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心得體會

人間草木讀後感12篇

本文已影響 1.93W人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人間草木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間草木讀後感12篇

人間草木讀後感1

感嘆自己的無知,汪曾祺,一位著名的作家,而作為語文老師的我對他是一無所知,真是很慚愧!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江蘇高郵人,當代作家、散文家、戲劇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畢業於西南聯大,歷任中學教師、北京市文聯幹部、【北京文藝】編輯。在短篇小說創作上頗有成就。

終於買到了他寫的【人間草木】這本書,可買來之後這本書就真的被收藏了,因為自己總有很多理由說自己沒有時間來讀,真是“書非借不能讀也!”上週終於拿出時間拜讀這本書,一讀便不捨得放下!裡面沒有空泛的好為人師的大道理,也沒有巨集大的人生題材,流淌在字裡行間的`都是文人的雅趣和愛好,瀰漫著文人的情調。讀他寫的植物我感受到的是閒情逸致,讀他寫的人物我享受的則是詩情畫意……讓我感觸特別深刻的是汪曾祺先生筆下描寫的那些植物,仔細讀來真是一種享受,如流水般淨化著浮躁的內心。

聯想現在的生活、工作,我們是不是過於匆忙,忽略了生活樂趣了呢?熱愛自然,熱愛植物草木,這是一種人生可遇而不可求的精神寄託,古往今來,從來如此。工作的時候積極努力,休息的時候,就需要有如本書一樣的發現的眼睛和心情,如此,就會在生活的道路上,既有向前的飛奔,又有欣賞途中風景的收穫。這就是我讀過本書的最大收穫。讀汪先生的這本書,覺得心裡暖暖的,靜靜的……

人間草木讀後感2

《人間草木》是三種植物:山丹丹、枸杞和槐花。表面上看,王老在寫植物,但更深層次的無疑是在展示他的人生價值觀。

例如,在寫山丹丹的部分,他通過老堡的嘴說:山丹丹每年開一朵花,多麼像人,一年多一歲!還有這種植物是真皮的,很容易支撐。人們應該生活得更安全,不要太嬌生慣養。在這部分的結尾,舞臺上引出流行歌曲的創作者和歌手可能不知道山丹丹的這些特點,但像老堡這樣的農民卻明白了!

第二部分是枸杞。枸杞一生是寶,春天,枸杞頭可以當野菜。夏末秋初,開花,可觀賞。然後,果實就結出來了,可以吃了。這樣看,有了發現樂趣的眼睛,生活就豐富多了!

最後一部分是槐花。令人費解的是,只有開頭和結尾兩句關於槐花的`話。大部分內容都是關於養蜂人的生活故事。其中,它講述了花與蜜蜂的關係,養蜂人與蜜蜂的關係,養蜂人與女性的關係,以及女性與家庭年輕一代的關係。他們的關係只能用微妙來形容。給予和禮物的感覺是非常模稜兩可的。只有閱讀原文,我們才能深刻理解。

人間草木,人間草木,人間就像草木,很多道理都擺在那裡。找到它們,然後過上透明的生活,處理好身邊的各種關係,這就是人間草木的意義!

如果用一種食物來形容王先生這篇文章的語言,我會想到茶,而且是龍井茶,又淡又甜!不相信嗎?看看.....

人間草木讀後感3

汪曾祺的《人間草木》,我是在《慢煮生活》中看到的。本文用了幾個小標題來表現“人間草木”。作者筆下的文字簡潔明瞭,很普通的文字,編排起來卻顯得很高階。汪曾祺老先生的選材每個都源於生活,寫於生活,讓人感覺到很舒服。

例如描寫槐花這一片段,開頭“玉淵潭的槐花盛開,像下了一場大雪,白得耀眼。”它帶來了養蜂的人,也是故事的開頭。而最後一段寫道“玉淵潭的槐花落了。”養蜂的`人也走了。這就是故事的結尾。作者開頭結尾自然,又有雙重含義。

我在想:為什麼叫“人間草木”?作者寫的,絕不僅“草木”二字吧,但為何只有草木?他寫了花,也寫了人。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在字裡行間,我似乎感受到了生命的張力。由小及大,無一不是如此生生不息。

“草木”二字不就是生命的代表嗎?人間有多少美好?說不清,也數不清。這篇文章告訴我,人間的草木皆可令人動容。一花一木一果,在作者的筆下,栩栩如生,讓人心生嚮往。爬一座山,食一味果,嗅一味花,離自然近一點,眼前的美好自然會令你動容。

讀《人間草木》,我明白了人間還有這麼多我們不知道的東西,人間還有這麼多美好:一朵小花,一根野草,都需要我們細細去尋找、品味、欣賞。

人間草木讀後感4

《人間草木》是一本散文集。

文章分七輯,每一輯內容都不同。作者汪曾祺先生是個真性情的人,單單從目錄就能看得出來。每篇文章的題目都很直白,樸素、平凡但是帶著點詩意。人間草木這個題目只是其中一篇散文的題目,但是作為整本散文集的名字,卻很恰當。每篇散文的語言都很樸實,簡單,內容也不是什麼出奇的事情,普通得真的就像隨處可見的草草木木。不知是題目烘托了文章,還是文章烘托了題目?

