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觀後感

活着觀後感

本文已影響 2.26W人 

當認真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為此就要認真思考觀後感如何寫了。那麼你會寫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活着觀後感,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活着觀後感

活着觀後感1

合上這本書,悲傷已經充斥了我的心靈,讓我在淚水中回憶整本書的內容。

主人公福貴年輕時頑劣不羈,嗜賭成性,他並不顧家人的勸阻,最終輸掉了全部家產,隨之而來的是父親去世,母親病重。生活的殘酷與窘迫讓他徹底從虛無縹緲的夢境中驚醒過來,卻又被國民黨抓了當壯丁,他有幸在戰場上苟全了性命,得以回家和妻兒團聚,然而不堪的境遇卻讓苦難繼續上演,親人們的相繼離世成為他心中永遠的傷疤。最終在暮年之時,只能與一頭老牛相守,在一抹夕陽中歌詠人生牧歌。

“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這正是對福貴一生的最佳詮釋,聽起來是多麼的淒涼與不堪。世間的温暖多情,冷漠與困苦讓他留戀忘懷,同時也告訴我們該如何去承受巨大的痛苦,其中也折射出眼淚的內涵和親情的可貴。我的淚水裏,有感動,有憤恨,有同情,但更多的是觸動我心靈的人生真諦。“活着”,一個如此簡單的字眼,無需過多的解釋,只要好好的活着,便是最幸福的事。

我覺得福貴是苦難中的倖存者,他心懷勇氣與希望兩盞明燈,指引着他堅定不屈地走下去。無論是有慶輸血時蒼白的面孔,還是鳳霞被迫送走時簌簌的淚水,一切的不幸都已被放下,從而埋藏在心靈的最深處。福貴用行動告訴我們:“人生的道路,即便坎坷難行,也要一如既往地堅持,最終無悔而去,才算得上是無愧生命。”這就是整本書最本真的道理。

歲月不可以重來,生活也不可以再作安排,所以我們能做的,就是好好地活着。因為我們生而為人,生而為眾生!

活着觀後感2

這個暑假,在作業的要求下,看完了《許三觀賣__記》,使我感觸很深。

許三觀,這個寬容、善良,但也無知的,生活在生活底層的老實的小市民,他用他的血換來一家人的温飽。第一次賣__是出於好奇、無知,也因為這樣,因為他賣__有了錢,他娶到了賣油條的許玉蘭;第二次賣__,為的是,不是他親生兒子的一樂,他用他的寬容救了一個支離破碎的家;第三次賣__是自己出軌;第四次賣__是想改變兒子命運;接下來的二個月甚至幾天就賣幾次血是為了救患病住在醫院的一樂的命。

還好,他活得很健康。當一樂、二樂都回城了,三個兒子都成家了,家裏也不不再缺錢了,許三觀也成了滄桑的老人,他想起了自己一生的`經歷,為了像以前賣過血一樣,吃上一碟炒豬肝,喝酒,當他還想去賣__,聽到血頭説自己的血只能當豬血的時候,他崩潰的哭了,他覺得賣__已經成了自己的工作,當知道自己不能賣__了,生活就沒有了希望。雖然很荒謬但是也很真實。

當他的兒子們看到自己的爸爸在街上由於不能賣__而哭的時候,他們覺得丟臉而責備許三觀的時候,他們的媽媽許玉蘭出來説話了,挨個地罵了三個兒子。許三觀不為了誰,是為了這個家,為了這三個孩子,甚至為了救一樂連自己的命都不要,醫生都罵他是"亡命之徒",走一站賣一次血。

看到這,我哭了,為了一個普通的而又偉大的父親形象,一個負責的丈夫形象,一個經歷了一生風雨最終見到陽光,而這陽光即將消失的人物形象。我心裏複雜的情感浮現了出來。不知道為了什麼。

或者還為中國現在還有這樣的情況而難過吧。

我們該好好感謝父母為我們所做的一切,用心良苦。不要亂花父母的血汗錢。

是父母辛苦攢起的,我們長大後,要回報父母。

感謝父母,為我們所作的一切。

活着觀後感3

活着?活着為了什麼?

當然,有很多人毫不猶豫的會説活着為了享受眼前美好的生活。

故事中的主人公福貴,是個典型的舊社會敗家子。出生於富貴之家,從小到大不愁吃不愁穿,有個三從四德的妻子,也使他徹底成為了嗜賭成性、沒有理想、沒有責任、沒有煩惱的敗家子。這時的他活着也只是為了享受眼前美好的生活。

當福貴嗜賭成性後,慢慢的他把所有時間、所有的錢、所有的家當都輸光了。一家老小從華麗的大宅搬進了茅屋裏,也因此父親去世了。母親生病倒下,家珍拿出兩塊銀元讓福貴去城裏找郎中治母親的病,可是福貴卻被他黨拉去當壯丁,每天在坑道里聽着槍炮聲,餓着肚子哆嗦過着日子。這時的福貴只想着家人,為了能對家人好而活着,愧疚的活着。

當福貴回到了家,母親已經去世,鳳霞因大病而變得聾啞,兒子不認得自己。但他沒有再幻想榮華富貴,他只是踏實的勞作,肩負起做父親,做丈夫的責任。他活着只為了責任。

可是上天總與福貴開着玩笑,兒子,女兒,妻子,女婿相繼的離他而去。這是福貴的報應嗎?這時的福貴活着又為了什麼?我百思不得其解。

餘華書中寫道:“人是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為了活着以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福貴只剩孤零零的一個人,但他堅持活着。我慢慢地讀懂了,他在經過了人生百態後,學會了堅持,學會了忍受,為了活着而活着。

上天給予我們生命,同時給予我們苦難與幸福。但,不管怎樣,生命僅僅只是存在的形式,苦難與幸福只是其中的小插曲,為了自己而活着,忍受生命賦予人們的責任。

在福貴身上我們看到了舊社會農民的縮影,但將他放大,我們卻是看見了許多農民的辛酸。以《活着》為書名,我想作者是想讓人們記住的不是死亡,而是被它襯托後的生存,是學會了承受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的“活着”。

猜你喜歡

熱點閲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