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幼兒園小班語言教案淘氣的小貓

本文已影響 1.06W人 

作為一名教職工,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小班語言教案淘氣的小貓,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小班語言教案淘氣的小貓

幼兒園小班語言教案淘氣的小貓1

說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討論圖畫的內容,注意觀察圖畫的細節。

2、理解故事內容,能總結小貓的性格特徵。

3、嘗試根據圖畫線索預測故事的發展。

4、理解故事內容,豐富相關詞彙。

5、大膽地參與討論,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想法,發展求異思維。

說活動重難點

活動目標是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原有知識水平、能力以及課題內容和性質來確定的,所以本節活動的重點定目標2理解故事內容,能總結小貓的性格特徵。小班這一年齡段的孩子一般在提問問題時使用描述性問題較多,但根據圖本內容的需要我用了分析性與創造性的提問,這兩種提問適合中班年齡段的孩子,相對小班孩子還是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我將目標3定為本次活動的難點嘗試根據圖畫線索預測故事的發展。

說活動準備

為了達到教育目標,根據教學的需要,準備的材料有,在室內設計場景,小橋、山洞,遊戲歌曲,小貓頭飾,大書《淘氣的小貓》

說活動教法學法

托爾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學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不是為了教而教,而是應採用恰當的方法。”本節活動我用了這些方法:提問法、講述法。提問在教學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引導幼兒觀察圖本時我以開放性與描述性的的提問幫助幼兒理解讀本的內容,促進幼兒的思考,幼兒在一頁一頁的閱讀讀本後,在每一頁的結尾我會再一次講述總結該頁的主要內容,以便幼兒更好的理解故事內容。幼兒主要通過觀看圖片並在老師的引導之下去感知理解讀本,通過採用各種法式的提問,為幼兒提供描述的機會、理解的空間,讓幼兒敢說,想說,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在以巧妙地故事名引入時我用開放性的提問,如:“什麼是淘氣?淘氣是什麼意思?”這樣不僅能加深幼兒對故事的理解,更能引起幼兒對故事閱讀的興趣。在封面閱讀時,預設假設性提問:“小貓做了哪些淘氣的事情?”引導幼兒對讀本進行猜測。倒序閱讀第五頁,預設論述性提問:“是誰把家裡弄得亂糟糟?”引導幼兒細緻地觀察房間情況並進行猜測。因為有在封面閱讀時,已提到淘氣的小貓,所以孩子會一致認為是小貓。我認為這個問題似乎太簡單。閱讀第一到四頁時。預設論述性提問:“小貓在哪裡,它的動作是怎樣的?”引導幼兒觀察圖畫從而瞭解小貓的'特點和生活習性。同時預設假設性提問:“小貓接下來會去哪裡?猜一猜?”引導幼兒嘗試根據圖畫線索預測故事發展。以上的這些提問可讓幼兒對閱讀產生強烈的興趣。

說活動過程

我把活動流程設為三個環節

(一)匯入活動

戴著小貓的頭飾跟隨音樂進行遊戲(跳過小河,鑽過山洞)

這個環節主要啟用幼兒關於小貓的相關知識經驗與當前的故事閱讀聯絡起來,和孩子們一起通過玩與讀本知識相關的遊戲,在遊戲中的動詞“跳”、“鑽”可幫助幼兒更好的理解後面讀本的內容。

(二)閱讀封面

(指讀書名)這本書的名字叫《淘氣的小貓》,什麼是淘氣?淘氣是什麼意思?這隻小貓做了哪些淘氣的事情,讓我們一起去看看。

(三)閱讀圖畫,看圖猜測。引導幼兒觀察每一頁畫面。

1、倒序閱讀,首先閱讀第五頁,請幼兒觀察家中亂糟糟的情況,請幼兒猜測是誰把家裡弄得亂糟糟的。閱讀第1—4頁進行印證。

2、用開放性提問、預設假設性提問、預設論述性提問,通過提問引導幼兒發現圖畫中的線索利用線索預測故事的發展。瞭解小貓的性格特徵,瞭解讀本內容。

(四)總結分享

1、逐頁展示大書,引導幼兒補充,用詞不同,基本達意即可。

2、討論:你們現在知道淘氣是什麼意思嗎?

活動反思:

都能用“淘氣的……在……”的句型回答老師的問題。有少數孩子在回答時不夠連貫,在我的提示下注意了也能達到。在看“捉迷藏”的圖時,由於繪畫的動物特徵比較明顯,孩子能夠很快的發現動物所在把小動物找出來,對其躲藏地的方位詞運用也比較準確。在開展遊戲部分,孩子很感興趣,但帶頭飾用了一些時間,今後有類似的環節,可以讓動作快的孩子去幫助動作慢的,這樣有助於孩子之間的交流和協作,也為我的教學節約了時間。孩子很喜歡模仿動物身臨其境地躲起來,玩得很投入。所以在自己躲的同時,傾聽別人躲在哪裡的部分較弱,今後有要注意讓孩子也關注別人的動作,加強傾聽習慣的培養。

幼兒園小班語言教案淘氣的小貓2

活動目標:

1.感受和體驗故事中的情景。

2.理解故事內容和句子"奶奶坐在沙發上"和"小貓睡在奶奶的懷抱裡"。

3.知道在家裡不要太調皮。

活動準備:

1.按故事情節內容畫一本大圖書。

2.製作小貓頭像一個。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激發興趣。

1.教師:"小朋友,你們猜猜,是誰來到了幼兒園?"

2.出示小貓頭像,教師:"小朋友們來跟小貓咪打個招呼吧!"教師拿小貓咪給小朋友們逐個摸摸,問好。

分離閱讀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內容。

1.教師:小貓咪今天做了一件很調皮的事情。教師開啟大圖書,引導幼兒說出畫面裡的.事物和情景,提問並請小朋友上來指出答案。如故事中:小貓咪鑽進鞋盒,把鞋子弄了出來。小貓咪到客廳,把沙發弄髒了,把桌子上的東西弄亂了。奶奶回來,很生氣。教師:"小朋友們學習,奶奶生氣的樣子是怎樣的?"故事最後:小貓咪和奶奶一起收拾,奶奶坐在沙發上,小貓睡在奶奶的懷抱裡。

2.理解新句子,在分享閱讀的過程中,多重複:"奶奶坐在沙發上""小貓睡在奶奶的懷抱裡"兩個句子,讓幼兒跟讀。

(三)從故事內容聯想故事名字,並聽老師完整講述故事。

1.教師蓋上大圖書,問:"小朋友想想,這個故事應該取個什麼名字呢?

2.取好了名字,如《淘氣的小貓》,教師把這個故事配合圖片完整地講述一次,加深幼兒對故事的瞭解。

(四)總結

1.教師提問:小朋友們在家裡能不能像小貓咪那樣調皮啊?

2.教師拿出小貓咪頭像,說:"好了,小朋友們跟小貓咪再見吧!"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