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推薦】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彙總九篇

本文已影響 2.09W人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推薦】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彙總九篇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1

活動目的:

1.運用多媒體讓幼兒欣賞樂曲,感受優美歡快熱情的節奏。

2.啟發幼兒創造性地運用動作、顏色、線條、繪畫等形式表現樂曲的各段不同特點。

3.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並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4.鼓勵幼兒大膽仿編音樂,根據音樂內容用恰當的動作表現。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學會用繪畫的形式表現音樂。

2.物質準備:多媒體課件、彩色筆、畫紙、錄音機、樂曲磁帶。

活動過程:

1.律動進場《真善美的世界》。

2.直接引題:

“我國有許多少數民族,其中瑤族不僅山美、水美、人美,音樂也很美。我們一起來聽聽《瑤族舞曲》。”

3.完整欣賞樂曲。

第1遍:你聽了這首曲子有什麼感覺?有幾段?

第2遍:哪幾段聽起來的感覺是一樣的?是什麼感覺?

小結:這首曲子有三段,第一段與第三段感覺是一樣的,都是緩慢優美的節奏,第二段是歡快熱烈的節奏。

4.音樂欣賞與美術欣賞相結合。

(1)曲子裡快的節奏、慢的節奏,我們可以怎麼表現?(動作、線條、顏色、繪畫)

(2)出示色塊圖,讓幼兒講講圖上有哪些顏色?快的節奏可以用些什麼顏色?慢的節奏可以用些什麼顏色?

師小結:紅色、橙色、黃色讓人感覺很熱情,同它來表現快的節奏;藍色、白色、粉色讓人感覺柔和,用它表現慢的節奏。

(3)出示多媒體課件。今天,老師帶來了4幅畫,現在請小朋友一邊看著這些畫,一邊聽音樂,找一找哪張畫給人的感覺與第一段音樂給人的感覺差不多,為什麼?

A: 藉助多媒體課件聽第一段音樂。

B: 聽第二段音樂,找找哪張畫給人的感覺和第二段音樂給人的感覺差不多,為什麼?

5.用繪畫的形式表現樂曲。

小朋友聽了這麼好聽的音樂,看了這麼美的畫,也想自己動手來畫。你喜歡哪一段,就把這一段的感覺畫下來。畫完了告訴小朋友你畫的是哪一段?為什麼要這樣畫?

6.幼兒相互欣賞交流,結束活動。

教學反思:

《瑤族舞曲》是一首非常著名的樂曲。樂曲生動地描繪了瑤族人民歡慶節日時的歌舞場面。體驗歌曲優雅高貴的旋律和輕盈明快的節奏,感受歌曲表達的歡樂情緒,幼兒對音樂活動很感興趣,雖然在演奏中不是很熟悉。但是對幼兒來說已經是很棒了。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感受樂曲輕鬆愉快、詼諧幽默的情緒,初步理解樂曲'ABAB’…反覆的結構,感知A段歡快跳躍、B段延長且層層累加的特點。

2.引導幼兒在現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創編牙膏跳舞及擠牙膏的動作。

3.在表演中愉快地進行表情交流。

4.感受歌曲詼諧幽默的特點,能聽著音樂遊戲。

5.在感受歌曲的基礎上,理解歌曲意境。

活動準備:

教學圖譜一張,用小紙張將“牙膏條”一一遮住;教具大牙膏一個;音樂磁帶。

活動重點、難點:

重點:感受樂曲輕鬆、詼諧的情緒,並大膽用動作愉快地表現。

難點:初步理解樂曲的結構,感知A段歡快跳躍、B段延長且層層累加。

活動過程:

1.幼兒完整地傾聽樂曲,體驗樂曲歡快、詼諧的情緒。

2.教師結合教具簡述故事《牙膏舞會》,幫助幼兒瞭解樂曲所表現的形象和內容。

3.結合圖譜,欣賞音樂,初步瞭解樂曲結構。

(1)教師聽音樂指圖譜,依次出示牙膏條;提問:牙膏跳舞時,音樂是一樣的嗎?

