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神奇的巴馬散文

本文已影響 2.15W人 

一覺醒來已是凌晨五點多鐘,火車開進了廣西白色這座人們所熟悉的山城。哦!二十年了,一切都感到如此的新鮮。這裡的山、河、湖、溪與綠樹鮮花依舊交相輝映,所不同的是,現在的白色具有南亞熱帶自然風光與現代園林城市的風貌融為一體的現代風格,為實令人在刮目中陶醉。

神奇的巴馬散文

晨曦未露,霧氣迷濛,眺望遠處,只能看見那亮著點點白光的路燈,廣西的淡夏和深圳相似,清新的空氣令人氣暢神清。早已等待在這裡接站的主人隨即送來茶水,幫我們裝好行裝,帶領著我們一路再向西行進,都渴望快些走進巴馬——這片令我們嚮往已久的神奇的土地。

約兩個小時的車程抵達巴馬縣城,已經飢腸轆轆的我們在一家賓館用過早餐,巴馬風味的點心很是誘人也許是一夜的顛簸而餓了,尚未品出味道就飽了,真是飢不擇食。

因為還有相當的路程,朋友安排得挺緊,未能飽覽這座美麗的山城,就登車匆匆離去,在崎嶇不平的山道上翻山越嶺開進了我們的第一站——巴馬村,下榻於遊覽區域附近的坡那屯的農民新村。

在朋友的熱情接待和陪同下,我們一行四人涉足南寧、田陽、田東、德寶、靖西和大新等市縣,一路盡賞山水風光和田園美景,但卻總比不上巴馬留給我的印象最深。

誠然,能夠代表東方山水之美的地方,除了巴馬,恐怕難找第二處了。

描寫巴馬的文字,由國文到外文,那是太多了,尤其是這些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來巴馬觀賞、考察、探祕山水田園,風土人情,長壽老人等等的文人墨客、普通百姓數不勝數,所留下的文字那是太多了,要把這些文字抄寫下來,隨便也可以出萬言的叢書。現在要說巴馬,那真是一部長長的史書,不知該從那個章節說起。

若寫巴馬的人物,就以目前而論,從大自然的神祕到壯族人——如劉三姐這樣的故事傳奇,由純樸的壯族百姓到這裡百村千戶所云集的百歲老人,也俯拾即是,要一一介紹,怕耽誤讀者寶貴的時間,冗長的文字還可能令讀者生煩納悶。

巴馬人,無論他們當年的生活多麼平困,巴馬的山水屋場似照樣很養人,很少有人因為貧困而遠走他鄉,另闢蹊徑。儘管只有這寸土寸金的`田園,過著半飢半飽日子,卻照樣怡然自得,心平氣順。這在外人看來是件怪事,而巴馬人卻習以為常,太過普通。這樣多的壯族百姓,我又好寫哪一個才過癮呢?遠的不好寫,近的不好寫,動的也不好寫,我就寫點靜的吧。

地處窮鄉僻壤的巴馬,交通不便,資訊閉塞,從物質條件上講,這裡是全國有名的特困縣,古老的耕作方法和生活方式一直還在大山裡延續著,這種近乎原始的生活狀況,曾被一些外國專家斷言:“廣西巴馬這樣石山嶙峋的地方不要說長壽,就連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都不具備。”然而這些專家們萬萬都沒有想到,生命的奇蹟偏偏就在這個他們認為不能住人的環境裡創造,在這雲遮霧罩的大山裡改寫,在這貧瘠的山縫裡延續……

在巴馬這個看似貧瘠的土地上,自古以來就是風水寶地。這裡民風淳樸,人傑地靈,雖談不上物產豐富,卻也五穀具備,野果山菜充盈,其特殊的喀斯特地形地貌,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才子佳人和令世人羨慕的百歲老人。據人口普查統計,在一個不到25萬人口的自治縣,其百歲以上老人竟然達到80多人,超過萬分之四還多,且大都還神采奕奕,步履輕盈,甚至還能爬山越嶺,料理家政,下地務農。我走近其人,親握其手,歎為觀止,敬佩由衷!

