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高效習慣讀後感(通用34篇)

本文已影響 2.6W人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效習慣讀後感(通用34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效習慣讀後感(通用34篇)

高效習慣讀後感 篇1

人生最值得的投資就是不斷磨練自己,最珍貴的工具是具備良好的思考、學習、創造與適應能力。通過身體、智力、情感和精神四個層面的自己提升和完善,養成良好的習慣。

以原則為中心,以品德為基礎:

這段時間讀完史蒂芬?柯維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對於探索自己,提升和完善自己與獲得成功自己都有了新的理解。對於高效能人士中提到的七個習慣,我認為是一個相輔相成的整體,對於目標我們既要全力以赴,也應當注重自身的修煉和良好的學習習慣,並且科學管理自己的時間,同時保持求知若飢、虛心若愚的虔誠心態,從而走向獨立實現自己。在這個過程中要通過建立共贏、換位溝通、集思廣益等方式,促進團隊溝通與合作。重點還要有創新精神從而促進前六個習慣的完善,關鍵的是從身心開始修煉自己。

在這個科技不斷變化知識不斷更新的世界裡,原則是不變的。在生命的長河中,要完成渴望的目標,戰勝艱鉅的挑戰,就需要我們改變自己,用原則和自然的法則去解決身邊的事情。首先,由內而外全面造就自己,在面對現實問題中,以原則為中心,以品德為基礎,摒棄個人魅力論等治標不治本的思想,由內而外實現個人效能和人際效能。然後對於習慣,品德實際上就是習慣的合成,從一件事意願、知識和技巧出發,想要做到做什麼,為何做到最終結果如何做這三方面協同努力。思想決定習慣,習慣決定品德,品德決定命運。人的行為總是一再重複,卓越不是一時的行為,而是一種習慣,養成良好的習慣對一個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對於良好的習慣,從最初的依賴別人去學習和被督促,到自己可以單槍匹馬去完成一件事的獨立期,再到最後我們可以群策群力的協調一個團隊,通過不斷的更新,達到自己的完善,對於需要具備的習慣首先有積極主動、以始為終,在過程中要以要事第一、雙贏的思維去對待,同時我們要做到知己知彼,綜合綜效的去完成一件事,最後還要做到不斷的更新自己。

對與習慣來說,我們不要去做環境的產物,消極的對待工作,而是應當做一個高效能的人—我是我自己選擇的結果,積極主動的去提升生命的價值。根據價值觀,有意識地選擇待人接物的方式,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擾或衝動行事,智慧地運用刺激和迴應之間的空間,開闊自己的選擇和心胸。同時自己也應當跳出自己的“關注圈”,專注於自己的“影響圈”,專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不斷擴大自己的“影響圈”。最後對待習慣,自己應當做到挑戰內心的惰性,積極迎接學習、工作與生活的挑戰,用積極的語言,採取主動的措施。

對於以始為終,所有的事物都應當現在腦海裡醞釀,其次才是實際的創造,牢記自己的目標和使命,每天朝著自己的目標去不斷努力,擬出願景和目標,據此塑造未來。自己設計自己的人生藍本,並用來引導自己的未來。

高效習慣讀後感 篇2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剛拿到這本書,一看名字覺得實在普通,讀了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獲益良多,給予我很多的啟發。看完了整本書才理解它銷量超億冊的原因。對於我這樣剛剛開始工作的新人來說,一本好書就如同一個好的嚮導。

在書中,史蒂芬柯維提出了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七個習慣分別是:一、用心主動;二、以終為始;三、要事第一;四、雙贏思維;五、知彼解己;六、統合綜效;七、不斷更新。這七個習慣交給我們人生的態度、處理人際關係的原則、團隊合作的精神,告訴我們要懂得抉擇、要學會換位思考,並強調永不止步,不斷學習,不斷創新。

對這七個習慣,我談談自己的理解。

習慣一:用心主動

我們要主動出擊,不要被動的去適應壞境,要勇於去創造環境,未來是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的。以用心的心態去應對身邊發生的一切。我們更要學會去抓住機會,因為機遇是一向在你身邊的。

習慣二:以終為始

我們自己在社會中扮演的主角都是不一樣的,因為每一個人都是唯一的,每個人都應按照自己的主角確定自己的目標,朝著自己的目標不斷的去努力。一個人如果沒有自己的目標就如同一艘沒有舵的船,只能在大海中隨波漂流,只有有理想的人才能獲得成功。

習慣三:要事第一

要懂得如何抉擇,注重分析事物的重要性。把最重要的事情安排在第一位,合理安排日常事務。一個高效能的人必是一個有條不紊的人,

習慣四:雙贏思維

雙贏才是真正的勝利,損人利己的人看到的都是短期的利益,這種行為其實是自斷後路,對方在受到損失後必然不想再與你合作或者相處,甚至會尋機報復,以彼之道,還之彼身,損人利己其實就是損人損己。

習慣五:知彼解己

對於我們這些剛開始工作的新人來說,學習處理人際關係是一項十分重要的課程。史蒂芬柯維交給了我們最關鍵、最基礎的原則:知彼解己、換位思考。辦公室裡,和諧的氣氛最重要。處理好同事之間的人際關係,營造和諧的氣氛,才能更好進行日常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習慣六:統合綜效

三人行必有我師,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每一個人都能成為自己的老師善於聽取他人意見,相互學習,相互增長。統合綜效就在這種學習型、創造型合作中使效益到達最大化。一根鋼管、一塊石頭,這兩者都是最簡單的東西,單獨每一個的作用都很有限,但是如果用這塊石頭作一個支點,兩者結合就變成了一個槓桿,足以撬動千斤巨石,這就是統合綜效的作用。

習慣七:不斷更新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如同池塘裡的水一樣,我們每個人都要不斷進行更新。從身體、精神、心智、社會情感等四個方面磨練自己。經過良性迴圈使我們不斷成長。

史蒂芬柯維說習慣是知識、技巧和意願三者的混合體。思想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習慣,習慣決定品德,品德決定命運。所以要想成功,這七個習慣是關鍵,要想養成這七個習慣,我們務必要有養成這七個習慣的意識。習慣的養成並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但它務必有個開始,開始就是此刻。

高效習慣讀後感 篇3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是美國作家史蒂芬·柯維寫的一本教育型別的書。這本書以作為美國公司員工、政府機關公職人員、軍隊官兵裝備書而出名,中國青年出版社甚至將這本書稱為“在美國影響力經次於《聖經》”。我認為這本書可以有它這樣的成功是因為它徹底的改變了讀者對自己思維的理解。它讓讀者們認真思考:為什麼我會有這樣的思想,有這樣的行動?

這本書告訴我們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內心品德的重要性。在現在的社會中,很多人都為了成功而改變自己的外表。比如說,很多課程就教那些領導者如何微笑、如何著裝、如何讓別人喜歡自己等等。這樣的個人魅力卻也是表面的,因為他依靠欺騙和玩弄。柯維告訴我們這樣的表面的行為並不能達到真正的成功。真正的成功來自於內心品德的強大,就像發自內心的、真誠的友好要比一個機械化的微笑和優美的著裝更能說服別人。這也就體現出了現在社會的一個問題:重點從對內心的培養轉移到了對外表的注重。這樣的轉移會讓人們更難獲得成功。

這本書告訴我的第二點就是人必須以原則為中心才可以高效和成功。原則是指引我們行動的價值觀。原則指引著我們的思想,而思想引導著行動。有些原則無法否認地給人們帶來成功和幸福,比如公正、安全、勤勞等等。如果我們所有的行動都是以這些原則作為標準,那我們就更可能獲得成功和幸福。但是如果我們忽略這些原則,那麼效率也許就會變低。

用一個例子來說明:有了付出才有收穫是無法否認的事實,正如沒有耕地就沒有收穫似的。如果我們把它作為一個價值觀,一個原則,並讓它來指引我們的行動,那麼我們在解決問題的時候,我們就不會因為去嘗試各種各樣的捷徑而浪費時間,而是踏踏實實地解決這個問題。這時我們就會更成功、更高效。因此我自己建立了一些我認為可以幫助我成功的原則,比如勤勞和誠實。如果我要做的事情與這些原則互相矛盾,那我就會立即放棄做那件事來避免走彎路。

“七個習慣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習慣就是積極主動。作者相信的是一個人環境對他的影響是有限的。不同的人在同樣的環境中作出的反應是不同的。柯維提倡的就是不能讓環境對我們造成太大的影響,而是鼓勵我們去積極的改變這個環境和調整自己來得到最大的成功和效能。比如在我們學校,我們經常會聽到“我現在的成績就是全是因為我的老師太差了”之類的抱怨,但是其實老師對學生的影響是很有限的,所以同樣的老師會有不同成績的學生。我們都會下意識的去怪我們的環境,並以此把指責從自己轉換到了環境,卻沒有意識到我們自己才是我們成功或失敗的主要原因。這讓我更清楚和正確地看待環境與成功的關係,並讓我更容易地總結我失敗的原因。

