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精選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彙總10篇

本文已影響 1.58W人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選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彙總10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探索影子,獲取有關影子形成、變化的具體體檢。

2.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3.激發幼兒探索影子現象的興趣和好奇心。

4.樂意與同伴合作遊戲,體驗遊戲的愉悦。

5.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活動準備:

1.一隻燈或手電筒等光源。(作手影遊戲用)

2.幼兒用書畫面“這些手影像什麼”。

活動過程:

1.激發幼兒對影子的注意。

“小朋友,你見過影子嗎?”“什麼時候會有影子?”(太陽光、電燈光照着我們的時候就有影子了)“還有什麼東西有影子?”(樹、花、房子、動物等)“為什麼會有影子呢?”(幼兒猜測並討論)用手電筒做實驗,使幼兒知道因為物體擋住了光就有了影子。

2.引導幼兒觀察物體的影子及變化

“請你到外面看看自己的影子是什麼樣的?”“請你再找一找、看一看,還發現了哪些影子?它們是什麼樣的?會不會變?為什麼會變?怎麼樣就使自己沒有影子了?”(我們把光的位置改變了,影子變會改變,躲到陰暗處,就沒有影子了。讓幼兒改變光照的位置觀察影子的變化)

3.引導幼兒閲讀幼兒用書,玩手影遊戲。

“下面我們來玩手影遊戲。老師用手做一個影子,讓你們猜這是什麼?然後再跟老師學着做好嗎?”師生共同做手影遊戲。“我們變了這麼多手影,你們知道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不同手影嗎?”(手的不同姿勢形成了不同的影子)

活動建議:

啟發幼兒注意晚上在馬路上,路燈照着自己的影子有什麼變化。

活動反思:

由孩子在户外活動不經意的一個遊戲,給了我構思,捉住了他們喜歡玩的這個特點,同時這個活動比較貼切生活,由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引出進一步探索,在設計中我由淺及深,層層遞進擴展和深化了幼兒關於影子的概念,還通過玩手影這一活動環節,強化了活動的趣味性。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感受和表現歌曲的3/4拍節奏。

