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觀後感

《獨奏者》觀後感3篇大綱

本文已影響 3.68W人 

影片《獨奏者》講述了患有精神分裂症納的音樂天才薩尼爾·埃爾斯在斯蒂夫·洛佩茲的幫助下重新找回了自我,而就在兩人相處的過程中,各自的生活也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這部影片的觀後感,歡迎大家閲讀!

《獨奏者》觀後感3篇

  《獨奏者》觀後感(一)

滿懷着期待,看完後卻很失落。一個很好的題材,一個很好的創作班底,一部平庸的電影。就像是用了所有的上等材料,卻未必料理出出色的菜品。

故事源自真實事件:《洛杉磯時報》的記者斯蒂夫·洛佩茲遇到了在街頭流浪的音樂天才納撒尼爾·埃爾斯,於是以他的故事撰寫專欄,引起巨大反響。美女編劇蘇珊娜格蘭特慧眼看重這個題材,早早的編寫了劇本。派拉蒙和夢工廠請了懷特做導演,小羅伯特唐尼、傑米福克斯來主演,無意識為了小金人的目的。本來早已經計劃在奧斯卡季上映的,卻被推遲到了09年的四月份,派拉蒙的藉口是因為金融危機,節省發行成本。我看恐怕是早已沒有了信心吧?

記者洛佩茲的生活背景被徹底的好萊塢化:事業遇到瓶頸,感情生活遇到危機,諸事不順。於是遇到了埃爾斯,於是專欄被關注,感情生活也開始顯現春機。影片通過洛佩茲與埃爾斯的接觸,寫專欄、不懈的給予幫助,影片竭力要刻畫埃爾斯的精神世界,也許還要藉此探討人類的思維與社會行為等大問題。無奈,從始至終誰也沒有搞懂埃爾斯,又怎麼能夠解讀它呢?

傑米福克斯的表演有形無神,完全沒有《雷》中對音樂宗教膜拜式的投入,這也難怪,影片的音樂創作本來就單薄的如秋後寒蟬,加上從頭到尾戲劇衝突的不足,如果福克斯不能那麼誰還能呢?

小羅伯特唐尼自從《鋼鐵俠》突然上位,一下子從二線衝到了一線。在本片中表現也是無可厚非,無奈全劇沒有抓住精神內核,表現再好也是徒勞。

另外,這本來是一部音樂傳記片,卻沒有任何音樂的表現空間。比如記者初遇埃爾斯是看到他在拉着一把只有兩根弦的小提琴。説實話,我從去年就期盼着這個天才用兩根弦演奏的.美妙音樂,然而影片呈現的竟然是十秒鐘的吱吱扭扭的噪音。這讓人費解:記者難道是被這樣的音樂吸引過去的麼?而在之後竟然也沒有那一段音樂給人被感染的感覺。

  《獨奏者》觀後感(二)

剛看完由傑米·福克斯和小羅伯特·唐尼主演的影片《獨奏者》,眼眶還濕潤着,片中的內心獨白以及那音樂還留存在腦海中,這是一部打動我內心情感的影片,是一個能讓喜歡音樂的人感動的好影片。

影片中那位痴迷於音樂的精神分裂症者,他處在社會的最底層,生活在最髒最亂的街區,可他內心的貝多芬,他的大提琴,他的絃樂曲讓他保持住了他的善良,純真,乾淨。

報刊記者之所以會改變,會感動,會反思,全是因為音樂,流浪者對音樂的堅定信仰,以及他表現的音樂觸動了他的內心,是音樂改變了他,音樂幫助他回到了港灣。

音樂是什麼?是一種信仰,當世間的一切全都拋棄你時,唯有音樂不會背判你,它永遠是你生命中可信賴的知音,它能安撫你的內心,平息你內心的狂燥,保有你的純真和善良。

即使在你身處混沌的環境中,即使周圍全是污穢不堪,只要你心中存有一份對音樂的信仰,它能讓你保持住做人的本性,能讓你的身心脱離紛亂的環境,還你一片清空。

這麼多年來,音樂一直陪伴着我走過了無數個寂寞之日,在此之前,我未曾明白今天的我是如何塑造而成的,相比多少年前的自己,我改變了許多,無論是內心,還是外表,真正變得開朗,豁達,在自己的眼中,更多看到的是美好的事物,一切的麻煩和不如意都可被我放下,都能在我的一聲長笑中揮之而去,不再會讓影響自己快樂的事物留存在心裏,生活的開心,與人相處的融洽,看待事物的美好已成為今天的我生活的宗旨。