雖然我對這些複雜地概念的理解仍然是很初步的,但是這本書對我的正面影響已經是是十分巨大的,因為它讓我更容易地做出正確的行動。

高效習慣讀後感 篇4

鄙人看書從來不寫讀後感,此次破例寫主要基於兩個原因,一是因為這本書對我來說真是二十年難得以見的好書,我對好書的定義是能和我產生共鳴的書、能幫我解決問題的書、能吸引我讀下去的書,這本書完美地符合了以上三條標準,其二是這本書的建議,此書作者在書中建議道,"在閱讀過程中,應有心理準備,預計在48小時以內,與人分享或討論讀書心得",所以我打算就這本書寫一系列的讀後感,應該是按章節來寫吧。

我對這本書可謂是久仰大名,經常在各種場合,各種雜誌裡面看到對此書的推薦,印象最深的是上次去香港,一位上課的教授推薦的書單裡面就要這本書,他就是把這本書做為最後的壓軸來推薦的,今次回家,偶然在老爸的床頭上發現了這本書,想不到老爸"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他的書櫃幾十年都沒變過,現在終於有更新了。

我看書喜歡先看自己想看的章節,覺得這本書還不錯,再從頭看起,昨天先看了第六章——人際關係的本質,書中的內容與我產生的強烈的共鳴,所以今天早上看完了第一章——由內而外全面造就自己。

第一章中一個核心的概念是思維定式,我如果要去北京旅遊,一定要準備的就是地圖了,而地圖只是對北京整個地域的顯現,並不是真正現實中的北京,而思維定式就好比一張地圖,是我們對現實世界的理解、感知與詮釋,與現實世界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差別。如果我們改變行為和態度,可以幫助我們更快地到達目的,而如果我拿著一張錯誤的北京地圖,改變行為和態度,恐怕只能幫助我更快地達到錯誤的地點吧,所以僅僅改變表面上的行為和態度,卻忽略作為源頭的思維定式,那麼改變的成效一定有限。

而改變一定要遵循一些原則,這些原則就像燈塔一樣立在那裡,我們要麼改變方向,要麼在違背原則的時候撞得頭破血流。有列舉的一些原則中,有一條原則中的一句話,使我眼前一亮,"實踐是特定的行為或活動,在某一情況下適用的實踐未必能在另一種情況下適用。而原則適用於任何個人、婚姻、家族以及公私機構,如果我們把原則內化為習慣,就能用不同的實踐方法應對任何局面",這裡面有一個詞"習慣"讓我心中一震,學而不用是未學,知而不做是不知,遵循這些原則只有去實踐它,將它變成生活中的習慣,才能發揮這些原則的功效,也才能由內而外地改變自己。

當然其實改變還有一個前提,俗話說就是"要有自知之明",要重新審慎自己的全部,不要被無謂的強烈的自尊心阻礙而不願邁出改變的第一步。這一點我自己覺得還好,從來阻礙我的都不是所謂的自尊心,而是對於新事物的恐懼。所以就自尊心這條在此就不贅述了。

高效習慣讀後感 篇5

首先非常感謝公司能有這樣的讀書活動,促使我在忙碌的生活中抽出時間去讀書,看到很多點不論於生活還是工作都覺得受益匪淺。

最簡單明瞭詮釋書本7個習慣的是一張圓形圖,意思為:從第一階段依賴期,達到1.積極主動,2.以終為始,3.要事第一;達到這三點可進入第二階段獨立期,再通過4.雙贏思維,5.知彼解己,6.統合綜效;達成以上六點即進入互賴期,最後還要7.不斷更新,才算是完成的七個習慣。

如何擁有習慣,此書的定義為:知識、技巧、意願相互交織的結果。因為知識可以讓我們知道做什麼,為何做;技巧可以告訴我們怎麼做;最後意願是想要做。只有這三個交集才能完成做什麼,怎麼做,去做,整個完整鏈。

然後如何激發團隊產能,有三句話最為影響深刻。第一句:“像這種只重金蛋的態度和思維定式,實在難以激發員工的熱情和潛能”,第二句:“你可以買到員工的時間,卻買不到他的心,而心才是忠誠與熱忱的根源”,第三句:“唯有在金蛋(產出)與鵝的健康和幸福(產能)之間取得平衡,才能實現真正的效能”。

“積極主動”模式為:自己意識、想象力、良知、獨立意志。這裡感受最深的一句為“真正有效的策略是從自身能控制的方面著手,也就是先改進自己的缺失,努力成為模範妻子或丈夫,給予對方無條件的愛和支援”。

“以終為始”讓我認識到——“從現在開始,以你的人生目標作為衡量一切的標準,你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論發生在何時都必須遵循這一規則。”;第二“確定角色和目標——人生在世,扮演者各種各樣的角色”第三“唯有參與,才能認同”。

“要事第一”——“別讓瑣事牽著鼻子走”、“勇於說不”。

“雙贏思維”中我看到有六個交往模式:利人利己(雙贏)、損人利己(贏/輸)、捨己為人(輸/贏)、兩敗俱傷(輸/輸)、獨善其身(贏)、好聚好散(無交易)。其中好聚好散是我之前沒有考慮到的,在工作的往來、生意的交集中,我盡力想考慮雙贏模式去互推結果,但是有時候不想對方受傷,也不想自殘的情況非常矛盾,此書中一句話,點明我“不能雙贏就好聚好散”。

知彼解己”中“表達也要講技巧,如何獲得理解,這也是雙贏之道不可缺少的”。

“統合綜效”的溝通層次,劃分合作層次為橫座標,信任度為縱座標,總共分為三個階段:互相提防(贏輸模式)、互相尊重(妥協)、統合綜效(雙贏)。此種“尊重差異——重視不同個體的不同心理、情緒與智慧,以及個人眼中所見到的不同世界”是我停留在妥協的重要原因。

“不斷更新”需要從四個方面磨練自己——1.身體:鍛鍊、營養和壓力調節;2.社會/情感:服務、移情、統合綜效、內在安全感;3.精神:實現價值、忠誠、學習、冥想;4.智力:閱讀、想象、規劃和寫作。除此外,就是通過學習、堅持、實踐來螺旋式上升。

以上為我本次也是第一次讀此書的觸動點,也是留給之後的我來反省生活及工作中是否遵循以上的習慣來做人做事。

高效習慣讀後感 篇6

前幾日閱讀了大名鼎鼎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本書,作者是史蒂芬·柯維。本書看似平淡無奇,但讀完之後,我由衷欽佩作者的遠見卓識。藉著讀書筆記,首先整理下本書的知識框架。

本書框架:

一個普遍規律,個人成長的規律:依靠—獨立—互賴。這個普遍規律引出了本書的兩個重要章節,個人成功領域的成功,從依靠走向獨立,與之對應的前三個習慣:積極主動、以終為始、要事第一。公眾領域的成功,從獨立走向互賴,對應著中間三個習慣: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統合綜效。

習慣的定義:

將習慣定義為“知識”、“技巧”與“意願”三者的混合體。俗話說“思想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習慣,習慣決定品德,品德決定命運,習慣對我們的生活有絕大的影響”。

高效能人士的定義:書中並沒有明確定義何為高效能人士,我們普遍理解的是大家認為的在事業、家庭、生活中取得普遍成功的人士。

書中提到“要提高自己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潛力,務必從改變自己內心深處的價值觀、對事物的認知方法以及對競爭環境的理解入手,也就是提高自身的素質,同時輔助一些必要和實用的有效方法。”這是非常深刻而又見地的理解。

解決問題不僅僅要在術的層面想辦法,還要回到道的層面,從價值觀和方法論上去思考,以及從瞭解周圍環境入手,綜合一句話就是提高自身素質。

這七個習慣是一個整體,是“積極主動”的態度、“以終為始”的願景、“要事第一”的把握、“雙贏思維”的互賴、“知彼解已”的溝通、“綜合綜效”的合作和“不斷更新”的創造,它們相輔相成,不管是領導還是職工養成良好的習慣是非常重要的,它甚至能決定一個人的成敗得失。

積極主動,就是對待生活、工作都要勤懇主動,勇挑重擔,高效能人士為自己行為以及一生所做的選取負責,他們效力於實現有潛力控制的事情而不是被動的憂慮,那些沒法控制或難以控制的事情,他們透過努力提升效能,從而擴充套件自己的影響範圍。

要事第一就是自己管理的原則,也是作為管理者要時刻提醒自己的原則。在有限的精力下要時刻明白要事第一,這也是二八定律的一個現實應用。它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由領導決定什麼是最重要的,再靠自制力來掌握重點,時刻把我們的重點放在第一位,以免被偏見、情緒或衝動所左右,從這個好處上說,自己管理的實質就是自律和條理,是對計劃的實施。

總結一下,所謂道理都是相通的,中西方都是一致的,這七個習慣中的前三個:積極主動、以終為始、要事第一,是從價值觀和工作觀入手,講述自己驅動,自己管理,自己領導,相當於儒家講的修身;七個習慣中的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統合綜效,是從理念、溝通、合作等層面講述處世之道,相當於儒家的齊家、治國、平天下;當然第七個習慣—不斷更新,相當於道家的應物變化思想,強調我們要隨著環境的變化不斷適應,唯有變化是唯一不變的真理。

