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海底兩萬裡讀後感(優選12篇)

本文已影響 1.62W人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海底兩萬裡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海底兩萬裡讀後感(優選12篇)

海底兩萬裡讀後感 篇1

《海底兩萬裡》是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創作的長篇小說,是“凡爾納三部曲”(另兩部為《格蘭特船長的兒女》和《神祕島》)的第二部。此書主要講述鸚鵡螺號潛艇的故事。1866年,海上發現了一隻疑似為獨角鯨的大怪物,阿龍納斯教授及僕人康塞爾受邀參加追捕。在追捕過程中,他們與魚叉手尼德·蘭不幸落水,到了怪物的脊背上。他們發現這怪物並非是什麼獨角鯨,而是一艘構造奇妙的潛艇。潛艇是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島上祕密建造的,船身堅固,利用海水發電。尼摩船長邀請阿龍納斯作海底旅行。他們從太平洋出發,經過珊瑚島、印度洋、紅海、地中海、大西洋,看到海中許多罕見的動植物和奇異景象。途中還經歷了擱淺、土著圍攻、同鯊魚搏鬥、冰山封路、章魚襲擊等許多險情。最後,當潛艇到達挪威海岸時,三人不辭而別,回到了他的家鄉。

在《海底兩萬裡》中,尼摩是個不明國籍的神祕人物(後在《神祕島》中交代其為印度人),他在荒島上祕密建造的這艘潛艇不僅異常堅固,而且結構巧妙,能夠利用海洋來提供能源,他們依靠海洋中的各種動植物來生活。潛艇船長對俘虜也很優待,但為了保守自己的祕密,尼摩船長從此之後不允許他們離開。阿龍納斯一行人別無選擇,只能跟著潛艇周遊各大洋。在旅途中,阿龍納斯一行人遇到了無數美景,同時也經歷了許多驚險奇遇。他們眼中的海底,時而景色優美、令人陶醉;時而險象叢生、千鈞一髮。通過一系列奇怪的事情,阿龍納斯終於瞭解到神祕的尼摩船長仍與大陸保持聯絡,用海底沉船裡的千百萬金銀來支援陸地上人們的正義鬥爭。最後,鸚鵡螺號在北大西洋裡遇到一艘驅逐艦的炮轟,潛艇上除了三位俘虜外個個義憤填膺,用鸚鵡螺號的衝角把驅逐艦擊沉。不久,他們在潛艇陷入大漩渦的極其險惡的`情況下逃出了潛艇,被漁民救上岸。回國後,博物學家才將旅行中所知道的海底祕密公之於世。

《海底兩萬裡》最大的特點是構思巧妙、情節驚險。它描繪了人們在大海里的種種驚險奇遇。美妙壯觀的海底世界充滿了異國情調和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體現了人類自古以來渴望上天入地、自由翱翔的夢想。使讀者如臨其境,表現了作者非凡的想象力。作者還獨具匠心,巧妙佈局,在漫長的旅行中,時而將我推向險象環生的險惡環境,時而又帶進詩情畫意的美妙境界;波瀾壯闊的場面描繪和細緻入微刻畫交替出現。讀書引人入勝,欲罷不能。這的確是一本很值得一讀的好書。

同學們,快快捧起你手裡的書,一起去海底探險吧!

海底兩萬裡讀後感 篇2

最近我和爸爸一起讀了一本很有趣的書——《海底兩萬裡》。它是由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所著,這是一部描寫海底世界的科幻小說。全書共15章節,書中配有大量彩色插圖,便於我們理解書中的內容。故事跌宕起伏,情節扣人心絃,人物形象鮮明突出,海底形形色色的生物讓人驚歎不已。

