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高考作文

以微光爲話題的高考作文示例

本文已影響 3.46W人 

  【篇一:握住心靈微光】

以微光爲話題的高考作文

  汪國真在詩中寫道:“凡是到達了的地方,都屬於昨天,哪怕那山再青,那水再秀,那風再溫柔。太深的流連便成了一種羈絆,絆住的不僅是雙腳,還有未來。”詩人看似談的是進退間的從容,我卻以爲,它實際上囊括了對生命的解讀:無論經歷幾多浮沉,萬不要讓繁華落寞湮沒了你,你得清楚心裏究竟想要什麼,心中有光,才能一路堅定不移,執着向前。

  太多人其實分不清“我心中想要”和“我需要”的區別,他們因了種種需求,想當然地爲自己定下一些目標,卻在嘗試過後發現難以達到而猶豫放棄,我想並不是他們不努力,而實在是他們沒有看清心裏到底想要什麼,因此努力而不傾盡全力,自然也就無所得了。這大約也是爲何平庸者總是一事無成,而諸如李開復之流卻能始終行走巔峯的原因吧。劉墉先生說:“你可以一輩子不登山,但你心中一定要有座山。”心中無山而茫然無措,舉步維堅,心中有山則堅守本心,義無反顧,我想大抵就是這個意思。

  當然,人是社會的產物,由此不可避免地受到諸多教條或規則的束縛,要想擺脫而徹底追隨內心的腳步,這誠然不可能。因此,人最好的狀態應是保持無論處於何種境地時的不改本色,時常叩問內心,以致不在紛繁中迷失。西班牙新王后萊蒂齊婭出身平民,嫁入王室前還曾結婚。離異,然這絲毫沒有影響民衆對她的擁護,爲什麼?這在於她始終內心清明,不改本心:婚前,她是西班牙的金牌主播和前線記者,親歷9·11襲擊,深入伊拉克腹地;而婚後,她也一直引導丈夫過着平民般的生活,儘管王室有諸多清規戒律,她仍保持着自己的觀點。於西班牙民衆,萊蒂齊婭是他們擁戴的平民王后,而於她自己,她只是內心忠實的擁躉與守護者。很多時候,我們確實無法改變所處的環境,但不必逼迫自己去適應,你總得心裏有所堅守,才能保持內心的清明和人格的獨立。

  而倘若你真的選擇了追隨內心,這個過程很可能伴隨着苦痛,因爲它承載了太多期許與渴盼,歡欣與願景,可又裹挾了太多剋制與慾望,冷眼與嘲諷。那麼,跨過去吧,終有一天,你會發現,沉澱的歲月已在你人生的頁扉上烙下深刻的印跡:值得。就如偉人曼德拉,二十七年的鐵窗生涯並沒有讓他陷入絕望,被迫害折磨的痛與恨不曾矇蔽他的雙眼,他心中有光:爲民族的解放而鬥爭。這最後的信仰指引着他,化爲人民手中最鋒利的武器,刺破重重黑暗,迎來勝利的曙光。斯人已逝,但註定永垂不朽。事實上,一個人若選擇追隨自己的心,那麼勢必無法得到所有人的理解與肯定,與其被人左右還不如勇敢抓住內心的聲音,這時候,生命本身便賦予了你至高無上的評語。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巨人,他總會在我們示弱時發出咆哮:“向前走,別回頭!”可我們還是不經意地被滯留,畏畏縮縮不敢向前,只能以豔羨的目光注視着別人,想着:我差一點就能成功了。那麼真的只是一點嗎?不,牽絆你的不是忐忑的猶疑,而是自我的否棄。人如果連追隨心靈和直覺的勇氣都沒有,談何成功?

  哪怕找不到大海,不要停息尋覓的歌聲;哪怕腳印被風雪掩埋,也請珍愛走過的路程;哪怕所有的奔走與追求都是徒勞,也要握住心靈微光,讓身體追趕上你的心。

  【篇二:讓微光永駐】

  早年曾舉辦的一次畫展上,一位畫家站在一幅備受好評的作品面前痛哭流涕,當人們上前詢問緣由時,這位畫家答道:“這幅作品中的靈感曾經我也有過,只是我當時將它捨棄沒有運用。”

  正如畫家一樣,許多人對腦海中閃過的微光不屑一顧,認爲那是屬於自己的東西,從而將之捨棄,那就大錯特錯了!靈感總是轉瞬即逝的,就像思想和機遇一樣,這些生命中的微光總是這樣,這就需要我們及時把握並精心耕耘,從而讓微光永駐!

