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大班語言妞妞的鹿角教案

本文已影響 3.15W人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班語言妞妞的鹿角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大班語言妞妞的鹿角教案

大班語言妞妞的鹿角教案1

活動目標

1、朗誦兒歌,感受兒歌的韻律,發展語言表達能力。

2、嘗試創編兒歌,結合兒歌做動作,發展創造力。

3、願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5、引導幼兒在兒歌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朗誦兒歌,感受兒歌的韻律,發展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難點:嘗試創編兒歌,結合兒歌做動作,發展創造力。

活動準備

1、事先在牆報上貼上藍色的紙作為天空,綠色的紙作為山丘。

2、《美麗的天空》幼兒用書第2—3頁。

3、不同形狀的白雲圖片。

4、圖畫紙、膠水、棉花。

5、圖畫紙、膠水、棉花。

活動過程

1、出示幼兒用書或電子書第3頁,教師教幼兒朗讀兒歌《美麗的雲》,一邊朗誦兒歌,一邊在牆報板上貼上不同形狀的白雲圖片。

2、請幼兒想一想:“飄”是什麼意思,怎樣做動作才是“飄”。

3、教師帶領幼兒一邊朗誦兒歌,一邊嘗試用身體做出各種動作。

4、鼓勵幼兒自由創編兒歌,並先做示範引導幼兒,例如有時像個大蘋果,有時又像小花貓。

5、請幼兒利用白色的圖畫紙,自己剪出不同形狀的“雲”,在上面貼上棉花,然後貼在藍色的牆報紙上。

6、粘貼完成後,與幼兒一起欣賞牆報板上的美麗的天空。

活動評價

1、能朗誦兒歌《美麗的雲》

2、能口頭創編兒歌。

活動反思

由於已經有過一次對雲的觀察,所以對於雲可以變化成各種形象孩子們也已經瞭解了。在活動中,孩子們對於雲所形成的形象充滿了興趣,並通過“這朵雲像什麼?為什麼像?”這些問題展開了討論。在觀察和討論中孩子們瞭解到雲不光會形成各種形象而且一朵雲還能形成幾種形象。通過這次活動即豐富了孩子們的知識又提高了他們觀察、探索自然事物的興趣。

大班語言妞妞的鹿角教案2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情節,感受故事中人物的心理變化。

2.知道在遇到困難時,要積極樂觀的面對。

3.體驗故事情節的起伏給人帶來的閲讀樂趣。

4.願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5.讓幼兒嘗試敍述故事,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

活動準備:

1.幻燈、白板

2.自制鹿角4對、狹小的門、自主閲讀小圖人手一份

3.三組圖片:

1、穿衣服;

2、出門

3、下樓梯

4.新年音樂、新年裝飾品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用探照燈形式出示鹿角

教師:猜猜它是誰?

幼兒:梅花鹿。

2.教師:那我們把梅花鹿請出來吧。

3.教師:猜猜小女孩頭上為什麼會有鹿角?

幼兒1:她帶的頭飾。

幼兒2:她帶的髮箍。

幼兒3:她覺得好玩,帶着玩的。

(環節簡析:導入時,我運用聚光燈的形式讓幼兒看鹿角猜猜是誰,當孩子們都覺得毫無懸念是梅花鹿時,突然出現小女孩,一個強烈的轉折令人措手不及,這個跳躍的基調也迎合了這本繪本起伏的情節需要。)

二、理解故事。

(一)觀察封面:

1.教師:故事的名字叫《妞妞的鹿角》。

2.教師:妞妞的頭上長出了鹿角,媽媽看到會怎麼樣?

幼兒1:媽媽看到了會很害怕。

幼兒2:媽媽看到了會嚇死了。

幼兒3:媽媽看到了會很生氣。

3.自主閲讀

教師:媽媽會想哪些辦法呢?

幼兒1:會帶妞妞去看醫生。

幼兒2:讓她吃藥。

幼兒3:把妞妞的鹿角藏起來。

4.教師: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一幅圖,請你按照上面的數字順序仔細看,答案就藏在裏面。

(二)理解故事第一段:

1.教師:媽媽請來了誰?

幼兒:醫生。

教師:你是從哪裏看出來?

幼兒1:看到了聽診器。

幼兒2:他穿的衣服。

2.教師:媽媽的表情怎樣?她心裏在想什麼?

