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歌賦文言文

小學文言文15篇

本文已影響 3.02W人 

在我們平凡的學生生涯裡,許多人都對一些經典的文言文非常熟悉吧?文言文能讓不同語言使用者“筆談”,是一種具有固定格式,卻不會非常困難的溝通方法。為了幫助更多人學習文言文,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文言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文言文15篇

小學文言文1

初,張詠在成都,聞准入相,謂其僚屬曰:“寇公奇材,惜學術不足爾。”及準出陝,詠適自成都罷還,準嚴供帳,大為具待。詠將去,準送之郊,問曰:“何以教準?”詠徐曰:“《霍光傳》不可不讀也。”準莫諭其意,歸,取其傳讀之,至“不學無術”,笑曰:“此張公謂我矣。”

譯文及註釋

譯文

起初,張詠在成都做官,聽說寇準做了宰相,就對自己的同僚下屬說:“寇準是少見的人才,可惜他知識學問不夠啊。”等到寇準出使到陝西的時候,恰好張詠從成都被罷官回來,寇準隆重設宴,準備酒食款待張詠。張詠將要離開的時候,寇準把他一直送到郊外,寇準問他:“您有什麼話要教導我嗎?”張詠慢慢地說:“《霍光傳》不能不去看啊。”寇準沒有領會到他的`意思,回去以後拿出《霍光傳》來看,看到裡面有“不學無術”這句話的時候,才明白過來。笑著說:“這是張先生在說我啊。”

註釋

謂:對……說。

嚴:敬重。

供帳:舉行宴請。

及:到了......的時候。

還:返回。

具:備辦。

待:接待。

將:將要。

郊:城外,野外。

聞:聽說。

適:恰好。

自:從。

去:離開。

諭:明白。

徐:慢慢地。

準:寇準,北宋政治家,景德元年任宰相。

《霍光傳》:載於《漢書》,傳末有“然光不學無術,暗於大理”之語。

小學文言文2

孔文舉年十歲,隨父到洛。時李元禮有盛名,為司隸校尉。詣門者,皆俊才清稱及中表親戚乃通。文舉至門,謂吏曰:“我是李府君親。”既通,前坐。元禮問曰:“君與僕有何親?”對曰:“昔先君仲尼與君先人伯陽有師資之尊,是僕與君奕世為通好也。”元禮及賓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陳韙後至,人以其語語之,韙曰:“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文舉曰:“想君小時必當了了。”韙大踧踖。

【譯文】

孔融十歲的時候,隨父親到洛陽。當時李元禮名氣很大,做司隸校尉。到他家去的人,都是那些才智出眾的人、有清高稱譽的人以及自己的親戚才被通報。孔融到了他家門前,對下邊的人說:“我是李府君的親戚。”已經通報上去,一起坐下來。李元禮問:“您和我有什麼親戚關係?”孔融回答說:“過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經拜您的祖先伯陽為師,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來親戚關係。”李元禮和他的那些賓客沒有不對他的話感到驚奇的。太中大夫陳韙後來才到,別人就把孔融說的話告訴給他聽,陳韙說:“小的時候很聰明,長大了未必很有才華。”孔融聽後說:“我猜想您小的時候一定很聰明吧。”陳韙聽了感到手足無措,忐忑不安。

【註釋】

皆俊才清稱及中表親戚乃通:都是那些才智出眾的人,有清高的`稱譽的人,以及自己的親戚才通報。

既:已經。

奕世:累世。

了了:明白,聰明。

踧踖:侷促不安。

成語解釋】

指人不能因為少年時聰明而斷定他日後定有作為。

【典故】

漢朝末年(東漢),北海地方出了一個很博學的人,名叫孔融,字文舉,是孔子的二十世孫。他從小就很聰明,尤其長於辭令,小小年紀,已是在社會上享有盛名。他十歲時,跟他父親到洛陽(今河南洛陽縣。洛陽是歷代帝王的陪都,因位於長安之東,稱為東都),當時在洛陽的河南太守,是很負盛名的李元禮,由於李氏的才名很重,因此在太守府中往來的人除了他的親戚,其餘都是當時有才名的人。如果不是名人去訪,守門的人照例是不通報的。年僅十歲的孔融,卻大膽地去訪問這位太守。他到府門前,對守門人說: “我是李太守的親戚,給我通報一下。” 守門人通報後,李太守接見了他。李元禮問他說:“請問你和我有什麼親戚關係呢?” 孔融回答道:“從前我的祖先仲尼(即孔子)和你家的祖先伯陽(指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有師資之尊(孔子曾向老子請教過關於禮節的問題),因此,我和你也是世交呀!”當時有很多賀客在座,李氏和他的賓客對孔融的這一番話都很驚奇。其中有一箇中大夫陳韙,恰恰後到,在座的賓客將孔融的話告訴他後,他隨口說道: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聰明的孔融立即反駁地道:“我想陳大夫小的時候,一定是很聰明的。”陳韙給孔融一句話難住了,半天說不出話來(見“世說新語”)。

【道理】後來的人便引用這段故事中的兩句話,將“小時了了”引成成語,來說明小孩子從小便生性聰明,懂得的事情很多。但因為下文有“大未必佳”一語,故這句成語的意思便變成了:小時雖然很聰明,一到長大了卻未必能夠成材的。故表面上雖是讚揚的話,骨子裡卻是譏誚人、輕蔑人的。所以我們應用時便不能將它來稱讚別人,否則將被人誤解你有心譏剌、輕視人了。一個小孩子,先天的聰明自然是好的,但若無後天的培養和努力,也會變成一塊無用的材料;很多人自恃生性聰明,不肯好好學習,聰明反被聰明誤,長大後反會變成最無用之人。

小學文言文3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文言文兩則》是小學語文第十二冊第一組課文中的第一篇課文,是學生步入六年級的第一課。課文共包括《學弈》和《兩小兒辯日》兩則故事。

2、教材簡析:《學弈》選自《孟子·告子》。文章先寫弈秋是全國最善於下圍棋的人,接著寫弈秋教兩個學習態度不同的人下棋,學習效果也截然不同,最後寫這兩個人學習結果不同,並不是因為智力上有多大差別。通過這件事,說明學習應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兩小兒辯日》選自《列子·湯問》。講述孔子路遇兩個小孩在爭論,一個認為太陽在早晨離人近,一個認為太陽在中午離人近,為此,雙方各持一端,爭執不下,就連孔子這樣博學的人也無法裁決,被兩個小孩笑話。故事體現兩小兒善於觀察、說話有理有據和孔子實事求是的態度。