2、創編各種不同的小雪花飛舞的動作,表現樂曲的強弱規律。

3、通過整體欣賞音樂、圖片和動作,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內容。

4、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重點難點

1、感受和表現歌曲的3/4拍節奏。

2、創編各種不同的小雪花飛舞的動作,表現樂曲的強弱規律。

活動準備

1、小雪花的圖片。

2、請小朋友用自己話的描述一下雪花飄舞的的樣子。

活動過程

一、在《小雪花》樂曲的伴奏下,做雪花飄舞動作引起幼兒興趣,引出課題。

二、學唱歌曲《小雪花》。

1、聽音樂,説出音樂是幾拍子的。

2、和教師一起用拍手等動作表現3/4拍節奏。

3、注意掌握歌曲的句首重音。

4、教師範唱。幼兒説出歌曲內容。

5、輕聲完整學唱。

三、體驗歌曲的起伏與休止,探索《小雪花》的飄舞動作。

1、大家都來扮一朵小雪花,在錄音的伴奏下一面唱歌一面舞蹈。如果歌聲停了,“小雪花”就不動了。

2、在歌曲錄音伴奏下,用不同的動作,表現小雪花,音樂休止時保持原姿勢不動。

3、集體練習同伴的創編動作:如前進、搖晃、後退、轉圈等。

四、合作律動

1、在錄音伴唱下,自由結伴、合作做“小雪花”。

2、反饋幼兒創編的“小雪花”,並集體練習。

3、嘗試邊唱歌邊做動作,停止是堅持不動。

4、全體幼兒做“小雪花”隨音樂飄向遠方,出教室。

教學反思

9月剛開學的第二個星期,我把藝術書打開就發現了歌曲《小雪花》,感覺特別好聽,我就很快準備了教具,上了這節音樂課。主要設計了四個環節:導入——學唱歌曲 ——探索小雪花的飄舞動作——合作律動,我覺得各環節過渡自然,在學唱過程中,幼兒充分體驗歌曲的旋律美和歌詞美,從而產生愉悦的、美好的情感。並鼓勵孩子隨着音樂用動作自由大膽地表現《小雪花》輕柔飄落的情景,通過肢體動作表現、感受小雪花給我們帶來的快樂。最後幼兒隨着《小雪花》音樂,做雪花飛舞的動作出活動室。激發孩子對小雪花的興趣和這首歌的興趣。整個活動過中,孩子們的積極性一直很高,完成了活動目標,效果較為理想。

但是,由於自己以前很很少帶音樂課,沒有豐富的經驗,因此課後仍然覺得還存在着很多缺憾:

1、如果這節這課放在冬天下雪的時候上,孩子們的興趣會更高,效果會更好的。

2、導入不夠新穎。

3、歌曲的休止體驗上,小部分幼兒沒有掌握。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不斷的探索和創新,備課儘量備的更細緻些,多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上好每一節音樂課。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瞭解幾種常見珍稀動物的名稱、典型特徵、生活習性,理解珍稀的含義。

2、讓幼兒學會觀察動物的外部特徵,提高幼兒的思維水平和合作意識。

3、培養幼兒有愛動物的情感和保護珍稀動物的意識。

4、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5、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活動重點和難點

1、活動重點:理解珍稀的含義,瞭解常見珍稀動物的外部特徵和生活習性。

2、活動難點:培養幼兒對動物的情感,教會幼兒要熱愛動物和保護動物。

活動組織策略

1、活動組織形式及方法

採用室內教學的方法,教師和幼兒互動來完成整個教學過程,教師要靈活運用各種方式,以調動幼兒主動參與的積極性。

2、媒體選用及安排

使用多媒體播放有關珍稀動物的視頻和圖片。

活動準備

收集常見珍稀動物的圖片、資料以及相關視頻。

活動過程

(一)設疑導入,激發幼兒的興趣

教師:“小朋友們,你們喜歡動物嗎? 你們都知道哪些動物啊?(幼兒較易回答)那你們知道什麼是珍稀動物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珍稀動物。

(二)師幼互動

1、理解“珍稀”的含義:地球上有許多可愛的動物,像我們常見的有狗,貓、兔子等等,但有些動物卻非常稀少,我們就稱這些動物為珍稀動物。

2、教師:“現在小朋友們都知道珍稀動物的含義了,那你們知道我國有沒有珍稀動物呢?有的話又有哪些呢?”

3、教師:“誰願意介紹一下你所知道的珍稀動物,它是什麼樣的呢?”

4、老師出示常見的幾種珍稀動物(大熊貓、金絲猴、藏羚羊、丹頂鶴、東北虎)的圖片。

5、師:“小朋友們看,圖片上的是哪種珍稀動物啊(大熊貓),它是什麼樣的呢?(體型肥碩似熊,頭圓尾短,頭部和身體的毛色黑白相間分明。)”

6、師:“你們喜歡大熊貓嗎,為什麼呢?我國經常將大熊貓送給外國友人,你們知道這又是為什麼嗎?(教師介紹:大熊貓師我國的國寶,是我國送給外國友人的珍稀動物,是友誼和和平的一種象徵。)”

7、教師具體介紹金絲猴,藏羚羊、丹頂鶴、東北虎的外部特徵及其生活習性,並出示相應的圖片。

8、師:“今天我們學了很多珍稀動物,那小朋友們最喜歡哪種珍稀動物,為什麼呢?

9、師:“小朋友們知道為什麼珍稀動物變得“珍稀”嗎?

10、師:我們應該怎樣保護這些珍稀動物呢?小朋友們又應該怎麼做才能不讓它們受到傷害呢?