高效習慣讀後感 篇7

天氣炎熱,工作量大,但是銷售額確沒有得到相應的增長,收入不高,員工士氣低落,如何提高員工的積極性,是現在首先需要解決的事。

基於這個問題,我有機會讀了這本書,從中我們或許可以找到一個解決問題的路徑。下面我就從這本書中學的一種習慣於大家分享一下,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積極性。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積極性。積極主動不僅指行事態度,還意味著人一定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個人行為取決於自己的抉擇,而不是外在的環境,人類應該有營造有利的外在環境的積極性和責任感。

瞭解了積極性,我們再來聊三個問題;其一、是什麼影響了人的積極性;其二、我們面對的問題是什麼,怎麼解決;其三、我們該怎麼做;

其一、影響人積極性主要來源於三個論點,是基於我們在面對環境或者問題時的反應,也可以說是用來解釋人性的三種觀點。第一是基因決定論,認為人的本性是由祖先遺傳下來的。比如說,一個人不善於言談,那麼會說是遺傳原因,因為他父親就是這樣;

第二是心理決定論,這個是強調人的本性是有父母的言行或者小時候受到的教育決定的。例如一個人不敢與陌生人說話,是因為小時候留下的陰影;

第三、環境決定論主張環境決定人的本性,也就是說周圍的人與事,經濟狀況、國家政策都可能影響到。例如一個人會因為今天是晴天或者陰天來影響自己的心情。瞭解這三個論點可能讓我們更容易分析我們面對的問題,從而找到解決的辦法。

我們面對的問題可以分為三類:其一是可直接控制的(問題與自身的行為有關)——這個問題可以通過培養正確的習慣來解決,這個關係我們日常管理的現象是我們的時間管理、個人魅力、知識儲備、身體健康等方面,都是可以通過自己約束達到的。

其二是可間接控制的問題(問題是與他人的行為有關的)可以通過改進施加影響的方法來解決。例如,管理員工的日常考勤、業績達成層面,以身作則的管理方式可能比制度與說教更為有效。

其三是無法控制的問題(我們無能為力的問題,例如過去,和現在面對的問題)對於這樣的問題我們要做的就是調整好我們的心態,微笑面對即將到來的一切,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瞭解了以上的三個層面,那麼我們怎麼才能做一個積極主動地人呢?

第一步、直面自己,真正認識解決問題的本質,那就是當問題來臨時我們做出的反應是由我們自己決定,我們要學會正面面對;第二步是加強自己修養,保持學習力,日常表達是把如果變成我可以模式;第三步是做出承諾,養成立即行動,言出必行的習慣;第四步是把以上的模式堅持30天,變成習慣。

聖雄甘地曾經說過:除非拱手相讓,否則沒人能剝奪我們的自尊。人與動物不同之處在於,當問題來臨時,鴕鳥會把頭埋入沙堆,而人會選擇不同的應對方式,讓我們露出燦爛的笑容積極面對未來的每一個挑戰,祝大家在下半年取得優異的成績!

高效習慣讀後感 篇8

自從畢業以後,放下書本已經好多年了,好久沒有靜下心來去看一本書,《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本書由於好久沒有看書了,剛開始讀起來確實有些費勁,每天也就讀個十來張,就放在那裡不讀了。這或許就是一種推翻一種習慣的難度吧。但是堅持,堅持,堅持。這本書也漸漸的摸清了他的思路,讀書的習慣也漸漸的養成。現在習慣在車裡放一本書,中午休息時可以讀一讀,等客戶時也可以看一看。晚上回到家,在床頭放一本書,靜下心來時讀書,可以讓自己完全進入到書的情境之中。讀書真的是好,當自己沒有目標時可以找到目標;當自己缺乏知識時可以補充知識;當自己陷入困境時,可以找到方法。所以點滴的習慣從讀書開始。

書的開篇就是很多大咖對這本書的高度評價,可見這本書的高度,在以前也讀過很多類似勵志書籍,但從來沒有讀過一本這麼多大咖認定過的書籍,我覺得與其他書籍最大的區別,就是書籍在開篇反覆強調的要推翻過去的一種思維,是啊,人們往往認定過去那種已經習以為常的思維,及時看再多的書籍,再多的文獻,也很難改變過去的思維。中國古代大思想家王守仁也曾經提出“知行合一”四個字。可是要做到是要有多難。自己就是個例子,曾經我以“知行合一”作為自己的座右銘,實際到了生活能做到五分之一也就不錯了。要做事,先做人,人是成事的根本,自己反省,自己進步,才方能成就一番事業。

感覺此書第二大的論點便是1+1>2的論點,在當今社會尤其凸顯出團隊協作的重要性,再也不是一個人打天下的時代了。只有強強的聯合,資源的共享,方能使其更快的達到目標。在以後個人也是要注意到這一塊,我實際也是個獨行俠,在團隊協作上表現的稍微差一些。積極改正優勢互補。

後面所講個高效的七個習慣,從積極主動到不斷更新,作者也是讓我們循序漸進,從依賴期到互賴期讓我們從思想上發生積極的改變。

習慣一積極主動:個人自己感覺還是比較良好的,從一個剛剛畢業的學生,到現在熟練的醫藥人員,我所經歷的機會,我感覺每一個都去把握了。需要改進的也是要發現更多的機會,有新的事物就要努力去嘗試。

習慣二以終為始任何事物都是兩次創造出來的,有先天的不能改變的東西,和後天需要更加的努力。我們改變不了先天的,但後天的努力是我們要追求的。

習慣三要事第一,大家都明白著急的事情要第一個去完成,卻忽略了什麼樣的事情是最重要的。發現最重要的事,或許是作者最想表達的吧。

習慣四雙贏思維,習慣五知己知彼,習慣六統合綜效更多是在講述我們的'人際關係的思維。我們這一行業也是最需要的習慣,在談判時站在對方角度想一想,大家互利,整合所有想法,我想很多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

習慣七不斷更新,習慣也是需要慢慢的養成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從小事做起,從思想做起,嘗試與客戶接觸時用我們的一些行為習慣接觸客戶。我想我們很快就會得到收穫。我也一定會積極向前,在希爾安的大家庭裡,不斷努力學習。為公司的輝煌,添磚加瓦。

高效習慣讀後感 篇9

最近讀了史蒂芬。柯維所著《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感覺受益匪淺。書中通過一些細微生動的故事來漸進引入自己的觀點,在強調品行修養的同時,還介紹了為人處事的技巧。本書將習慣定義為“知識”、“技巧”與“意願”三者的混合體。將七個習慣分成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個人的成功,個體如何從依賴走向獨立;第二部分則是公眾的成功,如何從個體的獨立走向群體的互信互賴;而第三部分則是要求通過不斷的更新來尋求更多的成長。

習慣一:積極主動

當看完這章節,你會了解:一個積極的態度與一個消極的態度會給你的人生截然不同的結果。我們要對自己的人生和選擇負責,設定自己的人生目標和行為準則併為之努力。

習慣二:以終為始

把你的人生目標和價值觀作為衡量一切言行是否應該發生的基礎,要牢記自己的目標,否則你就會把時間浪費在許多不應該做的事情上,甚至南轅北轍。

習慣三:要事第一

一個人要能夠分清事情的輕重緩急,人們經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把緊急的事情當成重要的事。工作生活中我們會有很多事情,響不停的電話鈴聲,回不完的電子郵件,理不清的來龍去脈。作者在書中畫出了四個象限,提供了六標準和四步驟,指明瞭要分清什麼是重要的事情,告誡要把重要的事情擺在第一位。希望讀者通過學習和實踐,能夠找到實現自己管理的好方法。

當培養出前三個習慣的時候,一個人的成長也就從依賴走向了獨立。

習慣四:雙贏思維

“雙贏”是一種良好的思維習慣,它強調雙方的利益兼顧,即所謂的“贏者不全贏,輸者不全輸”。懂得利人利己的人,把生活看作一個合作的舞臺,而不是角鬥場。一般人遇事多用二分法:非強即弱,非勝即敗。其實,世界給了每個人足夠的立足空間,他人之得並非自己之失。《易經》有云:二人同心,其力斷金。作為團隊的一份子,上至高層領導,下至普通員工,都應秉承攜手並進、同舟共濟的理念,最終實現1+1﹥2的協同效應。

習慣五:知彼解己

這是一個應用在人際交往當中的準則,就是先要了解對方,再爭取讓對方瞭解自己。要學會聆聽,學會換位思考,而不能一味地站在自己的角度或憑藉自己的經驗猜測來提要求、下評論。日常中的很多誤會和爭端實際上都是因為沒有做到‘知彼解己’。

習慣六:統合綜效

統合綜效是創造第三種選擇,既非按照我的方式,亦非你的方式,而是第三種遠勝過個人之見的辦法。集思廣益的合作威力無比。許多自然現象顯示:全體大於部分的總和。不同植物生長在一起,根部會相互纏繞,土質會因此改善,植物比單獨生長更為茂盛;兩塊磚頭所能承受的力量大於單獨承受力的總和。這些原理也同樣適用於人,當然也有例外。只有當人人都敞開胸懷,以接納的心態尊重差異時,才能眾志成城。

當許多獨立的個體抱著雙贏的態度,彼此傾聽理解,然後協同合作一致努力,他們所產生的向心力將為他們帶來公眾的成功。

習慣七:不斷更新

一種平衡的更新,包括在身體、精神、智力、社會、情感等幾個方面。人生最值得投資的就是自己。生活與工作都要靠自己,因此自己是最值得珍愛的財富。工作本身並不能給人帶來經濟上的安全感,而具備良好的思考、學習、創造與適應能力,才能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擁有財富,並不代表有永遠的經濟保障,擁有創造財富的能力才真正可靠。

七個習慣是關於個人成長和管理的,在於強調品德,讓我們以富足的心態看待世界,以雙贏的意識與人合作,以傾聽的方式與人交流;七個習慣鼓勵人們確立自己的使命宣言,為自己建立在原則的目標基礎上而奮鬥!

