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高考作文

【精選】高考作文集錦四篇

本文已影響 2.89W人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爲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考作文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選】高考作文集錦四篇

高考作文 篇1

手起刀落的瞬間,晶瑩剔透的鑽石發出耀眼奪目的光。經驗與勇氣一道,創造出令人豔羨的珍寶。讓勇氣爲經驗鬆綁,化勇氣爲利劍,經驗爲盾牌,披荊斬棘,開天闢地。

相信商人之前諮詢的衆多切割師中,不乏經驗豐富之人。年輕徒弟與他們根本沒有可比性,可爲何那些切割師卻無一人願意一試,切割鑽石?他們經驗太豐富了,豐富的經驗讓他們預知到了切割的風險。經驗,縛住了他們的手腳,以至他們甚至連嘗試的勇氣都沒有。反而是那個年輕徒弟,用自己的勇氣和師傅的經驗,完成了那個奇蹟瞬間。或許,那兩顆鑽石,就是經驗與勇氣完美結合的產物。

經驗是人生資本,絕非前進路上的絆腳石。何爲經驗?經驗即經歷過後的體驗。那是一種無法購買和交換的心理成長曆程,是再次涉及相同或相似領域獲得成功的基礎。由此也就不難理解爲何許多用人單位都願招收有經驗的員工。如果說你在某一方面有着豐富的經驗,那麼恭喜你,你比別人離成功更近一步。可也千萬要小心,別讓經驗束縛手腳,成爲前進路上的絆腳石。還記得柯達嗎,那個叱吒風雲近百年、曾經佔據市場份額80%的企業,那個最高市值八百多億美元、破產前市值僅爲23億美元的公司?百年柯達緣何破產?當別人都在研發生產數碼相機時,它還在埋頭造膠捲,它不破產誰破產?被經驗束住了手腳,猶如飛蟲撞上了蜘蛛網,越掙扎粘得越緊,最終被市場吞噬。

讓勇氣鬆開經驗的五花大綁。只有勇氣的銳利加上經驗的堅實,方可助我們披荊斬棘,開闢新天地。在大陸遍地開花的逸夫教學樓讓邵逸夫名滿天下。當年他瞅準商機,獨自一人漂流過海,購買器材,開闢中國有聲電影的先河。他創辦邵氏兄弟電影公司,又於花甲之年創辦TVB,開培訓班,批量生產明星,打造了周潤發、周星馳、梁朝偉等一批影帝影后。看着今天龐大的邵氏帝國,我們不能不感嘆邵逸夫的勇氣與魄力。他沒有被經驗束住手腳,一旦看準商機,便勇敢地去闖去幹,經驗與勇氣的完美結合,造就了今日的邵氏、今天的邵逸夫。沒有經驗,失敗在所難免;可如果沒有勇氣,或許連嘗試的機會都沒有,又何談成敗?

我們需要經驗爲成功奠基,更需要勇氣披斬經驗的捆綁。人生路上,以經驗爲盾,勇氣爲劍,浴血奮戰,定可開創如花似錦的未來!

高考作文 篇2

高考作文押題:“苦”與“美”

【預測考題】

一、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作文。

一隻蚌對另一隻蚌說:“我真是痛苦不堪,那又重又粗的砂粒在我體內滾來滾去,常常使我痛得不能休息。”

另一隻蚌驕傲自得地回答:“謝天謝地,我體內沒有被砂粒折磨的痛苦,我裏裏外外都很舒服。”

此時有一隻螃蟹經過,聽到兩隻蚌的對話,便對那隻驕傲的蚌說:“是啊!你是很舒服,但是卻一無所得;而你的朋友忍受痛苦的結果,是將要誕生出一顆非常美麗的珍珠”。

要求:①立意自定,標題自擬;②除詩歌外,文體自選;③不得抄襲,不得套作。

二、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作文。

一位小男孩看到一隻蝴蝶正在蛹殼中痛苦地掙扎,還有一隻翅膀沒有掙脫出來,就幫助蝴蝶把翅膀從蛹中拿了出來。可是蝴蝶沒能飛起來,不久就死了。小男孩傷心地問媽媽這是怎麼回事,媽媽告訴他:“因爲蝴蝶沒有經歷從蛹中掙脫出來的痛苦,所以就不能享受美麗的飛翔。你不是幫助它,而是害了它。”

要求:①立意自定,但所寫內容要與材料有關;②除詩歌外,文體自選;③題目自擬。

三、閱讀下面一首小詩,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議論文或記敘文。

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她現時的明豔!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冰心《繁星·春水》

