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六年級教案

語文六年級下冊教案

本文已影響 2.52W人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語文六年級下冊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六年級下冊教案

語文六年級下冊教案1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生字詞,並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孕育”“滲透”“襯托”

3、能找出表達課文的中心句子,弄清作者是從哪幾方面讚美廣玉蘭的。

教學重難點:

弄清作者是從哪幾方面讚美廣玉蘭的。

四、教學準備:課件

五、總課時: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瞭解大意。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生字詞,並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孕育”“滲透”“襯托”。

教學過程:

揭題導入

1.春暖花開,校園裏各色的花競相開放。今天,咱們再認識一種花——廣玉蘭。

2.板書課題:廣玉蘭(齊讀) 3.同學們見過廣玉蘭嗎?你能給大家作個介紹嗎?

4.作者筆下的廣玉蘭又是什麼樣的呢?他從哪幾方面來寫的呢?

二、初讀指導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順課文。

2.檢查自讀情況。

(1)指名讀生字詞。

滲透、概括、花蕊、嬰兒、惹人喜愛、孕育、鐵鏽色、呈、旺盛

開火車讀,齊讀,注意前後鼻音的區別。

(2)理解部分生字詞。

3.理清脈絡。

(1)默讀思考:

作者是從哪幾方面來寫廣玉蘭的?課文可以分為幾段?

(2)交流:

①作者是從花的顏色和質感、花開的形狀、葉子三方面來寫的。

②課文可以分為三段:

4.指名分段讀課文。

三、學習課文第一段

1、學習第一段。

(1)輕聲朗讀第一段。

(2)思考、回答。

是什麼吸引了作者去欣賞廣玉蘭的?

(3)指導朗讀。

自由讀,齊讀

四、指導書寫生字

指導書寫。

板書設計

18、廣玉蘭

幽香

花色彩、質感

形態

葉子終年不敗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背誦第三自然段,能找出表達課文中心的句子,弄清楚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讚美廣玉蘭的。

2、能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理解作者為什麼喜愛廣玉蘭,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激勵學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教學過程:

一、複習回顧,導入新課。

廣玉蘭是一種高大的常綠喬木,花很大,散發着陣陣幽香。正是在這幽香的吸引下,每當作者散步時,他都要去觀賞一下廣玉蘭,漸漸地,作者熟悉了它,然後向我們描繪了它的特點。

精讀第二段

1、默讀第二段,想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描繪廣玉蘭的,着重寫了哪一方面。

2、理解第二自然段。

指名讀,找兩個詞概括花的特點。

從哪些語句看出來?

難怪作者感歎道

3、理解第三自然段。

作者又向我們介紹了什麼?自由讀第三自然段,找出概括這一小段意思的重點詞語。

聯繫插圖,你覺得哪些語句寫得好?為什麼?你從

中體會出作者的什麼感情?

最後這一句在這一自然段中起了什麼作用?

指導朗讀、背誦

4、理解第四、五自然段。

作者不僅寫了廣玉蘭花瓣的形態美,還寫了它的什麼?

葉片有什麼特點,你從哪兒看出?

出示實物,理解課文。

指導朗讀4、5節。

精讀第三段

你想對廣玉蘭表達什麼感情嗎?

齊讀最後一句。

總結全文。

本文字裏行間都洋溢着作者對廣玉蘭的愛,你覺得作者為什麼能寫得這麼美嗎?

作業指導

1、課文第三自然段寫花的樣子,是怎麼寫的?

2、仔細觀察你喜歡的一種花,先抓住特點説説花的樣子,再寫下來。

3、練筆。

4、點評、修改。

板書設計

廣玉蘭

(生命力旺盛)

氣味幽香

花瓣潔淨高雅

形態生生不息

葉片終年不敗

語文六年級下冊教案2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摸瓜”和“送瓜”時的動作、表情、心理活動的描寫,體會人物的情感變化。

3、閲讀課文,使學生懂得要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做錯事要勇於主動承認錯誤。

4、收集身邊的小故事,從故事中感悟道理。

教學重難點: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體會人物的情感變化,感悟道理。

2、能結合生活中自己身邊的小事談感受。

教學方法:

自讀感悟,讀説結合。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情引趣、導入新課

1、同學們,喜歡吃西瓜嗎?談一談吃西瓜的感受吧!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有關西瓜的文章。

2、板書課題——摸瓜。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默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

3、再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三、精讀課文,體會情感變化

1、讀課文,體會小夥伴想出辦法摸瓜時的高興心情。

2、默讀“摸瓜”部分,畫出表現人物的動作、表情、心理活動的句子,體會當時的心情。

3、為什麼送瓜?體會情感變化。

四、擴展延伸,練習説話

1、文中的人物給你留下什麼印象?