11、教師和幼兒一起觀看視頻、錄像,讓幼兒知道全國人民都在努力的保護這些珍稀動物,激發幼兒對動物的愛護和憐憫之心。

(三)教師提問

1、今天我我們認識了許多珍稀動物,那“珍稀”是什麼意思呢?

2、我國有珍稀動物嗎?今天老師介紹了哪幾種珍稀動物?

3、我國的國寶是什麼,它是什麼樣的,有哪些特徵嗎?

4、金絲猴、丹頂鶴、藏羚羊、東北虎又是什麼樣的呢?

(四)活動總結

1、教師小結:這些珍稀動物都受到國家和人民的保護,否則就像恐龍一樣早已滅絕,我們就再也不能見到它們了,因此我們一定要好好的保護它們,讓他們快樂健康的生活在地球上。

2、鞏固練習

(1)教師出示圖片,讓幼兒回答,並介紹他們所知道的。

(2)讓幼兒畫出今天所學的珍稀動物,進一步加深印

(五)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收集我國其他珍稀動物的圖片,共同佈置“珍稀動物”圖片展。

教學反思:

通過本次的教學活動,幼兒知道了一些常見的珍稀動物及其生活習性,初步培養幼兒對動物的熱愛的情感,激發幼兒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通過圖片的展示激發了幼兒的興趣。但在後來的教學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課堂的秩序,氣氛都沒有得到有效的控制,下次活動過程要進一步的改進和完善。並且大班的孩子更多地喜歡説,不能夠耐心地去傾聽。當然在這種活動中,幼兒的興趣點還是很多的,它們更過地想去認識與瞭解動物。因此我決定以後要多給它們開展這類活動!

小百科:珍稀動物包含陸生生物類(如:小熊貓、白頸長尾雉、大熊貓、伊犁鼠兔、金絲猴、白䴉等)、水生生物類(如:揚子鱷、白鰭豚等)、兩棲類(如:黑軟殼龜、中國大蠑螈、娃娃魚等)、爬行類(如:印度蟒,揚子鱷等)。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遊戲目標:

1.練習站立側翻身,發展動作的協調性。

2.體驗合作遊戲的快樂。

3.喜歡參與遊戲,體驗。

4.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遊戲準備:

熟練兒歌的內容

遊戲玩法:

幼兒倆人一組,手拉手相對站立,邊念兒歌邊左右擺動雙手,念至兒歌最後一個字時倆人同時從手臂下翻身。(中班幼兒可先轉體180度,背對背站好。準備一下,念兒歌,再轉體180度,面對面站立,這樣繼續進行;大班幼兒可連續翻。)

遊戲規則:

幼兒倆手必須拉緊不能鬆開附兒歌:

炒炒炒,炒豆豆炒完豆豆翻筋斗

浸在遊戲的快樂中,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初步有了合作的意識。在整個活動中,幼兒的自主性很強,而教師既是組織者,又是參加者。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及發展情節,體驗老奶奶的鄰居樂於助人的好品質。

2·學會觀察,區分不同。

3·認識"開心"·"漂亮"·"舒服",能用它們説一句話。

活動流程:

(一)用《表情歌》導入:

馮老師最近學會了一首歌,小朋友們和我一塊唱好嗎?

問:小朋友開心嗎?今天呀,我給小朋友們帶來一個好聽的故事,故事中的人物是不是也很開心呢?小朋友可要仔細聽哦!(故事欣賞)

(二)聽完了故事,我們一起為它取個好聽的的名字吧。(板書標題)

(三)馮老師把這個好聽的故事畫成了漂亮的畫,我們一起來看看好嗎?

拿出掛圖,讓幼兒比較,並提問:

(1)畫面上是誰呀?兩幅圖中的老奶奶有什麼不同?

(2)你們從哪兒看出老奶奶很難過呢?她是因為什麼事情感到難過呢?

