麪醬和其它葷菜和素菜。冀東一帶有一些朝鮮族村落。他們過春節時,正月初一姑娘們不出門,小夥子們到老年人家裏行禮拜年;老年人則送給他們禮物,表示對晚輩的感謝和祝福。朝鮮族人還喜歡在春節舉行婚禮,舉行婚禮時,全村人都去祝賀。不論哪個民族,春節對於人們來說,都是一年中最喜慶歡樂的佳節。

篇六:

爲什麼到了春節我們都要放鞭炮,貼春聯呢?

原來,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有個叫‘年’的怪獸,每當到了除夕夜就爬上岸來吃掉無辜的人們。因此,每當除夕夜來臨之前,人們都跑到了別的地方,去躲避‘年’的襲擊。

有一年,一位老人來到了村裏,一位老婆婆看他這麼可憐,就給了他一些吃的,並說:“老人家,您快去別的地方躲一躲吧,不然‘年’會把你吃掉的。”老人說:“只要你讓我在這住一晚,我就幫你把年給趕走。”就這樣,老婆婆把那位老人給留了下來。

到了晚上,一陣陣吼叫聲從遠處傳了過來。“啊!啊!”老婆婆說:“老人家,‘年’來了,我們怎麼辦?”老人不緊不慢地說:“不用焦急,看我的。”老人說着,便叫老婆婆煮起了飯來。隨即,竈堂裏發出了噼哩啪啦的聲音,傳到了年的耳朵裏,年便有些怕了起來。年回頭又看見竈堂裏的火光,又聽見了那位老人哈哈的笑聲,嚇得大驚失色,便逃回到了山裏。這時,老婆婆才知道“年怕響聲,怕火光,怕紅顔色”。

從此,中國人家家戶戶在春節的時候都要放鞭炮,貼紅紙,做好吃的。

貼紅紙太單調。有人就在紅紙上畫點東西、寫點字。慢慢地,大家在紅紙上寫上各種心裏話,祝願大家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話,漸漸地就形成了現在的春聯。

 篇七:

春節是個傳統的節日,也有很多傳統的習俗,比如貼春聯。

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貼門神、對聯。每當大年三十日,家家戶戶都紛紛上街購買春聯,將宅子裏裏外外的門戶裝點一新。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春聯真正普及始於明代,與朱元璋的提倡有關。據清人陳尚古的《簪雲樓雜說》中記載,有一年朱元章準備過年時,下令每家門上都要貼一副春聯,以示慶賀。

原來春聯題寫在桃木板上,後來改寫在紙上。桃木的顏色是紅的,紅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聯大都用紅紙書寫。但廟宇用黃紙,守制用白、綠、黃三色,第一年用白紙,第二年綠紙,第三年黃紙,第四年喪服滿才恢復用紅紙。因滿族尚白,清宮廷春聯用白紙,藍邊包於外,紅條鑲於內。春節的習俗還有很多,如放鞭炮,掃塵,年畫,拜年等。

貼春聯是春節的習俗之一,可以趕走邪靈,帶來美好的明天。

 篇八:

鞭炮轟隆響響,新年到了,好多人已經回到自己的家鄉過大年了。

我們買了新春聯與煙花爆竹,回到家後,我迫不及待地將舊春聯撕了下來,又把新春聯貼了上去,我剛準備貼上新春聯,就被媽媽阻止了,她說:“先看一下吧!”我左看右看,擺正了一點往上貼,媽媽急着喊着:“不對不對,不是這樣的”。說完,她就倒着春聯往上一貼,我哈哈大笑:“媽媽,你犯胡塗了。春聯貼反了”。媽媽嚴肅地說:“不要亂說話,福倒着貼,代表福到了”。我這才恍然大悟。就這樣,除舊迎新的任務搞定了。

我與哥哥各拿着一根菸花爆竹點了打火機,突然“嘶”的一聲,煙花爆竹上冒出了小火花,接着,煙花爆竹出現了噼嚦,每過20秒,煙花上的顏色就會變煥,當最後一個顏色出現時,我不禁感嘆:“這真好玩啊!”

爸爸提起了鞭炮就往家外走,顯然,他是要去放鞭炮了,到了指定燃放點,爸爸用打火機在點火口上放了火,就扔得遠遠的,鞭炮“噼裏啪啦”地響了起來。年的味道越來越濃了。

這個新年真是美好啊!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