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六年級作文

【精選】六年級科學的作文集合5篇

本文已影響 9.63K人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六年級科學的作文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選】六年級科學的作文集合5篇

六年級科學的作文 篇1

上個星期,媽媽給我買了一本書,書名是《少年科學小百科》。晚上,我們就迫不及待從裏面挑了兩個實驗做。

第一個試驗是放大鏡。我們先用一張卡紙用剪刀在中間捅了一個圓洞,然後再把透明膠撕一塊貼在圓洞上,拿吸管放在一個水瓶子裏吸點水,再把吸管裏的水滴一滴在透明膠上,放大鏡就做好了。我們試了一下,還真能放大,我們用它看藥盒上的小字,字就變的很大很清楚。爸爸說這是空氣折射的願意,還說少年宮的哈哈鏡也是這個原理。

第二個實驗是做一個旋轉蛇。先拿一張正方形的紙畫一個螺旋形,然後用剪刀順着線剪下來,再把它塗上鮮豔的顏色,再拿線穿在它的頭上。做好以後,在下邊點了一根蠟燭,它就開始微微的轉起來,因爲我做得蛇太長了,所以它轉的不是太好,我就把它剪短了一點,又是這放在蠟燭上面,它轉的稍微好了點,我覺得有點生氣,就把它剪得很短,放到火爐上去,這下它開始瘋狂的轉起來。爸爸說這個實驗的科學道理是熱空氣上升。

這本書真有趣,媽媽答應我每天晚上陪我做一個實驗。

六年級科學的作文 篇2

早自習剛開始不到十分鐘,我們便得到了一件喜訊:過一會我們將要去到六樓新建的科學探究館去參觀學習。有什麼新奇的,不久是去看看模型嗎?有什麼興奮的。我心想。可當我們到了那裏的時候,我便知道自己當時的想法完全是錯誤的。

剛剛到達科學探究館前我的目光便被一堆大大小小的金色衛星吸引了。金黃的顏色彷彿是預示着我們國家金碧輝煌的未來。一個個設計的小巧精緻,每一筆都是那樣的細緻入微,鬼斧神工,很容易就能讓人聯想到人造衛星的模樣。再往內側走便是各種各樣的飛機模型。有大的,有小的,有胖的,有瘦的,有看起來十分強悍的,有看起來靈活自如的。各種各種的飛機模型琳琅滿目。老師爲我們講解了幾輛在國際有一定地位的飛機。其中我最喜歡的飛機模型就“殲一佔”。它既小巧靈活,有屬於隱藏系列不容易被雷達發現。

進入到科學探究館內老師讓我們坐下後,先考了我們一個學過的知識。那就是槓桿尺,說如果想把格數乘以螺母數的結果擺放在合適的位置上。老師又問了一個問題:“大家都知道用酒精燈會經常使用但是如果有一天,如果酒精燈瓶蓋沒有了的話,我們應該怎樣做才恩給你夠滅掉酒精燈呢?”話一出,同學們便議論紛紛,可最終也沒有一個人纔出正確的答案。科學老師公佈最終的答案就是hi用他手裏的小玩意輕輕一拉,一鬆酒精燈上的火就被滅掉了。原來李老師手裏拿着的是一個小型的空氣炮,用空氣的衝擊來滅掉,酒精燈上的火。既不費力,又很安全,真是一個號辦法。其實這還不是我什麼我最喜歡的,莫過於一個帶有寓意的小物件了。李老師將水注入了一個瓶子內,可當瓶子被注滿水的時候,水就“譁”一下子,全都灑了下來。這個小實驗給予了人們以個警示;人不可以自滿,一旦自滿就會前功盡棄。

回到了班級我還沉浸在小實驗的歡樂中,本以爲枯燥乏味的科學,也能這麼有趣。這真是一次奇妙的科學探究館之旅啊!