  微光可以被分爲三類。其一便是如同那畫家一般逝去且並未被把握的;其二是被把握且最終付諸實現的;最後莫過於那被把握卻未實現的。既然微光是如此易碎且易逝,那我們要如何才能讓它停留,才能讓它散發無限的光芒呢?

  用善於把握的雙手,讓微光永駐。雖然微光是如此短暫,但只有把握了它,才能讓我們的生命綻放光芒。天才與凡人的區別就在微光閃過的一剎那,天才抓住了,所以他的生命光彩奪目,而大多數人未抓住,所以他們碌碌無爲。如果想讓人生得以昇華,就要善於把握微光。

  化學家李比希在檢驗一瓶工廠送來的試劑時,腦中閃過“這可能是個新元素”的靈感,但他未能把握住。最終,瑞士一個年輕的.大學生髮現了這種新的元素,將其命名爲碘。

  一念之差的錯過,對於李比希而言是無可挽回的。生活中與靈感的錯失亦何嘗不是如此?因此,想要獲得生命的價值與昇華就需要有善於把握的雙手,讓細小的微光在心間永駐。

  用一路耕耘的汗水,讓微光永駐。微光乍現,靈感涌起,但並不意味着就可以付諸作品。將靈感實現還需要我們付出汗水,讓微光停留,使其發出奪目的光彩。

  萊妮·裏芬施塔爾是德國納粹時期的一位女導演。撇開其政治背景及她爲希特勒工作過的經歷不談,萊妮對於藝術的執着是值得我們敬佩的。她在八十歲高齡時,突然有了進行水下拍攝的靈感,於是她隱瞞了二十歲去報考潛水執照。其間發生了許多波折,萊妮險些因此喪命,然而她最終堅持了下來。大難不死的女藝術家用自己的汗水澆灌自己的靈感,致使那片草地上花開熠熠。

  但是,隨着社會的高速發展,人們越來越迷失於對名利的追逐而遺忘自己心中的那些微光。捫心自問,你有多久沒有從繁冗的工作中擡起自己的那顆真心?你那美好的微光又遺失在哪個角落了呢?

  本雅明說:“靈光的消失,就是水的消失。”讓我們帶着那善於把握的雙手和一路耕耘的汗水去尋找那東逝的水,讓微光永駐心間!

  【篇三:心靈深處的微光作文】

  眼角滑過一滴淚,那一刻,我覺得故事的主角就是我,從前的那個我。——題記

  人生由許多許多的片段拼接而成,由點點滴滴的活動組裝而成,其中最珍貴的那些至善至美,直達心靈但卻倏忽即逝的閃念,我們稱之爲心靈的微光。

  在這個喧鬧,匆忙又誘惑重重的時代,我們匆匆忙忙地趕着時間,轟轟烈烈地幹着事業,熱熱鬧鬧地過着日子,似乎過得非常充實,非常快樂,非常有意義。但靜下來反觀自我的時候,卻發現我們迷失了前進的方向,丟失了心靈深處最寶貴的東西——那些引領我們成長的心靈微光正漸漸遠去。

  或許,某個瞬間,你會在天才的作品中重新發現那曾經在自己心靈中一閃而過的微光,那一刻,也許你會淚流滿面,你感動着:那些似乎平淡無奇的微光居然造就了不朽的傳奇!也困惑着:那如此熟悉而又如此陌生的微光成就的天才爲什麼不是自己?

  拜讀着冰心的作品,心像被母親的手輕柔地撫摸着,眼前一次次閃過兒時的生活畫面,那是充滿關愛、溫暖和童真的世界,冰心總能抓住生活中最溫馨最動人的畫面,是因爲這畫面激發了她心靈深處最真摯最純潔的情感,她又用最樸實最美妙的文字捕捉到了那曾經在無數普通人心靈中閃耀過的微光。冰心的作品一次次地震撼着我們、喚醒着我們,讓我們如同作品中的主角一樣感受着友情、親情和愛情,讓我們重拾曾經丟失的最珍貴的心靈微光——愛心。

  賞鑑着宮崎駿的動漫作品,心靈猶如插上翅膀自由自在地翱翔着,我們似乎重新回到了自己純潔、天真的童年時光,宮崎駿,這位動漫大師,一生用他最樸素、最童真、最自由的畫筆爲我們創造出一部部精彩絕倫的動漫世界,而這世界裏有勇者無畏、有無私奉獻、有親情友情……有着世界上一切美好的東西,一點也不摻雜任何陰謀和血腥。宮崎駿喚醒的最單純最天真的心靈,是我們很多人或有意或無意間捨棄的心靈的微光——童真。