要求:①立意自定,但不得脫離材料;②標題自擬;③不得抄襲或套作。

【思路點撥】

寫這篇文章,首先必須釐清“苦”與“美”二者間的關係。“苦”與“美”之間,應該說是一種因果關係,或者說是一種條件關係——即“苦”是造就“美”的條件或成因。如果沒有“苦”,“美”就無從產生。在生命中,只有接受痛苦的磨礪,才能得到美麗的結果,才能獲得事業的成功和生活的幸福,才能到達人生至爲美好的境界。人之所以能夠脫離動物而蛻變爲人,先得離開原先所熟悉的舒適的環境,來到危機四伏的地面,投入到艱苦的新生活中。然而正是這種艱苦的生活,才創造出人類璀璨的文明。而一切美好的東西——無論是社會的,還是自然的;無論是精神的,還是物質的;無論是科學的,還是文學的……都離不開“艱苦”二字。自然界各個物種的進化,少不了殘酷的競爭;科學的進步和文學作品的誕生,總要凝聚着許多的科學家和文學家的汗水與心血;落後的社會體制的退隱和新的社會制度的誕生,無數仁人志士獻出了他們的心血甚至生命……一句話:沒有苦,什麼都是浮雲。

“苦”與“美”這個話題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在立意和構思上,有多種選擇——可選擇“痛苦之後是美麗”的角度,由“因”導“果”;亦可選擇“美麗是痛苦綻放的花朵”的角度,由“果”推“因”。記敘文,應當寫自己所熟悉的人和事,寫出真情實感,寫出生活的哲理;議論文,應列舉出富有說服力的典型事例和名人名言,從正反兩方面闡述“苦”與“美”二者之間的關係。寫人,應生動傳神;敘事,應跌宕起伏;議論,應精闢深刻。

【雷區警示】

寫作本文應注意兩點:

一忌偷換話題。如將題意理解成“痛苦本身就是美麗的”、“痛苦本身伴隨着快樂”,或將“苦”詮釋爲“逆境”、“平凡”等,這些都會造成跑題的現象。

二忌片面。如在“苦”與“美”之間只執一端,不談二者的關係——或只說“痛苦”,少提甚至不提“美麗”;或相反,通篇講“美麗”,不提“痛苦”乃“美麗”之因,使內容跑偏。

【解題方向】

1、痛苦之後是美麗

2、痛苦是美麗的前奏

3、陽光總在風雨後

4、痛苦造就美麗

5、不經風雨,怎見彩虹

6、痛苦之後的美麗

7、苦盡甘來

8、美麗是痛苦的結晶

【素材鏈接】

1、故天將降大任與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子》)

2、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警世賢文》)

3、天方國古有神鳥,名菲尼克斯(Phoenix),滿五百年後,集香木自焚,復從死灰中復生,鮮美異常,不再死。按此鳥殆即中國所謂“鳳凰”。()(郭沫若《鳳凰涅槃·序》)

4、意大利古城龐貝有位賣花姑娘叫倪雅,雖然雙目失明,但並不自怨自艾,也沒有垂頭喪氣地把自己關在家裏,而是像常人一樣自食其力。維斯維沙大火山爆發,龐城遭遇大地震,整座城市被籠罩在濃煙和塵埃中,昏暗如無星的午夜,黑漆漆一片。驚惶失措的居民跌來撞去尋找出路,卻又無法找到。倪雅本來就看不見,這些年來又走街串巷在城裏賣花,她的不幸這時反而成了她的大幸,她靠着自己的觸覺和聽覺找到了生路,而且還救了許多人。因爲她可以不用眼睛安全地行走,她的殘疾已成爲最好的財富。上帝是公平的,命運在向倪雅關閉一扇門時,又爲她開了另一扇窗。(《龐城末日》)

5、他在21歲的時候,被確診患有罕見的、不可治癒的運動神經病——盧伽雷氏症。醫生說他只能活兩年半。在面對這一致命挑戰時,他一度對人生十分厭倦;在得知他那使人衰弱的病症無可救藥後,他在醫院裏經歷了難以排遣的夢幻。最終他決定:反正就是一死,我不如做些像樣的益事。他以堅忍的精神與痛苦抗衡,粉碎了醫生的預言。他的身體無力地蜷縮在輪椅裏,除了思想,只能支配三根手指,必須依靠機器才能與人交流,但是他的思想卻在宇宙的最深處飛揚,穿越時間與空間,追尋宇宙的盡頭,探索黑洞的隱祕──這就是史蒂芬·霍金,被稱爲“當今愛因斯坦”的思想家、物理學家。沒有哪一位科學家的著作能像霍金的《時間簡史》那樣成爲發行量上千萬,全世界平均每500個人就擁有一冊的暢銷書。在西方,沒有讀過《時間簡史》甚至會被認爲是沒受過教育。