六年級科學的作文 篇3

上週上科學課,老師要我們帶橡皮泥、木塊、乒乓球、皮球、玻璃瓶、泡沫、鐵皮、小石頭等物品,準備做科學實驗。

上實驗課了,老師對我們說:“你們現在做個試驗,看什麼東西能在水中沉下去?什麼東西能在水中浮起來?”同學們通過實驗,知道了橡皮泥、鐵皮、小石頭放到水裏就沉下去了,而木塊、乒乓球、皮球、泡沫、玻璃瓶能在水中浮起來。老師又問:“怎樣才能讓橡皮泥在水中浮起來呢?”我把橡皮泥用手壓扁後,再包上泡沫丟到水中,橡皮泥果然浮起來了。老師看見了搖搖頭說:“讓橡皮泥浮起來,不能借助其它任何東西。”我只好另想辦法。我把橡皮泥捏成船的形狀,再小心翼翼地放進水裏,“橡皮泥船”浮在了水面,我高興極了,連忙請老師來看我的“傑作”,老師微笑着點了點頭,我心裏樂滋滋的。老師再次發問:“你們能讓玻璃瓶沉下去嗎?”我聽了,就把玻璃瓶高高舉起,然後用力扔到水裏,我以爲能沉下去,哪知玻璃瓶鑽到水底後又迅速“爬”了起來。

這時,我想到游泳時屏住氣就能浮起來,吐出氣就會沉下去。於是我打開玻璃瓶蓋,讓玻璃瓶裏斷了氣、灌了水,這時只見玻璃瓶搖晃了幾下就沉下去了。通過動手做實驗,又好玩、又有趣,還能學到許多知識。

六年級科學的作文 篇4

源自上世紀四十年代的系統科學“三論”即系統論、控制論、信息論,是站在系統科學的角度研究和解決問題的好辦法。現不揣局狹,聯繫學生作業問題,談談我個人之管見。

一、從系統論看學生作業的審題問題。

拿到題就做,一起筆就錯,這是學生作業中較爲普遍的問題。對此種狀況,我們的父母和老師一般情況是予以指責,令其再讀一遍題。學生在重讀一遍題後,大都能找出問題所在,及時糾正。父母和老師們此種做法不錯,問題是這樣做後,治標不治本,下次拿到題,學生的本能反應還是直接做題,依然會犯不審題的錯誤。

系統論告訴我們,任何事物都要放到一個整體或系統內去考察、研究,要找到各組成部分之間的動態關係。這樣纔有利解決所出現的一切問題。故我們所提到的審題問題就不只是一個審題的`事情,它從屬於作業這個大系統,而作業又從屬於學習這個大系統。在學習中,作業是檢驗學習效果的必要壞節,而在作業中,審題是保證作業正確的必要壞節。瞭解了這個關係,我們的父母和老師就應該耐心地告訴學生,作業要力求正確必須注意審題,並且要將這個要求提高比完成作業更高的高度。那就是說即使這道題做對了,但學生並未認真審題,這也是應當受到批評的,因爲這會導致學生相信自己的僥倖心理。說到這裏,我們可能會奇怪我們怎麼能知道學生到底是否審題。其實,這裏正包含着我們應該做的事情,那就是對學生進行專門的審題訓練。在審題訓練中,因爲目的是在於讓學生重視審題,所以只需讓學生閱讀並複述題意,然後分析已知條件、未知條件,而不必解出此題。經過這樣有目的的專項訓練,一段時間後,學生的審題意識自然增強,不審題或審題不嚴的問題就自會解決了。

二、從控制論看學生作業的思路問題。

拿到題不會做,那是不懂題意,而知道題目問的是什麼卻不知如何解決問題,這就是思路問題了。聽課認真,上課思路緊跟老師的學生,一般不存在大的思路障礙,存在思路障礙的學生往往是聽課本身就有問題。現在我們站在控制論的角度來看,不管學生是課堂思路還是解題思路出問題,都可以從把握思維的訓練中受益。控制論告訴我們,系統運動狀態、行爲方式和變化趨勢的各種可能性都是可以把握的,只要找到了控制規律,那麼也就牽住了思維訓練的牛鼻子。學生對一個問題的思路,總是會有若干可能的,而其中一定有關於這個問題的正確的思路,只不過學生的大腦深處尚缺乏鑑別這一思路的能力。故思維訓練必須重新回到這個問題設計的原點——課本上去,凡是解題不能打開思路或思路中途斷開的學生必須回到課本相關知識上去,在那裏纔會有打開此作業問題的鑰匙。

