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讀《教育,一切從孩子出發》有感範文

本文已影響 2.11W人 

最近拜讀了黃儉老師撰寫的《教育,一切從孩子出發》,深受啟發!

讀《教育,一切從孩子出發》有感範文

教育的規律到底是什麼?如何讓教育不太難?如何讓大家感到教育是一種快樂的事情?為什麼教育改革成為全社會共同關注的焦點?為什麼中小學課業負擔一直減不下來?素質教育難以推進的癥結何在?等等,黃儉老師在平時探尋到了教育的一些真諦,在書中通過三個篇章進行了詳盡的闡述,發人深省。

其中黃儉老師一篇《教育,更需要彈性空間》的文章更是吸引了我的眼球,讓我有所思所獲……

書中寫道:在修建水泥路面時,建築師傅們特別重視一道工序,那就是要在路面上留一條伸縮縫。這伸縮縫的寬度,要根據路的厚度和所用的原材料並參考當地一年的氣溫變化來確定。縫小了,氣溫一高,路面發生膨脹就會出現開裂的現象,直接造成路面的損壞,影響車輛行駛;縫留大了,氣溫低時路面會發生收縮現象,讓縫隙更大,同樣影響車輛正常行駛。如果路面上沒有留伸縮縫,工程驗收就過不了關。

小小的伸縮縫蘊含著大道理。修路、造房子要留伸縮縫,發揮人的才能要給人以空間,而我們的教育也應該給孩子更多的空間。

在中國,幼兒園的孩子學畫畫,畫完以後就會問別人自己畫得“像不像”,他們習慣被老師評價像不像,因為老師追求模式和範本,沒有給孩子更多的空間。而美國的孩子畫完後愛問“好不好”,因為老師給了他們更大的空間,從不要求他們按照模板畫,美國人追求的是創造性。自然,追求創造性的孩子能給我們更大的驚喜。

我們應該給孩子更多的空間,讓他們自主學習、獨立思考、選擇自己擅長的和感興趣的愛好,這樣才能真正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

在新課標指導下的課堂上,教師應發揮主導作用。教師的教學設計、教學節奏的控制、教學的引導在教學中起著關鍵作用。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其知識和技能的獲得要靠教師的教授、個人的領悟以及親身體驗。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給孩子一些時間和空間,因為知識的接受和應用需要有一個吸收、消化、積累、反思、提高的過程,而這些主要是靠學習者個人去完成,誰也無法替代。從這個角度講,教育更需要彈性空間。

比如說,低年級的語文課堂,識字和寫字成為了課堂的學習重點。學生能夠寫一手好字,取決於老師的教學得法,更在於學生的勤學苦練。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應該在教學生字時,側重引導學生明確漢字的書寫要領和方法,並加以範寫,臨摹。當孩子領悟其書寫規律,再次面對同類生字時會觸類旁通,把漢字寫工整、美觀。如讓學生學習“燈”、“橋”等左右結構漢字時,教會他們書寫時注意穿插和避讓,並加以示範;教學帶橫畫的漢字,如“莫”、“菜”和“算”等時,學會關注長橫等等。讓學生在學習時感受漢字的外形之美,在練寫時體會漢字的書寫之美。為了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給孩子留有更大的空間,通過形式多樣的比賽,激發孩子想要寫好漢字的內在動力。那麼久而久之,孩子們的書寫水平定會有明顯的提高!

不管是在學習上還是在紀律上,我們都應多給孩子一些空間,為他們創造一個寬鬆、愉悅的學習環境,讓他們自我體現,自主發展。就像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只有能夠激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