·門口的台階 ·衞生間濕滑的地磚 ·家裏的白牆壁(3)老奶奶出門後,她的家裏為什麼會傳出刷刷刷·砰砰砰·鏘鏘鏘的聲音?(鄰居們幫老奶奶改造房子)(4)結果老奶奶的房子有什麼地方不一樣呢?

·台階不見了 ·衞生間多了一根扶手 ·白牆壁被刷成粉紅色(5)老奶奶喜歡改造後的房子嗎?她開不開心?是誰給她帶來了快樂,使她開心的呢?

(四)教師小結:

是呀,正是因為有了鄰居們的幫助,使老奶奶開心起來,這時的鄰居看到老奶奶高興自己也很開心。所以當小朋友們遇到需要幫助的人該怎麼辦呢?(對了,要樂於助人)(五)馮老師手中有三個愛心寶寶,他們平時最愛幫助別人了,他們今天想跟小朋友們玩一個詞句遊戲,你們想不想玩呢?(老奶奶住在漂亮舒服的房子裏好開心好開心呀!)出識詞卡進行認讀:開心·漂亮·舒服 並用每個詞説一句簡單的話(六)結束語:小朋友們表現得真好,最後請小朋友們拿出語言書把這個故事講給同桌聽。

老奶奶一個人孤獨地居住在一間大房子裏,最近她常因不開心的事而連聲歎氣。如:上台階時,不小心絆了一跤;洗澡裏又因為濕滑的地磚而滑倒;家裏的白牆壁讓她覺得冷冷清清、孤孤單單的。唉!唉!老奶奶最近常常一聲連着一聲地歎氣。大房子裏陣陣的歎氣聲傳到到鄰居們的耳朵裏,他們聚在一起商量:要用什麼方式才能讓老奶奶每天住得舒舒服服、高高興興的呢?他們想了很久。

有一天,不開心、愛歎氣的老奶奶提着皮箱出遠門去了。這時,鄰居們大大小小、老老少少提着油漆桶,拿着刷子、槌子和各式工具跑進老奶奶的大房子,不一會兒,刷刷刷、嘭嘭嘭、鏘鏘鏘,大房子裏傳出好熱鬧的聲音。

幾天後,老奶奶拎着皮箱回來了。她剛想提腳上台階,咦?台階不見了,一道鋪着彩色磚塊的斜坡在屋前,老奶奶慢慢地走上去,雙省力又穩當,接着老奶奶開了門,她又驚呆了,白白的牆壁被粉刷成粉紅色,上面還有美麗的花紋,屋裏既漂亮又暖和。"多舒服的房子呀!"老奶奶放下皮箱想去洗手,她小心地走進洗手間,順手摸到一根光滑的木扶手,扶着它前進,再也不會滑倒了。是誰想得這麼周到?"老奶奶!希望你過得舒服又開心。"一羣鄰居朋友捧着鮮花走進老奶奶的家。

"謝謝你們體貼地幫我修了這間讓我開心的房子,瞧!我買了很多小朋友們喜歡的圖畫書和玩具,如果你們多來陪伴我,我會更加開心!"從此,老奶奶有了一座讓她處處開心的大房子,這房子裏天天都傳出老奶奶和鄰居們開心的笑聲。奶奶真的好開心好開心呀!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教材簡析:

測量是一個比較傳統的科學內容,以往的測量活動大多是教師為幼兒提供一定數量的測量工具如:筷子、繩子、粉筆、吸管等,讓幼兒進行測量的,他們的思維就大多被侷限在教師所提供的工具內,創造性得不到充分的發揮。然而,現實生活中,可供幼兒進行測量的工具有很多很多,有的甚至我們成人都想不到,但是幼兒卻能夠去發現。

設計理念:

本活動從幼兒的實際生活出發,將幼兒身邊的事物"桌子"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引起幼兒的興趣,讓他們自己動手、動腦,自主的探索、發現、操作,進而創造,從而獲得測量的正確方法與經驗,從中體驗經過他們自己探索發現而獲得的成功,讓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活動目標:

1.幼兒能創造性地使用各種工具進行自然測量,初步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並記錄測量結果。

2.幼兒能積極動腦,解決測量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3.學會與他人合作進行測量,體驗合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1.蠟筆、紙人手一份2.桌子八張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起幼兒探索的興趣。

師:小朋友,你們看,我們教室裏有好多桌子,我們天天都要用到它,可是你們知道這些桌子有多長嗎?