幼兒1:很怕。

幼兒2:表情很害怕。

幼兒3:害怕醫生沒辦法治。

3.教師:媽媽又請來了誰?

幼兒:校長。

教師: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幼兒:我認識字的。

教師:看看校長的表情?

幼兒1:看起來很兇。

幼兒2:看起來很生氣。

4.教師:弟弟小南在幹嗎?

幼兒:看書

教師:查出結果了嗎?

幼兒:查出來了。

教師: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幼兒:做了一個手勢。

5.教師:媽媽實在沒辦法,最後又請來了誰?

幼兒:設計師。

教師: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幼兒:我認識字的。

教師:媽媽把設計師請來幹什麼呢?

幼兒1:設計鹿角。

幼兒2:把鹿角藏起來。

6.教師:你覺得這頂帽子怎麼樣呀?

幼兒1:太大了。

幼兒2:太好看了。

幼兒3:太大了,妞妞眼睛都擋住看不見了。

7.教師:為什麼媽媽一次次的暈倒?

幼兒1:因為大家都治不好妞妞的病。

幼兒2:因為媽媽太害怕了。

(三)理解故事第二段:

1.教師小結:既然大家都沒有辦法解決鹿角的問題,還不如笑眯眯地接受它。

幼兒結伴看三幅大圖。

(1)穿衣服

(2)出門

(3)下樓梯

2.教師:誰來説一説,妞妞發生了那些事?

幼兒:穿衣服

教師:這件衣服她能穿的下去嗎?

幼兒:不能。

教師:為什麼?

幼兒:太小了。

教師:那她該選擇一件什麼樣的衣服比較合適呢?

幼兒1:大一點的。

幼兒2:後面有拉鍊的裙子。

幼兒3:背心。

3.教師:她該怎麼走呢?

幼兒1:彎着腰走。

幼兒2:爬着走。

幼兒3:側着身走。

教師:妞妞為什麼要滑下來?

幼兒1:因為鹿角太大了。

幼兒2:因為那個樓梯太窄了。

(四)閲讀故事第三段:

1.教師:妞妞的鹿角還有什麼用處呢?

幼兒1:可以給媽媽掛衣服用。

幼兒2:可以在上面掛禮物。

幼兒3:還可以當滑滑梯呢。

2.教師:新年就要來了,我們一起來打扮一下妞妞的鹿角,和她一起迎新年吧。

3.師幼共同跳舞慶祝新年。

(環節簡析:根據繪本畫面跌宕起伏的情節變化,通過自主閲讀小圖,瞭解媽媽想的哪幾種辦法,大班幼兒有這個能力,活動中完成的較好。考慮到畫面出門、穿衣服、下樓梯的方法與我們生活中是不一樣的,所以我採用了大圖結伴閲讀,讓幼兒有個互相交流的機會。最後慶祝新年,遵循動靜結合的原則,氣氛較好。)

大班語言妞妞的鹿角教案3

活動目標:

1、能掌握詩歌的內容,會用不同的語氣朗誦詩歌,較有感情。

2、對做大班小朋友有份自豪感。活動準備:配樂的詩歌朗誦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1、創設情景:教師講述自己的遭遇“有一天我到一個幼兒園去參觀,碰一個小朋友正在幫弟弟妹妹穿衣服,我問他:“你是哪個班的?”他自豪地對我説:‘我是大班小朋友!’我誇他真能幹,他説‘這些是我應該的’。他還朗誦了一首詩歌給我聽,你們想聽嗎?”

2、老師有感情、有表情地朗誦詩歌兩遍。

3、引導幼兒掌握詩歌內容

(1)詩歌的名字叫什麼?

(2)詩歌裏小朋友説了些什麼?做了些什麼?