(2)幼兒隨音樂指圖譜;提問:擠牙膏時,音樂一樣嗎?有什麼變化?

(3)請能力強的幼兒聽音樂領指圖譜。

4.教師啟發幼兒創編牙膏跳舞及擠牙膏的動作

5.完整地隨音樂表演。全體幼兒跳圓圈舞,B段時,教師依次請幼兒進圈當牙膏條,做出各種造型。

6.教師簡單介紹樂曲,啟發幼兒起名字

活動延伸:

1.可在欣賞音樂的基礎上,學習用打擊樂器為樂曲伴奏。

2.可啟發幼兒用牙膏盒、牙膏皮製作美工作品。

小百科:牙膏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清潔用品,是一種潔齒劑,一般呈凝膠狀,通常會抹在牙刷上,用於清潔牙齒,保持牙齒美觀和亮白,牙膏有著很悠久的歷史,而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製作工藝以及裝置的不斷改進和完善,各種型別的牙膏相繼問世,產品的質量和檔次也在不斷提高,截止20xx年牙膏品種已由單一的清潔型牙膏,發展成為品種齊全、功能多樣,上百個品牌的多功能型牙膏,滿足了不同層次消費水平的需要。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學唱歌曲《喇叭花》,並嘗試用不同的形式進行歌唱。

2.感受北京童謠的韻味,激發幼兒進一步演唱的願望。

活動準備:

認識四季的花、多媒體課件、《喇叭花》伴奏音樂。

活動過程:

一、一年四季的花真多。

欣賞媒體、說說喜歡的花。

師:“看看這些花兒你們都認識嗎?”

師:“你們都看到些什麼花兒呀?它們是什麼季節開發放的?”

二、喇叭花開嘀嘀嗒。

1.完整感受,摘句練唱。

師:“今天我來解釋一種夏天的花,聽聽是什麼花?”

“為什麼小朋友都喜歡叫它喇叭花呢?”(摘句練唱)

2.聽辨對比,感受京味。

師:“這是一首北京的童謠,什麼地方聽上去有京味兒?”

師:“請你來聽一聽哪一遍是北京話,哪一遍是普通話?”(聽辨方言)

教師小結:原來京味兒就是要用兒化音,舌頭要捲起來說話和唱歌。

師:“誰能和我一起來試一試?”

3.多樣歌唱,體驗快樂。

師:“喇叭花的藤是怎麼長得呀?”(引導幼兒看媒體和聽旋律)

教師小結:原來喇叭花的藤蔓是跟著音樂的變化爬高爬低的。

“讓喇叭花的藤隨著你們的歌聲長一長吧。”

師:“你有什麼好辦法能讓這首歌唱的更有趣?”

那我們一起來試試你的辦法吧!(嘗試不同歌唱形式)

三、早起鍛鍊身體好。

律動《鍛鍊身體》。

師:“喇叭花的小喇叭一吹,小朋友都起床了,早早地來到草地上鍛鍊身體,我們也去鍛鍊鍛鍊吧!”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4

活動名稱:

春夏秋冬伴我成長(歌曲)活動要求:

1、初步體驗一年中四季顯著的特點,知道自己在四季中逐漸長大。

2、感受歌曲旋律的變化(歡快與抒情),有跟唱歌曲的願望。

活動準備:

幼兒小時候的照片、磁帶等一、 複習歌曲:我怎樣才能長大1、一個人在爸爸媽媽的關愛下,不怕困難,努力學習,走過春夏秋冬,就會漸漸長大。

重點引導:

用哼鳴的方法、有表情地朗誦歌詞。

初步學習輪唱歌曲後半段二、 歌曲:春夏秋冬伴我長大(一) 熟悉旋律1、介紹音樂的名字,春夏秋冬伴我成長。欣賞旋律在每一個季節,小朋友在幹些什麼?

2、 出示四張小路(四季的小路),請幼兒根據顏色判斷是什麼季節?

你怎麼知道是這個季節?

