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讀《愚公移山》有感11篇大綱

本文已影響 3.27W人 

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愚公移山》有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讀《愚公移山》有感11篇

讀《愚公移山》有感1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人們知心的朋友;書,是全人類的營養品。最近,我讀了一個成語故事——《愚公移山》,使我受益匪淺。

故事主要講:從前有一個愚公,他家門前有一座山,進出很不方便。

愚公全家人幹活、趕集,還有兒女讀書等等都要翻過這座山。日子一天天過去了,愚公一家幾代都過著翻山越嶺的辛苦日子。

終於有一天,愚公想出了一個解決的辦法:帶著自己的兒女們一起去移山,附近的村民知道了這個訊息,對他們說:“簡直是異想天開的事。”紛紛勸說愚公他們不要這樣做。

而愚公對鄰居說:“不用再說了,我要把面前的這座山挖平,目標已定。”最後愚公帶著自己的兒子、孫子、曾曾孫,一起夜以繼日地挖。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把這座山夷為平地。

讀了這個故事,使我深深領悟到:長期堅持是做好每一件事的竅門,他們通過堅持不懈完成了自己異想天開的心願,為自己的後代提供了方便。我也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多找竅門,特別是多看課外書,吸取別人的優點,彌補自己的不足,不懂的請教別人,用現代的知識武裝自己的大腦,為把自己培養成國家的棟樑,快快行動起來吧!

讀《愚公移山》有感2

愚公的精神也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奮發向上的炎黃子孫。

我們來看移山前的謀劃:

“聚室而謀”

立即得到

“雜然相許”,

“雜曰:

投諸渤海之尾”。可見,

愚公先前只是考慮到

“指通豫南、達於漢陰”的好處,提出移山的設想,

而集體智慧的結晶則解決了

“焉置土石”

的問題。

看移山中的成員:

從愚公家中能

“荷擔者三夫”,

到鄰人孀妻之遺男,

都為移山不遺餘力。正如愚公所言,是“吾與汝畢力平險”。而愚公已年近九十,

在當時的生活條件下,

就算健康,

充其量也只能是個

“指揮”

看移山後的結果:

操蛇之神

“懼其不已”。其實是懼愚公沒有窮盡的子子孫孫,

“帝感其誠”,

其實也是被愚公一行人的努力所感動,

才命誇娥氏二子揹走這兩座山的。

可見,移山一事,並非愚公一人的功績。認識這點,對我們做好平時的工作大有好處。

現在總有那麼稍有點能力的人,取得了一點成績,便飄飄然起來,把自己看成是救世主的化身。其實,這種想法不僅是錯誤的

,而且是危險的。無論革命的成功或某項事業的完成,這其中固然離不開某些個人的努力,但又怎能離開眾人的齊心協力?記得中央電視臺《人與自然》中講述過這樣的故事:螞蟻,也許是動物王國中最講究集體協作的群體了。非洲螞蟻在前進途中,倘若遇到一根剛燃過的木棒,一定會義無反顧、前赴後繼地爬上去,直到其它的螞蟻能暢通無阻為止。這種抗爭意識,這種協作精神,與愚公他們相比,也毫不遜色。

我不禁又想起了一個個模範和英雄。60年代的雷鋒是全國人民學習的楷模,雷鋒的旗幟在今天仍然閃耀著時代的光芒。可我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只有一個雷鋒是遠遠不夠的,只有一個徐虎同樣是遠遠不夠的。事實證明,這場特殊戰役的勝利,需要全體航天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和國家的支援,才能最終成為我們民族的驕傲。綜上所述,我們在學習這則寓言時,既要認識到愚公的可貴之處,

更要領悟到

“眾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否則,

便會產生個人崇拜主義的心理,導致盲從;