本次西行,見聞所及通靈大峽谷,水晶宮,百魔洞,德天瀑布,明仕田園等著名景點,但駐足最長時間是在巴馬縣的甲篆鄕巴馬村坡納屯。這裡既是巴馬山水田園風光的匯集點,是該縣新農村建設的示範村。

就在我們下榻的側面不遠處,便是聞名中外的長壽村——亭舊屯。

亭舊屯位於盤陽河的的北岸,田疇縱橫交錯,土肥水美,放目遠眺,悠遠之山頭峰秀如螺,村前形狀各異的魚塘無數,如眾星伴月映照門前;再細看朝山,山尖如筆,水藍如黛,大有文脈衝湧之勢,當屬風水寶地無疑。

目前,在這個不超過500人的村子裡,超過110歲以上的老人就達到7位,八九十歲的比比皆是。據記載,該村世代家家出秀才,戶戶有舉人;進仕,貢仕也不乏其人。到了現代,這裡也照樣文人輩出,官宦盈門;在巴馬乃至廣西的教師、幹部隊伍中有相當比率是亭舊屯人。

想敘說的人文景觀多,且範圍廣,就像看《四庫全書》一樣。雖然只是個提要,也覺得應接不暇。讓我來縮小範圍,只說說箇中景點吧。巴馬的盤陽河,被當地人稱之為神聖的生命之河,在自然科學叢書中,它就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河流;當你置身於高山之巔鳥瞰山下時,展現在你面前的是曲曲山迴轉,紛紛水抱流,它時而穿出地面,時而轉入地下,三進三出,時隱時現,沉沉浮浮,神神祕祕,構成一河多洞,洞洞清幽的天然奇觀。

就著名的百魔洞而言,它位於盤陽河的上游,該洞集壯美神奇之大成,山中有洞,洞中有山,崖上百丈巖,崖下有人家。其洞內有三個層面的建構,下層為水洞,中層為水旱洞,上層為幹洞,洞內撲朔迷離,瑰麗萬千。

有著洞天水府之稱的百鳥巖,離巴馬縣城只有十幾公里,洞內瑩瑩落珠,叮咚如沛,清風徐徐,十分宜人。其間,遊客可品溪流玉鐲之秀美,可悟怪學天窗之玄機,真可謂歷盡了地下暗河之詭祕,探足了自然造化之神奇!

人們常說,香格里來是竭盡心靈的聖地,而巴馬的那氏若村就像凡爾納小說裡的地心世界,令探險者們心馳神往。那氏落村位於盤陽河的源頭,最近發現的地下溶洞——水晶宮具有南國冰川之美譽,溶洞連通地下暗河,是盤陽河水的發源地,洞內石布成幔,潔白如玉,晶瑩無比,氣象萬千,具有山舞銀蛇,原馳蠟象之悲慟,也有雪花飄灑,寒江垂釣之寧靜,好一派嶺南的北國風光,令人流連忘返,嘖嘖稱奇。

巴馬之美在於山,在於水,在於山水之間的人與自然的和諧,巴馬壽星之所以生命有序,恆久不衰,也正是得益於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耳聞為虛,眼見為實。本次親臨巴馬,尤其是親眼所見亭舊屯幾位超百歲老人迄今仍神采奕奕,精力充沛,令我真正從心靈感悟:巴馬人除了身居大山,享受天賜風水寶地外,他(她)們一生中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貪黑起早精於勤勞,粗茶淡飯順應自然,潔身自愛笑口常開。

我想,自古以來就有人為追求長壽而不惜錢財尋醫問藥,甚至東奔西走求神拜佛,可到頭來還是疾患難除,壽折半程,他(她)們或卻的恰恰是傳統醫學上稱的“天人合一”。庚古迄今,多少權貴、富紳想以超自然的手段或方式來達到長生不老。相傳,古時的秦始皇曾派出三千弟子赴東海尋長生不老藥,唐五帝煉取金丹服用,以求童顏依舊,青春常在,但最終還是規避不了自然規律而一命嗚呼,或者夭折中途。

水土不服難成仙,五穀雜糧養人顏。

德隆仁豐陰功滿,高壽亦仰子孫賢。

年邁作翁莫閒住,豁達樂觀助延年。

九旬猶似童貞在,百年人生樂翩翩。

這是流傳在巴馬人當中的一首打油詩,精美的詩篇高度地概括了人生在世的八種境界,對於我們正確對待人生不無裨益。

巴馬之行時間雖然短暫,卻令我感悟了其深刻的內涵。巴馬的故事雖然很多,卻不能面面俱到,一一述說。但文章雖散,心意盡然,湊合成文,有勞主編。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