3、選編本文的目的:在六年級開學伊始就讓學生接觸這兩篇文言文,一是因為它的思想內容好,強調學生在學習時要專心致志,善於觀察事物,實事求是。可以讓剛進入六年級的學生消除浮躁心理,踏踏實實的學習。二是可以讓學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語言特點,解古人的思想情感,併為初中學習文言文打點基礎。

4、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落實點:新課標規定“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同時要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學生持續發展”。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以及小組自主合作學習過程中,能根據課後註釋疏通全文,解故事內容。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能夠從反覆誦讀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語言現象。

過程方法指引點:新課程倡導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的主要作用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師在課堂上的作用就是給學生做適當的引導、點撥、鼓勵、協助,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能夠自悟自得,初步解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根據註釋、聯絡上下文讀通、讀懂、讀熟成誦、悟理明志。)

情感態度滲透點:新課標規定,“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不應把它們當外在的、附加任務,應該注重薰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於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所以要讓學生通過這兩則故事的學習能夠從文中體會到做事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並能夠聯絡自己的實際情況,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學習古人為認識自然、探求真理而善於動腦、大膽質疑的精神及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會知識無窮、學無止境的道理。能從課內外延伸結合中進一步解我國輝煌燦爛的古代文化,增加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

教學重難點:本課既然是一篇文言文,就要讓學生明白文言文與白話文的區別在哪兒。它與現代白話文相比,在用詞造句上截然不同,能否正確地斷句,流利地朗讀,是首先遇到的困難。因此要把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作為本課教學重點。

從理解課文方面看,難點在於讓學生參考課後註釋讀懂每句話的.意思,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所以要將此點作為難點來突破。

面對這兩個問題,我會為學生營造一個和諧、輕鬆、積極、活躍的學習氛圍,利用課件、板書、簡筆畫等形式來突破解決。

二、說教法

以往的備課都是“備教材”,但是現在新課標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提出樹立“以學生髮展為本”的行動口號,要求教師從知識的灌輸者轉換為學習的引導者;從課堂的主宰者轉換為平等的交流者;從單向的傳授者轉換為互動的合作者;從呆板的經驗者轉換為教學的創新者。所以教師在“備教材”的同時更要注重“備學生”。

本課的教學是學生不太解文言文,學生雖對其有很大的新鮮感,但在理解語言上還存在很大的困難,那麼如何讓學生在遇到困難時不退縮,始終保持高昂的學習興趣,達到思維的興奮點是我組織教學的關鍵。文言文的學習要以讀為本,所以整個教學過程中都要貫徹到“讀”,為此我準備“四讀”。

一讀,讀通。使學生能讀準字音,解決字詞障礙。

二讀,讀懂。能夠解文章大意。

三讀,讀細。理解課文重點內容。

四讀,讀出味兒。初步感悟課文情感態度價值觀。

其中,讀懂和讀細是本課教學的重點,讀出語言的味兒,讀出故事的味兒就是難點。

其次因為這兩則寓言,故事性很強也很接近孩子們的年齡與生活,孩子們又愛聽故事,所以全過程以講故事,說故事,明道理的形式貫穿始終。

三、說學法

新課標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方式的學習。“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那麼,作為教師就應該注重培養學生這方面的能力,本文的文言文教學正適合讓學生以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方式來進行。讓學生自讀課文,找出問題,共同解決問題,在討論中獲得新的收穫。正如英國劇作家蕭伯納所說的“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互相交換,各自得到一個蘋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互相交換,各自得到兩種思想”。學生在這種“互換”中得到更多的知識,也體味到更多的學習樂趣。

四、教學流程

本節課共分兩個課時完成。第一課時主要的主要任務是理解內容,初步感悟文章蘊含的哲理;第二課時的任務是品味語言,深刻領悟。昇華情感。這裡,主要談一下第一課時的流程安排。

1、故事匯入,激發興趣。

在課堂伊始,我會聲情並茂的用文言文講《矛與盾》的故事,讓學生七嘴八舌的說聽後的感受,在暢所欲言中進入學習狀態,能夠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思維達到興奮點。並且能夠自然匯入到文言文的教學當中。

2、四讀教學,學文悟理。

(1)進行“四讀”中的一讀,讀通。老師範讀後師生共同總結出朗讀文言文的要點,即速度要慢,停頓得當,讀出不同句式的語氣。然後學生自讀,正字音,把容易讀錯的字圈出來,反覆誦讀。然後根據課下注釋理解字詞。在這裡老師可以就學生易犯的錯誤,或不理解的地方做適當的提醒,如《學弈》中“誨”,應讀四聲。幾個“之”字分別代表什麼。《兩小兒辯日》中“車蓋”是指什麼,有多大?這裡老師可以採用簡筆畫或課件出示古車圖的形式幫助學生理解。再如“探湯”是什麼意思?老師可以用想象情境找感受的方法引導學生理解,“湯”就是熱水,“探”就是伸手去摸,“探湯”就是像把手伸進熱水裡那樣燙。老師還可以在這裡進行適當的擴充套件,如文中“汝”是“你”的意思,那麼“吾”是“我”的意思,“爾”也是“你”的意思。總之,在這部份的教學當中我學生質疑,學生解疑,教師點撥難點的原則。

(2)進行“四讀”中的二讀,讀懂。要讓學生解文章的大意。這是本文的重點也是難點,要想解決這個部分,老師的引導是必不可少的。《學弈》這則故事很好理解,老師可以準備一幅兩個學生跟著弈秋學弈的畫,讓學生用文中的話或自己的話來描述畫的內容。這樣這則故事的大意就能基本理解。《兩小兒辯日》比較難理解,可以採取小組合作,彙報交流的方式來解決。但是小學生的理解課文能力還不是很強,特別是對於《辯日》這種蘊含科學道理的文言文,在理解上會產生一定的偏差,這時就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例如,老師可以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兩個小孩兒究竟在爭辯什麼?”這時學生的答案就會花樣百出,學生可能會回答“他們在爭辯太陽是剛出升的時候離人近還是中午的時候大”或者回答“他們在爭辯太陽是早晨的時候涼還是中午的時候涼”等等類似這樣比較混亂答案,那是因為文中爭論太陽離地球遠近的問題牽涉到參照物等科學知識,小學生沒有接觸過類似的知識而導致暫時的思維混亂。我會帶領學生走進故事,認真分析每一句話,弄懂每一句話的意思,從而得到正確的答案“兩個小孩兒是在爭論,太陽是早晨離人近還是中午離人近”。