《海底兩萬裡》主要講的是1866年,海上的一個“大怪物”製造了接二連三的海難事件而引起了大家的恐慌。為了能夠捕捉到這個怪物,美國紐約組織了一支遠征隊,一艘名為“亞伯拉罕林肯”號的快速驅逐艦整裝待發。巴黎博物館教授阿龍納斯受邀將和他的僕人康賽爾一道前去探險。由於大家猜測這個怪物可能是一種大型海洋哺乳類動物,林肯號上還配備了能夠捕獲巨型鯨類的全部裝置。林肯號上還有更好地“武器”,他就是捕鯨大王尼德﹒蘭。這個加拿大人身材魁梧,比較固執,當船上所有的人都相信怪物的存在時,他卻有著不同的看法,他不認為鯨魚能把輪船的鋼板穿透。當林肯號發現並攻擊怪物時,怪物卻意外的捕獲了阿龍納斯教授、康納爾和尼德.蘭。他們發現,所謂的怪物原來是潛水艇,於是別無選擇,只好跟著諾第留斯號艦艇的尼摩船長一起周遊四海,開啟了一段驚心動魄、美妙壯觀的海底之旅。他們一起欣賞了紅海海底珊瑚的美景,參加了同行水手舉辦的海底葬禮,看到了多年前的海戰遺骸,消失的亞特蘭蒂斯,還經歷了南極冰蓋之險……後來,諾第留斯號遭到了某國戰艦的攻擊。再後來,有一天他們趁著大漩渦逃離了艦艇,驚險地回到了現實生活中。

讀完《海底兩萬裡》,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我敬佩阿龍納斯教授的專業精神,他把海底的`冒險經歷,所見所聞全部記錄於筆記本上,為日後的海洋探險者們提供了詳實的資料。儘管看上去不真實,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進步,我相信,人類會逐步找到答案的,只是時間問題。

讀完《海底兩萬裡》,我還明白一個道理:生活不是一帆風順的,我們難免會遇到挫折,只要我們不畏困難,積極面對,勇敢的堅持下去就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海底兩萬裡讀後感 篇3

不怎麼愛出門,讓我擁有更多的閱讀時間。這個寒假,我就又趁機在書海中暢遊了一把,其中有一本是法國科幻小說家儒勒·凡爾納的代表作之一——《海底兩萬裡》。書中的故事情節跌宕起伏,筆調幽默風趣、妙趣橫生,讓人不禁浮想聯翩,彷彿也與主人公一起,暢遊在神祕莫測的海洋世界。

自然科學家阿龍納斯先生和他的助手康塞爾以及魚叉手尼德·蘭在一次“捕獵”時,由於各種機緣巧合,竟意外登上了他們的“獵物”“諾第留斯號”潛水艇。潛艇的主人尼摩船長是個脾氣古怪,卻又知識淵博的人。所以,在尼摩船長的導航中,給他們一行人帶來了很多曲折的經歷,同時也增長了許多科普知識。在“諾第留斯號”上的十個月裡,他們遊遍了四大洋,併到過紅海、地中海、南極海······這段令人難以置信的經歷,不僅拓展了阿龍納斯和他那兩位同伴的視野,更拓展了我的視野。原來,有一條海底隧道連通了紅海和地中海;原來,海馬能長到六七米長,五六千公斤重;原來,所謂的`“美人魚”其實就是海牛······

小說的故事情節中,最讓我記憶猶新的是尼摩船長勇鬥鯊魚和章魚的部分。在孟加拉灣,尼摩船長為了救助一位涉險的採珠人,隻身與凶猛的角鯊惡鬥,並中傷了角鯊,憤怒的角鯊不顧一切衝向船長。千鈞一髮之際,尼德·蘭一叉終結了鯊魚,讓人直嘆驚險。在大西洋中,尼摩船長又一次率領眾人,與身長七八米的巨型章魚搏鬥。人物英勇機智,情節驚悚、精彩,牽引著讀者同驚同喜。

這部小說除了情節精彩,語調幽默以外,還用了不少的筆墨介紹各種海洋生物,並一一列出各種海洋生物的生理特點及習性特點,對讀者而言,也是一次很好的科普知識的普及之旅。比如其中的這麼一段:“其他魚屬中,有黑褐色的卵形魚,身上有白色的帶紋,無尾;被稱為海豪豬的魚虎,身上多刺,遇到攻擊時會鼓起身子變成一個滿布尖刺的球;會飛的長嘴飛馬魚,腹鰭闊大,像一雙翅膀······”對於我這個小科普迷來說,這些內容真讓我讀來覺得津津有味,趣味無窮。