——春天是萬物生長的季節,夏天是火熱的季節、秋天是收穫的季節、冬天是冰冷的季節。

你喜歡哪個季節?為什麼?

簡單討論:在每個季節可以做些什麼?

3、 在音樂的伴隨下,教師變換順序出示四季的小路,請幼兒來跟隨音樂的節奏,表現四季中孩子們做的事情。

分享交流自己的表現第二遍時,引導幼兒結伴表現4、 音樂的變化:前面是歡快的,後面是抒情的。就好象一年四季不同的變化。

(二) 瞭解歌曲內容1、 有個孩子歌唱讓他長大的四季,讓我們聽聽他經歷的是怎樣的四季?每個季節是怎樣伴隨他成長?(範唱歌曲)你聽到他看到的四季是怎樣的?(解決四季象什麼)2、 每個季節給他帶來了什麼?(再次聽賞,結合畫面)理解:歡暢(開心)——拓展:春天看到了什麼?

秋天你聞到了什麼?

3、 師生對對碰——教師說季節的特徵,幼兒將帶來的東西(注意兩個節奏:後16分、小附點)(第二遍時相反)4、 跟唱歌曲著重引導:唱清歌詞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萌發保護丹頂鶴的情感

理解歌曲內容,感受歌曲優美、動人的旋律

能大膽地用口頭語言和肢體語言表達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歌曲的內容並會表達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難點:體會歌曲所表達的情感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已經瞭解有關丹頂鶴的常識

物質準備:課件、磁帶、錄音機、手工紙人手一張

教學過程

教師帶領幼兒隨著“嘎達梅林”的主旋律學鶴飛進入活動室。

一、無伴奏完整欣賞(教師扮演“風兒”表演唱)

提問:聽了風兒的演唱,你心裡的感覺怎麼樣?風兒給我們講了一件什麼事?

二、分段欣賞

1.欣賞“走過那條小河……留下一首歌”。

教師:多麼善良的姑娘,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她的家鄉(動畫放映,老師清唱)。

提問:你們喜歡小姑娘的家鄉嗎?為什麼?

2.欣賞歌曲高潮部分。

教師:可是,有一天,一隻丹頂鶴受傷了,善良的小姑娘把她救了上來,可是她自已卻……(引導幼兒回答,引起共鳴。)這時,白雲哭了,風兒哭了,還有誰哭了呢? (讓幼兒聯想回答)

3.播放動畫,欣賞結束部分。

教師:就在大家都為女孩傷心哭泣的時候,人們發現了什麼? (有一隻丹頂鶴在飛來飛去)。教師清唱“還有……輕輕飛過……”

三、聽錄音,幼兒邊欣賞歌曲邊用動作表演歌曲。

四、引導幼兒發表自己欣賞歌曲後的感受和想法。

延伸活動

教師和幼兒一起做紙鶴及其他服飾、道具,放在音樂角,供幼兒自選活動時使用。

活動評析

一、設計意圖

本次活動所欣賞的歌曲是民眾中廣泛流傳的一首民歌,歌曲旋律優美,宛如一個故事向聽者娓娓道來,歌曲感染力很強,能夠激發幼兒關愛動物、關心他人、關注環境的情感。根據幼兒的思維特點,我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來幫助幼兒理解歌曲內容,激起幼兒情感上的共鳴。在教學環節安排上,採用“整一分一整”的模式,儘量為幼兒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情感,尊重每個幼兒的情感和創造。

二、效果分析

本次活動所欣賞的歌曲雖然是成人中廣為流傳的民歌,但也能夠被幼兒所接受,而且收到了較好的效果,這可說是幼兒音樂欣賞的一個大膽的嘗試。在活動中,無論是欣賞還是表演幼兒都十分投入,很多幼兒已經熟悉了歌曲旋律並會輕輕跟唱,同時,動人的歌曲內容和優美的旋律讓幼兒的情感得到激發,特別是欣賞女孩為救丹頂鶴而獻身時,好多幼兒都流露出難過之情。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教師隻字未提如何愛鳥、愛自然的要求,而是在潛移默化中讓幼兒關愛動物的環境情感得以薰陶感染。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在歌詞和教師動作的提示下,用“找朋友”的方法玩遊戲。