(3)進行“四讀”中的三讀,讀細。與“二讀”相同,這也是本文的重點和難點。要求學生理解文中的重點字詞句,同樣可以採取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小組內討論,然後彙報交流。我會就一些重點或容易出錯的地方進行強調,如《學弈》中“思援弓繳而射之”要注意斷句“思/援弓繳/而射之”,那麼句子的意思就很容易明白。再如《學弈》中“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這句是文章的總結句,揭示文章要闡述的道理,老師要重點強調。再如《兩小兒辯日》中“孰為汝多知乎?”這是一個反問句,要讀出反問的語氣。

(4)進行“四讀”中的最後一讀,品讀,要求學生能夠初步感知文章蘊含的道理。在前面的三個“讀”的過程中學生應該對課文非常熟悉,對於文章蘊含的哲理也是呼之欲出。《學弈》的道理很容易理解,我會運用聯絡生活實際的辦法,讓學生多發言,說一說發生在自己身邊的類似的事情,體會出“三心二意”的壞處和“專心致志”的好處。《兩小兒辯日》中揭示的道理比較多,可以讓學生自由發言,集思廣益,教師總結。

5、拓展延伸

一課時結束後,教師可以為學生推薦一些關於小故事大道理的文章或寓言,如《南轅北轍》、《老嫗磨杵》、《囫圇吞棗》等,讓學生在故事中學會做人的道理。

6、板書

文言文兩則

專心致志 善於觀察

說話有理有據 實事求是

良好的學習品質

五、總結

總之,本節課本著“大語文”的觀念,緊跟新課標步伐,把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貫徹始終,教師基本上做到“退出課堂主角,成為幕後執導”的目標。

小學文言文4

【原文】

荊有次非者①,得寶劍於幹遂②。還反涉江③,至於中流④,有兩蛟夾繞其船⑤。次非謂舟人曰⑥:“子嘗見兩蛟繞船能活者乎⑦?”船人曰:“未之見也。”次非攘臂祛衣⑧,拔寶劍曰:“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棄劍以全己,餘奚愛焉⑨!”於是赴江刺蛟,殺之而覆上船。舟中之人皆得活。(選自《呂氏春秋·卷十二·知分》)

【註釋】

①荊(jīng):古代楚國的別稱。

②幹遂:地名,在今江蘇省吳縣西北。

③反:同“返”,回,歸。

④中流:江中心。

⑤蛟:傳說蛟屬於龍類,水中的一種凶猛動物。

⑥舟人:駕船人,水手。跟下面的“船人”同義。

⑦嘗:曾經。

⑧攘(rǎng)臂祛(qū)衣:挽起袖子,伸出臂膀,撩起衣服。

⑨餘奚愛焉:我為什麼要吝惜它呢。

【參考譯文】

楚國有位叫次非的勇士。他在幹(hán)遂買到一把寶劍。在回鄉的途中,他乘坐一隻木船過江。木船剛到江心,江水中竄出兩條惡蛟,從左右兩邊圍住了木船。次非問搖船人:“你看見過兩條蛟龍繞住船兒船上的人還活下來的嗎?”搖船人回答:“沒有看見過。”次非撩起衣服,伸出臂膀,拔出寶劍,說:“這只是江中的'一堆腐肉朽骨罷了!如果犧牲寶劍保全自己的生命,那我為什麼要吝惜這把劍呢?”於是便縱身躍入波濤,跟惡蛟拼死搏鬥,殺了惡蛟然後又回到了船上。船上的人都保住了性命。

小學文言文5

小學六年級語文預習:學弈知識點

【原文】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註釋】

弈秋:弈:下棋。(圍棋)

秋,人名,因他善於下棋,所以稱為弈秋。

通國:全國。

通:全。

之:的。

善:善於,擅長。

使:讓。

誨:教導。

其:其中。

惟弈秋之為聽:只聽弈秋(的教導)。

雖聽之:雖然在聽講。

以為:認為,覺得。

鴻鵠:天鵝。(大雁)

援:引,拉。

將至:將要到來。

思:想。

弓繳:弓箭。

繳:古時指帶有絲繩的箭。

之:謂,說。

雖與之俱學:雖然這個人和那個專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學習。

弗若之矣:成績卻不如另外一個人。

為是其智弗若與:因為他的智力比別人差嗎?

曰:說。

非然也:不是這樣的。

矣:了。

弗:不如。

【譯文】

弈秋是全國最善於下圍棋的人。讓弈秋教導兩個人下圍棋,其中一人專心致志的學習,只聽弈秋的教導;另一個人雖然也在聽弈秋的教導,卻一心以為有天鵝要飛來,想要拉弓箭去把它射下來。雖然和前一個人一起學棋,但棋藝不如前一個人好。難道是因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個人嗎?說:不是這樣的。

【啟示】

通過講述弈秋教兩個人學下圍棋的故事,說明了在同樣條件下,不同的態度一定會得到不同的結果,告訴我們學習必須專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的道理。《學弈》選自《孟子·告子》。《孟子》是孟子與他的`弟子合著的。內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動、政治學說、哲學思想和個性修養等。全書分為《梁惠王》《公孫丑》《滕文公》《離婁》《萬章》《告子》《盡心》這七篇。這段古文共有5句,有兩層意思。第一句是一層意思,指出弈秋這個人是全國最擅長下棋的人。這句話為下文做了鋪墊,因為“名師出高徒”,他的學生肯定都是高手,而且一定是高手如雲。第二層(第二、三句)卻出現了一種很不和諧的現象:弈秋教的兩個學生,其中一個專心致志,把弈秋所教的話完全記在心裡;另一個雖然在聽,心裡卻在想著也許就有天鵝飛來,想著要拿起弓和帶絲繩的箭去把它射下來。結果雖然一同學習,後一個比前一個卻是遠遠比不上了。

【練習題】

一、看拼音寫詞語。

xué yì hóng hú zhuān xīn zhì zhì

( ) ( ) ( )

二、辨字組詞。

弈( ) 誨( ) 懼( )

奕( ) 悔( ) 俱( )

三、寫出下列字詞在文中的意思。

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一、看拼音寫詞語。

xué yì hóng hú zhuān xīn zhì zhì

( 學弈 ) ( 鴻鵠 ) ( 專心致志 )

二、辨字組詞。

弈( 學弈 ) 誨( 教誨 ) 懼( 懼怕 )

奕( 精神奕奕 ) 悔( 悔悟 ) 俱( 俱全 )

三、寫出下列字詞在文中的意思。

弈:下棋。

通國:全國。

善:善於,擅長。

小學文言文6

樑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翻譯

在樑國,有戶姓楊的人家,家裡有個九歲的兒子,非常聰明。孔君平來拜見楊氏子的父親,可是父親不在,於是便叫楊氏子出來。楊氏子為孔君平端來水果,水果中有楊梅,孔君平指著楊梅對楊氏之子,並說:“這是你家的水果。”楊氏子馬上回答說:“我可沒有聽說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鳥。”