凡爾納的《海底兩萬裡》,就故事而言讓熱愛閱讀的我們平添了許多奇幻之旅;就知識來說可又讓我們不止“多收了三五斗”。總之,這部小說能帶給我們一場美妙如幻的神奇之旅。

高爾基曾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希望自己在這架階梯的引領下,進步越來越大。

海底兩萬裡讀後感 篇4

《海底兩萬裡》這本關於海洋探險的小說向我們展現了作者眼中那個與眾不同、無比奇妙的海底世界。阿龍納斯教授應邀去參加剷除“海怪”的行動,可他沒有見到“海怪”,卻和僕人康賽爾、捕鯨手尼德·蘭一起被關進一艘神祕的潛水艇,被迫與神祕的尼摩艇長一起開始了長達10個月的海底旅行。

整本書,我最感興趣的要屬尼摩艇長和他那高科技的潛水艇了。在這本書的第二章——“另一個世界中”寫到“面積約為一千零十一平方”“體重約為一千五百噸”“它的艇長、設計師、工程師居然都是尼摩艇長一個人”以及“無限富有”“可以毫不費力地償清法國的幾億國債”,從中我可以看出潛水艇的龐大及艇長的古怪,聲稱自己是一個大富豪。同時,尼摩艇長的知識非常淵博,精通各國語言,在各種學術領域都很卓越。“在海中沒什麼主子,大家都是自由的!”從這句話中,我能感受到尼摩艇長對自由的熱愛與嚮往。為了自由,待人禮貌卻十分冷漠、性格孤僻的艇長“潛入”了無人的海底。讀到這裡,我對尼摩艇長產生了敬佩之情,我能體會他對和平的嚮往,他造出一個潛水艇,能躲避一切戰亂和自然界的天災——乾旱、洪水,能躲避世間一切紛擾,在廣闊的`海洋裡探索,在海底狩獵,觀賞海底森林,探訪海底亞特蘭蒂斯廢墟,打撈西班牙沉船的財寶,與海蜘蛛、鯊魚、章魚搏鬥……

這讓我不禁聯想到了中國古代文人的“歸隱”。這難道不與尼摩艇長一樣嗎?頻繁的戰亂、苛刻的政令、腐敗的朝廷,讓文人們隱居於山水之間,做山水的“知音”。古代有許多的詩詞是關於“歸隱”的,其中就有一句“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最後,那“白雲”的高潔邈遠與歸隱之人所追求的潔身自好、特立獨行的品格相契合。其實,尼摩艇長也是這樣的人,隱居於海底,做了海洋的“知音”。這個人物形象與歸隱的文人一樣受人尊敬。

作者儒勒·凡爾納就是通過“尼摩”這一人物形象,表達出一種高潔的境界,這境界與海底奇妙的旅行,美妙的景物融為一體,向我們呈現出了海底兩萬裡的美麗、驚險和那“藍色”的迷人風光!

海底兩萬裡讀後感 篇5

都說書籍是精神的食糧,這不,今年暑假,我又翻開了著名科幻小說家凡爾納三部曲之二——海底兩萬裡。

翻開這本書,我就放不下了。這本書講述了法國生物學家阿龍納斯跟隨美國軍艦“林肯號”去捕捉鬧得沸沸揚揚的“怪物”,卻被尼摩船長意外“俘虜”,進而開始了一段神祕而又令人難忘的海洋之旅。

合上書,我彷彿在與尼摩船長、阿龍納斯教授、捕鯨手尼德一起乘坐著鸚鵡螺號潛水艇在充滿了神祕色彩的海洋中穿梭,去太平洋、印度洋、紅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極和北冰洋探險……我已被書的內容深深迷住了。

想象過後,我又對書中的人物尼摩船長產生了極大的敬佩之情:他彷彿是那麼冷酷無情。但是,當他的一個船員不幸去世時,他卻與全船人員一起,留下了淚水,並將他埋葬;他又彷彿對大陸充滿了憎恨與失望,但卻拿出一箱金條,去支援陸地的人們反抗殘暴統治的活動;他看起來從不幫助任何人,但卻奮不顧身,甚至不惜自己生命地去挽救一個採珠人的生命,並贈他一袋珍貴的珍珠;他對海洋十分鐘愛,所以即使看到了像椰子那麼大的珍珠也只是帶著教授遠遠的.觀看,並不把它佔為己有……這些優秀的品質,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