4、幼兒跟老師一起朗誦詩歌兩遍,學習新詞“誇獎”

5、分句練習。老師一句,幼兒一句,也可反過來。

6、將幼兒朗誦的進行錄音,並欣賞。最後請聲音響的大聲朗誦一遍。

活動反思:

在這個活動中,其中有一條目標中指出學用不同的語氣,分析整首兒歌中有疑問句。語言是人類的交際工具、思維武器。我們在與人交往中依靠語言接受教育得以成長,也藉助語言交流、相互瞭解,語言中的語氣表達的方式和運用起着不可忽視的作用。語氣表達是語言表述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影響了一個人語言的表達能力與感染力度。而我們小朋友現在是語言發展的敏感期,在這時期,如果給予孩子適當的引導與幫助,孩子便可事半功倍地掌握語氣表達。語氣顧名思義,就是説話的口氣,是説話人的態度。我們通常在説話時,特別是與他人交際時,要根據交際的需要,選擇適當的語氣形式。反觀在以前學習兒歌的時候,幼兒往往在念的時候往往注重的是學習兒歌中的句子,而忽略了使用語氣有感情的表達兒歌中的意思。正如《指南》中説的“幼兒的語言能力實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所以,我們在這個活動中不僅要讓幼兒理解其中意思,也要將其運用起來。比如疑問句,讓幼兒用提問的方式先感受疑問的表達方式,再延伸到兒歌中,讓幼兒用疑問的口氣來表達兒歌。對於大班的小朋友在學習的時候,我們更要在會念兒歌的同時讓幼兒在情感表達上也更深一層。

大班語言妞妞的鹿角教案4

目標:

1、激發幼兒關心、愛護弟妹和小朋友的情感,初步樹立關心他們的責任感,體驗自己生長的快樂。

2、培養幼兒獨立生活的能力及自覺遵守課堂紀律的習慣。

3、增強幼兒的班級責任意識和任務意識。

4、培養幼兒樂意在眾人面前大膽發言的習慣,學説普通話。

5、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預設學習目標:

1、使新生熟悉本班的一日生活常規,活動區設置位置和活動要求。

2、初步學習用關心愛護的語句和弟妹及新同學交往,會用正確的方法解決交往中的問題。

3、通過帶弟弟、妹妹的活動體驗成功感,增強自信心。

4、使幼兒會聽連續指令,能用連貫的語言表達見聞。

5、能兒獨立生活,關心弟弟妹妹,能謙讓。

6、知道大班小朋友應該在勞動、上課、關心集體、關心弟弟妹妹等方面較自覺地給弟弟妹妹做榜樣。

7、學習收拾桌椅和正確的握筆姿勢。

8、明確值日生的各項勞動任務。

分科預設學習目標:

科學:

1、正確干支10以內的數量,並學習在圖表中表達。

2、認識1-10的序數,學習確定物體在序列中的位置,並掌握敍述詞。

3、能初步區分10以內的單數。

社會:

1、願意在生活中參加勞動,知道勞動是件光榮的事。

2、體驗班級這個大家庭的温暖,激發幼兒熱愛班集體的情感。

3、通過觀察月亮的變化及吃月餅等活動,瞭解我國人民過“中秋節”的一些風俗習慣。

4、知道9月10日是教師節,懂得要尊重、熱愛老師。

藝術:

1、通過歌曲《賣報歌》及音樂欣賞《獅王進行曲》來感受和表現樂曲中人物情緒的變化,初步瞭解作品的結構和它所表現出的形象和內容,並學習用兩種不同的.唱法表現歌曲。

2、能夠用繪畫的形式較準確地表現出性別特徵及簡單的動態人物。

3、學習簡單的做泥塑人的技能,並能表現簡單的人物動態。

語言:

1、初步學會用不同的語氣,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進一步激發幼兒做大班小朋友的自豪感。

2、幫助幼兒在欣賞故事的過程中,理解文學作品中任務的傷心、苦惱、快樂等不同情感。

3、培養幼兒在聽説遊戲中快速反應的能力。

健康:

1、保持個人衞生,並能注意周圍環境的衞生,進一步養成良好的衞生和生活自理能力。

2、能輕鬆自如的繞過障礙曲線走和跑,能快跑30米或接力跑,能走,跑接力300米左右,能步行2千米或連續跑約1分半分鐘,能聽信號左右分隊走。

3、能從35—40釐米高處自然的跳下,落地輕穩,能立定跳遠,跳距不少於40釐米。

範疇網絡:

健康:

體能煅煉:

1、學習新棒操

2、學習新體能

3、體遊:大鞋子

語言:

1、故事:小貓釣魚

2、故事表演:小貓釣魚

3、詩歌:我是大班小朋友

4、聽説遊戲:打大麥

5、科學識字:

科學:

1、統計動物數量

2、認識序數

3、認識單雙數

4、實驗:會轉的陀螺

5、有趣的葉子

6、實驗:有用的紙

音樂

1、歌曲:賣報歌

2、歌曲:國旗紅紅的

3、音樂欣賞:獅子進行曲

美術:

1、佈置新環境

2、泥工:我是大班小朋友

3、繪畫:我和弟妹一起玩

社會:

1、勞動真光榮

2、給小班弟妹送禮物

3、我是中國人

4、認識教師節

5、認識中秋節

社區資源利用:

(一)環境佈置:

1、主牆:設置以“幼兒園”為背景的主牆,各種幼兒常規和幼兒自制的小朋友和小動物。

2、美工區:各種廢舊材料、畫筆和小石子,白乳膠。

3、數學區:各種有關相鄰數的操作材料。

4、圖書區;各種圖書。

5、益智區:軍旗、穿線玩具。

6、建構區:提供各種積木、插塑搭建我們的幼兒園。

7、角色區:提供各種

8、語言區:提供小木偶以及各種道具。

(二)家長工作

請新生家長協助教師穩定幼兒情緒,幫助幼兒較快的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孩子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特別高,因為這是他們感興趣的問題,只是個別孩子對這方面的知識欠缺,但是在活動中,他們能充分調動自己的各種感官來參與活動,我個人認為,這節課還是成功的。

大班語言妞妞的鹿角教案5

活動背景:

《夢姐姐的花籃》是一首優美的散文詩,散文中提到的夢境給人一種寧靜又美好的感覺。對於幼兒來説,夢境可以是現實生活的再現,也可以是荒誕的,甚至是不着邊際的想象。於是,這一話題更能觸發幼兒的想象力。活動中讓幼兒邊聽邊欣賞畫面,給予幼兒直觀的視覺經驗,理解散文,感受散文中優美的語言和意境。並且通過此次活動,讓幼兒在畫面的基礎上進行再造想象,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讓幼兒較深刻地領會作品內涵,感受作品的語言美,意境美。

活動目標:

1、欣賞散文詩,感受散文詩的温馨、優美,充滿幻想的意境。

2、初步理解散文詩的內容,發現花朵與夢的關係。

3、能大膽進行創編,表達自己的感受,體驗想象的樂趣。

4、幼兒活動時遵守秩序的觀念。

5、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知道每個人都會各種不同的夢,夢是在睡眠時才會產生。

2、物質準備:各種顏色的花、花籃,有關此散文的FLASH以及PPT活動過程:

1、以"夢"的話題展開提示性談話。

師:孩子們,你們做過夢嗎?做過什麼夢?(請3-4個幼兒回答。)師:那你們是什麼時間會做夢呢?(深夜的時候,晚上睡覺的時候)師小結:我們小朋友都會做夢,有的夢是快樂的,有的夢是不快樂的。

(PPT)夢姐姐住在一個深綠的樹林裏邊,還有個漂亮的花籃,花籃裏面裝滿五顏六色的鮮花。每到晚上來臨的時候,我就會提着我漂亮的花籃飛出去了。

師:你知道我要去幹什麼嗎?(不知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首優美的散文詩《夢姐姐的花籃》,聽完之後,你就知道我要去幹什麼了。(聽着音樂,教師念散文詩)師:小朋友,散文詩聽完了,你覺得這首散文詩給了你什麼樣的感覺呢?

(好聽,優美。)師小結:散文詩給了我們温馨、優美、寧靜的感覺。

2、分段欣賞。

師:夢姐姐都讓那些小動物做夢啦?(小黃雞、小青蛙、小紅鳥)現在我們一起來到夢姐姐的世界裏去。(依次出示圖片)師:夢姐姐先遇見了誰啊?給了它一朵什麼顏色的花?它做了一個什麼顏色的夢?

幼:夢姐姐給了小黃雞一朵黃色的花,小黃雞做了一個金黃色的夢。

師:夢見了一些什麼?

幼:它夢見了金黃的太陽,金黃的田野,金黃的油菜花……師:誰也在睡覺啊?夢姐姐給了它什麼顏色的花?它做了什麼顏色的夢?

幼:夢姐姐給小青蛙一朵綠色的花,小青蛙做了一個綠色的夢,師:它夢見了什麼?