註釋

孔君平:孔坦,字君平,官至延尉

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姓。

夫子:舊時對學者或老師的'尊稱。

設:擺放,擺設。

甚:非常。

詣:拜見。

未聞:沒有聽說過。

示:給……看。

惠:惠同“慧”,智慧的意思。

乃:就;於是。

曰:說。

未:沒有

《楊氏之子》選自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該書是一部主要記載漢末至晉代士族。

小學文言文7

吾97者,中考時過五關,斬六將,不見高等學府求之,入讀中山。雖不才,但混入高中。古人云:讀書百遍,其意自現。寒窗苦讀數年,何時乃成?此生已荒十餘載。平生偏好絲竹之絃音,好讀書。問絲竹之事,略有高見。唯獨數理,才疏學淺。因而常參賽事,曾獲數獎。但餘定會傾盡全力,孜孜不倦,及數理成功時,還望與君長談。吾立身之言曰:天地萬物本好,但需有長樂之心,以對人生失意之事。知否:花雖謝,業尚綠!

小學文言文8

現代兒童為何要讀文言文?我想其中的原因至少有三:1.文言文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得以世代傳承的主要載體。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之魂,是炎黃子孫必須繼承的無與倫比的瑰寶。因此,每一個炎黃子孫都應該瞭解文言文,並且力求讀懂文言文。2.學習文言文可以發展學生的語言,提高語言表達的質量。文言文語言簡練,內涵豐富,許多文言名句格言特別是一些常用的成語,至今仍有強大的生命力。熟讀背誦一定數量的文言文,不僅可以培養文言文的語感,而且可以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改善和提高語言表達的質量。3.學古文可以豐富人的文化內涵,不僅可以讓人明白許多深刻的哲理和基本的為人處世的禮儀,還能瞭解許多歷史人物、史實、風俗、典故等文化知識。多讀古詩文,就容易“知書達理”,其言談舉止就會顯得溫文爾雅。怎樣指導現代兒童閱讀文言文呢?首先,引導學生反覆誦讀。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古人教學文言文,首先就是讓學生讀,一遍又一遍地讀,一直要讀到滾瓜爛熟。

這樣一遍一遍機械地讀,會抑制學生的興趣,當然不能機械照搬。但我們必須懂得多讀、反覆讀,不論古代還是現代,都是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教學中,教師對“讀”的指導可以分為幾個層次:先是讀正確,即幫助學生讀準古文中難讀字、生僻字的字音,掃除朗讀的障礙;再給出一些時間讓學生自主朗讀,把文章讀連貫讀通順,通過反覆朗讀,“感悟”文章的大意,把文章讀成一個整體。其次,指導學生理解。古時候一些開明的塾師其實也反對兒童死記硬背,在蒙童熟讀文章以後也重視逐詞逐句串講文意,稱作“開講”。塾師串講的目的在於使蒙童理解和把握文意,並不在乎提高蒙童閱讀文言文的能力,因此其教學方法是以教師講解灌輸為主。現代語文教師關注學生的發展,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應該提倡文言文閱讀方法的教學。根據我的總結,小學生理解文言文的方法主要有三:一是對照課文中的註釋理解文意。現在課文中編寫的文言課文或供少年兒童閱讀的文言讀本一般都附有註釋,充分利用好這些註釋,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文中大部分難理解的詞和句子(現在有些教材或課外讀本中的文言文還給出了白話文大意,這樣當然可以降低文言文閱讀的障礙,但是這樣的方式對培養學生文言文閱讀能力是否有利,還值得研究)。二是在反覆朗讀中感悟並“猜”出不理解的詞與句子的意思,這是許多教師教學文言文時最常用的方法———猜讀。所謂猜讀,就是讓孩子們聯絡前後文,猜一猜文中的詞或句子是什麼意思。與現代白話文不同,文言文中的用詞大多為單音節詞,而且古今字義也有不小的變化,但現代漢語畢竟是在文言基礎上發展而來的,現代詞語中的許多雙音節的語詞與文言單音節的語詞有著內在聯絡,學生聯絡具體的語境做一番深入思考,常常可以“猜”出大部分詞語的意思,這種能力可以為學生今後閱讀文言文奠定紮實的基礎。三是不求甚解,其實這也是一種讀文言文的非常實用的方法。現在不少教師教學文言詩文追求字字落實,在講解字義句義上花費大量時間,這種認真負責的精神可嘉,卻不一定值得肯定,因為花費的時間與收穫不成比例。其實成年人閱讀文言文,包括閱讀文白相間的古白話文小說,也不是字字落實,句句解義。讀不懂的地方怎麼辦?很簡單,跳過去,說不定讀到後面,突然就明白前面詞句的意思了;即使全部讀完還不懂也沒啥關係,因為個別詞句不理解並不影響對全篇(文)的理解。其實,我國古代典籍中解釋不通或不能解釋的詞句大量存在,有些詞句的解釋專家們也眾說紛紜、爭論不斷。比如,“易經”之“易”,一說為“簡易”之義,另一說為“變易”之義。不同的解釋,並不會動搖其經典的地位。