落到自己身上,

又會產生個人英雄主義的言行,

導致冒進.因此,

我們在褒揚愚公精神的同時,

不要忽視了集體的智慧和力量,

應兩者並舉,

攜手同進,

共創美好未來。

讀《愚公移山》有感3

暑假,我讀了一篇《愚公移山》的故事。

故事的大意是:在冀北南邊和河陽北邊有個叫愚公的老人,面對著山住著。由於太行山和王屋山總擋著人們的道路,所以愚公想把這兩座山剷平。於是大家便開始剷起大山來。住在黃河岸邊的智叟,聽說愚公移山的事情,捧腹大笑。但他仍在鏟。天帝知道了,他很佩服愚公堅持不懈的精神,於是叫誇娥的兩個兒子幫他們去移山。他們兩個把大山揹走了,天帝召見了誇娥的兒子和愚公,重重地賞賜了他們。

讀了這個故事我被他不怕困難,堅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感動,我們要學習他的品質。由此想到,以前我學彈鋼琴時,很難。我很想放棄。媽媽鼓勵我說:“不要半途而廢”,要堅持不懈。”我聽了媽媽的話,刻苦學習,拿到了三級證書。

我們在學習中了要有堅持不懈的精神,用持之以恆的學習態度克服一個個障礙,獲得成功。

讀《愚公移山》有感4

今天,我讀了一篇小古文《愚公移山》,故事主要講了——古時候,有太行,王屋二座山擋住了愚公家的出路,愚公與家人們商量最後決定全家一起出動,一起來移開這二座大山。鄰居家寡婦和她的小兒子也一起來幫忙移山。過了一年又一年山依然沒有變化,有人就開始嘲笑愚公笨,警告他是無法把山給移完的。可愚公堅信自己子子孫孫沒有盡頭,肯定可以把山給移完。這件事被有心人告訴了天帝,天帝為愚公而感動,讓娥氏的兩個兒子把山給移走了!

這個故事讓我深深地被這位愚公的堅定不移,堅持不懈的精神感動。我認為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學習愚公,要像愚公一樣,做一件事情就一定要持之以恆、不輕言放棄,要讓自己能做到持之以恆,要讓自己成為像愚公一樣的人。

像愚公一樣的人還是很多的,比如讓我來說一說徐特立的故事吧。1919年43歲的徐特立到法國學習法文,有許許多多的人讓他放棄,但是他卻沒被困難打到,而是繼續努力學習法文,因此只過了四五年他就能看懂法文科學了。當年徐特立曾說過一句話:對青年人來說,學習最重要的是“恆”字。青年人好學,但往往不肯下苦功。我們就應當學習這個“恆”字,讓自己下苦功夫,讓自己可以學習愚公和徐特立的精神,要和他們一樣有恆心。

除了愚公和徐特立他們有這樣的精神,我國古代大詩人李白也是如此愛上學習的。以前李白特別愛玩,天天早出晚歸的去玩耍,有一天李白又出門去玩耍,這時他看到了一位老婆婆在磨鐵棒,一打聽才知道原來老婆婆想要把鐵棒磨成針,李白覺得很好笑,鐵棒怎麼可能會被磨成針呢,最後老婆婆反而嘲笑李白沒有恆心,只要功夫深鐵棒一定會被磨成針的。從此以後李白就開始奮發圖強,最後成為一位偉大的詩人。

種種故事都告訴我們一定要學習愚公、徐特立、李白等人的精神,只要堅持不懈,成功就在我們眼前

讀《愚公移山》有感5

今日我讀了《愚公移山》這篇文章。

故事講的是,有一位名叫愚公的老人家門前有太行山和王屋山兩座大山,大家出門要繞很遠的路。愚公就提議全家人一齊將這兩座大山移走。另一位叫智叟的老人,嘲笑他們根本搬不走山。愚公仍然堅持說:“我有兒子、孫子,子子孫孫,一代又一代,怎樣會搬不走呢?”愚公精神感動了玉帝,他命令天神把這兩座山搬走了,愚公一家再也不用為進進出出發愁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任何事情,只要我們有恆心、堅持,就能戰勝一切困難。

讀《愚公移山》有感6

《愚公移山》是一篇具有神話色彩的古代寓言,此寓言可以是在人們心中早已熟透了吧,當我學完這篇寓言,心中頗有一番感想。

文中的愚公雖年齡大,可只想很遠大。愚公居住在方七百里,高萬仞的兩座山對面。苦於山的北面交通堵塞,與家人商議後決定挖平這兩座山,雖“寒暑易節,始一反焉”但愚公依然克服困難,下定決心堅持不懈地奮鬥。