高效習慣讀後感 篇10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本書是美國富蘭克林柯維公司創始人史蒂芬·柯維博士著的,據稱,“在美國,此書影響力近次於《聖經》。”

沒有閱讀的時候,以為這無非是一本勵志類書籍,等到讀起來,卻知道它所論述的涉及每個人的事業、婚姻、家庭、生活、教育等諸多方面的內容,對如何搞好合作與溝通、提高幸福指數和成功的機率而最終達到“高效能”做了具體而又深刻的論述。

事實上,正如作者所說,“人們是如此的相似,又是那樣的不同。”為了生計或實現自己的某種理想和願望(或者是達到某種慾望),現代的人們都在忙忙碌碌中度過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可是,如果你細心觀察一下身邊的人,其實,他們的工作效能是不同的。

人人都有美好的願景——良好的人際關係、出色的工作業績、不菲的勞動收入、美滿的婚姻、和諧的家庭……然而,這些願景不會降臨到每個人的頭上。人們總是心懷憧憬而又必須面對現實。那麼,有沒有一劑良方使渴望這些美好願景的人們做得更好一點?答案就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裡。

書中推薦的七個習慣是:

1、積極主動——個人願景的原則

2、以終為始——自己領導的原則

3、要事第一——自己管理的原則

4、雙贏思維——人際領導的原則

5、知彼解己——移情溝通的原則

6、統合綜效——創造性合作的原則

7、不斷更新——平衡的自己更新的原則

逐條對照上面所列出的七個習慣,我們做到了幾條呢?恐怕在第一條“積極主動”方面就會有很多人沒有做到。尤其是作為一名員工的角色,你做到積極主動了嗎?“太多人只是坐等命運的安排或貴人相助,事實上,好工作都是靠自己爭取來的。”近年來,一些管理層人士經常講“職業倦怠”,可見,消極被動是廣為存在的。

所謂“以終為始”,就是“在做任何事之前,都要先認清方向。這樣不但可以對目前處境瞭如指掌,而且不至於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誤入歧途,白費功夫。”而“要事第一”的原則,卻是指集中精力於當急的要務,排除次要事務的羈絆,即“別讓瑣務牽著鼻子走。”我們做得如何?

說到了“雙贏思維”,可能我們做得更不好了。對於這一點,我們是喊聲震天高,而在內心卻只想自己贏。“知彼解己”重點強調“移情溝通”。所謂“移情溝通”是指以理解為目的的聆聽,要求“聽者站在說話者的角度理解他們的思維模式和感受。”這對於我們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家長和合格的教師大有裨益。

最後兩點是“統合綜效”和“不斷更新”。其中,“統合綜效”是講整體大於部分之和。例如,疊放在一起的兩塊木片所能承受的重量大於疊放前分別承受的重量之和。我們做教師的善於敞開胸懷,博採眾議,善於充分調動全體學生的智慧都在這個範疇。“不斷更新”比較容易理解,但是人們卻往往熱衷於躺在祖宗留下來的床上悠閒地睡眠,不願意開啟自己大腦創新的大門。

渴望美好,並追求卓越的人們,讀一讀《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會像我一樣受益匪淺。

高效習慣讀後感 篇11

最近,讀了一本書,名為《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完此書,感覺有很多收穫,現將體會談出來與大家一起分享。

從書中所談到的"七個習慣"來看,人的品德和觀念是取得高效能的基礎。七個習慣分別是:

習慣一:積極主動——個人願景的原則

積極主動這個詞如今經常出現在管理方面的著作中,它的涵義不僅僅是採取行動,還代表人必須為自己負責。個人行為取決於自身,而非外部環境:理智可以或者戰勝感情;人有能力也有責任創造有利的外在環境。

習慣二:以終為始——自己領導的原則

"以終為始"的習慣可以適用於各個不同的生活層面,而最基本的目的還是人生的最終期許,它是以所有事物都經過兩次創造的原則為基礎的。所有的事物都有心智的即第一次創造,和實際的即第二次創造。我們做任何事都是先在心中構想,然後付諸實

習慣三:要事第一——自己管理的原則

有效管理是掌握重點式的管理,它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有領導決定什麼是重點後,再靠自制力來掌握重點,時刻把他們放在第一位,以免被感覺、情緒或衝動所左右。要集中精力於當急的要務,就得排除次要事物上的牽絆,此時要有說"不"的勇氣

習慣四:雙贏思維——人際領導的原則

利人利己者把生活看作是一個合作的舞臺,而不是一個角鬥場。一般人看事多用二分法:非強即弱,非勝即敗。其實世界之大,人人都有足夠的立足空間,他人之得不必就視為自己之失。

習慣五:知彼解己——同理心交流的原則

首先尋求去了解對方,然後爭取讓對方瞭解自己。這一原則是進行有效人際交流的關鍵。

習慣六:統合綜效——創造性合作的原則 在互賴關係中,綜合效益是對付阻撓成長與改變的最有力的途徑。助力通常是積極、合理、自覺、符合經濟效益的力量;相反地,阻力多半消極、負面、不合邏輯、情緒化、不自覺。不設法消除阻力,只一味增加推力,就彷彿施力於彈簧上,終有一天引起反彈。如果配合雙贏的動機、同理心的溝通技巧與統合綜效的整合功夫,不僅可以破解阻力,甚至可以化阻力為動力。

習慣七:不斷更新——平衡的自己更新原則

人生最值得投資的就是磨練自己,因為生活與服務人群都得靠自己,這是最珍貴的工具。工作本身並不能帶來經濟上的安全感,具備良好的思考、學習、創造與適應能力,才能立於不敗之地。擁有財富,並不代表經濟獨立,擁有創造財富的能力才真正可靠。

七個習慣的前三個習慣可以使人從依*達到自立,而進一步養成了後四個習慣的人則是最高境界的人。

高效習慣讀後感 篇12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一書中,作者將所有人都知道但卻很難做到的道理通俗易懂地表達出來,字裡行間都帶著闖勁和拼搏精神,給人以振奮和鼓勵。它讓我對每一種習慣都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積極主動”是一切成功的前提;“以始為終”是要樹立始終如一的人生目標和行為準則,並非一朝一夕,而是幾十年如一日;“要事第一”是學會把時間分配給重要的事,學會妥善安排,分清主次;“統合綜效”則是通過合作找出最佳方法,發揚團結協作的精神,更有效地解決問題;“知彼解己”不僅針對敵人,更要了解身邊的環境和人;謹記“雙贏思維”才能實現“你好,我好,大家好”;具有“不斷更新”的良好思考、學習、創造能力,才是真正的可靠。

這七個習慣是一個整體,缺一不可,相輔相成。一個人若能集這七個習慣於一身,才可謂真正的高效能人士。共勉!為成為高效能人士而努力。

高效習慣讀後感 篇13

每個習慣之間,都存在密不可分的關係。一個人愈是積極主動(習慣一),就愈能掌握自己的人生方向(習慣二),有效管理人生(習慣三)。能夠不斷砥礪自己(習慣七)的人,方懂得如何瞭解別人(習慣五),尋求圓滿解決之道(習慣四、六)。同時,一個人愈壬獨立,就愈善於與人相處。磨—練自己,則可以提升前六個習慣的境界。

讀完這本書的主要體會是:這是一本非常好的書,不光是領導者、管理者要讀,而是每個人都應該讀。通過讀此本書應達到“試圖改變自己,輕鬆面對生活”。在逆境中要改變自己,讓自己快樂起來,修煉自己的品德,認定自己的人生哲學。積極主動、以終為始、要事第一、雙贏思維、知彼解已、統合綜效、不斷更新。生活的重心應如何定:以家庭為重心取得安全感、以工作為重心獲得力量、以朋友為重心增長智慧、以自己為重心…思想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習慣--習慣決定品德--品德決定命運。

《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告訴我們:僅有事業成功只能算成功了一半,唯有兼顧事業、家庭、人際關係、個人成長等人生其它層面的和諧發展才是真正的成功。