2、如果換作你,你會怎麼做?説一説。

五、作業

1、認讀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準備摸瓜

摸瓜摸瓜經過鄉情淳樸

往回送瓜人情濃郁

請我們吃瓜

語文六年級下冊教案3

(一)、圖片激趣,揭示課題

多媒體出示課件,觀看圖片。

師:我們剛才看到的都是關於手指的圖片,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五課《手指》。

(二)、作者簡介:

(課件出示,學生默讀)

豐子愷(1898~1975)現代散文家、畫家。浙江崇德縣(今桐鄉縣)人。長期致力於藝術教育事業,美術和文學創作。他的漫畫、書法自然瀟灑,風韻別緻,稱譽藝壇。他的散文,先後結集出版的有《緣緣堂隨筆》、《車廂社會》、《緣緣堂再筆》、《率真集》等。他厭惡人世間的虛偽、卑俗、自私,讚美兒童的真誠、純潔、聰明,兒童在他“心中佔有與神明、星辰、藝術同等的地位”。豐子愷的散文感情真率自然,語言樸素灑掊,形式靈活多樣,信筆所至,妙趣橫生,於平易瑣細中寓深意,在淡泊飄逸中見真情,如同他的漫畫、書法一樣,寫意傳神,別具風采。他還勤於翻譯工作,譯過屠格涅夫、柯羅連柯、夏目漱石等人的作品,將並日本長篇古典文學名著《源氏物語》譯成中文。

(三)、談話導入、整體感悟:

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常常會帶給我們啟示,像那個“我”至今還常常想起的頂碗少年,還有那一棵棵優雅自在,顯示着勃勃生機的桃花心木。其實,生活中還有許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對於他們的存在,我們常常司空見慣、熟視無睹,可是,如果我們仔細觀察、認真思考,這些普通的事物也會帶給我們耐人尋味的啟示的。比如我們每個人手上的五根手指。下面,我們一起走進課文。

(四)、初讀課文,理解大意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詞語;

2、邊讀邊想,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內容;

(五)、自學感悟,讀文明理

1、默讀課文,畫出本文的中心句。

(一隻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態,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長,各有所短。)

2、學生自主學習,思考問題:五根手指各有什麼特點?學生自由讀書並標畫相關語句。

3、抓住以下關鍵句進行分析、交流:

①拿筆的時候,全靠它推動筆桿;遇到危險的事,都要由他去試探或冒險;穢物、毒物、烈物,他接觸得最多;刀傷、燙傷、軋傷、咬傷,他消受的機會最多。

這句話是對食指的描寫,運用了排比的句式,寫出了食指的作用及他勤奮賣力、敢於探險、不怕犧牲的性格特徵。

②他永遠不受外物衝撞,所以曲線優美,處處顯示着養尊處優。

中指所處的獨特位置,受到無名指和食指的保護,所以才有“曲線優美”的姿態,“養尊處優”的性格。這裏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寥寥幾筆,勾勒出了中指美的姿態和高傲的特點。

③舞蹈演員的手指不是常作蘭花狀嗎?這兩根手指正是這朵蘭花中最優美的兩瓣。

作者運用設問的句式,強調了舞蹈演員的手指常作蘭花狀,這蘭花狀的姿態是優美的,而無名指和小指則是最優美的。

④手指的全體,同人羣的全體一樣,五根手指如果能團結一致,成為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麼強弱、美醜之分了。

這句以手指的全體比喻人的全體,闡明“團結就是力量”的人生道理,是文章表達的主旨。可結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體會這句話藴含的道理。

4、適時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根據手指不同的特點,讀出不同的語氣和感受。

5、聯繫生活實際,理解體會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點。小組合作完成表格:

手指名稱優點缺點

大拇指

食指

中指

無名指、小指

6、彙報交流:

⑴大拇指——短處:姿態不美──身體矮而胖,頭大而肥,構造簡單,只有一個關節;長處:最肯吃苦。

⑵食指——短處:姿態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強硬的曲線;長處: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卻比大拇指複雜、機敏。

⑶中指——短處:養尊處優,做事名義上參加,實際並不出力;長處:地位最優,身體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線優美。

⑷無名指和小指——短處: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長處:體態秀麗,樣子可愛,在絲竹管絃、舞蹈上能力強,有用武之地。

(六)、品讀課文,體會寫法

1、作者通過描寫五指各自不同的特點,想告訴我們怎樣的道理?反覆朗讀品味課文最後一段;

2、你覺得作者喜歡哪根手指?本文的描寫真的“無愛恨在其中”嗎?