無奈,愚公的決心卻被自作聰明的河曲智叟譏笑,而胸有成竹的愚公卻有理有據地反駁他,並使之“亡以應”。是啊,九十歲高齡的愚公親率子孫挖山不止,卻還是讓智叟認為“以殘念餘力”去移山是不明智的舉動,但此時我覺得愚公在我心中的形象更高大,更感人了。

此後,愚公所期待的終於出現了。天帝被愚公的誠心感動,派人把兩座山揹走了。

我真心佩服愚公與他的子孫們的那種堅持不懈的偉大氣魄和毅力。我知道,愚公移山的難度之大比起學習來說,好好學習只是微不足道罷了。學習嘛,關鍵在於努力,刻苦,態度要端正。多讀書,將一門心思放在學習上,那離成功也就八九不離十了,甚至是一步之遙。

說實話,雖然我成績在班內還算個優等生,可與其他班的優勝來比,他們就更勝一籌了。我不能像愚公那般堅定不移的決心,我著實也不曾見過自己哪泛努力過。可是時間不饒人,初三君邁著快速的步子向我發出挑戰,我只能下定決心:我一定學習專心致志,不拋棄,不放棄!

讀《愚公移山》有感7

小時候曾聽大人講愚公移山,上了初中又在語文課中學習了《愚公移山》。記得當時對老愚公的作法很不理解,還同老師爭辯,固執的認為老愚公率領子孫‘叩石墾壤’。實在是太愚蠢了,真不如搬到山前去往。

上了初三還像初一那樣‘玩著學’甚至常常醉心於自己的‘聰明’之中,不可自拔,期中考試成績公佈了,我慘敗到自己難以自信的地步,痛定思痛,我又從新讀了《愚公移山》。

也許因為失敗的慘痛教訓吧,重讀使我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深透了。

老愚公心無雜念,決心以自己的艱苦勞動改變現狀,搬走太行。王屋兩座山,經誠所至,終於‘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付二山,使得’‘翼之難,漢之陽,無壟斷焉,。由此,我深深認識到,老愚公搬走的不僅是太行,王屋這兩座山,而更重要的是,他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大無畏精神,如果老愚公怕費事,圖省事,安於現狀,完全可以不‘不出入迂也’而輕鬆地搬到山前去往,也可能因此不被看成‘愚蠢’。但是,太行,王屋終將子孫遭受‘出入遷之苦’。

與老愚公相比,我就失敗在夢想不費力氣,不必刻苦努力,就可以取得好成績;就在於沒有從內心深處認識到學習中的困難就像太行,王屋兩座山,使人‘出入之迂也’學習中就像搬走兩座大山一樣,本來就是苦差事,我這次失敗,正因為潛意識中不自覺的企圖繞開困難,這不正是對自己不負責嗎

我還深深的認識到。小到一個人,大至一個民族,‘愚公精神’自今仍是我們必須發揚光明。如果安於現狀,不敢冒失的危險,就不會嘗試到勝利的喜悅,事業也不會有所發展。

由此看來,‘愚公移山’不僅沒有過時,相反,它正激勵我們克服困難,奪取勝利。

讀《愚公移山》有感8

在我讀過的書裡,我最喜歡的書是《愚公移山》這本書。

這本書裡主要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從前,有一個老人叫愚公。他家門口有兩座大山,出門繞道很不方便。於是,他決定和家人盡全力剷除大山,鑿開一條道路,大家紛紛贊成。河邊有一個老人叫智叟。他譏諷愚公,說:“你即使用盡畢生也不可能移走!”可是,愚公說:“我死了之後還有兒子,兒子生孫,孫又生子,肯定能移走!”上帝被愚公的精神所感動,讓大力神移走了那兩座山。

讀完這本書後,我覺得愚公是一個做事有恆心,有毅力的人。他不管困難有多麼大都沒有放棄過。這種堅強不屈的精神感動了上帝,使那兩座山被大力神移走了。這本書讓我想起了一件近期發生的事:最近老師讓我們折十個五角星,並把它們貼在一張畫好的底板上做夜空中的小星星。我按照老師說的去折去剪,終於剪出來了,可是五個角又不相等。我又做了一個,角是相等了,又太大了,我想:這麼難, 還是算了吧,可我後來又想還是做好吧!最終,由於我堅持不懈,所以把十個五角星全做好了!