高效習慣讀後感 篇14

一是什麼。知彼解己,通過深入瞭解對方的需求,建立起相互信任,從而達到相互瞭解,加深溝通。是人際交往的高效習慣之一。

二為什麼。上帝在造人的時候,只造了一張嘴,卻給了二個耳朵,就是要讓多聽,少說,用心傾聽別人的話,聽出言外之意,能夠明白別人的顧慮和真實想法,這是達成有效溝通的基礎。

三如何做。就是用心去傾聽,設身處地的換位思考。把自己代入對方,如果是你在同樣的場景和情況下,你是如何想的,依據是什麼,擔心的是什麼,深入徹底的瞭解對方。

有效的溝通分為4個階段,一是複述別人的話,目的是讓自己專心去聽;二是加入自己的解釋,明確理解正確;三是滲入自己的感覺,體會對方的情緒;四是分析與感情並用。

讓自己進入對方,理解對方,書中的原話是這樣的,人類最大的生存需求源自心理,即被人理解、肯定、認可和欣賞,心與心的交流真的很難,所以知己難得。

在交流的過程中,總是不知不覺在做這4件事,就是價值判斷、追根究底、好為人師、自以為是,是一種阻礙心與心交流的習慣。

高效習慣讀後感 篇15

《高效能人士的七大習慣》是一本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書,裡面清晰的介紹了七個習慣,並加以分析。這些習慣其實就是一個整體,它們可以互相影響。在讀完這本書後,我覺得對我啟發最大的是書中介紹的第三大習慣“要事第一”。

在有限的時間內,有些事情不做也是可以的。必要時也可以拒絕。但是哪些事情必須首先去做?哪些事情可以延後?按照我們常人的做法,都會習慣的把急著完成的事先做完,再去解決其他問題。自以為這樣做是最有效率的,結果往往恰得其反。很少會先去分析每件事情的重要性。很多人都沒有去分辨什麼是要事什麼是急事。想要做一個有效能的人,不管是在學習中,生活中,還是工作中,都應該記住一個原則“用少量的時間去處理急事,將焦點放在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上,賴保持效益和效率的平衡”

大家都知道,高效能人士是能夠堅持跟進的人,想要做到“要事第一”,我們可以做好每日計劃表或每週計劃表。把所有需要完成的事情列出來,再根據自己的目標需求分析每件事對自己的重要性,儘量減少一些不必要的雜事,然後按照重要性的順序從大到小開始完成。

書裡面的知識對於作者來說可以使他所認為的真理,對於我們來說他們是優秀人的經驗,我們想要真正的提高效能,肯定是需要我們付出實踐的,實踐才是真理,加油吧!

高效習慣讀後感 篇16

現在社會的人普遍處於一個精神壓力十分緊張的狀態,為了生活不比別人差,不惜把自己弄得落魄不堪,雖然這種追求的代價顯而易見,但也於情於理。

雖然每個人的生活追求不一樣,但以本人的淺見,只要生活過得去,能夠了解知道自己在做什麼追求什麼,追求的事物有何意義,追求的事物有何好處, 心靈上得到滿足,那就是最大的滿足,應儘量把所有的追求簡單化,習慣化,不然物質上再多的滿足那也不是真正的滿足,會有多少人願意孤身一人居住在一棟金碧輝煌的宮殿呢,那心靈上的空虛是冰冷的是引人匱乏的。追求都源於我們的生活的思維習慣,沒有思維習慣的魔力,是不能讓我們有這麼多異於常人的想法。

在粗略的閱讀完<<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本書後,一個感想,那就是,理論與實踐的距離會有多遠?儘管書上內容所教授的知識是得到論證的值得肯定的,但是不是適合每一個人呢?是不是能應用到每一種對事對人的方法上呢?我對此有一些疑慮。

撇開其他特殊情況與特例,這本帶給我們的不僅是為人處世的的方法,更多的是對這個社會的深刻感悟。讓我更瞭解自己更能改變自己,讓我瞭解並應用多種思維方式,也讓我明白,由人組成的社會,由社會改變的人,是一個協作增效的整體,沒有個人就沒有社會,正是因為有個人的發展,人們相互學習的發展,社會才發展的如此迅速,也正是人們不斷激發自己的才能與潛力,社會才有如此明顯的進步。

高效習慣讀後感 篇17

說實話,我一直不喜歡這種說教類的書籍,因為之前看過李開復的《做的自己》,覺得他寫的還不錯,而《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是他提及最多遍的書籍,恰巧舍友不久前買了一本二手的,就順便拿起來看了。

確實,看的我頭暈腦脹,也許是翻譯的問題吧,內容寫的很粗糙枯燥,有或許這本書在我現在的年齡看來還沒有什麼較為顯著的效果和感觸,可能比較適合工作人士看吧。誠然,本書所講的七個習慣,是成為一個高效能人士的原則,作者總結的很精闢,概括了很多方面,雖看起來太過於理性,也不乏人性化。作者所說的七個習慣分別是,習慣一——積極主動、二——以終為始、三——要事第一、四——雙贏思維、五——知彼解己、六——統合綜效、七——不斷更新。書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有兩處,其一是作者對“效能”的定義——“產出與產能必須平衡”換句話說,就是必須明確自己的能力與位置,不能過分提高目標而忽略自身能力,要實事求是。

其二是作者在全書結尾部分引用的愛默生的話“只要我們堅持幹,事情就變得容易了。這並非因為任務的性質變了,而是因為我們辦事的能力增強了”,真是說到心坎上去了,很多事情都是貴在堅持的,有些時候並不是有了希望才去堅持,而是堅持了才會看到希望。

這種書,在我看來,很多事情其實都懂,就是很難付諸實踐,看書的好處之一就是增強一種應該怎麼做的意識,讓我們冥冥中可能不知不覺就這樣做了。涉略即可不必深究,是我的看法!

高效習慣讀後感 篇18

習慣一:積極主動——個人願景的原則

習慣二:以終為始——自己領導的原則

習慣三:要事第一——自己管理的原則

習慣四:雙贏思維——人際領導的原則

習慣五:知彼解己——移情溝通的原則

習慣六:統合綜效——創造性合作的原則

習慣七:不斷更新——平衡的自己更新的原則

這七大習慣裡,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習慣一:積極主動--個人願景的原則,自己意識、想象力、良知、獨立意志是人類的四大天賦,也是職場人士天然具備的重要資源,讀後感《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 - 戴敏玲》。但是,只有通過運用高效能的思維框架,才能將這些資源轉化為成果。人的效能受情緒、心境、刺激和外在環境等外在因素的影響。因此我們可以通過積極主動的心態來提高我們的效能!

習慣六:統合綜效——創造性合作的原則,協作增效又稱統合綜效。協作增效是建設性合作的習慣,意味著你能與他人共同創造一些個人單幹時達不到的業績。協作增效的實質是重視差異、尊重差異、建立優勢並彌補弱點。人們一旦經歷了真正的統合綜效,他們就不再放棄。合作是我們的重要課題,也是我們該不斷思考並提升與他人的合作能力。這章節讓我懂得尊重他人與自己的差異,懂得個人力量只有彙集於眾人之中才有他的發揮空間。

《高效能成功人士的七個習慣》僅從內容來看較為普通,只有當這些習慣真的融於生活及工作中方能有其價值。

高效習慣讀後感 篇19

什麼是高效能?簡單解釋就是,高效率有能力的意思,成為高效能人士一直是我追求的目標之一。我覺得這是一種自由意志體現的生活方式,選擇高效有趣的生活,生命才充實而豐富多彩。

那麼如何成為一位高效能人士呢?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學習他們養成的良好生活習慣。這些習慣包括閱讀、鍛鍊、良師、益友、追夢、早起、積極、個性、分享、思考、反饋、舉止禮貌等等。

首先,身心的鍛鍊是成為高效能人士的必備習慣。身體鍛鍊,顧名思義就是運動健身;而內心鍛鍊,就得通過大量的閱讀來擴充套件並鞏固自己的知識體系,從吸收世間優秀的知識資訊到懂得如何在現實生活場景中的應用,因而修煉更加智慧的大腦和更強大的內心。

與良師益友們在一起。不同人帶來不同的世界觀和價值觀,不同的故事經驗獲取方式和新的交流學習體驗。和優秀的人們在一起,他們身上優秀的品質與精神將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到自己,從而也讓自己逐漸成為優秀人士中的一員。

早起是一種個人時間的自由管理體現,早起的時間利用能夠決定一天是否過得充實而高效。早起可以用來安排一天學習工作生活的計劃。當然,早起可能適合某些人群,夜貓子型人除外,選擇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也是才是最好最有效率的。

舉止得體禮貌,不僅僅表現對他人的尊重,更是一種對自己尊重、自己關愛。我們常常強調要加強自己內在修養,就是要通過外在肢體與語言來表現出來自身的內涵與品格。而文明禮貌,是做人的基本,更是自己價值的尊重。

高效習慣讀後感 篇20

過去大半年的時間,我非常認真地讀了一本書,這本書就是《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在讀的過程中,我思考了很多,也收穫了很多,可以說,這是一本影響了我世界觀的書。