汪曾祺先生也是什麼都能寫,而且寫的有趣。卸去了華麗辭藻的`文章讀起來讓人頗為心安和舒服。從回憶家鄉的一花一草一木,到各種各樣的小吃,再到在聯大的生活、相識的老友、親人幾乎都是司空見慣的事,在汪曾祺先生筆下卻別有魅力。其中有篇《葡萄月令》,五頁的文章,把葡萄從一月到十二月詳詳細細地描寫了下來,但讀著一點也不使人厭煩。這便是魅力,或者說是魔力。

零零碎碎的小事太平凡了。散文是拿這些小事入文,能抓住人心的就是好文章。即使是他人的經歷,《人間草木》這本散文集讀起來仍舊是溫暖的。有人對散文不感興趣,認為它無聊,沒有跌宕的情節,像一杯白水。其實生活就是白水,只是喝的人心境不同罷了。

汪曾祺先生的生活,一定是擔得起這八個字的

溫和從容,歲月靜好。

人間草木讀後感5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

感覺近些年來,對汪曾祺的評價越來越高。筆者不由得回想起第一次讀汪曾祺的時候,在很小很小的年紀,讀的大概就是《葡萄月令》這一篇章,印象最深的是汪曾祺的那種飽滿的筆觸,充實的`內心,彷彿一切都不如面前的這串葡萄重要,彷彿所有的事情都是天高雲淡,彈指一揮間。

這麼多年過去了,重讀汪曾祺,這種感覺不僅沒有改變,反而更加濃烈。參加工作之後的那種受到大環境影響的浮躁,看起來忙忙碌碌實則無所事事的日子,荒蕪的內心和精神,疲憊又麻木的肉體。所有的這些,在讀到汪曾祺的時候,幾乎一下子都消散了。

這次讀《人間草木》,看汪曾祺講花鳥魚蟲,看他講天南地北。彷彿一下子人就靜下來了,眼前的那點紛爭都不在重要,平生之事亦不過爾爾。

人這一輩子,眼界要開啟,胸懷要敞開,世事紛爭固然是我們這些凡夫俗子人人都不能避免的,但這人生也並非無趣到底。

有生之年,在眾事中尋一心頭好,一以貫之,餘生皆可得趣於其中。

如汪曾祺,賞花,喂鳥,逗魚。

人這一輩子,著實不容易。哪怕只是找到這一點點愛好,寄情其中,也不枉人世間走一遭了。

所以說,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

像人間草木一樣,想來也是極好的。

人間草木讀後感6

很有幸拜讀了汪曾祺老先生寫的《人間草木》這本書,這本書分為五個部分,分別寫了人間草木、世間風物、行者無疆、記憶的味道、星斗其文,赤子如人。汪曾祺不僅是一個厲害的小說家,散文也十分優美,在這本書中,他表達著對大自然裡的事物,自己獨到的領悟和審美髮現,從小的視角、細膩之處入手。描寫著生活中的凡人小事,記錄著各地鄉情民俗;談論著各式草木蟲魚鳥獸,還有對辭章典故進行考究。同樣,在他作品裡充分表達出他對凡人小事和鄉土民俗的深深眷戀和對往日生活情景的回憶,那是一種多麼美的感受。

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汪曾祺老先生筆下描寫的那些的.草木蟲魚鳥獸,仔細讀來真是一種享受,使我浮躁的內心慢慢變得平靜下來。讓我回想起了小時候的往事。每當小學放暑假的時候,都會回到村裡面和爺爺一起住一段時間,與哥哥姐姐們一起去挖泥鰍、釣魚、打鳥、掏鳥窩、摘西瓜······那時候的日子過得很開心,並對大自然的一切都是充滿了好奇心和新鮮感。

然而回想到自己現在的生活和工作,每天是否由於過於匆忙和沉迷於網路之中,而忽略了生活的樂趣了?熱愛自然,親近草木蟲魚鳥獸,這是一種人生可遇而不可求的精神寄託。工作的時候要積極努力,休息的時間,就需要放下手機,走出去,親近大自然,去發現去感受自然的魅力與美好。這樣子,才能夠在生活的道路上,既能不斷的前進,又能陶冶性情,使得自我更加完善。

人間草木讀後感7

《人間草木》這篇文章的取材,是三種植物:山丹丹、枸杞和槐花。表面上,汪老在寫植物,但更深層的,無疑是在展示他的人生價值觀。

例如寫山丹丹部分,他通過老堡戶之口講出:山丹丹每長一年,便多開一朵花,這多麼像人,一年多添一歲!還有這種植物皮實,容易養活。人要活得隨遇而安些,不能太嬌生慣養了。這部分結尾處,引出流行歌曲的創作者和舞臺上的歌星,未必知道山丹丹的這些特性,反而像老堡戶這樣的農民才懂!