今後,我要多多學習愚公這種堅忍不拔的精神。

讀《愚公移山》有感9

以前我成天纏著爸爸媽媽給我講故事,他們有時候會不耐煩。此刻我上了小學我會認字了,能夠自我讀故事了,真開心呀。

今日我讀了《愚公移山》的'故事,講的是:有一位叫愚公的老人,他的家門前有兩座大山,每次出門都要翻山越嶺,很麻煩,於是決定把大山移走。有個叫智叟的老人,看見愚公一家在挖山,就嘲笑道:就憑你們幾人的力量,不明白什麼時候才能挖平兩座大山。“愚公不以為然地說:我死後有我兒子,我兒子死後有我孫子,而山不會增加,肯定能夠挖平的。”智叟聽了很慚愧。

經過這個故事我明白了。做事情要堅持,只要下定決心就沒有辦不成的事。我在這個故事中還學到了兩個成語“翻山越嶺”“不以為然”。

最終,媽媽說,做事情雖然要有決心,可是做事情還要講究方式方法,學習也一樣,好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能使我們的學習到達事半功倍的效果。

讀《愚公移山》有感10

《愚公移山》這篇寓言講的是北山的愚公因困於山的阻塞而堅持不懈去移山的故事。故事雖然簡練,但卻表現了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和堅強毅力。 也許有人會說:“愚公真的很愚。大山擋住了路,自己去挖山本來就很傻,為什麼要叫子子孫孫去吃這苦頭呢?繞開山路或乾脆搬家不就行了嗎?”可我覺得,這樣豈不是屈服於自然,甘心做自然的奴隸。這也是生活中有些人的真實寫照。遇到困難不是勇敢前進,而是畏縮屈服。

愚公的故事早已傳遍千家萬戶,愚公是一個傑出的演說家,他不但能說服全家甚至左鄰右舍都參加到開山修路的偉大工作中來,還以一段“子子孫孫無窮匱矣”的精彩的演說擊潰了以智叟為代表的反對派的進攻,終於整頓山河,使天地煥然一新。 通過學習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生活的道理,要克服困難就必須下定決心,堅持不懈的奮鬥,今天,我們尤其需要這種精神。在艱難險阻面前,切勿灰心氣餒,古今中外多少英雄豪傑,若不是迎難而上,堅持不懈,又怎會有那麼多的輝煌成就?如:佛家弟子玄奘,若不是有著堅定的向佛之心,面對困難而不退縮,又怎能取得真經;音樂巨人貝多芬,若不是“扼住命運的咽喉”怎會有驚世之作;共產黨人若不是戰勝二萬五千裡的困難,又怎會有新中國的黎明……

讀《愚公移山》有感11

今天,我國經濟形勢和發展任務都發生了巨大變化。我們的時代還需要愚公移山的精嗎?按照現在的眼光來看待愚公,也許有人會這樣想:他為什麼不搬家呢?一家幾口背上行李翻過大山到大城市去生活,如果嫌城市喧鬧還可以定居村莊。也有人說愚公移山的精神之所以可貴,就在於他想了常人不敢想的事,做了常人不能做的事,付出了常人難以付出的努力。愚公精神在當代仍值得我們學習。

學習愚公,要學習他“自力挖山|”的精神。愚公或許可以把挖山的重任,推給集體,留給後人。誰也不會要求一位快九十歲的老人去完成這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愚公沒有這樣做,他說:“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並在統一了家人思想之後,馬上付諸行動,自力更生,艱苦奮鬥。

學習愚公,要學習他“不斷挖山”的精神。一個人搬掉一塊石頭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搬石頭,子子孫孫永遠搬石頭。在挖山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困難。比如吃飯穿衣、工具、傷病等等一些問題。可是無論遇到什麼問題,愚公都沒有動搖,而是矢志不渝,挖山不止。

通過學習了《愚公移山》這篇文章,我有特別多的感悟。我們應該向愚公學習,學習他那種堅持不懈,矢志不渝的頑強精神。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