首先,這本書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一點是它完整的體系。如果你讀過這本書,你立馬就能感受到,這本書是經過無數次修改打磨的,以至於整本書從來到尾,環環緊扣,沒有半句廢話。甚至有些時候,為了說明一些觀點,作者還特地為之建立了相應的模型。

因此,這本書絕對不是在簡單地闡述一個觀點,而是在論證一整套的人生觀,價值觀體系。從基礎邏輯到上層操作,樣樣齊全。比如,有人把這本書類比為計算機的作業系統,其實無比恰當。這本書就是一個人的作業系統,如果你裝上了這套系統,就能夠最有效地運轉你的人生。

當然,值得注意的是:一本書再好,也不可能全部都適合你。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人畢竟不是計算機,不可能有一套適配全部的系統。事實上,正是因為這本書有價值的地方太多,體系太完備,反而更應該引起你的警覺。因為你極有可能會因為裡面很多“深以為然”的閃光點,而選擇盲目接受整個一套打包的價值體系。

這樣做,看似方便高效,卻會對你的獨立人格,有極大的損傷。所以,保持獨立思考的能力,你我一起共勉。

高效習慣讀後感 篇21

說實話,我一直不喜歡這種說教類的書籍,因為之前看過李開復 的《做最好的自己》,覺得他寫的還不錯,而《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是他提及最多遍的書籍,恰巧舍友不久前買了一本二手的,就順便拿起來看了。

確實,看的我頭暈腦脹,也許是翻譯的問題吧,內容寫的很粗糙枯燥,有或許這本書在我現在的年齡看來還沒有什麼較為顯著的效果和感觸,可能比較適合工作人士看吧。誠然,本書所講的七個習慣,是成為一個高效能人士的最好原則,作者總結的很精闢,概括了很多方面,雖看起來太過於理性,也不乏人性化。作者所說的七個習慣分別是,習慣一——積極主動、二——以終為始、三——要事第一、四——雙贏思維、五——知彼解己、六——統合綜效、七——不斷更新。()書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有兩處,其一是作者對“效能”的定義——“產出與產能必須平衡”換句話說,就是必須明確自己的能力與位置,不能過分提高目標而忽略自身能力,要實事求是。其二是作者在全書結尾部分引用的愛默生的話“只要我們堅持 幹,事情就變得容易了。這並非因為任務的性質變了,而是因為我們辦事的能力增強了”,真是說到心坎上去了,很多事情都是貴在堅持的,有些時候並不是有了希望才去堅持,而是堅持了才會看到希望。

這種書,在我看來,很多事情其實都懂,就是很難付諸實踐,看書的好處之一就是增強一種應該怎麼做的意識,讓我們冥冥中可能不知不覺就這樣做了。涉略即可不必深究,是我的看法!

高效習慣讀後感 篇22

我不是一個太愛讀書的人,很多時候讀書對我來說都是在煎熬,但是在讀《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的時候,卻被書中的內容所吸引,直至讀罷回味無窮卻又若有所失,。《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講的道理通俗易懂,字裡行間都帶著闖勁和拼搏精神,大力宣揚個人的命運控制受自己控制。在讀完這本書後,我自己最大的收穫是深刻地認識到要提高自己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必須從改變自己內心深處的價值觀、對事物的認知方法以及對競爭環境的理解入手,也就是提高自身的素質,同時輔助一些必要和實用的有效方法。

關於成長的三個層次:依賴、獨立、互賴依賴使個人失去價值;獨立比依賴成熟得多;互賴才是圓滿生活的終極目標。個人的成功一定先於人際關係的成功,光有技巧而沒有良好的品德,不可能培養良好而長久的人際關係。第七項準則均衡發展涵蓋了其他六項準則,賦予其新生命,督促我們日新月新,永無止境。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給人們提供了實現成功的輔助方法,對於渴望成功的人而言,“渴望”的程度和決心至關重要,要按照書中所寫去做還是很難的。做事的恆心和毅力,決定了成功的可能性。性格決定命運,如果你要改變自己的命運,首先要改變自己的性格。本書沒太多提及性格,但頻繁的用了“習慣”二字。作者認為習習慣是知識、技能和意願的交匯。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也清楚應該怎麼做,更有這個意願去做,三者的交匯構成個人行事做人的習慣。通過改變個人的習慣,實現個人性格的改變,最終能夠改變自己的命運。

高效習慣讀後感 篇23

這本書帶給我帶來的諸多好處中,我看得最深的就是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每一件事,每一個事物都有他存在的道理;還有一個就是習慣問題,我在這方面欠缺著一大筆債,我要慢慢的去改善自身缺不足。我也願意與更多人去分享這本好書,它帶給我們的好處是許多前輩的經驗,能給我們帶來無限的啟發。

習慣這兩個名詞,好熟悉,因為他本身在我們身邊一直陪伴著,有一個好的習慣就能換來自己美好的人生,當然,我也認為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最重要的方面是強調塑造性格而不是實現成功。

我記著戴維斯坦喬丹說過一句話“沒有正確的生活就沒有真正卓越的人生”,在我自己上初中的時候,有一個壞習慣一直培養著,我到高中年代雖然很想的幾件事,但在別人的眼中說你是一個不道德的人,就是上廁所不衝隨地吐痰,當我認知自己有這個壞習慣,我也嘗試去改掉剛開始改的時候自己都有那種感覺,有點不習慣,可以用一個成語來概括不測之影,想說也說不出來,但我一直堅持堅持了許久的時間才換取了一點點效果,我感覺也不錯,在這個壞習慣中我也在不斷地提升,我也相信會改掉的,過去了許久,我也改掉了這種上廁所不衝隨地吐痰的習慣了,自己評價感覺自己得到了完善,也提升了自己。

我們處事的時候往往自以為是的去判斷事物,去評價工作,別人犯錯也是一味的以自己的角度去評判別人。在交流中也是以自己的經歷觀念去對別人的觀念進行評價,這是一種低效率的交流情況。這種情況下,集體效能就不能有效的發揮出來。如果我們大家都能學會換位思考,以此來加強團隊戰鬥力和協作精神,關鍵時刻能互相協作打硬仗,通過每個人的切實努力,我們可以發揮出更強的能力。

高效習慣讀後感 篇24

在一開始看這本書的時候,我以為這根普通的教育理論是一樣,就是給七個點給我們,然後展開來,讓我們按照這幾個點去學。

“認識不僅是認識外在的世界,更與我們向外看時所透過的“鏡片”有關,因為鏡片(即思維)往往左右著我們對外界的詮釋。“文章一開頭就以一個怎麼看待孩子的故事來引起我們的深思,對待孩子的教育,太多人跟隨世俗的看法了,一個人的成功,也很大原因要歸結與父母或者其他長輩的教育方式。

我們現在的生活太注重成就了,往往忽略了成就背後的品德教育,品德為成功之本,這句話,確實讓我想到了很多。熱誠待人,即使別人不會相同待你,但是吃虧也是佔便宜,人生總會有失有得的!

大學或者是為了,我們不論是在學校的組織,還是在外面的企業公司上班,都會有上司,我們應該牢記機會是自己爭取的,積極主動點,不要總是以為天下會掉下餡餅,因為我們的態度很大的影響我們的工作。很多人,都怕失敗,每次積極主動的去做一件事情之前,都會去考慮這值不值得做,這件事情做了之後,結果對自己的影響,就是因為想太多,就失去了許多的機會,或者是因為太在乎結果,在做事情的時候反而影響了正常的發揮。我們應該放寬自己的心態,坦然的面對每一次爭取下來的挑戰,當你不那麼在乎這個結果的時候,你會發現,你真的做得很好!

生活在競爭如此強烈的社會裡面,我們不能要求社會為自己改變,我們只有不斷的自己學習,自己提升,不斷的改造自己,調整自己的心態,才能不被社會淘汰,才能在社會中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位置。

高效習慣讀後感 篇25

每個人對同一事物都會有不同的觀點,我大概看了看這本書,其中有一小部分對我感觸很深,那是習慣一——積極主動。

剛剛畢業找工作的時候,面對強大的競爭壓力,我開始不知所措,開始迷茫自己的未來,常常想偌大的一個鄭州,唯獨沒有我的一個位置。我開始抱怨、滿腹牢騷,覺得不如自己的人都能找到工作,唯獨自己找不到,我抱怨自己沒有好家庭,沒能給自己安排好的工作,我憤憤不平,有些人什麼不需要努力就能輕而易舉得到很多東西,而我們這些人還沒有稍微怠慢便迷途找不到路了,我覺得這所有的一切好像冥冥之中已有註定,該是什麼命就是什麼命,你該是有車有房的人,不用你住大街、擠公交,你該是有好單位好工作的人,即使你現在不學習,什麼都不幹,畢業後還是能找上好工作,機會是給那些有關係的人的。

我開始想走一下捷徑。後來我慢慢認識到,自然的成長過程不容違背、忽略或縮短,那隻會讓你平添失望和挫敗感。成長的過程是要一步步腳踏實地的經歷的,看到這本書後,我開始認識到,之所以自己會有這麼邪惡的思想,是因為自己態度的問題,對事物常常是消極、悲觀,遇到事情態度不端正,不積極。凡事都往壞的地方想,不積極主動,以後我要克服這缺點,使自己的為人處事、個人行為都積極起來。無論眼界多高,都必須認真地採取積極的態度腳踏實地的度過每一天,只有付出,才能索取。把態度放端正,積極主動的做事,相信自己的人生會有所改變!!這是我對這本書的一點點感受,希望大家一起加油!!加油!!