于丹解讀《論語》之所以會受到部分專家的批評,就是因為對一些語段各家有不同的解讀。陶淵明提倡“好讀書,不求甚解”的讀書方法,這種方法可以提高學生閱讀文言文效率,教師也可以少費許多口舌,從而將更多的時間放在學生的朗讀背誦上。再次,指導學生熟練背誦。我聽過不少教師講解文言文課文,對文言文教學理解比較深刻的教師在課堂教學結束前一般都設計有背誦環節,遺憾的是,往往由於沒有時間匆匆而過,顯得浮光掠影,遠沒有達到人人都能背誦的程度。古人讀書必定是先能背誦,再講意思,將背誦視作兒童學習文言文的第一要務。他們認為,兒童開始讀文言文,對讀的書可以不完全懂,但是讀了若干年,一旦豁然貫通,不懂的全懂了,而且是“立體的懂”,關鍵就在於熟練背誦,把所讀的書全部裝在腦子裡。現代人學習文言文注重理解,但忽視了背誦,對學生文言文語感的形成以及今後閱讀理解文言文,都是不利的。如果只是追求文章內容的.理解,以便使文中故事走進學生的心裡,達到思想道德教化的目的,那麼學白話文課文效果會更好。讀文言文的價值更在於熟悉文言文這種古代書面語言表達形式,在於培養文言文的語感。從這一目標出發,那麼小學文言文教學對文章內容的分析解讀可大大壓縮,多一些時間讓學生背誦,最好能做到人人都能熟練地背誦。熟讀成誦,是古代蒙童學文言文的基本要求,是否也應該成為現代文言文教學的基本要求?我認為,評價一堂文言文教學課的成功與否,關鍵是看這堂課給學生留下什麼痕跡,具體說就是對學生今後閱讀這一類作品是否能產生遷移。前幾年浙江一位教師上的《猴王出世》引起很大的爭議,這堂課教師的教學重點放在指導學生“欣賞古典小說的語言”這樣一種閱讀的方法,教學目標和意圖非常明確。但是,我認為這一目標設計,過高估計了小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小學生讀原版的古典名著,最大的困難是語言障礙,不少學生因為語言理解比較費勁就不讀了,這樣就始終不能走進經典。對大多數還沒有接觸或者剛剛開始接觸古典名著的小學生而言,教一點如何“讀懂”的方法策略似乎更有必要,因為流暢地閱讀是基礎,閱讀時沒有或少有語言理解的障礙,學生才可能喜歡去閱讀。至於文言文的閱讀欣賞,應該是在大量文言文閱讀積累的基礎上進行。劉勰在《文心雕龍》裡有這樣一句話:“操千曲而後曉聲,舞千劍而後識器。”文言語言欣賞必須以大量的文言文作品閱讀以及相當的文學素養和認知水平為前提條件。因而,對文言作品的語言欣賞應是高中語文甚至是大學語文的教學任務。我國傳統小學階段的文言文教學,也是“止能講其大義。若欲博綜精研,可俟入大學堂後為之”(《奏定初等小學堂章程》)。當下課程標準對初中文言教學的要求,也只是“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而不要求對作品語言進行研讀分析。如果以為學生通過一堂課欣賞了這樣幾個句子,以後就會這樣去閱讀古典文學作品,那就過於天真了。即使是作為成年人的語文教師,通過這樣一堂課的訓練,也未必就能獨立欣賞文言作品的語言。

小學文言文9

吾者,學生也。平日無獨特之表現,雖為內向,但亦有活潑時。不愛與不熟者講話,熟者另當別論。 常會閱讀書籍,而多為吾之喜愛,時常會自娛自樂,卻不痴於此。親舊知吾好讀書,常會贈吾許多書籍,吾也因此書籍滿屋。 時而追求時尚,卻不以攀比為目的,只因習性是如此,別無它目的。

小學文言文10

1、曹衝稱象

曹衝生五六歲,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時孫權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訪之群下,鹹莫能出其理。衝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稱物以載之,則校可知矣。”太祖悅,即施行焉。

2、田忌賽馬

忌數與齊諸公子馳逐重射。孫子見其馬足不甚相遠,馬有上、中、下輩。於是孫子謂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勝。”田忌信然之,與王及諸公子逐射千金。及臨質,孫子曰:“今以君之下駟與彼上駟,取君上駟與彼中駟,取君中駟與彼下駟。”既馳三輩畢,而田忌一不勝而再勝,卒得王千金。於是忌進孫子於威王。威王問兵法,遂以為師。

3、晏子使楚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為小門於大門之側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國者,從狗門入。今臣使楚,不當從此門入。”儐者更道,從大門入。 見楚王。王曰:“齊無人耶,使子為使?”晏子對曰:“齊之臨淄三百閭,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而在,何為無人!”王曰:“然則何為使子?”晏子對曰:“齊命使,各有所主。其賢者使使賢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嬰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4、當機立斷

澠池道中,有車載瓦甕,塞於路。屬天寒,冰雪峻滑,進退不得。日向暮,官私客旅群隊,鈴鐸數千,羅擁在後,無可奈何。有客劉頗者,揚鞭而至,問曰:“車中甕值幾錢?”答曰:“七八千。”頗遂開囊取縑,立償之。命僮僕登車,斷其結絡,悉推甕於崖下。須臾,車輕得進,群噪而前。

5、包拯斷牛

包拯,字希仁,廬州合肥人也。始舉埋鄢作大理評事,出知建昌縣。以父母皆老,辭不就。得監和州稅,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歸養。後數年,親繼亡,拯廬墓終喪,猶裴徊不忍去,裡中父老數來勸勉。久之,赴調,知天長縣。有盜割人牛舌者,主來訴。拯曰:“第歸,殺而鬻之。“尋復有來告私殺牛者,拯曰:”何為割牛知而又告之。”盜驚服。(《宋史·包拯傳》) 古代成語故事 1 刻舟求劍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呂氏春秋·察今》)

6、 鄭人買履

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韓非子》)

7、鷸蚌相爭

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鉗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並擒之。

8、畫蛇添足

楚有祠者,賜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謂曰:“數人飲之不足,一人飲之有餘。請畫地為蛇,先成者飲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飲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畫蛇曰:“我能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奪取卮曰:“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遂飲其酒。為蛇足者,終亡其酒。 蝴蝶與大鵬 莊子,名周,是戰國時代宋國人,曾做過漆園這個地方的小官——漆園吏。 莊子是中國古代最會講故事的人,他的語言如大海,汪洋無際;似江河,浩浩湯湯。莊子的想象力更是驚人,一會兒夢到自己變成了蝴蝶,翩翩飛舞;一會兒幻化為大鵬,揹負青天,直上九萬里,做逍遙遊! 他寫的文章結成了一本書,書名就叫《莊子》,後世將他與老子並稱為“老莊”。千百年來,許多文學家、詩人,都受到了莊子的影響。尤其是李白,最喜歡莊子筆下的大鵬,說自己是“大鵬飛兮振八裔”! 今天,讓我們一起來感受《莊子》的魅力,進入莊子的夢幻世界吧!