2、遷移生活中的經驗表現高興和孤單的樣子,並創編小老鼠尋找老貓的動作。

3、在遊戲中體驗臥底追討遊戲所帶來的樂趣。

4、感受音樂的歡快熱烈的情緒。

5、通過聽、唱、奏、舞等音樂活動,培養學生的創編能力與合作能力。

【活動準備】

會玩“貓捉老鼠”的遊戲。

【活動過程】

一、故事匯入

1、“有一隻小老鼠它住在一樓,空空的房子裡只有它自己,它覺得很孤單,想要去找好朋友,孩子們,你們知道孤單是什麼意思嗎?”(一個人)

2、“那你們一個人在家孤單的時候是什麼樣子的?我們一起來學一學。(聳肩、無聊)”

3、我就是那隻孤單的小老鼠,現在我要出門去找好朋友了,待會兒我請到誰,誰就和我一起坐電梯去找好朋友。

二、學習《小老鼠找朋友》遊戲的玩法。

師:我就是那隻孤單的小老鼠,現在我要出門去找好朋友了,待會兒我請到誰?誰就和我一起坐電梯去找好朋友。(第一遍音樂)

1、教師當老鼠邊唱邊隨樂合拍走,做孤單造型不動,唱到“來來來”時雙手伸向臺下做出邀請狀,然後雙手拉著臺下幼兒A的雙手上臺站好,

2、依次上二樓、三樓

師:二樓的小老鼠也在找朋友,它們是怎麼找朋友的?請你仔細的看一看,繼續出發上樓找好朋友,以此類推教師邀請幼兒B、幼兒C。

3、最後上四樓

師:“四樓,住著一隻大老貓,它真的肚子餓,想要吃小老鼠,看看看、聽聽聽,貓在哪?”哇!我們太幸運了,今天貓不在家,我們趕緊跑回家!

三、鞏固遊戲的玩法

師:“過了一天,我又覺得孤單了,我又想找好朋友,這次我要請你們來和我一起玩,剛才我是唱到哪一句的時候找好朋友的?我們一起做一遍!(教師和孩子一起練習“來,來,來好朋友”的動作)一會兒我來請你們的時候就不像剛才那樣開火車找朋友。這次我先請一個好朋友,然後我和這個好朋友分別再去找其他的好朋友。”

1、教師當老鼠邊唱邊隨樂合拍走和幼兒A手拉手,兩人各自找一個朋友幼兒C幼兒、D“上二樓”。

3、教師和幼兒A、B、C四人兩兩合作(邀請者和被邀請者)手拉手邊唱歌邊隨樂合拍走;四人各自找一個人“上三樓”。

4、“四樓,住著一隻大老貓,它真的肚子餓,想要吃小老鼠,看看看、聽聽聽,貓在哪?”

“哇!我們太幸運了,今天貓不在家,我們趕緊跑回家!”

四、變化遊戲玩法,揭祕臥底貓。

“收到可靠的訊息,貓今天在家,你們敢不敢和我去冒險?這次我會邀請更多的好朋友一起去挑戰!但是我們一定要注意了,當貓“喵”的一聲的時候,我們要趕緊跑回家哦!”

1、依照玩法依次上二樓上三樓,這次可一次邀請幾個幼兒,直到把所有的孩子都邀請出來。

2、“四樓,住著一隻大老貓,它真的肚子餓,想要吃小老鼠,看看看、聽聽聽,貓在哪?”唱完老師大叫一聲喵····小老鼠趕緊跑回家。

3、“現在你們知道誰是貓了吧?對,就是老師,我把自己偽裝成一隻小老鼠,一開始你們都沒有發現我是貓,我可不是一隻簡單的貓,我是混在老鼠群裡的貓,我是一隻臥底貓。”揭祕臥底貓是老師。

五、請幼兒玩臥底遊戲。

1、進一步熟悉遊戲規則

提問:“你們想不想當臥底貓呀?怎樣才可以當好臥底貓?要注意哪些問題?”