幼:它夢見了碧綠的湖水,碧綠的荷葉,荷葉裏有一支碧綠的蓮蓬……師:你們看,下一個是誰在做夢呢?夢姐姐給了它什麼顏色的夢啊?它夢見了什麼?

幼:夢姐姐還給小紅鳥一朵紅色的花,讓小紅鳥做了一個紅色的夢。小紅鳥夢見了火紅的楓葉,火紅的果子,火紅的晚霞……

3、共同看PPT,閲讀散文詩。

師:小動物的夢真美,讓我們小朋友和小動物一起做個美夢吧。

4、鼓勵幼兒大膽創編散文。

師:夢姐姐除了給小黃雞、小青蛙、小紅鳥送去了夢,你來想想夢姐姐還會給哪些小動物送去什麼顏色的花?讓它做什麼顏色的夢?它又會夢到什麼呢?(幼兒自由回答)師:夢姐姐啊也把其他小動物做的夢帶來了,我們一起來看看它們都做了什麼夢呢?(PPT)5、互動遊戲,與他人共享美的體驗。

師:聽,是什麼聲音?是搖籃曲在催我們睡覺呢,我們趕快把小眼睛閉起來,也來做一個美美的夢。(放音樂,教師撒花)現在慢慢睜開你們的眼睛。剛剛夢姐姐啊自己也做了一個美夢,我做了個藍色的夢,夢見藍色的大海,藍色的海豚,還有藍色的房子。你們呢?在你的夢中,夢姐姐給了你什麼顏色的花,你做了什麼顏色的夢?又夢到些什麼呢?現在,請你帶着你的美夢去和你的小夥伴説一説,也可以跟後面的客人老師分享一下。

(自然結束)附:散文詩:夢姐姐的花籃在一片深綠色的樹林裏,住着美麗的夢姐姐。夢姐姐長着一對會飛的翅膀,胳膊上總是挽着一隻輕巧的花籃,籃裏裝滿五顏六色的花朵。

白天,夢姐姐是很少露面的,可是每天夜晚,夢姐姐都會提着花籃,從林中輕輕飛出來。

小黃雞正靠在媽媽身邊香甜地睡覺,夢姐姐飛過來,在它的身邊撒下一朵黃色的花。於是,小黃雞做了一個金黃色的夢。它夢見金黃的太陽,金黃的田野,田野上開滿金黃的油菜花。

小青蛙正在水草邊靜靜地睡覺,夢姐姐飛過來,在它身邊撒了一朵綠色的花。於是,小青蛙做了一個綠色的夢,它夢見碧綠的湖水,碧綠的荷葉,荷葉裏有一支碧綠的蓮蓬。

小紅鳥用腳爪抓住樹枝,在樹上睡覺。夢姐姐飛過來,在它身邊撒下一朵紅色的花。於是小紅鳥做了一個紅色的夢。它夢見火紅的楓葉,火紅的果子,天邊照耀着火紅的晚霞……夢姐姐最喜歡那些愛幻想的孩子,她覺得這樣的孩子可比小黃雞、小青蛙和小紅鳥可愛多了,所以,她總是把最美最好的夢送給孩子們。

活動反思:

《夢姐姐的花籃》是一首非常優美的散文詩,散文中提到的夢境給人一種寧靜又美好的感覺。課件是我自己精心製作的,讓幼兒邊聽邊欣賞畫面,可以給予幼兒直觀的視覺經驗,並在不同的夢境中去觸發幼兒的想象力。因此,通過此次語言欣賞活動,不僅讓幼兒在ppt畫面的基礎上進行再造想象,而且可以大膽地表達幼兒的所思、所想。開始部分我利用幼兒感興趣的識字和組詞遊戲引出語言欣賞的主題內容;第二部分採用ppt多媒體來進行教學,用課件展現逼真的色彩,讓幼兒通過視、聽感受散文詩的夢幻色彩、優美意境。本環節採取了開放式的提問,老師提供給幼兒充分表述的機會,引導幼兒發現花的顏色和夢內容的關係,一改一聽、二問、三總結的傳統模式。而是進行分段欣賞-提問-設疑-釋疑-再欣賞的方式層層遞進,通過我的提問"小黃雞得到什麼顏色的花?它夢見了什麼?金黃與黃色有什麼不同?請幼兒説一説在小黃雞的夢裏彷彿看見了什麼?有什麼感覺?--猜猜看在小青蛙綠色的夢中還會夢見什麼?有什麼感覺?--請幼兒説一説在紅頦鳥的夢裏彷彿看見了什麼?有什麼感覺?來引導幼兒大膽想象,我並不是在等待幼兒正確答案的出來,而是鼓勵幼兒儘可能的講述夢的內容,不強求答案的正確度、完整性,不斷引導幼兒用已有知識經驗來推斷下面可能發生的事情。不僅能激起孩子帶着問題學習的慾望,更給孩子創編的空間。在集體講述時,全體幼兒都能有興趣的用完整的句子來講述整首散文。第三環節是在幼兒理解的基礎上學習紡編散文,發揮他們再造想象的能力,鼓勵幼兒創編與花色相應的夢,激發幼兒想象與他人不同的內容,引導幼兒用完整的語言回答,用上優美的詞彙:夢姐姐送給我一朵色的花,我會做一個色的夢,我夢見了……本環節充分給予幼兒大膽想象、大膽表述的機會,讓幼兒告訴大家自己認識的顏色,以及還有什麼東西是這種顏色的。在老師的幫助下,幼兒能以散文中的形式來表述。但在仿編環節中,幼兒的思維不是很開闊,聯想到的事物有類同,如果教師再引導的深入一點,那仿編出來的效果可能還要好。

大班語言妞妞的鹿角教案6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情節,感受故事中人物的心理變化。

2.知道在遇到困難時,要積極樂觀的面對。

3.體驗故事情節的起伏給人帶來的閲讀樂趣。

4.願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5.讓幼兒嘗試敍述故事,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

活動準備:

1.幻燈、白板

2.自制鹿角4對、狹小的門、自主閲讀小圖人手一份

3.三組圖片:

1、穿衣服;

2、出門

3、下樓梯

4.新年音樂、新年裝飾品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用探照燈形式出示鹿角

教師:猜猜它是誰?

幼兒:梅花鹿。

2.教師:那我們把梅花鹿請出來吧。

3.教師:猜猜小女孩頭上為什麼會有鹿角?

幼兒1:她帶的頭飾。

幼兒2:她帶的髮箍。

幼兒3:她覺得好玩,帶着玩的。

(環節簡析:導入時,我運用聚光燈的形式讓幼兒看鹿角猜猜是誰,當孩子們都覺得毫無懸念是梅花鹿時,突然出現小女孩,一個強烈的轉折令人措手不及,這個跳躍的基調也迎合了這本繪本起伏的情節需要。)

二、理解故事。

(一)觀察封面:

1.教師:故事的名字叫《妞妞的鹿角》。

2.教師:妞妞的頭上長出了鹿角,媽媽看到會怎麼樣?

幼兒1:媽媽看到了會很害怕。

幼兒2:媽媽看到了會嚇死了。

幼兒3:媽媽看到了會很生氣。

3.自主閲讀

教師:媽媽會想哪些辦法呢?

幼兒1:會帶妞妞去看醫生。

幼兒2:讓她吃藥。

幼兒3:把妞妞的鹿角藏起來。

4.教師: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一幅圖,請你按照上面的數字順序仔細看,答案就藏在裏面。

(二)理解故事第一段:

1.教師:媽媽請來了誰?

幼兒:醫生。

教師:你是從哪裏看出來?

幼兒1:看到了聽診器。

幼兒2:他穿的衣服。

2.教師:媽媽的表情怎樣?她心裏在想什麼?

幼兒1:很怕。

幼兒2:表情很害怕。

幼兒3:害怕醫生沒辦法治。

3.教師:媽媽又請來了誰?

幼兒:校長。

教師: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幼兒:我認識字的。

教師:看看校長的表情?

幼兒1:看起來很兇。

幼兒2:看起來很生氣。

4.教師:弟弟小南在幹嗎?

幼兒:看書

教師:查出結果了嗎?

幼兒:查出來了。

教師: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幼兒:做了一個手勢。

5.教師:媽媽實在沒辦法,最後又請來了誰?

幼兒:設計師。

教師: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幼兒:我認識字的。

教師:媽媽把設計師請來幹什麼呢?