  人的一生不乏閃耀在心靈之中的微光,它是我們向真、向善、向美的最珍貴、最美麗的回憶。滄海桑田中我們遺失了這些微光,於是,我們與天才擦肩而過,我們與聖人失之交臂,我們距英雄萬里之遙…。

  我們本來可以成爲天才,我們本來可以成爲聖人,我們本來可以成爲英雄。

  【篇四:錯失微光之嘆】

  我們以爲自己丟掉的只是普通的石頭,卻想不到有一天會折射出鑽石的光彩。——題記

  數不清聽到過多少次這樣的嘆息:“哎,如果我當初抓住那微光…。”聲聲嘆息包含了多少懊惱、多少自責、多少遺憾?恐怕只有嘆息者自己知道。

  靈感的出現就像五月夜空中的一顆流星,拖拽着長長的尾巴、瞬間的光華卻又稍縱即逝;又像幽暗的空間中劃亮一根火柴,思想的砂條與情感的火藥一經摩擦,靈感的火花瞬間絢麗綻放,旋即隱匿於黑暗之中。心靈的微光偶爾閃過,可是我們並沒有在意它曾經的光芒……當那曾經閃過自己心靈的微光成就別人輝煌的時候,我們剩下的卻只有一聲嘆息而已。

  微光閃過,化作庸者錯失良機的聲聲嘆息。

  當手機還被稱作“大哥大“的年代,可能誰也想不到手機能有如此強大的功能。也許會有人設想:未來的手機是什麼樣的?會不會擁有和電腦一樣的功能?但這些一閃而過的想法馬上被拋諸腦後,因爲這想法連自己都覺得異想天開吧。但喬布斯不同,他不但沒有捨棄自己心靈上的這絲微光,還將別人隨手扔掉的微光拾起來,聚在一起,形成了一個足以照亮電子領域的太陽,此時,那些心中閃過微光的庸者只剩下聲聲錯失良機的嘆息。

  微光閃耀,化作天才創造成功的燦爛笑臉。

  科學史上很多偉大的發現都源於心靈中偶然閃過的微光。魏格納只因對世界地圖隨意的一瞥,腦海中閃現出兩塊大陸可以像拼圖一樣拼在一起的靈光,於是有了大陸漂移說的產生,阿基米德在進入浴缸的那一剎那,心中閃過一絲微光,最終求證了浮力定律……

  每個人都有一個極具創造力的大腦,這天賜的寶藏有無窮的財富,有人在這裏挑挑揀揀,丟掉了不起眼的小石頭,卻不知道里面藏着鑽石。

  人生就如在黑暗的隧道中穿行,創造之神給每條隧道的出口處播下點點微光,這微光人人可見,只是普通人以爲那隻不過是錯覺,或認爲那一絲微光根本改變不了什麼;而天才,卻朝着那絲微光,走向光明與成功,最終將身後的嘆息化作燦爛的笑臉。

  哎,一聲嘆息。如果只是嘆息,那麼我們所選擇的路,終究只能在黑暗中沉淪;如果只是嘆息,那麼無論吃多少蘋果,我們也無法像喬布斯那樣掀起一場蘋果風暴。

  【篇五:用微光照亮自我】

  有人說天才不同於常人的一點即在於他能珍惜,看重自己心靈中的微光。的確,正因常人捨棄了自身的微光,他們得以融入世俗成爲沉默的大多數;而那份微光寫入作品中,卻成了超脫世俗的驚衆一筆,照亮珍惜他的人,以“天才”的獨立人格遺留於世。微光,即如康德評啓蒙運動一樣,“助人擺脫加諸自身的愚昧狀態”。這愚昧並不指智力上的缺憾,而是隨着社會世俗大流,完全爲時代、社會所限的個人無力感。因而,心中的一點微光,若是珍惜了,就必能助人在冥冥衆生中辨出自身的人格與價值,從而超脫社會的“常人”限制,以獨立的“天才”而存於世。

  我們深知自我的微光來之不易,卻又將它捨棄,那是源於自身的恐懼。我們害怕在社會中,若還持着那份微光,違背了大衆取向,就會成異類,被孤立我們害怕因不捨棄微光而帶來的孤獨。於是,微光在不停的求衆中因捨棄自我而遭譭棄,終至我們成爲被社會歸類的一員,喪失了自我獨立人格。

  天才們在保留微光時也享用着自身的孤獨。“當你讓寂寞在人羣中蔓延時”,波德萊爾這樣說道,“你就真正地擁有了自我。”正因爲微光源自自我內心,所以保持一份微光就意味着與社會、世俗的不同;因而你要時刻從人羣中抽身開來,在孤獨與寂寞中與自己對話,看看你心靈的微光,小心地呵護着它,爲它添油撥芯。“黑暗中屋內那隱隱的燈”,巴金筆下的《燈》不僅是行夜路時的引領者,也是在孤寂中慰藉心靈的微光。因爲不肯捨棄心靈的微光,他們變得孤獨;而又因爲珍惜呵護着這份微光,他們在孤獨的完滿中得到慰藉。