小結:“臥底貓要偽裝好,不要被別人看出來,當唱到"貓在哪?”就要暴露自己的身份出來抓小老鼠。千萬不要忘了自己是隻貓哦!”

“現在請所有的小朋友閉上眼睛,把頭埋在自己的膝蓋上,老師摸到誰,誰就是那隻臥底貓!”

2、幼兒隨樂完整遊戲,教師指導。

“你們喜歡這個遊戲嗎?找好朋友的時候你的心情是怎樣的?一開始你覺得誰是臥底貓?當聽見貓叫的時候你有什麼感覺?你當臥底貓的心情是怎樣的?

六、升級版臥底遊戲,結束活動。(請家長做貓)

“接下來我們再玩一個升級版的臥底遊戲,聽說這隻老貓非常非常的'狡猾,它不僅可以假裝成小老鼠,還會偷偷地溜進小老鼠的家裡,我也不知道它是誰?到底藏在哪裡?待會兒我們一定要看仔細、聽清楚了。聽到貓叫一定要趕緊逃跑,千萬不要被抓住了!”

1、玩升級版臥底追逃遊戲。

2、最後一段音樂,要求小老鼠們聽到貓叫,往課室外面“逃跑”,結束遊戲!

【活動反思】

《小老鼠找朋友》這是首深受孩子們喜愛的歌曲之一。不僅僅來自於它的曲調幽默詼諧,還有它那有趣的歌詞。歌詞的大意是:一樓住著小老鼠,它真的很孤單,想要去找朋友,來、來、來,好朋友,依次是二樓、三樓,到四樓的時候,住著一隻老貓想要吃掉老鼠。如何再現這隻“小老鼠”的形象、如何展現“老貓”在最後關頭的機靈,可以抓到老鼠,正是我們孩子渴望表演的,活動一開始,教師就抓住這些細節。以遊戲“誰來了”匯入活動,讓孩子的積極性很快得到了提升,在此基礎上老師巧妙運用講故事—唱故事—玩故事,讓幼兒“玩”得自然、“玩”得快樂、“玩”成目標,減輕了孩子們枯燥學習的負擔,更顯趣味性。在活動中根據因材施教的原則,注重個體差異、注重孩子的相互學習,從歌曲、遊戲到表演,創造、表現、體驗始終貫穿整個活動。

小百科:朋友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 péng you,意思是指在任意條件下,雙方的認知在一定層面上關聯在一起,不分年齡、性別、地域、種族、社會角色和宗教信仰,符合雙方的心理認知、可以在對方需要的時候給予幫助。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掌握歌曲中最後樂句的附點音符與休止符。

2、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能用指偶根據演唱內容進行表演。

3、體驗與同伴友好、真誠的情感。

4、體驗歌唱活動帶來的愉悅。

5、認真傾聽並積極參與歌唱活動。

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富有表情的演唱歌曲,能表演唱。

2、難點:唱好歌曲中的附點音符和休止符。

活動準備:

音樂CD

活動過程:

(一)音樂遊戲《找朋友》引題

師:小朋友,我們一起來玩《找朋友》的遊戲吧!

1、幼兒隨音樂做遊戲《找朋友》,然後和好朋友坐在一起。

(採用幼兒熟悉的遊戲匯入課題,為學唱歌曲做好兩個準備:一是情緒上的準備,通過遊戲讓幼兒保持積極愉快的情緒去和好朋友一起活動。二是節拍及動作上的準備,《找朋友》和《一對好朋友》兩首歌曲都是2/4拍,同時歌詞和動作有些類似,比如"你好""再見"等等,這樣容易調動起幼兒運用已有的經驗去學習新知識。)

(二)欣賞歌曲

師:找到了好朋友真開心,你想和你的好朋友做些什麼呢?