記得那次他們被困在南極的大冰障下,本意是萬分危急、千鈞一髮的緊要關頭,而尼摩船長卻依然保持著鎮定。即使在嚴重缺氧的狀況下,在完全封閉且與外面隔絕的冰障中,在南極季度寒冷的環境裡,尼摩船長依舊保持著鎮定,一如既往地沉著地指揮著船員們做著打破冰障的努力。在他們的不懈努力下,冰障終於被打破。我也開始敬佩起尼摩船長來:如果不是尼摩船長而換作他人,恐怕早已經不知所措了吧?尼摩船長的這種精神不也正是我們需要去學習的嗎?

回想一下我們九零後,整天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彷彿是被泡在了蜜罐裡,而我們所缺少的,卻正是那百折不撓、不畏艱險的奮鬥精神,也正是缺少了那不怕吃苦、迎難而上的堅強意志啊!我們也同時缺乏那寶貴的進取精神,不敢想自己會讓世界做出改變。而凡爾納在這部小說裡所“預言”的在當時不可思議的事情卻都得到了實現,這難道不是在向我們說明,人類的潛能與創造的能力是無限的嗎?這也是在告訴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做不到的,只有不敢想的事情。

合上這本書,我不禁感慨萬分,幾百年前所想象的事情在今天已經成為了事實,那我們現在為什麼不去思考如何使我們自己的夢想實現呢?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努力為自己崇高的理想而奮鬥吧!

海底兩萬裡讀後感 篇6

《海底兩萬裡》是法國著名科幻作家儒勒·凡爾納的代表作品,是“凡爾納三部曲”中的第二部。書中主要講述了生物學家阿龍納斯及兩位同伴隨“鸚鵡螺號”的船長尼摩去海底探險的故事。

他們從太平洋出發,經過珊瑚島,印度洋,紅海,地中海,進入大西洋,看到了許多罕見的海生動植物和水中的奇異景象。途中經歷了擱淺,同鯊魚搏鬥,冰山封路,章魚襲擊等許多險情。險象環生的故事情節讓我讀得驚心動魄,手不釋卷。

書中精緻的環境描寫讓我感覺身臨其境,美輪美奐而又變幻莫測的海底世界讓我感到神奇而為之著迷。書中的人物形象刻畫也特別生動,一個個人物個性鮮明,躍然紙上,感覺就像成了我身邊的`朋友。

尼莫船長是一個富有同情心,浪漫,帶有神祕色彩的謎一樣的人物。他性格陰鬱,智慧淵博,他會講四國語言,包括英語,法語,德語和拉丁語。他逃避人類,蟄居海底,又隱隱約約和陸地某些人有一種特殊聯絡,是一個非常有魅力的人。所以在身世不明的他身上,肯定有一段悲傷的往事。我對尼摩船長出類拔萃的才華和學識很欽佩。尼摩船長根據自己的創意建造了“鸚鵡螺號”潛水艇,在海底進行大規模的科學研究。他逃避了人類,實行可怕的報復計劃,他對人類有根深蒂固的仇恨和不信任感。他讚美海洋,海洋對他來說是他的精神家園。由於他的神祕,讓我對他的來歷和去處充滿了無數種猜測。

書中的其他幾個人物也各有特色。博物學家阿龍納斯知識淵博,性情平和;他的僕人康塞爾忠心耿耿,理性,冷靜,還有著不同一般的智慧;加拿大捕鯨手尼德·蘭脾氣暴躁、使用魚叉的技藝特別高超,等等。

小說圍繞這幾個人物,描寫了精彩的海底探險故事和神祕的海底世界。這本書的可讀性還表現在它的故事情節緊張,撲朔迷離。作者獨具匠心,巧妙佈局,在漫長的海底旅行中,時而將讀者帶進猝不及防的險惡環境,時而又將讀者引到充滿詩情畫意的美妙境界。作者豐富的知識和神奇的想象力,令我歎為觀止。