  將微光訴諸作品,傳於世人,需要更大勇氣。那等於是與世宣告對“常人”的決裂,號召大家重視“微光”。於是便有了王爾德筆下快樂王子與夜鶯的善良單純的高貴、陀思妥耶夫斯基流露出的對底層的悲憫和超人類力量的探索、貝多芬奏鳴曲中英雄精神和對嗚咽命運的反抗、高更筆下塔希提島自然淳樸的人類生活狀態。微光可以有多種不同的含義,多種不同的表現形式,而最終當它們匯聚在一起時,便是衆人本有的同一張“臉”。赫爾曼·黑塞其實早已指出,衆人的心性、微光,源自一個整體,無怪乎我們會對天才作品中的微光如此熟悉,也無怪乎他們會激起人心原有的微光。

  據說巴老晚年常在屋內背誦《神曲》那是他在與但丁的心靈微光交流吧!其實,我們也應保持,重拾那一份微光不問社會怎樣吞沒衆生,願有一份微光,照亮我成爲擁有獨立人格的一個自我。

  【篇六:微光乍泄】

  微光是智慧的碎片,在記憶中時隱時現,時存時亡;微光是理性的惠風,在楊柳枝的撫摸中,心海盪漾;微光是情感的種子,在雨露的呼喚下醒來,綻放五彩繽紛的花朵。微光時時乍泄,但我們常常無視,只有把握心靈的微光,才能讀懂自己。

  睫在眉下看不見,我們常常忽視自己的內心。有時只有依賴“天才的作品”才能清醒的看到自我,爲什麼會這樣?是天才作品的真實深刻打動我們?還是我們自己內心早已有的訴求?我想,二者皆有。魯迅先生的《阿Q正傳》剛剛發表就掀起酣然大波,很多人都覺得魯迅在罵自己。“兒子打老子”的自輕自賤,“我祖上比你闊多了”的自欺欺人,戲耍小尼姑的潑皮無賴,不準小D頭上插筷子的欺軟怕硬等等,無一不刺中中國人的劣根性,所有的人都覺得自己就是徹頭徹尾的阿Q。這充分說明,作品暗合了我們的內心,雖然有些像微光一樣暗淡,但它真實的存在。

  天才的作品就有這樣的功效,讓我們心靈的微光乍泄,讓自己赤裸裸地展現在別人的作品中,我們想捨棄的屬於自己的東西卻再一次呈現在自己的面前。所以,我們不能逃避,我們要面對自己的內心,從容地打理好自己精神的後花園。

  也有一種人,他們從不放棄心靈閃動的微光,從而找到了自我。弘一法師偶然去虎跑寺辟穀,他身體不好,想通過禁食來調節,回來後身體健壯了許多,這是佛教惠及給他肉體的感受。殊不知,此時,佛教“微光”已在他的心靈深處乍現,也許像火花一樣閃過即逝,但弘一法師沒有捨棄他,他曾經給夏丏尊說起過想出家,夏丏尊也附和着談了靜修的妙處,沒曾想,他真的受戒於靈隱,皈依佛門。他忠實於自己的內心,在青燈古卷的下潛心於佛學研究。他曾給泉州承天寺題詞“佛者,覺也,覺了真理,乃能誓捨生命,犧牲一切。”如果說佛光是“天才大作”,那麼,弘一法師就是林中的響箭、晨曦中的微光、愛的豐碑!

  那麼,我們爲何要捨棄自己心靈閃動的東西呢?也許是不曾留意自己的內心,也許是沒有勇氣面對自己,不願或不屑總結自己,提升自己。希臘神廟上的石柱上有這樣一句話:人呀,你要認識你自己!真正能認識自己的人有幾個呢?有幾人敢於像盧梭那樣解剖自己?有幾人像魯迅那些坦然面對自己?也許我們會像沈從文一樣,捨棄“湘西文學”“微光”去研究“中國服裝”,像郭沫若一樣捨棄“鳳凰涅槃”的精彩去歌功頌德……芸芸衆生的我們呢?難道真的要捨棄善良、關愛、包容等屬於自己東西,隨波逐流嗎?

  其實,有時我們不得不在“天才”作品的呼喚下醒來。儘管昏睡者比清醒着更幸福,但總要醒來。

  晨曦中的一縷微光,那就是我們內心精靈的窺探!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