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實用】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彙總5篇

本文已影響 3.58W人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麼什麼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實用】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彙總5篇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遊戲和故事瞭解遵守規則的重要性。

2.善於發現一日活動中不守規則的現象,聯繫生活實際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及想法。

3.運用已有經驗以繪畫方式設計班級公約,並養成自覺遵守的習慣。

4.培養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5.激發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課件:不守規則的丁當狗。(網上可下載《幼兒畫報》20xx年第36期《好習慣故事》欄目)

2.聯繫生活實際的錄像、圖片等。

3.記錄的彩色紙、筆。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瞭解規則的重要性。

1.教師:有一隻叮噹狗,想到遊樂場去玩,他是怎麼做的呢?下面就請小朋友們一起來看一段叮噹狗的錄像。

2.幼兒欣賞課件:《不守規則的叮噹狗》。

3.討論、交流。

(1)叮噹狗去遊樂場發生了什麼事情?

(2)小動物們對叮噹狗的做法感到滿意嗎?他們是怎麼説的?

(3)你覺得叮噹狗這樣做對嗎?為什麼?

(4)最後花喜鵲對叮噹狗説了一段什麼話?

4.教師:是呀!叮噹狗這樣做很不好,小動物們都不喜歡他,讓我們一起把花喜鵲説的話告訴叮噹狗,讓他牢牢地記住:"叮噹狗,聽我説,做遊戲有規則,大家都遵守,玩得才快活!"

(二)"火眼金睛",找出不守規則的行為。

教師:生活中規則處處有,時時需要我們來遵守。現在我們來做個小遊戲,名字就叫"火眼金睛",看看誰的眼睛就象孫悟空的火眼金睛,請大家找找圖片中一些不守規則的現象,並説一説這樣做為什麼不對。"火眼金睛"的遊戲是有規則的,拿就是--誰先發現誰就叫停。看誰找得快,説得好。

1.播放幼兒一日生活的錄像片段,引導幼兒發現規則。

(1)升旗時:行注目禮時眼睛不看國旗。(國旗是國家的象徵,升國旗時行注目禮是尊敬國旗熱愛國家的表現。)

(2)吃飯時:在和旁邊的小朋友講話,不專心吃。(講話不僅吃得慢,飯要變冷,而且有時還會將米粒嗆到器官裏,骨頭卡到喉嚨裏,會有生命危險。)

(3)上下樓時:兩步一走。(踩不好,會從樓梯上摔下來,身體受傷。)

(4)課間時:和同伴在走廊裏奔跑。(玩得滿頭大汗容易生病,還會你撞我、我撞你摔跤。)

(5)洗手時:推擠前面的小朋友。(盥洗室很滑,腳下不穩就摔跤。)

(6)玩滑梯時:從下往上爬。(容易摔跤,還會影響別的小朋友。)

2.邊看邊説,有哪些不好的行為,可能會有什麼後果?

3.教師:説的好。看來小朋友們都有一雙孫悟空的"火眼金眼",都找到了,還明白了不守規則不僅自己會受到傷害,而且還可能會影響到別人,老師相信你們今後一定能做個遵守幼兒園規則的好孩子。

(三)操作實踐,制訂班級公約。

1.教師:我們小朋友每天都要在班級生活學習,那在班級中也要有各種各樣的規則做保障,請大家想想在我們班級裏應該遵守哪些規則,形成我們的"班級公約",請大家和旁邊的小朋友討論一下。

2.分組討論、交流。

3.幼兒操作設計一日活動規則標記。

4.展示標記,並説説適合放在活動室的什麼地方,為什麼?