所以,《海底兩萬裡》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

海底兩萬裡讀後感 篇7

本書主要講述“鸚鵡螺號”(或音譯為“諾第留斯號”)的故事。1866年,當時海上發現了一隻被判定為獨角鯨的大怪物,阿龍納斯受邀參加追捕,在追捕過程中不幸溺水,泅到怪物的脊背上。其實這怪物並不是什麼獨角鯨,而是一艘架構奇妙的潛水艇。潛水艇是船長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島上祕密建造的,船身堅固,藉助海洋中不少的氯化鈉分解出來的鈉發電。

尼摩船長邀請阿龍納斯作海底旅遊。他們從太平洋出發,經過珊瑚島、印度洋、紅海、進入地中海、大西洋,看到很多罕見的海生動植物和水中的奇異景象,又經歷了擱淺、土人圍攻、同鯊魚搏鬥、冰山封路、章魚襲擊等很多險情。最後,當潛水艇到達挪威海岸時,阿龍納斯不辭而別,回到了他的家鄉。在《海底兩萬裡》中,尼摩船長是個不明國籍的神祕人物(之後在《神祕島》中介紹他是印度的達卡王子),他在荒島上祕密建造的這艘潛艇不只異常堅固,並且結構巧妙,可以藉助海洋資源來供給能源。他們依賴海洋中的各種動植物來生活。

潛艇艇長對戰俘倒也優待;只不過為了保守自我的祕密,潛艇艇長尼摩不允許他們離開。阿龍納斯一行人別無選擇,只能跟著潛水艇周遊各大洋。

在旅途中,阿龍納斯一行人遇見了無數美景,同時也經歷了很多驚險奇遇,比如:在巴布亞紐幾內亞他們的船擱淺了,遇見當地土著人的攻擊,尼摩船長用他連線在金屬梯子上的.電擋住土著人進入鸚鵡螺號;在印度洋的珠場和鯊魚展開過搏鬥,捕鯨手尼德·蘭手刃了一條凶惡的巨鯊;在南極他們被困在厚厚的冰下,船上極度缺氧,但船上所有人輪流用工具和開水把底部厚10米的冰層砸薄,用潛艇的重量壓碎冰塊,脫離困境;在大西洋鸚鵡螺號被章魚所困擾,他們拿斧頭和章魚展開肉搏戰,一名船員不幸慘死;在北大西洋鸚鵡螺號遇見一艘英國驅逐艦(這艘驅逐艦的國籍在原文中並未說明,在《神祕島》中才說明是英國的)的炮轟,除那三位俘虜外所有船員個個義憤填膺,用鸚鵡螺號的衝角把驅逐艦擊沉。他們眼中的海底,時而景色優美、讓人陶醉,時而險象叢生、千鈞一髮。經過一系列奇怪的事情,阿龍納斯最後獲悉神祕的尼摩船長仍與國內堅持聯絡,用海底沉船裡的千百萬金銀來支援陸地上大家的正義鬥爭。

小說不但能激起大家對科學的興趣,並且讚揚了像尼摩船長等反抗壓迫的戰士的形象,體現了他們具備社會正義感和崇高的人道主義精神。

海底兩萬裡讀後感 篇8

凡爾納的科學小說始終貫穿著科學發明與發現,即使是普通的冒險、探險故事,也伴隨著對科學的關注。

——柳田權(日本翻譯家)

今年寒假我懷著無比激動與好奇的心情讀完了《海底兩萬裡》這本書,這讓我看到了一個神祕而又美麗的海底世界,也讓我明白了許多道理。

全書主要寫“鸚鵡螺”號潛水艇,在尼摩艇長的指揮下潛入深海,並克服種種困難與艱險,帶著艇員們遨遊奇美壯觀的海底世界:在海底狩獵,去參觀美麗的海底森林,去探索亞特蘭蒂斯海底廢墟……這一章又一章的故事情節細緻生動,內容跌宕起伏,懸念不斷,並且環環相扣,令我讀後回味無窮。

作者描繪了四個主要人物,他們樣貌不同,性格也是截然不同,都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博古通今的阿羅納克斯教授;生性沉穩、為人隨和的僕人孔塞伊;性情火爆的魚叉手尼德蘭;沉著、機智、運籌帷幄的尼摩艇。長其中令我最為佩服的還是尼摩艇長了。

在“鸚鵡螺”號中尼摩艇長擁有千千萬萬的`書籍,我敬佩他的果敢,欣賞他不屑被人類束縛的精神,果斷潛入水下,生活在深深的海底,並且與世隔絕。他嚮往自由,同時也是一個伸張正義、冷靜、果敢、博學、正直的人,這讓我無不為它讚歎!