當學生對課本相關知識有了較爲清晰的瞭解,再回到作業上,我們需要訓練學生對自己每一步思路的控制。不妨在草稿紙上寫下我的第一種思路,第二種思路……一步步向正確方向邁進。這個過程的控制也正如學習騎車、游泳、滑冰等技能性訓練一樣,儘量不要由父母或老師來代替。此種控制思路的訓練達到一定的熟練程度後,學生即使解題還不能夠十分順利,但基本方法已掌握,父母、老師再適時點撥一下,問題就不是很大了。

三、從信息論看學生作業的訂正問題。

作業完成後,就“刀槍入庫,馬放南山”,這又是一種常見的作業問題。這個問題使作業的信息反饋功能失效。作業僅僅處於一個單項訓練的層次之中。正確的做法是老師要將學生作業的情況予以彙總並記錄,而學生要將老師的批改情況認真審看,加以訂正,並建立錯題本,把最爲突出的問題記錄在案,以免下次重犯。

信息論告訴我們信息的有效利用價值在於用以減少和消除人們對於事物認識的不確定性。從這一點來看,作業有問題是好事,它有利於讓老師瞭解到學生的真實水平,並可能在接下來的教學過程中針對性地加以解決。而模糊、錯誤的信息或乾脆不蒐集信息,則使教與學的信息溝通喪失,達不到作業本身應該達到的目的。

父母和老師們常常會遇到的一個情況是,學生平時學習情況完全正常,可一到考試成績出人意料,這正是日常作業中學生傳遞信息有誤的一個明證。只要我們把握了作業信息的真實性,那麼一切問題都可以納入系統加以控制,學生的學習成績不會是一枚可怕的定時炸彈。

以上內容系本人個人理解,還請博友們多提寶貴意見,以期我們共同努力解決好學生作業中出現的諸多問題,使學生們不再爲作業而煩惱。

六年級科學的作文 篇5

今天早上,我早早地來到教室,拿出作業認真地做了起來。寫了一半,只見王老師拎着大包小包的東西,好像要給我們一次驚喜,我心裏充滿了疑問。

大家異口同聲地說:“是雞蛋。”對,今天我們要做個小實驗。一聽要做實驗,整個人都沸騰起來,心中的疑問也“解除”。老師接着說:“誰能用一隻手把這個雞蛋捏破,成功的有獎哦。”

大家都紛紛舉手了,幾乎都是男生。誰知,老師先請了個“小女子”?陳思。陳思用手把雞蛋都給“包”了起來,再使勁地。可是看她的樣,好像根本沒使出力氣來,老師在旁邊給她加油,但怎麼也捏不破,接着是我們班的“大塊頭”?王志華地場了。只見他把雞蛋握住,用力地。瞧,他的臉漲得通紅,手就像“發電機”一樣“震動”,看得出來,他已經把吃奶的力都用上了,捏不破,最終他還是放棄了。楊鎮輝不顧一切,衝上去去拿着雞蛋,擺好資勢,使勁的捏,整個人看上去好像是一把弓呢!

三個人,都試了,可誰都捏不破,王老師問:“爲什麼,三個人捏了,都捏不破呢?”大家都在紛紛議論着,只有徐雲飛舉手,說:“因爲雞蛋是圓的,我們的力量都均勻分佈在蛋殼的每一個角落,所以大家都捏不破。”大家聽了都說是。王老師說:“許多科學家,也運用了這個原理,比如說建築物的悉尼大劇院,整個形狀都是圓既美觀又結實……”

就這樣,一個愉快的小實驗做完了,看來,生活原來是那麼得奇妙!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