有什麼能如此改變一個人的呢?今天真的明白,是音樂,是音樂重塑了自我,這麼多年來音樂在潛移默化的幫助我,改變我,只是自己一直不曾明白到這些,只是覺得自己現在每天離不開音樂只是出於喜歡,其實不全是,現在知道之所以離不開,是因為音樂讓我找到了自我,也找到了一種適合自己的新生活,當有一種力量能幫助你重塑起自己的時候,那你必是永遠也不會放棄獲取此力量的源泉了,就如同信仰一樣,有誰會放棄已堅定了的信仰呢,似乎是很難,音樂就是我的信仰!

“忠誠於自己的信仰是一種高尚,這種信仰,勝於一切,絕不放棄。同時不加質疑,堅信信仰,那麼,它就能帶你駛回港灣。”影片結束的這段話你懂嗎?

  《獨奏者》觀後感(三)

用了一週時間在公交車上看完了《獨奏者》,可能記不太清劇情細節。劇情是音樂天才納薩尼爾(因為是黑人,我就簡稱“黑納”)和記者斯蒂夫洛佩茲(鋼鐵俠那個老白,我就簡稱“白洛”),兩個人的友情和心路旅程。友誼從報刊的利益和記者的敏感開始建立,一個專欄作家白洛力求改變、改善一個精神病患者、一個音樂天才的命運,誰知自己的命運和生活也打破了陳規,重新面對人生和人性。

白洛自己陷入迷茫,中年危機令他他懷疑自己有沒有能力保護家人、幫助友人,自己的事業成功是不是建立在純利益的結交上,他無助而悔恨。黑納總因為別人看不起他,永遠處於自卑和不安中。這於著名的勵志書《祕密》説的一樣:你認為你會失敗,你一定會失敗。白洛的悔恨、無助,並沒有用,前妻告訴他:“你改變不了黑納的,他不會精神正常了。”白洛面對了現實,他一次次的堅強起來去幫助黑納,因為他是正常人,他有能力自我調節。他甚至是一個成功的新聞人、作家,面對人情、感情、愛情,他並不一定成功,因為他心中同樣有擦不掉的陰影和不安,他在情感上和精神分裂者黑納是一樣的。

黑納是精神有問題的,幾十年如一日的痴迷於獨奏的自我音樂世界。我和我認識的很多人,尤其是搞藝術的朋友都有過這種傾向:那就是自己有能力、有才華、有理想,但是卻陷入自卑與不安中,排斥他人和社會,有一種永遠不安的無法出人頭地的感覺,他們寧願自己“獨奏”,也不願意與大家分享自己的力量。《祕密》中又説了,分享個人的財富,會讓你獲得最大的收穫,雖然不分享也有自己的自娛自樂性,但是絕沒有和眾人分享得來的快樂多。

故事的結局並不是好萊塢式的完美,因為出自於現實真實事蹟,真實的生活並不一定要完美,而有相對的完美就可以了。黑納仍然沒有勇氣走上舞台,他仍然頭腦混亂,在貧民窟中生活。但是他充滿了歡樂,他有了承認者、有了他的上帝白洛、有了欣賞他的音樂人、有了他的妹妹支持、有了貧民窟眾多的聽眾。對於他來説他已經獲得了巨大的財富和快樂。一個精神病人,有朋友、有信任他的人對他來説之最重要的。正如《飛越瘋人院》中,男主角改變了那個印第安大個子的人生觀,感情、信任、支持,可以讓自卑的人和不安的人打開窗子,放進陽光。

倒數第二幕黑納白諾和他前妻在貧民窟與眾人歡樂地跳舞,歡樂和友誼是不分貴賤、身份的,只要有愛和互相的信任,快樂是屬於每一個人的。最後一幕黑納和他妹妹還有白諾和他前妻,平和的聽交響樂。我們看見前妻珍妮和白諾的耳語,整個電影可以看出二人仍有深深的感情。温馨畫面令人羨慕,豈不知大家都經歷過之前的很多困苦的心路旅程,這個旅程需要慢慢走向光明,每個人都有這種走向光明的能力,無論精神正常還是不正常,無論窮於富。

猜你喜歡

熱點閲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