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觀後感

遊許慎文化園的觀後感

本文已影響 3W人 

許慎文化園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許慎墓為核心,08年9月開工。園區建築按傳統規制對稱佈局,三區一軸,十二個節點。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遊許慎文化園的觀後感,歡迎閱讀!

遊許慎文化園的觀後感

  遊許慎文化園的觀後感1

初冬的一個午後,天氣晴好,陽光燦爛,我懷著朝聖的心情,來到了位於市區東北隅的許慎文化園。

走近許慎文化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寬廣的六書石柱廣場。六根高約六米的花崗岩石柱排成兩行,分別矗立於園區門外廣場的東西兩側,上面刻著象形、指示、會意、形聲、轉註、假借等六書的理論和字例。還未進園,我就已感受到濃濃的漢字文化氣息。

跨過園區大門,只見一條書卷狀的漢字大道陳列在眼前。它直通字聖殿,長80米,聽人說這是寓意中華文字到現在已有8000年的滄桑歷史。漢字大道從史前遠古符號開始,採用石刻和銅鑄的工藝,展示了漢字發展的十個重要階段。一路瀏覽下來,我細緻瞭解到漢字發展演變的曲折歷程。

沿著漢字大道往前走,不一會兒我便來到園區的核心建築——字聖殿。字聖殿氣勢恢弘,為木石結構的漢代風格建築,九開九進,殿內金磚鋪地。殿名由我國著名書法家歐陽中石書寫,字型古樸大方。走進大殿,首先看到的是一尊高大的貼著金箔的青銅許慎坐像,他莊重、儒雅、智慧,且讓人覺得可親可敬。銅像前方有座香爐,不時有遊人焚香叩拜。繞過銅像往北走,我看到銅像後面的影壁上有一個個浮雕字形。靠近仔細一看,原來上面刻的是許慎在《說文解字》中總結出的540個部首。

走出大殿,又經過一座高大的牌坊,我來到位於墓冢保護區的許慎青銅立像前。這尊立像高約3米,許慎身著寬袖長裾的漢服,右手後背,左手握一卷竹簡書,神態祥和地平視南方。遺憾的是由於長期風吹日晒,銅像呈暗黑色,我一連拍了多張照片,效果均不佳。

許慎立像身後不遠處即是許慎的長眠處——許慎墓。墓冢高約5米,周長約33米,整個墳墓被或白或黃的`菊花覆蓋著,像一個巨大的花籃。墓前有石碑三塊,東邊的兩塊歷史較為悠久:一塊為康熙四十六年郾城縣知縣溫德裕所立,上書“漢孝廉許公之墓”七個大字;另一塊碑是光緒二年郾城縣知縣王鳳森所立,上面鐫刻著他本人書寫的“許夫子從祀文廟記”一文,可惜有些字跡已模糊不清了。

之後,我還遊覽了說文館、叔重堂、字形牌坊及魁星亭等建築。縱觀整個園區,不論是舊的古蹟,還是新的景觀,它們渾然一體,都給人以厚重古樸的感覺,無不展現了華夏文化的悠遠綿長。在這裡徜徉,猶如置身於在漢字文化和中華文明的歷史長河,我禁不住思接萬載,神遊八極。

瞻遊許慎文化園,我再一次被強烈震撼,禁不住更深地愛上腳下這片歷史悠久的土地。

  遊許慎文化園的觀後感2

今天,老師要帶我們去參觀許慎文化園,別提我有多高興了,因為我早就知道許慎是我們漯河召陵人,他編纂的《說文解字》是中國最早的字典

到了許慎文化園大門前,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個廣場,聽說叫“六書石柱廣場”。廣場上矗立著六根大石柱,分別刻著六種不同的造字法和字例。還未進園,我就已經感受到了許慎的偉大。

跨進大門,漢字大道便展現在我們面前。漢字大道好長啊!大約有80米左右吧,據說這代表著中華文字到現在已有8000年的歷史了。大道上刻著從古到今的不同漢字,它的盡頭是一座高大而神聖的大殿——字聖殿。字聖殿內有一座許慎的坐像,許慎雙手放在膝蓋上,兩眼注視前方,樣子和藹可親。

走出大殿往北而去,便到了許慎墓。許慎墓大大的,圓圓的,周圍用石頭圍起來,非常壯觀。上面種滿了白色和黃色的花,代表著後人對許慎的敬意。墓的前面有三座石碑,其中兩座已經有幾百年歷史了。我走過去看石碑上的字,由於歷史太久,字型已變得模糊不清了。

之後,我們還遊覽了說文館、叔重堂、魁星亭等建築。不知不覺間,到了回家的時候了,我戀戀不捨地走出了園區大門。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