本書的作者是由19世紀法國著名的科幻作家儒勒.凡爾納(1828-1905),人稱“科學幻想之父”所寫。凡爾納出生在法國西部海港南特的一個律師家庭,父親是頗為成功的律師,一心希望子承父業,但是凡爾納自由熱愛海洋嚮往遠航探險,當他開始他夢寐以求的冒險生涯時,不料被父親找回,之後他便只能在床上幻想旅行。自此,凡爾納博覽群書,厚積薄發,寫下了一系列著名的科幻作品,成為了有名的科幻作家。

當讀完這本書到時候,我覺得自己學到了好多,我真的得好好感謝《海底兩萬裡》,感謝儒勒.

凡爾納和尼摩艇長,他們教會了我許多道理,教會我要做一個勇敢、不放棄、敢於探索、冷靜、果敢與博學的人,並且擁有一顆充滿想象、好奇與熱愛科學的心。所以再一次感謝你們:《海底兩萬裡》、儒勒.凡爾納與尼摩艇長。

海底兩萬裡讀後感 篇9

從一望無際而風平浪靜的藍色海面悄然下沉,一艘名為“鸚鵡螺”號的潛水艇開啟了奇妙而驚心動魄的探險之旅,神祕地周遊在變幻莫測的海底世界……

“我的艇上有一種強有力的東西。馴服、快捷、便利,什麼都能幹,是我艇上的主宰。一切全都得靠它。它給我提供光和熱,是所有機械的靈魂。它就是電。”

“‘您瞧,’尼摩艇長對我說道,‘我使用的是本生髮電裝置,而不是魯姆科爾夫發電裝置。魯姆科爾夫發電裝置功率不強。本生髮電裝置既簡單功率又大,經驗證明,效果更好。發出的電輸送到艇的後部,通過大塊電磁鐵作用於由槓桿和齒輪組成的特殊傳動系統,使螺旋槳的軸轉動起來。螺旋槳直徑為六米,平均螺距為七點五米,每秒轉速可達一百二十五轉。’”

“鸚鵡螺”號潛水艇是凡爾納憑藉他那豐富的想象力所描繪的“未來的潛水艇”,光是艇上的大客廳,便長十米,寬六米,高五米。艇裡還有一個藏書一萬兩千本的圖書館。這艘潛水艇可以在海底長驅兩萬裡。更何況那時還沒有一個人遊歷過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的海底。因此,凡爾納被人們稱讚為“科學時代的預言家”。後來,許多科學家都曾談及,他們是受凡爾納作品的啟迪,才走上了科學之路。

凡爾納之所以成了科學時代的預言家,那是由於他正生活在資本主義上升、發展的時代,處於科學技術大發展的時代。他的作品,正是一面時代的鏡子,反映了人們對拜託手工式小生產,實現資本主義大生產,以及對科學技術大發展的強烈慾望。“他既是科學家中的文學家,又是文學家中的.科學家。”凡爾納,正是把科學與文學巧妙地結合起來的大師。

“鸚鵡螺”號給予了我們科學的力量,正如中國近幾年來逐漸成為世界一流的海洋強國。各種科學研究層出不迭,“疏浚船天台號”、“振華30”以及“造島神器天鯨號”等等。逐漸增長的科技,使我們對於海洋的探究更進一步。中國,在日復一日的探索與發展中強盛。