幼兒1:設計鹿角。

幼兒2:把鹿角藏起來。

6.教師:你覺得這頂帽子怎麼樣呀?

幼兒1:太大了。

幼兒2:太好看了。

幼兒3:太大了,妞妞眼睛都擋住看不見了。

7.教師:為什麼媽媽一次次的暈倒?

幼兒1:因為大家都治不好妞妞的病。

幼兒2:因為媽媽太害怕了。

(三)理解故事第二段:

1.教師小結:既然大家都沒有辦法解決鹿角的問題,還不如笑眯眯地接受它。

幼兒結伴看三幅大圖。

(1)穿衣服

(2)出門

(3)下樓梯

2.教師:誰來説一説,妞妞發生了那些事?

幼兒:穿衣服

教師:這件衣服她能穿的下去嗎?

幼兒:不能。

教師:為什麼?

幼兒:太小了。

教師:那她該選擇一件什麼樣的衣服比較合適呢?

幼兒1:大一點的。

幼兒2:後面有拉鍊的裙子。

幼兒3:背心。

3.教師:她該怎麼走呢?

幼兒1:彎着腰走。

幼兒2:爬着走。

幼兒3:側着身走。

教師:妞妞為什麼要滑下來?

幼兒1:因為鹿角太大了。

幼兒2:因為那個樓梯太窄了。

(四)閲讀故事第三段:

1.教師:妞妞的鹿角還有什麼用處呢?

幼兒1:可以給媽媽掛衣服用。

幼兒2:可以在上面掛禮物。

幼兒3:還可以當滑滑梯呢。

2.教師:新年就要來了,我們一起來打扮一下妞妞的鹿角,和她一起迎新年吧。

3.師幼共同跳舞慶祝新年。

(環節簡析:根據繪本畫面跌宕起伏的情節變化,通過自主閲讀小圖,瞭解媽媽想的哪幾種辦法,大班幼兒有這個能力,活動中完成的較好。考慮到畫面出門、穿衣服、下樓梯的方法與我們生活中是不一樣的,所以我採用了大圖結伴閲讀,讓幼兒有個互相交流的機會。最後慶祝新年,遵循動靜結合的原則,氣氛較好。)

大班語言妞妞的鹿角教案7

活動目標:

1.對詩歌內容感興趣,激發做大班小朋友的自豪感.

2.初步學習有表情地朗誦詩歌.

活動過程:

1.談話,引出課題.問題:

⑴.暑假你們在家都做了些什麼有意義的事?(請小朋友一一舉手回答.)

⑵.哦,你們真棒,經過一個暑假的鍛鍊,我們小朋友又張大了,成為了一名大班的小朋友了.

2.幫助幼兒欣賞並熟悉詩歌內容.

⑴.教師有表情的朗誦詩歌.提問:這首詩歌叫什麼名字?

聽了這首詩歌,你們心裏有什麼樣的感覺?

⑵.請幼兒帶着問題再欣賞一遍.提問:詩歌裏的小朋友幫助別人做了那些事?你們最喜歡哪一句?

3.藉助掛圖,再看幼兒用書,引導幼兒理解詩歌內容.

⑴.提問:詩歌裏大班小朋友幫助弟弟妹妹做什麼?

在幼兒園裏做了什麼?

在家裏幫爸爸媽媽做了什麼⑵.引導幼兒在教師的暗示下練習唸詩歌.

4.引導幼兒學習有表情的看圖朗誦,激發幼兒產生做大班小朋友的自豪感.

⑴.提問:你們喜歡詩歌裏的打扮小朋友嗎?為什麼?

你們想怎樣朗誦這首詩歌呢?(啟發幼兒帶着自豪感朗誦詩歌.)

⑵.提問:你們現在也是打扮的小朋友了.你們還可以問別人做寫什麼呢?

活動反思:

這學期,我們的小朋友都變成大班哥哥姐姐,聽到他們説着“我們讀大班了,是大班的小朋友了,我們當大哥哥、大姐姐了,真高興。”那稚嫩的聲音,滿腔歡喜的模樣,當哥哥姐姐的自豪感,充斥着教室的每有一個角落。

以前總會聽到同事們説:“哎,等到升上大班了,你們就會體驗到升上大班後幼兒各方面的極大轉變,變得很難教育與溝通了。”那真如他們所説的那樣“幼兒升上大班時的性格大差異,很難教嗎”?