【應考佳作】

美麗是痛苦綻放的花

秋天,成熟的`果實低下了頭。它豐滿,絢麗,斑斕,在這個金色的季節裏閃爍着宛如鑽石般璀璨的光芒……那是屬於經歷了痛苦的生命特有的光彩,那是積聚的痛苦所綻放的美麗的花。

不是風,秋實早就黴爛枝頭;不是雨,秋實早就枯落山溝;不是光,秋實早就灰暗蒼白;不是熱,秋實早就憔悴不堪——風吹雨打,給了秋實剛健的筋骨;光照日曬,給了秋實成熟的韻味……經歷了痛苦的生命是最美麗的,它散發着誘人的香氣,綻放着奪目的光彩。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大抵聖賢發憤之所爲也。”這些古代先賢正因爲經受了痛苦的考驗,才書寫出自己美麗的人生。

蘇武不屈,世人難忘,不失爲一種美談;多年流離,荒漠蒼涼,則是難以言說的痛苦。正是由於這莫大的苦痛,才成就了蘇武歷史上的壯美。在時間的洗滌之後,這種美麗越發醇厚,耀眼。

正當貝多芬準備大展宏圖時,厄運捉弄了他,讓他的聽力大大減退;同時,命運還剝奪了他苦苦追求的愛情,再次蹂躪他的心靈。但貝多芬在痛苦和絕望中挺直了腰桿,最終創作了不朽的交響樂——《命運》。

“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亞聖孟子如是說;“草木不經風霜,則生意不固;吾人不經憂患,則德慧不成。”清代哲人沈近思如是說。

在生命的過程中,我們不斷跌跌撞撞地前進着,經歷着不盡相同的痛苦,卻同樣擁有着在每次經歷痛苦後綻放的宛如鑽石般的光芒——那是經歷了痛苦之後的生命的昇華,那是痛苦綻放出的美麗的花朵。

珍珠貝選擇了身體的創傷,它才孕育出奪目的珍珠;瀑布忍受了衝激懸崖的痛苦,跌宕出生命中燦爛的銀河;種子承受了撐裂軀殼的痛苦,展露出生命的油油的綠意;雄鷹經歷了與風雨的搏擊,終成爲天空中一道最美麗的風景……

經歷了痛苦的生命是最美麗的,它宛如梅花傲然凌雪,暗香浮動;宛如蒲公英飛躍原野,留下的金色的花傘;宛如蛻變後的蝴蝶,翩躚於生命的花叢;宛如滾滾前進的江河,越過崇山峻嶺,終於到達浩瀚、美麗的海洋……

還有比痛苦之後綻放出的生命之花更美的東西嗎?

【點評】

本文緊扣痛苦與美麗的辯證關係展開論證,中心突出,思路嚴謹。作者先以秋天的果實經歷種種考驗才能達到生命的極致開頭,引出觀點——“經歷了痛苦的生命是最美麗的”;接着借司馬遷《報任安書》中的一段警句,總說經歷了痛苦的考驗才能書寫美麗人生的道理;然後列舉蘇武、貝多芬的典型事例,並結合孟子、沈近思的名言,進一步闡述了痛苦成就美麗的道理;最後兩段照應開關,再以自然爲例,重申了痛苦和美麗的關係,深化了中心。整篇文章,一氣貫通,暢快淋漓,有議論文的理性,亦有散文詩的文采和意趣。

高考作文 篇3

今年高考作文在閱卷上的寬容度大大增加,對於考生作文中所涉及的敏感尖銳問題,如弗洛伊德性學論、理髮店小姐現象等,都獲得60多分的高分。(6月19日《東方早報》)

從媒體的報道來看,今年各地高考作文最大的進步,是擺脫了那種空洞無物的論說,而更多地關注到了社會現實。這一點,出題者或者說我們的教育工作者功不可沒。比如全國卷與陝西卷都與“抗震救災”有關,四川卷題目爲“堅強”,安徽卷爲“帶着感動出發”,廣東卷爲“不要輕易說‘不’”,浙江卷的題目是“觸摸城市與感受鄉村”,重慶卷則爲“生活在自然中”,都具有很強的現實感。