高效習慣讀後感 篇26

第一次看《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的時候,我先看了一下目錄,大致瞭解一下是哪七個習慣,然後再決定先看哪一章,畢竟我習慣先看自己感興趣的地方。

然後我發現最吸引我的還是第一個習慣:積極主動。因為我並不是一個積極主動的人。很多時候我都習慣處於被動的地位,不去主動做,因為當我處於被動狀態時,萬一事情的結果不是我想要的,我就能在事後給自己找一個讓自己心安的理由——“這又不是我選擇的”。

而書上說積極主動不僅是主動。更重要的是代表人必須為自己負責。這很對,人只有對自己負責了,才會變得更好,對待事物也會積極。因為如果你對自己都不負責,那你還會對什麼事情有責任感?如果你沒有責任感,又怎麼可能會把事情做好,如果做不好事情,就不會對事有積極的態度。

第二讓我有收穫的是第六章——人際關係。我從來都不是一個善於處理人際關係的人,既不會主動去與人交往,更不懂得如何經營好人際關係。開始一段友誼比維持一份友誼簡單,感情是需要去的,如果你不去理會你的朋友,那麼感情總是會變淡的,而如果你不會維持感情,那更慘,你和你朋友的友誼將不會是被時間沖淡的,而是被你毀掉的。

維持一份友誼,你需要投入真摯的感情,同時也需要你表達出你的感情,而不是總是將對朋友的關心藏在冷嘲熱諷後邊,沒人能受得了一個總是在嘲諷別人的人。適當的表達出你的關心,感情,這是很重要的,所有人都希望別人真心對待自己。當然了,維持一份感情,感情很重要,正直誠信的品德也非常重要。因為正直誠信可以產生信任,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中,信任是非常重要的,這一點,是誰都知道的。而且按書上的話來說,信任也是“其他感情投資的基礎”。

這本書真的是一本很好的書,它可以讓人有所收穫,而且還不是其他的心靈雞湯類的書能帶來的收穫。我覺得看完這本書,比看幾本心靈雞湯類的書都有用。

高效習慣讀後感 篇27

最近讀了一本書,是美國作者史蒂芬·柯維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書中提到的第一個習慣是積極主動,即採取主動,為自己過去、現在及未來的行為負責,並依據原則及價值觀,而非情緒或外在環境來下決定。

道理都懂,然而有什麼用呢?

但是書中講到一個護士,她看護過一個可能世界上最挑剔的最難伺候的病人。這個病人從來沒有一句感激的話,反而處處找茬作對,使護士過得很痛苦,然後會不由自主地把痛苦發洩在家人身上。

這個場景跟我們平時的工作特別相似,我們可能每天也在為很多強詞奪理胡攪蠻纏的客戶服務,即使我們內心已經在奔騰了,但是我們還必須微笑地認可客戶,服務客戶,使客戶滿意。我們也經常因為工作而覺得自己人格分裂,活得特別憋屈。 可是如果我們嘗試跳出自己,以客觀的角度把自己當作一個不相干的人來觀察呢?我們真的有能力選擇自己的迴應嗎?

當我自己探索到內心深處的時候,發現自己是可以選擇的。無論是護士的痛苦還是我們客服工作帶來的憋屈,都是因為職業特性導致的,職業的要求和職責使然,那職業本就是我們自己所選擇的,所以這份職業的一切都是我們自己的選擇。既然我們憑著自己的自由意志選擇了我們所從事的工作,那這份工作帶來的一切我們也必須承擔。

當了解的自己的職業定位後,再來探討這些病人和客戶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很客觀地看待,就不會覺得給自己帶來痛苦和憋屈了。因此,積極主動其實就是承認現實,我們有權選擇對現實環境做出積極迴應。

我們在婚姻家庭和工作中,我們往往容易依賴別人而工作或者生活,其實我們都可以身體力行積極主動的精神,做照亮他人的蠟燭而不是評判對錯的法官;以身作則,不要只顧批評;解決問題而不是製造問題。

“正如書中所說,我們不用活在父母、同事和社會的驅使之下,用我們自己的獨立意志,不依賴別人,為自己的行為和幸福負責,才能享受最大的自由和幸福。

高效習慣讀後感 篇28

我隱約記得小時候家裡也有一本。但是我已經想不起來,具體裡面的內容。再次開啟,對我也是受益匪淺。作者是美國人。美國人很信奉精英培養,講究效率。所以常常會用很高效能的方式去取得自己的目標。由此總結出一套通用的理論。還附帶了很多的可執行的條條款款。本書還在不斷更新,不斷完善,對讀者而言是極好的。對於我而言,裡面涵蓋的個人,團體,習慣的三個面,是很有幫助的。

迴歸我自己的生活,我很少系統的去迴歸和總結,但是想想身邊認識的事業和家庭做的很好的人。大致也是和書中提及的那樣去做的。在個人的事務中,要積極主動,以始為終,要事第一。在公共關係中,雙贏思維,知彼解已,統合綜效。最後,不斷地回顧,更新完善。形成一系列的習慣,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

猛地看上去毫無問題,但我也在質疑。其一習慣是強大的。習慣到了一定的程度,是不是把人變成了機械人。我們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就會變成了機械的應對。會失去很多的樂趣。其二高效能是個悖論。假如生活中只有高效能,木有低效能,地球就要爆炸了。人類的存在本身就是低效能的事情。在慢慢的時間河流中,淡淡的一筆。卻自以為是的高效能,真的很幼稚。所以悠然自處才是生活的意義。

質疑之後,我也認為在一定的範圍內還是很實用的。至少可以很好地安慰和指導我們自己短暫的地球生存之旅。世界上其實本來就木有什麼規則可言。世界的規則就是現代人類自己的遊戲。參與了這樣激烈的遊戲,我們就要有裝備。這個遊戲中,我們的裝備是什麼呢?

是自己,是家人,是事業。所以要不斷地完善自己的裝備,也就是不斷地完善自己,完善家人關係,完善自己的專業能力。而《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可以一定程度上可以幫我們提供技術指導。

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中,具備了這些裝備,應該可以活很好的一段旅程。

高效習慣讀後感 篇29

我經過這一個月的閱讀《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瞭解良好的習慣對我們的一生是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也認識到人際交流的重要性,我感覺在這一個月的閱讀中,我受益匪淺。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不僅是企業、組織機構,更是個人獲得自己提升的人生必修教材。讀者遍及工商業、政府部門、軍隊、學校以及家庭等各個領域。改變人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這種改變甚至幫助實現一個國家的強大。它的作者是史蒂芬?柯維,柯維博士曾被《時代》雜誌譽為"人類潛能的導師",併入選為全美二十五位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在領導理論,家庭與人際關係,個人管理等領域久負盛名。因此,這本書對我們有很好的影響。

在這一個月的閱讀中,我明白了積極主動是我們最基本的習慣。因此,我們做任何事都要積極主動,遇到困難要積極面對,要遇強則強,絕對不能半途而廢。在習慣三:要事第一——自己管理的原則中,我們要有效管理自己,抓住事情的重點,在學習上要獨立自主,面對事情要作出決定和主動選擇,並根據這些決定和選擇採取具體行動。在第一章由內而外全面造就自己中,我懂得了高效能的生活是有基本原則的,我們應該學會並遵循這些原則,把它們融入自己的品格中去,這樣才能享受真正的成功與恆久的幸福。在第二章七個習慣——概論中,我認識到習慣對我們的生活有極大的影響。

因為它是一貫的,在不知不覺中,經年累月影響著我們的品德,暴露出我們的本性,左右著我們的成敗。所以,我們應該重視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習慣,學習他人身上的好習慣,改正自身的壞習慣。在這一個月的閱讀,我感覺《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對我幫助很大,閱讀《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有利於開闊我們的視野,提升我們的道德修養。這真是很有意義的書籍。

高效習慣讀後感 篇30

這本書通過大量的通俗易懂的例項,向世人介紹了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分別是積極主動、以終為始、要事第一、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統合綜效、不斷更新。作者通過學習、研究、實踐、傳授,並加以提煉和完善,形成了科學系統的一套理論體系。

“七個習慣”的具體內容:

1、積極主動:個人願景的原則。要樹立目標,主動出擊,牢牢掌握主動權,勇於去創造有利的環境、創造自己的人生。

2、以終為始:自己領導的原則。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明確努力的方向,按照確定的目標去不斷努力,否則就只能渾渾噩噩的混日子。

3、要事第一:自己管理的原則。就是要做到有效管理,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一個高效能的人必是一個有條不紊的人。

4、雙贏思維:人際領導的原則。雙贏者把生活看作一個合作的舞臺,而不是一個角鬥場。在這個舞臺上,人人都有足夠的立足空間,他人之得不必視為自己之失,雙贏才是真正的勝利。