第二部分寫的是枸杞。枸杞一生是寶,春天的時候,枸杞頭可以當野菜。夏末秋初,開花,可以觀賞。隨後,便結出果實,可以吃。這麼看,有發現樂趣的眼睛,人生才豐富許多啊!

最後部分寫的是槐花,莫名其妙的是,關於槐花的,卻只有開頭與結尾兩句。大部分內容都在講養蜂人的生活故事。其中,講了花與蜜蜂的關係,養蜂人與蜜蜂的`關係,養蜂人與女人的關係,以及女人與家中晚輩的關係。他們的關係只能用微妙來形容。給予與受贈的感覺,很曖昧的,讀原文才能體會很深。

人間草木啊人間草木,人間就如草木,好多道理都擺在那裡的。去發現它們吧,然後活得通透些,處理好身邊的各種關係,這便是人間草木的含義吧!

若用一種食物,用來形容汪先生這篇文章的語言,我想到茶,而且是龍井茶,淡而回甘啊!不信?您讀讀看……

人間草木讀後感8

我有的時候特別感謝這些作家們。人這一生讓人煩惱的事情太多,感情、事業、家庭等等,讓人應接不暇。讀這些文字讓人能夠真真正正地安靜下來。

《人間草木》是真正的文人散文,沒有空泛的大道理,沒有巨集大題材,流淌在字裡行間的都是文人的雅趣和愛好,瀰漫著文人的情調。我們感受到的是詩意,是閒情逸致。汪曾祺先生筆下描寫的那些植物,讀來讓人絲毫不會感覺到枯燥,反而是一種享受,如流水般淨化著浮躁的內心。聯想目前的生活、工作,我們是不是忽略了生活樂趣了呢?是不是在人來人往中迷失了自己?是不是喪失了發現愛與美的能力?是不是忘記了自己曾經的追求與愛好?熱愛自然,熱愛植物草木,這是一種人生可遇而不可求的精神寄託。古往今來,從來都是這樣。工作的`時候兢兢業業、積極努力。休息的時候,就恰需要有如本書一樣的發現的眼睛和心情。如此這般,心才會沉靜、人才能安靜,才能在生活的道路上,既能向前飛奔,又能欣賞途中風景。

真正的大家總是不去刻意的雕飾文字,沒有華麗的辭藻。實實在在的語言飽含深情,猶如與一位仙風道骨、閱歷豐富、充滿故事的老人在隨意交談。打動了我們的是真心誠意,是冷靜與淡泊,無論是文字裡莫名的深情與淡淡的憂傷,都會給我們帶來感動。

人間草木讀後感9

《人間草木》這本書,我認為是文言文和白話文結合,每一章都寫出那種人間瑣事。一般我寫長作文都不會去寫生活中的小事,但汪曾祺不一樣,感覺每一件家常小事、朋友性格、每一朵花開花落、成熟、腐爛都值得他去寫,每一篇散文都像是在和知心朋友說話。

我最喜歡的一篇是《北京的秋花》這篇,還分為4小篇,我認為最後一小篇《黃滬。爬山虎》應是葉不是花,菊花裡我最喜歡最後一段,我也認為菊花一盆盆看是很好的,這樣就能發現每一盆菊花的特點去欣賞它獨特的美,紮起來卻只能感到一眨眼的震驚,覺得無趣。在《秋葵雞冠鳳仙秋海棠》這篇文章裡,我最喜歡第3段,更讓我感到鳳仙花的實用,秋海棠也讓作者睹物思人,果園的收穫裡,寫葡萄的時候,那種熟練的感覺,讓我覺得汪曾祺種葡萄很久了,也很用心。

老媽買的那本書,前有汪曾祺的畫,飛灑的墨汁,瀟灑的畫,配上文中應景的'段落,簡直文中有畫畫中有文,在這些畫裡,我最喜歡第四張畫,這張畫的枝條一直垂到畫紙最下方,正好應了“抽條甚長”這句話,汪曾祺的文和畫都可以用“簡練”一詞來形容,文章的簡練是猶如文言文的白話文,畫的簡練是因為他的畫簡練到最少11筆就可畫成。