歲月之羽,掠過時間的河,扶過一片浩瀚星海。我在歲月斑駁深處,聆聽到科技綻放的聲音。

海底兩萬裡讀後感 篇10

最近,我再次閱讀了《海底兩萬裡》這本書,領略到了書中來自大自然的魅力,同時也理解了它為什麼是必讀書目。

《海底兩萬裡》是儒勒·凡爾納的巔峰之作。在這部作品中,他將對海洋的幻想發揮到了極致,表現了人類認識和駕馭海洋的信心,展示了人類意志的堅韌和勇敢。在小說裡,凡爾納借尼摩船長之口表達了對海洋的讚美和熱愛,它通過描寫各個人物面對災難、強大的惡勢力等情況時團結一致、互相幫助的情誼,告訴人們真正重要的是朋友、親人、愛人等,而不是那看起來吸引人眼球的財富,告誡人們不要被慾望、貪婪矇蔽了心靈,錯過了生命中真正美好的東西。

這部作品集中了凡爾納科幻小說的所有特點,曲折緊張、撲朔迷離的故事情節,瞬息萬變的人物命運,豐富詳盡的科學知識和細節逼真的美妙幻想融於一爐。

在尼摩船長的引領下,進行海底狩獵,參觀克雷斯波島海底森林,採集印度洋的珍珠,探訪海底亞特蘭蒂斯廢墟,打撈西班牙沉船的財寶,目睹珊瑚王國的葬禮……這些經歷通過細緻入微的描寫,向我們展現出了一個美妙奇幻的海底王國,這也使我真正領略了海洋的魅力,原始生命源於此地,這是我們的故鄉;同時,我也希望海洋是我們的最後的歸宿。

在波瀾壯闊的海面上,猶如天空一般蔚藍的大海,不知每一卷浪花中藏著多少追夢人的夢想、托起了多少遠航的船兒……

他們從太平洋出發,首先經過日本海和中國海,在海底森林打獵,遊覽了珊瑚王國,見識了印度洋的乳白色海,欣賞了錫蘭海底椰子般大小的珍珠。之後經過紅海,從神奇的“阿拉伯隧道”進入地中海,經直布羅陀海峽進入大西洋,見證了人類史前文明,亞特蘭蒂斯的遺址;接著下潛到一萬六千米的深海,來到自由之海的.南極,又沿著南美洲車海岸向北,直到北美洲的紐芬蘭島附近,又穿過大西洋,經過英吉利海峽,最後尼摩艇長和他的“鸚鵡螺”號潛艇神祕地消失在挪威海域的邁爾大旋流中。

這本書中,我最喜歡兩個人物—阿龍納克斯教授和尼摩艇長。他們兩人本應成為朋友的,但是面對尼摩艇長的復仇,阿龍納克斯教授是想和平的,所以他們倆最終沒有成為朋友。也讓教授原來沒有打算逃跑變成了計劃逃跑了。尼摩這一詞的另外一種意思就是“神祕”,確實這個詞用在這個人身上再合適不過了,他一直都是那麼神祕,讓人猜不透。直到這本書寫完了,我都不知道他的真正的名字和下落,還有他和岸上的人發生了什麼。或許尼摩艇長和鸚鵡螺”號一樣,對於生活在陸地上的人來說,是一個永恆的謎題。

海底兩萬裡讀後感 篇11

其實幾年前我就曾翻閱過《海底兩萬裡》,但是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喜歡上這本書,內容也很快就遺忘了。今天夏天,憑著自認為已能夠讀懂這本書的理解力和對名著的渴望,我又重新拾起這本陳封已久的書,用我的目光和翻動書頁所產生的風掃去這本書幾年來日積月累的所有灰塵。

這個奇妙的故事起始於1866年,法國生物學教授阿羅納克斯受邀請追逐一隻海怪,但中途不幸落水,進入了一艘先進的潛水艇,從此和兩個同伴一起隨“鸚鵡螺號”經歷了各種奇幻的海底歷險。他們結識了性格古怪但才智過人的尼摩船長,並同其一起周遊了太平洋、印度洋、紅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極和北冰洋,遇見了許多罕見海底動植物,還有諸多的海底洞穴、暗道和遺址。最後,因耐受不了與世隔絕的寂寞,阿羅納克斯教授與其同伴一起逃離了潛水艇,他們的奇幻旅程也就告一段落了。