9、莊周夢蝶

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qú qú)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蝴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 ——節選自《莊子·齊物論》,題目為編者所加 提示: 從前,莊周夢見自己變成一隻蝴蝶,飄飄然,十分自由愜意,竟然忘記了自己是莊周。一會兒醒來,對自己還是莊周十分疑惑。認真想一想,不知是莊周做夢變成蝴蝶呢,還是蝴蝶做夢變成莊周呢?莊周和蝴蝶必定是有分別的。這種轉變就叫做“物化”。 第一句要讀出感嘆,第二、三句要讀出思索,語速可以慢一點,第三句要讀出疑問,語氣要上揚。第四、五句讀得要平緩些。

10、北冥有魚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11、濠上之辯

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之上。莊子曰:“鯈(tiáo)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雲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節選自《莊子·秋水》,題目為編者所加 提示: 莊子和惠子在濠水的橋上游玩。 莊子說:“小白魚悠閒地游出來,這是魚的快樂啊!” 惠子問:“你不是魚,怎麼知道魚是快樂的?” 莊子回答:“你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曉得魚的快樂?” 惠子辯說:“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也不是魚,那麼你不知道魚的快樂,是很明顯的了。” 莊子回說:“請把話題從頭說起吧!你說:‘你怎麼知道魚是快樂的’這句話,就是你已經知道我知道了魚的快樂才來問我,現在我來告訴你,我是在濠水的橋上知道的.啊!” 惠子原名惠施,是莊子的好朋友,這兩位的一問一答真有意思,你要用辯論的語氣來讀才好玩呢。最好是同桌分角色來讀。

12、 望洋興嘆

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sì)渚(zhǔ)崖之間,不辯牛馬。於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順流而東行,至於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 ——節選自《莊子·秋水》,題目為編者所加 提示: 秋天裡河水上漲,所有小川的水流匯入了黃河,河面波濤洶湧,兩岸及河中沙洲之間,連牛馬都分辨不清。於是河神洋洋自得,以為天下一切美好的東西全都聚集在自己這裡。他順著水流向東行走,來到北海邊,面朝東邊眺望,看不見水的盡頭。於是河神方才改變先前洋洋自得的臉色,面對著海神仰首感嘆! 這一段文章就是“望洋興嘆”這個成語的來歷,讀這段古文要注意文章的氣勢,感受河伯從洋洋自得到慚愧感嘆的心理變化。

13、莊子行於山中

莊子行於山中,見大木,枝葉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問其故,曰:“無所可用。”莊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 夫子出於山,舍於故人之家。故人喜,命豎子殺雁而烹之。豎子請曰:“其一能鳴,其一不能鳴,請奚殺?”主人曰:“殺不能鳴者。” 明日,弟子問於莊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將何處?”莊子笑曰:“周將處乎材與不材之間。” ——節選自《莊子·山木》,題目為編者所加 提示: 這個小故事很有意思,“大木”因無用而長生,“雁”卻因不能鳴叫而被殺,從中可以看出莊子主張對事物要靈活地看,不能偏執於一點。 這一段要以講故事的口吻來讀才好。

小學文言文11

文言文,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化的寫照和傳承,是先賢為我們留下的寶貴文化遺產。凝練簡約的文字、獨具匠心的佈局,深邃的思想、審美的情趣、價值的認同,都蘊含著極為豐富的教育價值。

小學階段的文言文在各版本教材中的數量較少,以現行教材為例,人教版教材共選人4篇,北師大版教材共選人14篇,其中小古文居多。目前小學文言文教學詬病頗多,具體表現在以下兩點:

第一,“教什麼”的階段性教學目標不明。

課程標準中,除了“誦讀優秀詩文,注意通過語調、韻律、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背誦優秀詩文60篇(段)”之外,對文言文教學沒有提出具體明確的要求。文言文小學階段性教學目標不明確,導致了課堂教學深淺不一,深的語辭篇章一股腦兒塞,淺的讀讀背背而已。

小學階段的文言文教學目標到底如何定位?全國小學語文教學研究會理事長崔巒老師說,“小學階段的文言文教學,旨在體現小學與初中的銜接”,這給我們提供了把握小學階段文言文目標的思路。首都師範大學劉佔泉教授,在《文言教學的反思及建議》中,鉤沉了20世紀後期50多年來的文言教學改革後,把高中畢業前的文言文學習分成“啟蒙一入門一提高”三個階段。小學中高學段,應定為“啟蒙”階段,以“初步積累文言語感、初識文言常用字和大致瞭解一些古代文化常識為主要任務”,進一步明確了小學文言文教學的目標。

第二,“怎麼教”的失卻與偏頗。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文言文課堂教學中,老師們往往偏頗一邊,有的陷入只見“章句”的泥潭——逐字逐句翻譯,字句落實,教法呆板單調,課堂氣氛沉悶,掐滅了學生學習文言文最初的熱情火花;有的沉浸渲染“清議”的講堂,關注詩句中的情感、價值觀,關注人文內涵,大量拓展,無度開掘,課堂雖激情飛揚,但學生雲裡霧裡,語言根基不牢,學完後,讀不好也背不下來;有的課堂,為了增加學生的興趣,大量地播放動畫片,為了某一觀點展開辯論,大講故事,課似乎熱鬧非凡,但文言文應有的古韻古味被破壞了。

我們對幾個不同版本不同課例的文言文展開教學研究,在明晰小學階段文言文教學“教什麼”的基礎上,探究“怎麼教”,進而總結為“十六字經”,那就是:“源”“流”一脈、“趣”“味”合一、“文”“言”共生、“讀”“背”並舉。

一、“源”“流”一脈

文言文是先賢的寶貴遺產,教學上我們當辯證汲取古人的可貴經驗。古代私塾先生教學,採用的是“訓詁”,就是講求明確字義,促進閱讀的準確理解,這是符合漢字與漢語書面語內在規律的科學教學方法的。漢字“因義構形”,即漢字是音形義的統一體,一個漢字就是一幅圖畫。由字成詞,由詞成句,句而成段篇。從文字的關鍵文字出發,讓學生觸控源遠流長的漢字文化的脈搏,瞭解漢字的音形義相糅合的構造之美,嫁接起文言文與現代漢語之間的傳承之橋,對閱讀文言文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如人教版六上《伯牙絕弦》,課題是文字的“眼睛”,從關鍵字“絕”突破,提領而頓,有助於推動學生對整體文字的感悟。筆者在教學中是這樣展開的:

師:“絕”是什麼意思?(斷絕)

師:你是怎麼知道的呢?(生看註釋)

師:藉助註釋或工具書,這是我們學習古文的一個重要方法。“絕弦”是什麼意思呢?(割斷琴絃)

師:既然是割斷琴絃,為什麼不用“斷絃”,而用“絕弦”呢7

生:用“絕”字,表明割得更堅決。

師:我們一起來追溯“絕”的小篆寫法(出示:*),右下“*”是古代跪坐的人形,右上是“刀”,左偏旁*(糹)是一束絲(不是一根絲),“人”用“刀”把一束“絲”全部割斷,一絲不剩。

師:伯牙彈的古琴有七根弦,七根弦全斷了,才叫——

生:絕弦。

師:一根不剩,這就表明他絕不再彈琴了。

通過對“絕”字小篆寫法的觀察與分析,學生對“絕弦”的理解更感性、更具體。當學生學到“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時,對俞伯牙“絕”的動作、失知音之痛的程度感同身受,進而深入感悟到伯牙看待知音的意義。