人間草木這本是裡的葡萄月令是汪曾祺被判為“右派”時寫的,但卻無一點不開心,就像是沒被冤判一樣,所以更造就了一種獨特的風格,那種漫不經心、娓娓道來的感覺。

人間草木讀後感10

汪曾祺寫的《人間草木》這本書,這本書分為7輯,分別是人間草木、四方食事、腳底煙雲、聯大歲月、師友相簿、平淡人生、文章雜事。

可買來之後這本書就真的被收藏了,因為自己總有很多理由說自己沒有時間來讀,真是“書非借不能讀也!”上週終於拿出時間拜讀這本書一讀便不捨得放下!裡面沒有空泛的好為人師的大道理,也沒有巨集大的人生題材,流淌在字裡行間的都是文人的雅趣和愛好,瀰漫著文人的情調。讀他寫的植物我感受到的是閒情逸致,讀他寫的人物我享受的.則是詩情畫意……讓我感觸特別深刻的是汪曾祺先生筆下描寫的那些植物,仔細讀來真是一種享受,如流水般淨化著浮躁的內心,聯想現在的生活、工作,我們是不是過於匆忙,忽略了生活樂趣了呢?熱愛自然,熱愛植物草木,這是一種人生可遇而不可求的精神寄託,古往今來,從來如此。

工作的時候積極努力,休息的時候,就需要有如本書一樣的發現的眼睛和心情,如此,就會在生活的道路上,既有向前的飛奔,又有欣賞途中風景的收穫。這就是我讀過本書的最大收穫。

人間草木讀後感11

我一直認為,一個作家的創作風格與其個人生命的兩種要素息息相關:一是生他養他的一方水土;另一是他的成長經歷。南來北往又轟轟烈烈,絢爛之極歸於平淡——不僅是汪曾祺先生的人生軌跡,也浸潤到他的作品《人間草木》中。

透過這部作品,我看到了一個在蘇北運河邊成長的調皮男孩明澈的眼神,一個在五七幹校糞池旁施肥的男人佝僂的背影,更看到了一顆至純至善的心——猶如荷塘月色下微微的風,吹散了白日的塵囂。

“人生得意須盡歡”,汪先生得意而平和的人生在三個方面表現的淋漓盡致:寫文、繪畫、做菜。這三種人生愛好,我倒是覺得神似花中四君子:其寫文如蘭,空谷幽香;其繪畫如竹,篩風弄月;其做菜如梅,剪風裁雪;而其為人,則如時下深秋之菊,恬然自處、清談疏朗。汪先生在將個人價值充分展現、平和表達的同時,也滿足了他人在精神和物質兩個層面的需求,這種“美人之美、美美與共”的共濟局面,又何嘗不是個人的歡樂和社會的`福祉呢?

書中自述,每日早上,汪先生都習慣久坐在家中的老沙發上,泡上一杯茶、點上一支菸,嫋嫋煙霧中,一篇篇文字油然而生。而就在這個深秋,每個雙休日的早上,我也會坐在家中的沙發上,伴著一杯茶,在汪先生的字裡行間,在窗外透過的暖暖陽光中,讀懂這人間的一草一木。

人間草木讀後感12

讀汪曾祺的文章,得慢慢讀,如煮茶,皆需文火,否則,一些淡淡的甜味是品不了的。

初讀汪曾祺的文章,我是感覺有點睏乏的,像一位不熟識的樸素老人在爐火邊和你講故事。後來我又有些不解,沒有成語,沒有比喻,沒有心理描寫,為什麼還算文學大家?再看他的文章,寫景的題目多寫美食,寫美食的題目又多寫人物,這還真是當之無愧的“散文”。

不知不覺,我讀到了《冬天》,觸景生情,我慢慢讀完,“家人閒坐,燈火可親”,有喧騰騰的暖和,有稻草香味的床帳,有一個可以睡懶覺的寒假,有冬天喝暖暖的慈菇鹹菜湯,有冬天的“逍遙”遊戲,有快過年的氣氛……一股幸福感漸漸湧上我身,作業試卷在我身旁掠去,我只身來到了一片雪地,遠處一幢土房子冒著炊煙,白雪落滿屋頂,卻仍有臘梅從小院中探出。“吱呀”地推開深紅的木門,熱氣四溢,一股淡淡糯米香湧來,定睛一看,汪老正著老花鏡,小心翼翼放進湯圓。臉上洋溢著孩子般的笑,我走到他身旁,也笑了。

自在的生活態度,每一個平凡的'日子,在他眼裡都很有趣,汪曾祺老先生的作品不經意間滲出人性的美好與詩意,讓人拿得起,放得下,久讀成癮。

終於明白,已是讀完這篇文章的傍晚,真正的好文章,不需要多美的詞語、句子,而是需要美的心、善的眼去觀察,真的文字去流淌。

曾經聽過朱德庸一句話“大人和小孩看待的世界是不同的,大人是用眼看,小孩是用心看,然而眼睛往往會騙人的。”返璞歸真,大概可能就是這樣的罷。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