我看過很多科幻小說,《海底兩萬裡》是其中的經典之作,沒有其他任何作品可以與其匹敵。它撲朔迷離的故事情節、瞬息萬變的人物命運、波瀾壯闊的場面描繪和細緻入微的細節刻畫都令我欲罷不能。更重要的是其字裡行間所迸發的熱情和成熟睿智的筆觸令我深陷其中,陶醉不已。我相信這也是它長久不衰的原因吧,100多年的時間流逝更加證明了它的價值

並且,《海底兩萬裡》也很有科學價值,整部小說動用大量篇幅來講述了有關海洋的科學知識,隨時隨地地對諸如海流、魚類、貝類、珊瑚、海底植物、海藻、海洋生物迴圈系統、珍珠生產等進行專業的介紹,這些知識看似很枯燥難懂,但我卻絲毫沒有感到接受起來十分困難,只把它當做有趣的旅行日記,從而在無意中記住。《海底兩萬裡》雖說是科幻小說,但都是建立在現實基礎上的'。在書中,作者對將來的世界進行了很棒的預言,故事中的事物在如今都已習以為常,讓不少人認為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我對作者的這一點尤為欽佩。

當我翻過《海底兩萬裡》的最後一頁,我的心情很複雜,有讀完厚厚一本書的如釋負重,有對書中世界的讚歎,還有幾絲沒能再早些品出書中妙處的遺憾。手掌輕輕撫摸著書皮,我知道,我再也不會讓這上面落滿灰塵了。

海底兩萬裡讀後感 篇12

從一望無際而風平浪靜的藍色海面悄然下沉,一艘名為“鸚鵡螺”號的潛水艇開啟了奇妙而驚心動魄的探險之旅,神祕地周遊在變幻莫測的海底世界……

“鸚鵡螺”號載著他的主人尼摩艇長和他的“俘虜”,以平均每小時二十海里的航速行進。整個航程懸念迭出,異彩紛呈:尼摩艇長一行人飽覽海底變幻無窮的奇異景觀和形形色色的海洋生物,在印度洋的採珠場與鯊魚展開搏鬥,在紅海里追捕瀕於絕種的儒艮,在克雷斯波島海底森林狩獵,穿越阿拉伯海底隧道,參加海底珊瑚公墓葬禮,還遇到了潛水艇擱淺、土著人圍攻、冰層封道、邁爾大漩流……在十個月的漫漫航程中,“鸚鵡螺”號載著它的乘客途經太平洋、印度洋、紅海、地中海、大西洋、南極,回到北冰洋,最後離奇的消失在挪威西海岸的大漩流中。

這就是這段時間以來我一直在看的《海底兩萬裡》,它的作者是法國的一位科幻作家儒勒.凡爾納,書中一個個驚險刺激的海底冒險故事,把我深深的吸引住了,讓我愛不釋手。好幾次我放下書後都久久不能入眠。

而書中最讓我喜愛的人物則是這次海底歷險記的講述者,也就是小說中的`“我”——阿羅納克斯教授,他是一位博物學家,阿羅納克斯教授協同那位精明能幹,聰明好學的僕人孔塞伊,將所見的海洋生物向我們做了詳實的介紹,把界門綱目科屬種說的井井有條,精彩絕倫,主僕二人還把他們見到的種種海底奇觀娓娓道來,讓我們大開眼界,什麼是太平洋黑流?珊瑚礁是怎樣形成的?珍珠是如何產生的?海底生物的迴圈系統?……

如果說阿羅納克斯教授是我最喜歡的人物,那麼“鸚鵡螺”號的主人尼摩艦長則是我最感興趣的一個人物,他的身世一直是一個謎團,他沉著冷靜,有堅定勇敢,博學多才,善良正義而又有些冷酷無情,他設計並建造了鸚鵡螺號潛水艇,戰無不勝。他在大海下漫遊著、生活著,一方面做著自己喜歡的科學研究,一方面蒐集海底的金銀財寶,支援被壓迫民族的正義鬥爭,發誓決不登上陸地。

隨著鸚鵡螺號的離奇失蹤,這次炫目的奇幻之旅也就告以段落了,合上這本書,我依然驚歎於海底的一景一物,震撼於海底世界的瑰麗多姿,感嘆於大自然的奧妙神奇。是 《海底兩萬裡》把我帶到了神奇的海底世界,同時也推薦大家來共同閱讀這本書。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