結束語:規則處處有,大家來遵守,方便你我他,生活更美好。讓我們一起把自己設計的規則圖制訂成"班級公約",做到人人遵守班級公約。

活動延伸:

1.區域活動:將一日活動規則設計成棋譜,幼兒進行棋類遊戲。

2.家園共育:提供圖文並茂的班級公約,由家長監督幼兒每日反思。

3.日常滲透:在各項活動中提醒自覺遵守分享、輪流、等候等的遊戲規則。

資料附錄:

故事:不守規則的丁當狗丁當狗,樂呵呵,"叮叮噹噹"唱着歌:"今天我去遊樂場,我最喜歡過山車。"走上街,皺眉頭,排隊等車人真多。一個一個又一個,一排排成一條蛇。車進站,門打開,丁當狗一下撲上來:"我可沒有耐心來排隊,管他什麼應該不應該。"右手扒開小花貓,左手推倒豬太太。上了車,搶個位,高高興興看窗外。大象伸出長鼻子,一下捲起丁當狗。一舉舉到半空中,丁當狗嚇得直髮抖。大象鼻子晃又晃,把丁當狗輕輕放地上:"丁當狗,你想想,不守規則不應當。"花喜鵲唱起歌:丁當狗,聽我説,做遊戲,有規則,大家都遵守,玩得才快活。

設計意圖:

社會規則是約束每個人言行的道德準繩,可如今的獨生子女自私、霸道,樣樣都要爭先,不守規則,其行為還直接導致了同伴關係的不融洽,受孤立。為此,我們針對幼兒中間存在的這一現象,在日常活動中要求幼兒遵守分享、輪流、等候等遊戲規則,故事《不守規則的丁當狗》通過叮噹狗去遊樂場遊玩發生的一系列不守規則的行為,讓幼兒有所感觸,從丁當狗的行為中折射出幼兒平時的行為。此活動將聯繫生活實際,引導幼兒進行換位思考,並明白不遵守規則給別人造成的後果。從而幫助幼兒理解規則的重要性,並養成自覺遵守規則的習慣。

活動反思:

課始,讓學生了解什麼是公約:公約是集體共同制定的、大家共同遵守的約定。為了讓集體更文明,班級更美好,我們可以針對班中存在的問題制訂班級公約,通過班級公約的形式來規範我們的行為,督促我們改正不良的行為。

然後,以六人小組的形式分組討論,確定哪些是我們班存在的問題,需要加入班級公約,督促我們改進。學生們積極參與討論,人人發言,並由組長記錄下。

再請每組介紹分別制訂出的公約,進行班級交流,針對什麼問題,制訂什麼約定。在交流過程中要求學生對各組提出的約定條例進行表決。全班通過或絕大多數人通過的就記錄在黑板上。交流結束後,黑板上就記錄下了我班的文明公約。再請同學仔細看一遍,是否還有改進的地方,再進行班級公決,定下班級公約。

課後我把學生制訂的公約進行整理,張貼在班級醒目之處,並請學生簽名。在情感上,學生能夠接受班級公約的制定活動,並有按照班級公約規範自己言行的意願;在行為上,大部分學生能夠表現出符合班級公約的行為。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2

一、設計思路:

京劇是我國傳統藝術寶庫中的一顆明珠。京劇臉譜、京劇唱腔、京劇表演五彩紛呈,精彩奇特,是具有民族性、誇張性的藝術。讓幼兒接觸一點京劇,欣賞京劇的經典片段,製作京劇臉譜,過一把京劇表演的癮,可以培養幼兒對京劇的興趣,感受中國京劇藝術特殊的美,增強對祖國傳統文化藝術的瞭解與熱愛。

二、活動目的:

1、萌發幼兒對京劇藝術的興趣,激發幼兒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美好情感。

2、鼓勵幼兒參與京劇表演和製作京劇臉譜。

3、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藝術表現力。

三、活動準備:

1、環境佈置各種京劇臉譜。

2、日常活動時播放京劇的錄音帶和錄像帶,供幼兒欣賞。

3、彩紙、紙板、毛線等手工材料。

四、活動一:説説京劇。

1、看京劇錄像。

2、向幼兒簡單介紹京劇:京劇是我國的一種戲曲,只有中國才有,所以叫國粹。唱京劇的人要在臉上塗上一些漂亮的花紋,就是京劇臉譜。因為京劇好聽好看,不僅中國人喜歡,很多外國人也很喜歡。