那就讓我們自己動腦去量一量吧!

[《綱要》中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在幼兒生活中,可以用來進行測量的工具有很多,因此活動一開始我以幼兒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桌子來導入,直接進入正題,通過問題"桌子有多長"一下子調動起幼兒的興趣,讓孩子尋找身邊的測量工具並積極地去動手操作,解決疑問。]

(二)幼兒進行測量,自己動腦尋找量具進行測量。

量完後提問:

1.你剛剛是用什麼量的?(幼兒介紹自己使用的量具)

2.那你是怎麼量的呢?請你來給大家示範一下。(請多個幼兒回答並示範)

3.你覺得他的這種方法怎麼樣?(每請一個幼兒示範後,讓其他幼兒評價一下)

4.教師與幼兒一同總結,從而得出正確的測量方法:從左往右或者從上往下開始測量,如果長度不夠,做好標記,再從標記處接着往下量。

[教室裏可供幼兒進行測量的工具有很多,幼兒紛紛尋找測量的工具,有的孩子用的是自己的手,有的用的是蠟筆盒等等,他們用自己的方法、自己的工具去初步感知測量,充分發揮了孩子們的自主性與創造性;而交流的過程則是讓孩子大膽的説出自己的做法,教師始終支持孩子的活動,只作適當的引導,不同的做法其實是孩子智慧的碰撞,最終孩子在交流評價的過程中找到了正確的測量方法。這樣的過程讓幼兒感到是他們自己在獲得經驗,獲得知識,而不是老師説教、灌輸給他們的。真正感受到了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了發現的樂趣。](三)幼兒第二次操作:再次測量桌子的長度,並記錄測量結果。

師:現在老師要請你們用和剛剛不一樣的方法,再去量一量桌子的長度,然後把你用的量的工具和測量的結果記錄下來。你記錄的結果要自己看得懂,別人也要看得懂。

1.幼兒進行測量,教師進行觀察指導。

2.你是用什麼量的?怎麼量的?你量的結果是怎樣的?(讓幼兒出示測量記錄表)3.你們有沒有發現什麼問題呢?為什麼同一張桌子,你們量了之後記錄下來的結果不一樣呢?(幼兒討論後回答)4.教師小結(邊演示邊操作):雖然量的工具不同,但是量出來的桌子的長度還是一樣的!

5.介紹常用的測量工具,直尺、捲尺等。

[本環節是對上一環節的鞏固。有了第一次的測量經驗,這次就容易多了,因而我在這一環節增加了難度,讓幼兒用和第一次不一樣的方法測量,而且還要記錄。記錄的過程也是幼兒創造力和能力的體現,因為幼兒由於能力差異,記錄的方式會不一樣。活動在此逐漸深入,引導他們發現問題,即"為什麼同一張桌子測量記錄的結果卻不一樣"然後在討論的過程中找出問題的答案:原來是測量的工具不一樣,但桌子的實際長度是不會變的,教師同時適時的引入生活中常見的測量工具,拓寬孩子的.經驗。教師始終都是讓幼兒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只在關鍵時刻用問題來引領幼兒,起一個"推一把"的作用。](四)幼兒自由選擇測量對象,進行測量並記錄。

師:我們生活中,還有許多東西可以去量一量,你還想量什麼呢?在量的時候,把你量的對象、量時用的工具和量的結果都記錄下來。你還可以和別人對照一下,同一樣東西,量的結果一樣嗎?如果你一個人不行的話,你可以找好朋友一起去測量。