然而,社會現實總是千姿百態的,有時候甚至是複雜多變的,一些尖銳的社會問題,並非都有統一的標準答案。那麼相應地,對高考作文的評價標準,也必然要求更加開放和包容。因爲一些社會非主流現象,很可能會被一些敏感的考生所關注,如果沒有寬容的評分標準,則可能打擊考生關注現實、思考社會問題的熱情。長期下來,我們所倡導的“現實關注”,必然被迫滑向對主流價值觀的簡單附和,這顯然不是一種“兼容幷包”。

正因爲如此,我對今年上海高考作文評判標準所體現出的寬容感到欣慰。說實話,像弗洛伊德性學論、理髮店小姐現象等,即便是一些成年人也鮮有關注的勇氣,更何況是一向講究觀點正確、積極向上的高考作文。這些話題直擊社會現實,關注底層人士和社會邊緣人羣,與傳統的道德觀不相匹配,但只要理解獨到、邏輯縝密、自成體系,閱卷老師都給出了高分,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之所以強調寬容的評價標準的重要性,是因爲它將直接成爲今後考生們的寫作“風向標”。今年一篇關注農民工子女的作文獲滿分,它所起到的作用,很可能比發幾個要求提高素質教育的文件更有效,因爲中學生會從中受到鼓勵,去更多地關注社會現實與問題。而寬容的評價標準也是素質教育的題中之義,因爲素質教育本身就是要打破僵化的評價標準,關注學生髮展的各種可能性。

因此在筆者看來,這種寬容的作文評價標準折射出的正是高考的進步。我相信,只要教育工作者繼續堅持以開放的視角,鼓勵青少年獨立思維,直面社會現實話題,我們的素質教育就有希望,我們的青少年就將更有創造力,我們的社會也會因此變得更加寬容、理性。

高考作文 篇4

知之·行之·思之

古語云:“易有三訓,一訓簡易,二訓變易,三訓不易”,“易與天地準”,之於常識,不也是如此嗎?我們生活在常識中,“春暖花開”、“秋高氣爽”,我們不假思索地運用它們,是爲簡易;同一事物不同時刻有不同的表現,變化無窮,是爲變易;常識由生活而來,經久適用,是爲不易。故莊子雲:“道在便溺”。因常識,於生活,我們泰然。

老子云:“大象若希”。正是由於常識之於我們太過習慣了,時常,我們會無所察覺,如同時空之於我們過於靜止與絕對,在愛氏之前,我們被矇騙了千萬年。於是我們在恍然後明白,常識雖常,但亦要知之、行之、思之。

所謂的對常識的知之,並非僅僅爲熱則卻衣寒則添衣的自然反射,而是對自然存在的用心觀察。沒有這用心,何來常識?沒有常識,何以行之?不得而行之,必遭禍患。譬如之於人,瞭解交通擁擠之時間,於約會便不會誤時;又譬如拿破崙不知俄國之地廣與冬天之寒冷,便因俄國堅壁清野而爲滑鐵盧之役埋下伏筆。

所以對於常識,要知之。

所謂的對常識的行之,不僅是於知之之後的體證,還是生活的必需,之所以要知且行,系因爲知易而行難。行難,故特以行之。常識的知之,是困則眠、疲則休息,是諸葛順勢三分天下,是劉邦知楚強漢弱而強赴鴻門。對常識的行之,是順應自然、順時而動,故可避害趨利,所以纔有一覺醒來的精神,纔有漢朝天下。

所以對於常識,要行之。

至於對於常識的思之,那便是在知行合一後更高的要求。正因爲常識之常,所以無形中被我們忽略、習慣,然世間萬物莫不在變易中永恆,拘泥而行自己不適合,若死守既得,便永無進步可言。故湯之盤銘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詔》曰:“作新民”;曾子曰:“君子無所不用其極”;因爲對常識的思之,愛氏提出了相對論,玻爾提出了量子力學;之於歷史的,不正是由於對意識形態的思之與變革,再知而行之,纔有三十年改革開放而至於今日之中華崛起?

“易與天地準”,也正是憑藉常識,憑藉與常識同行,我們維繫了一個曠古的文明,然而無論是生活還是發展,不知常識無語進步,不行常識無以趨利避患,不思常識卻也無以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於是,不妨化用子思的“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而說,對於常識,我們要知之、行之、思之,由是,則有泰然的生活與不斷的前進。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