3、介紹京劇臉譜的名稱、性格和特點。如:紅臉代表忠誠勇敢;白臉代表狡猾;黑臉代表正直忠厚,如"包青天"。

五、活動二:學唱京劇。

1、幼兒觀看錄像後回答,唱京劇的人臉上塗上各種漂亮的花紋,他們説話、動作、走路跟我們有什麼不一樣。

2、放京劇錄像帶,讓幼兒感受京劇曲調的優美,並跟着哼唱。

3、幼兒戴上臉譜,自由地表演。

六、活動三:畫臉譜。

1、觀察京劇臉譜的顏色和花紋,區分紅臉、白臉和黑臉。

2、幼兒畫京劇臉譜。引導幼兒發揮想象,設計漂亮的圖案進行裝飾,要求色彩鮮 亮。

3、把畫好的臉譜剪貼在紙板上,用毛線頭當鬍鬚和頭髮。

4、幼兒戴上自制面具做遊戲《黑臉敲鑼》。

玩法:黑臉一個,紅臉、白臉若干。黑臉慢敲鑼,紅臉和白臉就開始走圓場步;黑臉快敲鑼,紅臉捉白臉,白臉躲紅臉,看誰捉得多,看誰躲得快。被捉到的白臉交給黑臉。

七、效果分析:

當孩子們頭戴自制的臉譜,腳下邁着不太嫻熟的圓場,認真地模仿着自己喜歡的一招一式時,他們都被這古老的藝術深深地感染了。有的孩子在"小劇場"中表演自己剛剛學會的京劇,還有的孩子回家教爸爸媽媽學唱京劇——儼然一個個小戲迷。

活動延伸區域活動中設立“小戲迷俱樂部”。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瞭解在古代和現代生活中,人們傳遞信息的多種方式,感受現代生活的進步。

2、能夠大膽的利用旗子和手電筒創造自己的信號。

3、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4、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活動準備】

1、課件

2、每組小紅旗、手電筒若干

3、雞毛信

4、紅燈、綠燈(卡片)

5、字卡:聲音信號;光信號;動作信號;你好;危險,別過來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師:(出示帶三根羽毛的信)老師手裏拿的是什麼?(信)這封信它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呢?(上面插着3根羽毛)你們猜猜寫信的人為什麼要在信封上插羽毛呢?(幼兒自由回答)關於這封信有一個好聽的故事,來一起聽聽吧!(師點擊課件簡單講講《雞毛信的故事》)

師:在信上插上三根雞毛代表什麼?信上的雞毛是一種信號,它提示大家這封信很緊急很重要。其實在很早很早以前,雞毛信就應用在戰爭中,那時叫“羽檄”,上面插着羽毛,表示緊急。(師點圖片幼兒欣賞)

二、瞭解古代的信號

師:寫信是我國古代人們傳遞信息的主要方式,但是如果發生了緊急的情況,來不及寫信,比如:敵人快攻打到我們這裏了,古代的人會用什麼方法通知其它人呢?(幼兒回答)

師利用課件小結:

(1)烽火、狼煙:

小朋友還記得我國最長的牆是什麼嗎?長城就是古代人們為了抵禦敵人建造的,每隔一段距離就設一個烽火台,當發生狀況時就一個接一個的點燃烽火,用煙傳遞敵人來侵的信息。

(2)鍾、鼓

古代發生重大事情時,例如起火、發大水等,人們會敲響鐘或鑼鼓等通知大家集合。

師:古代人充分利用他們的智慧創造了這些信號來傳遞信息,可是由於條件的限制,他們的信息傳遞得慢而且準確性不高。

三、瞭解現代生活中的信號。

隨着現代科技的發展,我們可以通過電視、電腦、電話等現代設備及時瞭解周圍發生的事情,隨時隨地和遠方的朋友交流。不過,為了方便我們的生活,人們也利用一些現代手段創造了許多信號來傳遞信息。

1、師幼玩遊戲——《小司機》,將信號滲透在遊戲中。

幼兒“開車”出發,師隨機出示紅燈、綠燈、做交警手勢、放120的聲音,提示幼兒注意傾聽、觀察,遵守交通規則。

師提問:你們來回憶一下,剛才的遊戲中,我都用了哪些生活中常用的信號?