二、“趣”“昧”合一

文言文離小學生的日常語言較遠,艱澀難懂是學生學習的主要障礙,也使學生產生畏難心理,因此教學更需要激發興趣。(語文教學論文 )但激發興趣不能為興趣而興趣,失去文言文應有的韻味。趣味、韻味猶如文言文課堂的雙翼,輕輕扇動起來,則趣滿課堂,情滿課堂。

首先,可以還原情境,“趣”“味”合一。《楊氏之子》是人教版第一篇小古文,以下是筆者的開課一

第一次見面,自我介紹一下。我姓王,同學們喊我——(王老師);比我大的喊我“小王”,比我小點的,喊我“王姐”。我呀,認識一位飽讀詩書的老先生,他特逗,向別人介紹我的時候,說我是“王氏之女”,知道什麼意思嗎?(姓王人家的女兒)對,“氏”指的是姓,“之”就是“的”。

非常想認識一下同學們,你姓什麼?(略)用老先生的稱呼法可以是——(略)

因是第一篇,課前談話創設情境,注重“文言”與“現代文”的聯絡與變化,注重調動情趣,不失“言”趣。

《伯牙絕弦》的開課,出示伯牙鼓琴圖,教師在古色古香的圖畫中,古音古韻的琴聲中,款款介紹子期和伯牙:“同學們,你們看到的這幅圖,叫伯牙古琴圖,圖中……”,為學生營造一個濃厚的古文學習磁場。這樣的氛圍,如嫋嫋輕煙,始於開課,縈繞課中,揮之不去,既有趣味,又有韻味。

其次,可以放緩認知,“趣”“味”合一。《楊氏之子》是首次文言文教學,學習的腳步不妨放得慢些,再慢些,讓學生跳起來能摘到桃子,燃起興趣之火。如:第一,理解生字,引導學生看註釋;第二,教師加動作演讀,幫助學生初步感知故事;第三,看註釋再讀文,嘗試讀懂;第四,抓人物,從發現“孔君平”、“孔”、“夫子”都指孔君平,“楊氏子”、“其”、“兒”、“兒”、“兒”、“君”都指楊氏之子,發現第三句的省略,幫助學生疏通文意,初步感受文言文語言的凝練。然後,引導分角色讀,加動作演讀。幾個臺階,放緩了學習的坡度,拾級而上,小古文學得輕鬆愉快,且不失其中的韻味。

三、“文”“言”共生

在文言文教學中,如果“文”指文章、文學、文化,那麼“言”直指語言文字,即詞語積累、古漢語語法、誦讀方法、文言語感。“文”“言”共融就是語言文字與人文思想的同構共生,和諧統一。上文提到,文言文教學或死於章句,或廢於清議。於是,我們力求在“章句”與“清議”之間尋找平衡點和切入點,通過語言文字去體會人文內涵,通過悟人文內涵促語言文字訓練的夯實,讓“章句”與“清議”齊飛,語言共人文一色。

首先,以“煉言”促“人文”。文言文教學要凸顯語文課姓“語”的特點,進行紮實的語言文字訓練。小學階段要抓住粗淺的、典型的、常用的古文字,理直氣壯地煉字、煉詞和煉句,開展語言文字實踐,並在語言文字的實踐中,促進對文章情意的把握、體會。如學習《學弈》一文,要理解“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真正的原因,第六屆全國閱讀教學大賽一等獎獲得者周奇老師就引導學生回到“文言文”中,回到文言文的“字詞句”中,先找出文章中相關的句子讀一讀,用前面學習的“看註釋”方法,用小組合作學習發現的方法,引導學生煉言:“這段話有很多‘之’字,數一數,有多少?能說出‘之’的意思嗎?說一個兩個都行。”當學生把三個“之”的不同意思弄清楚了,根據意思斷句分角色讀,披“言”入“文”,搖頭晃腦、人情入境地讀出來後,水到渠成地明白,原來“弗若之矣”的原因就是一個“專心致志”,另一個“三心二意”。

其次,以“學文”促“習言”。文言文語言凝練、形象,言簡意賅,或飽含著作者真摯濃郁的.感情,或闡發發人深思的哲理,凝聚了作者錘鍊語言的藝術匠心。教學中,辨析、品味關鍵性語言,抓住空白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既是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審美活動,又是學習詩人語言技巧的活動。教師要善於抓對文字表情達意有重要作用的字詞句,重點品評、挖掘、想象、拓展,促進語言文字的訓練。我校胡蘭老師執教《活見鬼》時,為想象夜歸者的心情,教學設計如下:

(出示:“見一人立簷下,即投傘下同行。久之,不語,疑為鬼也。”)

1.讀中思考:好好讀這句話,這個“夜歸者”怎麼就懷疑另一個人是鬼呢?

2.引導想象:不說,你就是那個夜歸者,就請把你看到一人投傘下同行,久之,之後還不語時的不同心理,拿起筆來,聯絡上文,寫一寫。

(出示:久之,________;不語,________。生練寫。)

3.朗讀點撥:久之,不語。

4.詞語積累:這樣的夜晚,這樣的大雨,如果說剛才是提心吊膽,那麼此時此刻,夜歸者的心裡一定是——(疑鬼疑神)

5.朗讀指導:誰來讀,讓我們體味到夜歸者當時的心情?

(1)久之。(師點撥:再久點。)

(2)不語。(師點拔:不是不語嗎,你這可暴露目標了。)

(3)疑為鬼也。(師範讀,讀出顫音。)

此設計引導學生體會語言中藏著的豐富的心理活動,在思考、想象、體驗、創造的學文中,實現了與寫話訓練、詞語積累、朗讀指導的有機統一。

四、“讀”“背”並舉

入選教材的文言文文質兼美,教學中應以“朗讀”為主,正如曾國藩所說:“非高聲朗讀則不能展其雄偉之概,非密詠恬吟則不能探其深遠之韻。”在抑揚頓挫的朗讀中,文章精神定顯,“語文”本色的原汁原昧必出。小學階段是兒童記憶的黃金時期,多積澱一些經典文言,對良好語感的形成和語文素養的培養,大有裨益。反覆朗讀,直至熟讀成誦,實現“讀”“背”並舉,既是小學文言文教學的目標,也是文言文教學的策略。

“讀”“背”要順應學情,如同剝筍層層深入,不可違反學習的規律。大體分三個層次:初讀,讀準讀通,有板有眼;悟讀,有滋有味,讀出文意;誦讀(即背讀),有聲有色,讀出文境。筆者在教學《伯牙絕弦》時,以“讀”的三個層次為線索展開教學,在深入悟讀中背誦全文,分為五個教學環節:導讀題,練讀文,品讀“情”,悟讀“痛”,誦讀文。