1.幼兒自由測量,教師觀察並指導。

2.幼兒之間相互交流測量的過程。

3.集體交流評價。

4.教師總結。

孩子們在學會測量並記錄之後,興趣就更大了,為此,教師適時地滿足孩子的需要,讓孩子去量自己想量的東西,只是孩子們測量的範圍更廣了,教師也給予孩子更多的自主空間和選擇的權利:你還想量什麼?同時鼓勵幼兒進行合作測量:如果你一個人不行的話,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去測量,讓孩子從中體驗合作的快樂、共同解決問題的快樂,使同伴之間的關係更為融洽。]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設計思路

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殘疾人,幼兒很想幫助殘疾人,但他們對殘疾人的現實生活了解很少。於是,我在“關愛殘疾人”系列主題活動中選擇盲人為對象,設計了大班學習活動“做你的眼晴”。首先,通過展示盲人的生活片段,讓幼兒瞭解盲人的生活;其次,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讓幼兒親身體驗,做一次“盲人”,瞭解盲人最需要什麼樣的幫助;最後,讓幼兒在生活中尋找各種可以幫助盲人的小事,學做盲人的眼睛。

大班幼兒的社會性情感已經有了一定的發展,通過活動“做你的眼睛”不僅能激發幼兒的興趣,滿足他們渴望幫助他人的心理需求,還能促進幼兒社會性情感的發展。

活動目標

1.通過體驗盲人的生活,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

2.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想出關愛盲人的方法。

3.通過幫助盲人,懂得人與人之間需要相互幫助、相互關愛。

活動準備

盲人的生活短片、眼罩、模擬盲人生活的場地、歌曲《感恩的心》等。

活動過程

一、引入話題

1.播放盲人的生活短片。教師介紹短片中的人物——盲人叔叔。

2.幼兒觀看盲人的生活片段,重點觀察盲人生活中的不便之處,感受盲人的堅強意志,為下一步體驗盲人的生活奠定基礎。

二、體驗盲人的生活

1.交流觀看短片的體會。

(引導幼兒完整表達出自己所觀察到的細節,尤其是盲人生活的不便之處,使其對盲人的生活有初步的瞭解。)

2.體驗盲人的生活。

幼兒帶上眼罩,模擬盲人上街購物、出門乘車等生活情景,讓幼兒體驗盲人生活的諸多不便,懂得幫助盲人要從生活中的各種小事做起。

(通過這一換位體驗有助於加深幼兒對盲人生活的瞭解。)

3.交流體驗盲人生活的感受。

(教師幫助幼兒理解盲人的心理和情感,讓幼兒認識到,盲人通過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難也能像大家一樣愉快地生活。這一環節教師重點要激發幼兒產生幫助盲人的強烈願望。)

4.做盲人的眼睛。

你們能為盲人做些什麼呢?鼓勵幼兒以親身體驗為基礎,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説出盲人到底需要什麼樣的幫助,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看見盲人遇到困難時應該採取什麼樣的行動?

三、播放歌曲:《感恩的心》

1.幼兒傾聽歌曲,説説歌中唱了什麼?

2.幼兒和教師一起聽、唱歌曲。

(這一環節主要讓幼兒在體驗盲人生活的基礎上,感受歌詞的內涵並理解人與人之間的美好感情。)

四、設想幫助盲人的方法

1.想象當自己遇到了盲人,而且這個盲人正遇到困難時,可以用怎樣的方法去幫助他們呢?用繪畫的形式將自己的方法記錄在自己的本子上。

2.小組同伴相互交流幫助盲人的方法,教師彙總、展示幼兒的各種方法。

反思

一、基於幼兒經驗,有生活感受

幼兒的生活經驗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前提,凌駕於生活經驗之上的教學很難被幼兒理解,也不能引起幼兒的共鳴,“做你的眼晴”是在幼兒對盲人生活有一定了解的基礎上設計的。整個教學活動環環相扣、層層遞進。教學過程中播放盲人的生活短片,能讓幼兒再認盲人的實際生活,活動中幼兒亦能產生情感互動。