(幼兒回答,師出示相應字卡:聲音信號、光信號、動作信號)

2、師幼互問互答,瞭解生活中的信號

(1)聲音信號

師:除了剛才遊戲中的警笛聲,你還知道生活中有哪些聲音信號?(幼兒回答)

師點擊課件中的聲音讓幼兒猜是什麼信號(軍號、電話鈴、發令槍,)並小結:生活中有許多聲音信號,我們一聽到這些信號就知道怎樣做。如:軍號、發令槍、鈴聲(電話鈴、上課鈴)、哨聲(一些體育比賽中,裁判會用哨聲來指揮比賽,如足球比賽中,吹兩個長音就表示比賽結束,師吹哨子演示)

(2)光信號

師:人們利用燈、光創造出了許多光信號,如:信號燈、車燈、燈塔、提示燈(航空障礙燈)、信號彈、手電筒(師點擊課件與幼兒互動問答並小結)

(3)動作信號

師:你知道生活中還有哪些屬於動作信號嗎?(幼兒回答)

師利用課件小結:

手勢:交警、裁判、樂隊指揮;旗語:海軍、足球裁判(師示範海軍旗語——再見,讓幼兒學做)

師:這些信號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方便、快捷,在一些緊急的狀況下還可以給我們特殊的幫助(師舉例説明)。

四、幼兒用手電筒、旗子創編信號

師:剛才我們瞭解了生活中的許多信號,小朋友想不想來設計一個屬於我們自己的信號?老師準備了手電筒、旗子,小朋友分組,分別用這兩種道具創設兩種信號。——“你好”“危險,別過來”

1、幼兒分組創編信息,師指導

2、請幼兒每組派代表上前演示自己組創編的信號,請其它幼兒猜一猜分別是哪個信號,集體學做。

五、結束

師:小朋友都表現得很棒,老師這裏還有一個難題要考考大家:有個小哥哥喜歡冒險,一天,他獨自乘船來到海中央的小島上玩,當他想要返回的時候發現船被海浪給沖走了,怎麼辦呢,他等了好久好久突然發現天空遠處一架直升飛機正在巡邏,這時他給直升飛機發了一個信號,最終得救了,小朋友猜猜他發了一個什麼樣的信號救了自己?(幼兒猜想)

師:(點擊圖片SOS)小哥哥在沙灘上寫了一組大大的字母,小朋友認識嗎?這三個字母是什麼意思,小朋友今天晚上回家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查一查,明天來告訴老師和小朋友,好嗎?

最後我們用今天剛學的旗語互相再見吧!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4

活動過程:

一、以故事《鄉下老鼠逛公園》引入。

1、提問:小老鼠為什麼會沒錢上公園?

2、它為什麼會被罰款?

二、認識標記。

1、這是什麼標誌?標誌上畫有什麼?表示什麼意思?(三個標誌)

2、這些標誌有什麼不同?

3、認識一些其他標誌。

4、為什麼要在路上放置交通標誌

4、遊戲:為新城貼加標誌

1)、出示一張大地圖,引導幼兒先細緻的觀察,在讓幼兒通過小組合作,分析,討論,給其在多個恰當的位置貼上恰當的標誌,使這個"新城"變的有序,為人們提供方便。

2)、交流結果

延伸活動:過馬路。讓幼兒扮演各種交通工具,在新城的馬路上,親身體驗各種標誌的作用。

這一環節是為標誌的引入作鋪塹,讓幼兒對標誌有一個初步概念。

這一環節是落實目標三,以幫助小老鼠的忙為前題,認識標誌。讓幼兒知道汽車及其他交通工具行駛時都有特定的範圍和特

定的規則,使幼兒懂得人們必須自覺遵守交通規則,注意安全。學會怎麼樣辨別標誌。

經驗遷移,在對標誌的認識後,同時要學會運用,讓幼兒瞭解標誌必需放在相應的位置

設計意圖:

《綱要》中指出:幼兒需理解並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會行為規則。在幼兒的生活中到處有規則,如區角規則,遊戲規則等等,本次

活動是讓幼兒瞭解在社會中也同樣存在着許多規則,只要人們共同來遵守這些規則,這樣社會就會井然有序,如知道汽車及其他交通工具行駛時都有特定的範圍和特定的規則,人必須自覺遵守,而這些規則都是由各種不同的標誌來體現,標誌是城市生活中不缺少的符號,給人們生活帶來了方便。農村的孩子對於標誌比較少見,我以此活動為切入口,通過活動後讓幼兒能夠關注其他生活中的標誌。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瞭解地球環境受污染的狀況及危害。

2、激發幼兒自覺地愛護地球,愛護生活環境和自然環境的情感。

3、鼓勵幼兒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鍛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課件《地球怎麼哭了》

2、經驗準備:讓幼兒觀察生活中的污染現象。

活動過程:

一、以談話的方式導入活動。

1、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你們的家在哪嗎?你們又知道陳老師住在哪嗎?”

2、幼兒回答問題。

3、師:“雖然我們住在不同的地方,但是我們共同生活的家園叫什麼?(幼兒回答)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園。”

4、師:“你們知道我們地球都有些什麼嗎?”

5、幼兒交流討論。

6、師:“我們地球有這麼多好玩的地方,又有很多的人,還有很多好吃的,今天還有一個X星球來的小客人要來我們地球做客,我們來看看他是誰?”

二、播放課件《地球怎麼哭了》至“地球爺爺生病了”暫停。

1、提問設計:今天來我們地球做客的小朋在,他叫什麼名字?他以前來過地球嗎?以前來地球的時候他去過什麼地方?

2、那時的海是什麼樣的?森林呢?海洋呢?空氣又是怎樣的?

3、咕嚕以前在地球上玩的時候,他玩的開興嗎?為什麼會開興呢?

4、教師小結:以前咕嚕來的時候,我們的地球非常地漂亮,有藍藍地天,茂密的森林,一望無際的大海,還有農民伯伯種的好吃的蔬菜水果,所以他在地球上生活的非常開興,他這次來地球做客打開對話儀時發現地球爺爺怎麼了?(幼兒回答)

5、小朋友們想想地球爺爺為什麼會生病呢?

6、幼兒交流討論。

7、師:“小朋友説了很多的想法,我們來聽聽地球爺爺是怎麼説的吧。”

三、播放課件《地球怎麼哭了》至“小朋友,你們應該怎麼做呢”暫停。

1、提問設計:地球爺爺為什麼會生病呢?

2、依次播放環境受污染圖片:空氣污染,海洋污染,生活環境污染。並根據每張圖片內容進行提問:這是什麼污染?它會造成怎樣的危害呢?你還在什麼地方見過這樣的污染?

3、教師小結:“小朋友都説的很好,我們的地球現在受到很多的污染,這些污染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的污染,我們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一點也不舒服,現在我們的地球爺爺生病了,小朋友們有沒有什麼好辦法幫助它呢?你們有什麼方法來保護我們的環境,我們共同的家園呢?”

4、幼兒交流討論環保的好方法。

四、依次播放環保圖片:不亂扔垃圾,保護森林海洋,不亂砍濫伐多植樹,世界無車日等圖片。並根據圖片內容進行提問:

1、圖中的人們都在幹什麼?他們是怎樣保護環境的?

2、讓幼兒知道“無車日”“植樹節”的意義。

3、教師小結:教育幼兒保護環境應該從我做起,並呼籲身邊的親人一起加入保護環境的行列中來。

五、播放課件《地球怎麼哭了》至最後。

1、師:“咕嚕最後對我們説了什麼?”

2、再次呼籲孩子要愛護地球,保護環境,共同維護我們共同的家園。知道保護環境應該從我做起。

延伸活動:在班上開展“小手牽大手”的活動,讓孩子用具體的環保的行為來影響更多的人。

猜你喜歡

熱點閲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