今天,我和孩子一起學了詩歌《我是大班小朋友》,在本次活動的過程中,我通過有關“大班小朋友應該怎麼做?”的談話,很好地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孩子們都很積極地回答,如:不挑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上課認真聽講、積極舉手發言等等。從孩子們的交流、發言中,我真的感受到他們長大了,能夠完成許多以前自己不想、不能、不敢做的事了。我發現:“原來孩子們長大了,能更好地溝通了。”只要選擇適合孩子們的方式,相信孩子們會接受並堅持的。在教學環節中,老師通過播放課件,朗誦詩歌的形式,引導幼兒邊聽邊記,聽完了兒歌,教師提問兒歌中説到了什麼?大部分幼兒能主動地舉手發言,説出聽到的內容,個別幼兒如:張恩祈小朋友還能大膽朗誦。在感受詩歌部分,我通過多樣化的化的形式,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歌所表達的情感,充分地激發出來孩子們身為大哥哥、大姐姐的自豪感,知道大班小朋友要變得更懂事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將繼續引導幼兒以哥哥姐姐的身份要求自己,嚴格督促幼兒的行為,使孩子能夠更全面、健康的發展。

在活動中,我深切感受到孩子真的長大了。

大班語言妞妞的鹿角教案8

活動目標

1、能用感官辨別出不同味道的食物,並用語言描述自己的感受。

2、嘗試用“ABB”結構的詞語來描述味道的特徵,如:香噴噴、甜滋滋、酸溜溜、辣乎乎、鹹津津等。

3、根據已有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4、培養幼兒大膽發言,説完整話的好習慣。

5、鼓勵幼兒敢於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過程與方法

用情景導入激發幼兒對食物味道的描述,引導幼兒初步接觸“ABB”結構的詞語。接着讓幼兒體驗食物和調料的味道再引導幼兒學習描述它。在幼兒有了這些體驗後讓幼兒用兒歌的方式來整理學到的“ABB”結構的詞語。

情感態度與價值

願意感受不同食物的味道並嘗試描述。

活動重點

能用感官辨別出不同味道的食物,並嘗試用“ABB”結構的詞語來描述自己的感受。

活動準備

餅乾、辣椒、鹽、白糖、檸檬、西瓜、橘子等食物。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可多好吃的,小朋友們想不想嘗一嘗?但是老師在讓小朋友們嘗這些食物之前想了解一下小朋友都喜歡什麼樣的味道好嗎?

二、老師引導幼兒説説食物的味道,啟發幼兒用“ABB”的結構詞語來描述。

師:食物的味道可以怎麼説?比如有小朋友説他可喜歡吃糖了,那糖的味道可以怎麼説?(引導幼兒學習:甜滋滋、香噴噴等詞語。)

三、組織幼兒品嚐食物,並讓幼兒交流品嚐的結果。

1、師:現在小朋友們可以品嚐老師為大家準備的食物了,但是嘗過之後要想一想這個味道該怎麼説呢?

2、老師讓幼兒在組內先交流。老師巡視並觀察,同時跟幼兒交流食物的味道,引導幼兒大膽講述自己的感覺。

四、集體交流品嚐結果。

1、師:請小朋友回憶一下剛剛自己都嚐到了那些食品?你還記得它的味道嗎?

2、老師依次出示食物,引導幼兒用“ABB”的結構詞語來進行描述。

五、引導幼兒編兒歌記憶“ABB”結構的詞語。

1、今天我們嚐到了好吃的食物和調料,我們還學會了好多新的描述味道的詞語對嗎?我們來講它們編成兒歌,好不好?

2、引導幼兒編兒歌。

香噴噴的餅乾,甜滋滋的西瓜;

酸溜溜的檸檬,甜滋滋的橘子。

辣乎乎的辣椒,鹹津津的鹽巴,

麻乎乎的花椒,甜滋滋的白糖。

活動延伸:

小朋友們回家和媽媽一起看看家裏或者廚房還有什麼食物或者調料,在媽媽的允許下嚐嚐它的味道再和媽媽討論一下它的味道好嗎?

猜你喜歡

熱點閲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