第一個層次,初讀。一抓讀音,抓課題易讀錯的“弦”正音,抓初次出現的兩個語氣詞“哉”“兮”正音。二抓停頓,正確停頓,要結合對文言文內容的理解。“哉”“兮”是表示感嘆的文言虛詞,讀這樣的語氣詞,延長、停頓一下,頗有音樂美。“謂”是說的意思,明白一個字就是一個詞,也就明白了“謂”後停頓的道理。三抓節奏和輕重,這樣的練讀要結合文言文內在的情感,不能一步到位,要反覆讀,“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第二個層次,悟讀。在悟讀知音的境界部分,引導學生自由默讀、圈畫,嘗試說大意,在學生頭腦中初步鋪設伯牙志在高山、流水,子期眼前展現高山流水的畫面。其次,教師創設音樂情境,還原語境,引導學生去想象、去思考、去體味、去朗讀。

第三個層次,誦讀。在學生的情感融入文字的關鍵時刻,教師引入課程資源,讓學生深入體會知音不僅是知“琴音”,更重要的是知“心聲”,從而叩擊學生的心絃,體會“人”“文”“言”琴瑟和鳴的妙境,配樂誦讀,銘記心中。

小學文言文12

【原文】

公明儀為①牛彈清角之操②,伏③食如故④。非牛不聞,不合其耳⑤也。轉為蚊虻之聲,孤犢之鳴⑥,即掉⑦尾奮⑧耳,蹀躞⑨而聽。(選自漢·牟容《理惑論》 載於 南朝梁僧佑《弘明集》)

【註釋】

①為:給。

②清角之操:高雅的曲子。

③伏:趴著。

④故:從前。

⑤耳:耳朵聽。

⑥鳴:鳴叫聲,作名詞。

⑦掉:搖擺。

⑧奮:豎直。

⑨蹀躞(dié xiè):小步走。

【參考譯文】

公明儀給牛彈奏古雅的清角調琴曲,牛依然像剛才一樣埋頭吃草。牛並非沒有聽見,而是這種曲調不適合它聽罷了。公明儀於是用琴模仿蚊牛蠅的'叫聲,(以及)孤獨小牛犢的聲音。牛就擺動尾巴豎起耳朵,小步走並聽著。

小學文言文13

曩(昔)(13)吳起(17)出遇故(9)人,而止(12)之食(10)。故人曰:“諾,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1)不來,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2)人求(14)故人。故人來,方(3)與之(4)食。起之不食(19)以俟(5)者,恐(6)其自食其言也。其為信(11)若此,宜其能服(15)三軍歟?欲(18)服三軍,非信(8)不可(7)也! (16)

解釋

1 暮:傍晚

2 令:派、使、讓

3 方:才

4 之:代詞,代“老友”

5 俟(sì):等待

6 恐:恐怕,擔心

7可:行

8信:信用

9 故:舊的,原來的

10 食:吃

11 信:誠信

12 止:留住

13昔:以前

14求:尋找

15服:使------信服(使動用)

16 非信不可也信:守信,講信用

17.吳起:戰國時期著名軍事家。

18.歟:語氣詞,吧

19.其:他,指吳起

20.宜:應該

21.為:堅守

理解

問:《吳起守信》體現了吳起具有什麼樣的品質?

答: 體現了吳起守信、以身作則、為人講信用、待人誠懇守信的品質。

中心啟發:啟發我們要為人要講信用,待人誠懇守信。

譯文

從前吳起出去遇到了老朋友,就留住他吃飯。老友說:“好。”吳起說:“我等待您一起吃飯。”老朋友到了傍晚還沒有來,吳起不吃飯等待他。第二天早晨,(吳起)派人去找老朋友,老朋友來了,他才和老朋友一起吃飯。吳起不吃飯而等候老朋友的原因是擔心自己不用講信用。他這樣守信,應該就是他能使軍隊信服的.原因吧。想要使三軍信服,不講信用是不行的。

小學文言文14

【學習目標】

1、反覆誦讀本學期學習的文言文,產生自己的獨特感受,領悟其中的道理,達到“熟讀成誦”。

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點,產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激發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

【教學準備】

1、學生課外收集喜歡的文言文,準備交流。

2、電腦課件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激趣

1、師談話: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用之於政治,可以治國安邦;用之於軍事,可以百戰百勝;用之於藝術,可以美輪美奐;用之於個人,可以修身養性……我們從小就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薰陶。

2、(螢幕顯示:詩詞等)這個學期,我們在語文課上學到了哪些屬於中華傳統文化的內容呢?

二、溫故知新,複習課內文言文

1、談談對文言文的認識:

師小結:文言文,言簡意賅,琅琅上口,便於傳誦,是中華文明的結晶,是中華傳統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2、談談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3、回顧本學期學習了哪些文言文。

4、小組合作,複習文言文。師提示:朗讀,釋義,明理,背誦

5、小組彙報。注意生生互動,讀得充分,入情,有韻味。形式多樣

三、歸納學習方法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溫故而知新 ……

四、拓展延伸,交流課外文言文。

1、文言文充滿哲理,飽含人生經驗的語言,能使我們陶冶情操,充實文化底蘊。同學們在課外收集了不少文言文,我們先在小組裡交流一下。(各小組交流課外收集的文言文。)

2、各小組上臺,幻燈展示收集的文言文,彙報自學收穫。

小結:同學們收集到的文言文真是美輪美奐。因為時間關係,還有很多妙文我們來不及看,同學們可以下課後繼續交流。

五、總結。

板書設計:(略)

小學文言文15

吾常思:班長者,班之將帥也。班帥強,則班若啟明之高懸,披荊斬棘,所向披靡;班帥弱,則班若暗夜之行路,上行下效,舉步為艱也。

鑑吾之拙見,故吾今競班長之職位。誠亦知吾無經天緯地之才,定囯安邦之志,然吾願於師之麾下,懸樑刺股,勤學不輟,竭盡勞苦,服務於同硯。競選若成,則令班書聲琅琅,秩序井然。至用餐之時,囑眾文明禮讓,珍惜盤餐;至競技之時,吾定身先士卒,率班過關斬將,獨佔鰲頭。師未在,吾則履師之責;師若在,吾則唯師之馬首是瞻。競選未果,則不餒不嘆,翌期再戰。

肺腑之言,紙短情長。 唯願眾同窗投吾之票,吾不勝感激也!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