5、知彼解己:移情溝通的原則。在人際關係中,首先要尋求瞭解對方,然後再爭取讓對方瞭解自己,也就是要換位思考。

6、統合綜效:創造性合作的原則。俗話說,三人行必有我師,通過相互學習,互相借鑑,創造出第三種更好的辦法,從而獲得一加一大於二的成效。

7、不斷更新:平衡自己提升的原則。人生最值得的投資就是磨鍊自己,讓自己不斷更新進步,創造更多價值。

這本書最重要的方面是強調“塑造性格”而不是“實現成功”。性格決定命運,如果你要改變自己的命運,首先要改變自己的性格。本書沒太多提及性格,但頻繁的用了“習慣”二字,他說習慣是知識、技巧和意願三者的混合體。思想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習慣,習慣決定品德,品德決定命運。所以要想成功,這七個習慣是關鍵,要想養成這七個習慣,務必要養成這七個習慣的意識。要想立足社會就要順應時代變化,不斷學習,充實新知識,增長新本領,才能在人才的浪潮中經得住風吹浪打、站住站穩。

高效習慣讀後感 篇31

書中提到“要提高自己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潛力,務必從改變自己內心深處的價值觀、對事物的認知方法以及對競爭環境的理解入手,也就是提高自身的素質,同時輔助一些必要和實用的有效方法。”這是非常深刻而又見地的理解。

解決問題不僅僅要在術的層面想辦法,還要回到道的層面,從價值觀和方法論上去思考,以及從瞭解周圍環境入手,綜合一句話就是提高自身素質。

這七個習慣是一個整體,是“積極主動”的態度、“以終為始”的願景、“要事第一”的把握、“雙贏思維”的互賴、“知彼解已”的溝通、“綜合綜效”的合作和“不斷更新”的創造,它們相輔相成,不管是領導還是職工養成良好的習慣是非常重要的,它甚至能決定一個人的成敗得失。

積極主動,就是對待生活、工作都要勤懇主動,勇挑重擔,高效能人士為自己行為以及一生所做的選取負責,他們效力於實現有潛力控制的事情而不是被動的憂慮,那些沒法控制或難以控制的事情,他們透過努力提升效能,從而擴充套件自己的影響範圍。

要事第一就是自己管理的原則,也是作為管理者要時刻提醒自己的原則。在有限的精力下要時刻明白要事第一,這也是二八定律的一個現實應用。它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由領導決定什麼是最重要的,再靠自制力來掌握重點,時刻把我們的重點放在第一位,以免被偏見、情緒或衝動所左右,從這個好處上說,自己管理的實質就是自律和條理,是對計劃的實施。

總結一下,所謂道理都是相通的,中西方都是一致的,這七個習慣中的前三個:積極主動、以終為始、要事第一,是從價值觀和工作觀入手,講述自己驅動,自己管理,自己領導,相當於儒家講的修身;七個習慣中的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統合綜效,是從理念、溝通、合作等層面講述處世之道,相當於儒家的齊家、治國、平天下;當然第七個習慣—不斷更新,相當於道家的應物變化思想,強調我們要隨著環境的變化不斷適應,唯有變化是唯一不變的真理。

高效習慣讀後感 篇32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是由史蒂芬柯維博士編著的引導人們培養自己的習慣的著作。它的銷量在各大網站的排行榜一直久居高位。此書主要編寫了7個可以提高自己各方面能力的習慣。

我最喜歡,感受最深的是知己解彼(移情溝通的原則)。知己解彼,換位思考,不僅有利於增強自己人際交往方面的能力,在未來與他人的交往與相處中也會有很大的幫助。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我認為我們更需要提高自己這方面的能力,總體來說,我認為主要有四個需要注意的地方。

1、平等原則。是人與人之間建立感情的基礎。交往是平等的,尊重他人,才能贏得他人的尊重。在與他人進行交往時,要把雙方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即不能覺得低人一頭,也不能高高在上。在交往中要對自己有信心,對別人要有誠心,平等互利的交往,才可能持久。

2、誠信原則。誠信包含著誠實和守信兩方面。誠信是處理個人和他人關係的基本準則。誠信要求在交往中,彼此應當抱著心誠意善的動機和態度,相互理解、接納和信任,重信用、守信義。

3、寬容原則。寬容和誠實、勤奮、樂觀等價值指標一樣,是衡量一個人氣質涵養、道德水準的尺度。寬容表現在對非原則性問題不斤斤計較,能夠以德報怨,心胸寬廣,大度容人。寬容別人是對對方的一種尊重、一種接受、一種愛心,有時候寬容更是一種力量。寬容本身也是一種溝通、一種美德。

4、互助原則。互助表現在交往的雙方相互關心、相互幫助、相互支援,既滿足了雙方各自的需要,又促進了相互之間的聯絡。

可以說,在交往過程中履行了以下的原則,為他人著想,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一定會令雙方都能體會到良好的感受。七個習慣不僅是成年人應該閱讀的讀物,更是青少年需要仔細思考的作品。如今的青少年總是存在種種弊端,這不僅是教育體制的弊端,更是青少年自身的缺點,所以,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就是我們需要做的事情。

高效習慣讀後感 篇33

此次讀書是再讀《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第一次讀書覺得LP的精神是圍繞這個核心思想去構建的,在LP期間,我們積極主動、明確目標、主次分明、懂得雙贏甚至多贏、焦點在外、非權力性領導、和不斷更新我們稱之為發現可能性。所有的思維都和LP的一切信念相契合。第二次讀這本書有更新的認識,站在經過實踐的角度更瞭解自己,更瞭解面臨的自己更新的困難有多大。在此我想闡述的,是知行合一是多麼困難又多麼值得去做的一件事情。

人生很多時候就像行駛中的列車,有的速度快,有的慢,總之慣性帶領我們去向一個方向,儘管那個方向不一定是我們想要的;思想很多時候帶領我們去向自己真正夢想的方向,那個夢想指引我們人生的願景,只是我們常常會留下遺憾.

每一個人人生的結局,一定是行動引領我們所去向的:就像書中談及,此刻我們要參加一個自己的葬禮,或者給自己截至目前的生活一個結案陳詞,那會是怎樣的?你如何評價,是否滿意,有沒有勇氣面對?基於這樣的過往人生,如果我們再來一次,你要做什麼樣的選擇,是行動!不是空洞的說辭,不是僅僅是夢想?

三階段是關於實現願景,是關於行動、行動和有效的行動。學會不斷停下來看回自己,學會不斷更新自己的系統,不斷擴充我們的記憶體,學會不斷規範我們的計劃,學會離我們內心想要的目標即使有所距離,也能坦然面對並重新再來.

畢竟此時我們雖然看到同樣的問題出現在我們身上,我們已經學會了覺察,帶著一份覺察就有改變的可能,我們只是螺旋式的上升至我同一風景的更高處。

不經歷,不知道這樣真誠、坦然、從容的世界存在;不回看,不知道自己仍有無限的路程要走;不面對,不知道自己在路上的感覺本就很好!

高效習慣讀後感 篇34

最近讀了一本書《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書裡有一句話,我感覺說的很好,思想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習慣,習慣決定品德,品德決定命運。

人的品德應該是由習慣組成的。習慣對我們的生活有影響很大,因為它是一貫的。在不知不覺中,影響著我們的品德,左右著我們的成敗。書中強調品性修養的同時,還介紹了為人處世的技巧。其中有兩個習慣卻在一旁觸動我、提醒我,值得我去為他深思。那就是“積極主動”、“要事第一”的習慣。積極主動,就是對待生活、工作都要勤懇主動。高效能人士為自己的行為以及一生所作的選擇負責,他們致力於實現有能力控制的事情而不是被動的憂慮那些沒法控制或難以控制的事情;我以後在工作中要採取主動,化消極為積極。我們應該認識自己,有時問題的反面是契機,學會成功地與人合作的習慣。

“要事第一”是一種自己管理的原則,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自己以前在工作期間,感覺到在工作中常常難以避免被各種瑣事、雜事所糾纏。由於沒有掌握高效能的工作方法,經常被這些事弄得筋疲力盡,心煩意亂,總是不能靜下心來去做最該做的事。有時候被那些看似急迫的事所矇蔽,根本就不知道哪些是最應該做的事,結果白白浪費了大好時光,致使工作效率不高。學習了“要事第一”這一章後,我認識到工作是要有章法的,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要分輕重緩急,這樣才能一步一步地把事情做得有節奏、有條理,達到良好效果。讀書的目的是為了學習前人和他人的經驗,是為了把握更多有用的知識和技能。只有把從書中學來的東西用到實踐中,才能真正達到讀書的目的。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會通過不斷的努力,通過培養這七個習慣,我相信我可以循序漸進地獲得不斷的進步,逐漸成長為一位真正高效能的員工。還有一點我要說的就是,團隊的協作能力,如果能在工作中體現出來,我相信我們公司的發展一定會蒸蒸日上,生意越做越火。因為團結就是我們最大的力量!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