二、連接課堂內外,注重以小見大

幼兒園的教學內容多是社會生活的縮影和反映,因此,教師既要在課堂內營造社會生活的場景,又要善於把課堂搬到社會生活之中,要注意課內外知識經驗的結合,“做你的眼晴”正是遵循了這一規律。隨着教師把盲人帶進課堂,通過感悟一體驗一理解的方式讓幼兒瞭解盲人,並尋找生活中各種可以幫助盲人的小事,最終提升其教育意義。尤其是第四環節——設想幫助盲人的方法,幼兒憑藉對盲人的情感和理解設想現實生活中各種可以幫助盲人的方法,從而達到學有所用、學以致用的目的。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感受恐龍在運動中的身體形態,嘗試用肢體動作來模仿。

2、藉助欣賞、模仿及已有經驗,大膽表現恐龍的不同動態。

3、在合作中共同使用畫紙並能清楚地講述自己作畫的意圖。

  【活動準備】

1、幼兒已瞭解恐龍的種類以及恐龍生活的習性、環境,已聽過關於恐龍的故事。

2、恐龍圖片多幅,繪本《你看起來好像很好吃》、《你很特別》。

3、水粉筆,顏料,英文報紙(或牛皮紙)。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回憶對恐龍的認識。

師:前幾天,我們小朋友認識了恐龍,知道了恐龍的一些生活習性,誰願意來講一講?(有霸王龍、長頸龍、翼龍、劍龍等;它們有的是食肉恐龍,有的是食草恐龍;有的是在陸地上走的,有的是在天上飛的……)

2、觀察圖片,感受恐龍在動態中的外形特徵。

(1)出示“走路”恐龍的圖片。

師:這是什麼恐龍?(霸王龍)看它現在的樣子,你覺得它在幹什麼?你是怎麼看出來的?(引導幼兒觀察恐龍走路時的腿的樣子)請幼兒學一學它的動作。

(2)出示“彎腰”恐龍的圖片。

師:這幅圖你覺得恐龍它又在幹嗎?它的頭怎麼樣了?身體是什麼樣的?(觀察恐龍的腰部)恐龍的前肢和腿有什麼變化?恐龍的腳趾和剛才走路的恐龍腳趾一樣嗎?不一樣在哪裏?你們覺得“彎腰”的恐龍身體可以用什麼樣的線條來畫?

(3)出示“對打”恐龍的圖片。

師:這兩隻恐龍它們在幹什麼?這兩隻“打架”的恐龍身體是什麼樣的?為什麼我們只能看到這隻恐龍身體的一部分?(讓幼兒發現遮擋關係)你們發現沒有,“打架”時恐龍的尾巴是怎樣的?尾巴後面畫有幾條短線,為什麼要畫這幾條短線呢?(介紹輔助線條的作用)

●教師在出示圖片時,要注意層次性,如提供給幼兒的圖片應從簡單到複雜,層層遞進。

3、幼兒大膽作畫,教師進行指導,鼓勵幼兒畫出恐龍的不同動態。

師:今天我們來畫恐龍,畫你自己喜歡的恐龍,地上走的、天上飛的,各種各樣。

4、展示作品,師幼互評。

請幼兒説説自己畫的恐龍在做什麼。

  活動建議

☆活動廷伸:將幼兒的作品陳列在班級展示區中,讓幼兒進行經驗交流與分享,嘗試將繪畫作品編成故事進行講述。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9