1、幼兒兩兩自由交流。

(在這裡,給幼兒時間讓他們自由的交流,比如孩子們會說說悄悄話、拉拉勾、眨眨眼、拍拍手等等,充分給孩子交流的機會和自由。)

師:你們真是一對好朋友!下面請小朋友聽一首歌,歌名就叫《一對好朋友》。

2、幼兒完整欣賞歌曲。

提問:這一對好朋友他們在做什麼?他們心裡是怎麼樣的?

3、再次完整傾聽樂曲。

(在此環節中,老師並沒有直接讓幼兒欣賞歌曲記憶歌詞,而是先給幼兒創設了交流的機會,讓孩子和好朋友充分交流,其實,孩子們的交流也正是歌裡唱到的,然後讓孩子們帶著同樣的體驗去欣賞歌曲,更能加深幼兒對歌曲的理解,更好的掌握歌曲的情感。)

(三)學習歌曲

師:一對好朋友在幹什麼呢?我們一起來說一說、做一做。

1、老師帶領幼兒有節奏的說歌詞。

2、隨伴奏音樂說歌詞。

3、隨伴奏音樂輕聲跟唱歌曲。

4、好朋友面對面一起演唱歌曲。

(本環節從朗誦歌詞到輕聲歌唱再到有感情的演唱,老師沒有過多的提示語言,而是遵循了由易到難的原則,以幼兒的感受為主,引導孩子逐步提高,既突破了難點,又充分體現了《綱要》中強調的:以幼兒為主體。)

(四)表演歌曲

1、讓幼兒和好朋友隨音樂創編動作

2、請一對好朋友表演創編的動作

3、集體隨音樂表演歌曲

4、交換朋友隨音樂邊唱邊表演。

(通過自由創編、分組表演、集體表演、交換朋友表演等多種形式,孩子們可以更好的去交流,更好的表達出歌曲的情感。)

(五)談話

小結:和好朋友在一起唱歌、跳舞真開心!讓我們和更多的好朋友一起來唱這首好聽的歌吧!

活動反思:

在歌曲《一對好朋友》這節音樂課中,我儘量根據二年級學生的 特點,在匯入的時候讓學生欣賞了他們熟悉的歌曲《找朋友》從而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進而

引入到新課教學。在歌唱的過程中,抓住了重點和難點的教學,學生 掌握比較好, 附點四分音符和倚音的演唱都比較正確, 歌曲的表現性也不錯。

在歌曲教學過程中注重了對學生的德育,人和人之間要和睦相 處,人和動物也是好朋友,也要和睦相處。

一節課下來, 學生學會了演唱歌曲, 也基本掌握了歌曲中的難點, 教師也比以往上相似的基礎樂理課要上得輕鬆, 學生也學得開心, 課堂還很活躍。 這節課讓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將某一特定的節奏或旋律 融到他們所熟悉的某一特定的動作組合之中, 孩子就特別容易接受和掌握。而且真正是不知不覺、自然而然掌握的,但這對我們教師提出 更高的要求,對生活、對學生、對音樂學習規律的深刻洞察力,深刻的文化素養以及較高的教育教學技巧。

這堂課也有很多不好的地方, 比如, 在組織學生拍手為歌曲伴奏 時,二年級的孩子更多的是專注於手上的動作,而忽略耳邊的音樂, 這樣容易造成節奏亂的局面, 課堂的紀律也很難把握, 以後要引導學 生多關注音樂。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學習雄壯有力地演唱進行曲,在無伴奏的情況下獨立歌唱。

2、根據提供的不同情境,用斷頓、中強、漸慢、漸弱等方法演唱歌曲。

3、通過活動,體驗和逐步形成大膽勇敢、不怕困難的意志、品質。

活動準備:

1、海軍帽一頂。

2、認識海軍,瞭解海軍的特徵與他們所承擔的任務。

活動過程:

1、複習歌曲《看大橋》。

在歌曲音樂的伴奏下,做划船和結伴划船等動作。

齊唱歌曲,唱準節拍,唱清歌詞。

2、感受雄壯有力的《小海軍》歌曲旋律。

傾聽音樂,簡單說出感受。如:很有力、很有精神……等。

在座位上隨樂拍手,輕輕踏步等體會歌曲的節拍及力度。

3、學唱新歌。

教師出示海軍帽,並提問:“這是誰戴的帽子?”以此匯入歌曲。

教師範唱。

組織幼兒說出聽到的歌詞內容,並集體朗誦。

完整學唱,並用全班唱、分組唱、男女生唱等方式進行練習。

4、有表情地歌唱。

唱出進行曲行進的感覺。“怎樣唱出小海軍勇敢、神氣的樣子?”(斷頓、中強音量)創設情境。“小海軍的炮艇悄悄穿過敵人的封鎖線,應怎樣唱?” (斷頓、緊張、中弱音量)“小炮艇越來越遠地駛向遠方,又應怎樣唱?”(漸慢、漸弱)提供一系列情境,幼兒用相應的聲音表情歌唱。

“小海軍勇敢地起航出發”,“悄悄穿過敵人封鎖線”,“小海軍繼續前進,駛向遠方”。

5、無伴奏歌唱,幼兒在沒有琴聲伴奏的情況下獨立演唱,以便更好地唱準音,並邊唱邊聽旁邊同伴的歌聲,學習與他人的歌聲整齊協調。

6、歌表演。

幼兒用小椅子當做炮艇,邊唱歌邊表演。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能聽辨樂曲的三段體結構,感受A段的節奏平穩,體驗B段的節奏跳躍,欣賞C段的優美流暢。

在理解音樂內容,分辨音樂旋律變化的基礎上,嘗試用適當的肢體動作表達對音樂的理解。

與同伴合作表演,體驗合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知識經驗準備:幼兒已瞭解啄木鳥的特徵。

物質材料準備:PPT,Flash課件。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1.故事匯入,引起猜測。

"果園裡的蘋果樹病了,樹葉發黃,一點精神也沒有。請誰來給蘋果樹治病呢?"

2."啄木鳥到果園裡又發生了一些什麼事呢?讓我們到音樂裡聽一聽,找一找。"

二、欣賞樂曲,熟悉樂曲內容

1.初次欣賞,感知樂曲內容。

"你在音樂裡聽到了什麼?"

2.再次欣賞,用動作表現樂曲。

"這首音樂一共可以分成幾段呢?哪一段是啄木鳥醫生在給大樹檢查,哪一段是啄木鳥醫生在捉蟲,哪一段是大樹長出了茂盛的樹葉跳起了舞?"

三、分段欣賞,瞭解樂曲結構

1.學習用動作表現A段音樂的平穩(為樹作檢查)。

"啄木鳥醫生是怎樣幫大樹做檢查的?我們一起學一學。檢查了幾棵大樹啊?""如果你是啄木鳥醫生,你還能用什麼樣的動作給大樹做檢查?""啄木鳥幫大樹做完檢查,接著要幹什麼了?"

2.學習用動作表現B段的跳躍(啄木鳥為大樹捉蟲)。

"啄木鳥是怎麼給大樹看病的呢?它是用什麼樣的動作來捉蟲子的呢?我們一起來學一學。""每顆大樹的蛀洞一樣多嗎?誰來說一說。"

3.學習用動作表現C段樂曲的優美流暢(啄木鳥為大樹治好病圍繞大樹歡快的跳舞)。

"大樹們在幹什麼啦?我們一起也來跳一跳舞!""你還能用什麼樣的優美動作來跳舞?請小朋友們用自己想到的動作一起聽音樂跳舞吧!"

四、完成表演,體驗合作快樂

1.教師請個別幼兒扮演大樹,其它幼兒扮演啄木鳥,根據音樂旋律的變化,做出不同的動作。

2.分組隨音樂進行集體表演,教師指導。注意演大樹的幼兒,一定表現出治癒前的痛苦和治癒後的高興對比。

3.小朋友,今天我們欣賞了《啄木鳥》這首樂曲,啄木鳥真能幹,讓我們變成能幹的啄木鳥飛出教室去給外面的大樹做檢查吧!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