目標:熟練掌握8的分合法

準備:數字卡棋盤不同顏色的棋子旋轉六面體各色旗

撲克牌

玩法:每組5名幼兒,一幅棋盤,每位幼兒一套1——7的撲克牌,每名幼兒持一粒不同顏色的棋子,將各自的棋子放在起點,按照自己的標誌次序輪流擲旋轉六面體,擲出數字幾,就向前走幾步,如果走到沒有圖案的格內,就讓下一位幼兒擲旋轉六面體;如果走到有圖案的格子內,就大聲説出圖案的數量,並向其他幼兒提問該數字和哪一個數字合起來是8,然後與同伴一起從自己的數字卡中拿出相應的數字卡,拿對的幼兒向前走一步,拿錯的幼兒原地不動,看誰先走到終點,誰就在城堡的最底層插一面與自己棋子顏色相同的彩旗。遊戲反覆進行,誰的彩旗第一個到達城堡的頂端,誰就取得勝利。

規則:1、遊戲要按順序輪流擲旋轉六面體。

2、必須按照要求拿對相應的數字才能繼續往前走。

過程:1、請幼兒到棋館下棋,引起幼兒的興趣

2、交待遊戲的名稱、玩法和規則

3、幼兒進行遊戲,教師巡迴指導

4、遊戲結束,教師小結。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瞭解風產生的原因、風的特徵和風的種類。

2、動手"製造風",感受風的力量和等級。

3、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現現象,並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4、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活動準備】

1、課件—可以產生風的物品

2、注射器、氣球、電吹風、風扇、尋找不同的風等。

【活動過程】

一、動手實驗,瞭解風產生的原因。

1、教師用注射器吹起一個氣球,並用細繩紮好。

在吹氣球的過程中,與幼兒互動。

教師:氣球有什麼變化?(變大了。)

為什麼變大了?(因為有"氣"進入氣球。)

“氣”從哪兒來?(從針筒中來。)

針筒中的“氣”從哪兒來?(從空氣中來。)

小結:我們周圍都是空氣(為下面認識風產生的原因打下基礎)。

2、教師打開電風扇,讓幼兒感受到"風"。

教師:現在將風扇關閉,你還能感覺到風嗎(沒有風了)。

小結:當打開電風扇時,由於空氣流動,我們感覺到了風,當關閉電風扇時,空氣不流動,

所以就沒有風了。因此,風是由於空氣流動產生的。

二、幼兒實驗,加深對風產生原因的認識

1、小朋友選出自己喜歡的物品,試一試如何讓空氣動起來產生風。請幼兒説一説自己是怎麼玩的(各組選出代表)。

2、教師將吹起的氣球發給幼兒,請他們兩人一組,將氣球裏的氣放出,感受空氣被壓迫出來的動力,是否形成了風。

3、分組討論:你在日常生活中,還能在什麼時候發現風或製造風。

(騎車,汽車開動,快跑的時候)。

三、歸納總結,分析風的種類。

1、根據活動準備,尋找生活中不同的風。

現在就請大家來説一説,你們都找到了哪些風。

(空調吹涼風;颳大風時很冷;打開冰箱有涼風;颱風;媽媽灑完香水後有香風;電吹風裏的風很熱。)

教師小結:生活中有許多不同的風,小朋友用不同的方法在不同的地方找到了這些風。

風是一個大家族,大自然中還有許多類型的風可以按等級分,按季節分,按風向分。

如一級炊煙隨風偏,二級風來吹臉面,三級風吹葉動彩旗飄,四級風吹飛紙片……

夏季的風温暖潮濕,冬季的風寒冷乾燥。

請幼兒根據兒歌判斷現在室外風的等級。

2、實驗風的乾濕、風向。

用風扇將噴出的水霧吹向孩子,讓大家感受風潮濕的感覺,並引導孩子回憶下雨時風的特點

(有點涼,吹在身上有濕的感覺)。

再用電吹風吹向幼兒的頭,感覺風很熱很乾燥

點燃蠟燭,讓孩子拿着站在窗口、門口和走廊上,觀察火苗的方向,並説出風是從哪兒吹來的。

教師總結:小朋友瞭解了判斷風的等級、風向和風的乾濕的方法,這都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

總結出來的經驗,這些經驗對你們以後的生活有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歡

熱點閲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