3、你願意做哪根手指呢?為什麼?

課堂練習: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瞭解課文主要內容,學習作者留心生活、善於觀察、勤于思考,從司空見慣的事物中得到啟示的習慣。

語文六年級下冊教案4

教學目標

1. 培養學生閲讀名著的興趣,走進經典的閲讀世界。

2. 通過閲讀,對重點人物、情節能提出自己的觀點,表達感受,體會作者

的情感。

教學準備

閲讀一部名著及相關書籍資料、影響資料,召開一次討論會。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上學期我們學了《猴王出世》《武松打虎》這學期又學了<用奇謀孔明借箭><劉姥姥二進榮國府>,瞭解了四大古典文學中的一些人物.我們已經瞭解了四部名著中更多性格鮮明的人物.對他們的言行也有不同的感受,然我們走進其中的一個故事,充當其中的一個人物.

二、交流要點

1.要選擇自己比較熟悉或感興趣的人物來寫.

2.必須以第一人稱敍事.

3.在原有基礎上要寫出自己的內心感受.

三、寫法指導

1.一定要一名著中人物的身份講故事.

2.名著中對人物和故事的描寫要合乎情理.

3.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

4.先説一説,再動筆寫。

(1)互評草稿,受到啟示。

(2)修改草稿,再讀。

(3)徵求同學的修改意見後,抄在作文上。

語文六年級下冊教案5

[教學目標]

1、會寫15個生字,正確讀寫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熱鬧、喜慶的氣氛。

3、瞭解課文的寫作順序及詳略得當的寫法。

4、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1、瞭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傳統年文化的獨特魅力。

2、品味作者的語言風格,學習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喜歡過春節嗎?(生:喜歡)那你們能説説自己是怎樣過春節的嗎?(生舉手自由答)我們是這樣過春節的,那你們想不想知道老北京的孩子是怎麼過春節的呢?(生:想)好,現在我們就跟隨作者老舍,去老北京過一個“京味兒”十足的春節。(師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學習字詞

1、課件出示作者簡介。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把句子讀通順,標出自然段序號。

3、課件出示生字新詞,師指導學習。

重點指導“榛、摻、滸”和多音字“正”的讀音。

4、學生交流不理解的詞語,學會根據上下文進行理解。

截然不同:形容兩種事物毫無共同之處。

萬象更新:一切事物或景象都改換了樣子,出現了一番新氣象。

萬不得已:實在沒有辦法;不得不這樣。

懸燈結彩:掛燈籠結綵帶。形容喜慶景象。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思考:北京的春節從哪天開始,到哪天結束?(臘月的初旬開始,正月十九結束)

2、快速讀課文,提取信息,小組合作填寫下表。(課件先出示空表)

主要習俗時間臘八熬臘八粥、泡臘八蒜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吃糖、初一穿新衣、貼對聯和年畫、放鞭炮、吃團圓飯、守歲元旦出門拜年、在家待客、逛廟會正月十五看花燈、放花炮、吃元宵

3、學生交流填表情況,教師相機出示答案。(若有不同意見,相互討論)

4、觀察上表,你知道課文是按什麼順序寫的嗎?(時間順序)

5、通過表格,找出春節中最熱鬧、喜慶的日子。(除夕和正月十五)

6、除夕和正月十五這兩天中你更喜歡哪一天?請找到相應的段落讀一讀,把熱鬧、喜慶的氣氛讀出來。

四、小結,佈置作業

這節課我們瞭解了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知道了課文的寫作順序,朗讀了自己喜愛的段落。課文中還有很多生字新詞需要大家用心去揣摩,聯繫上下文記住它們的音形義。下節課我們將進行聽寫比賽。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聽寫詞語。(課件出示需要掌握的詞語)

2、課文是按什麼順序來寫的?(指名回答,師相機板書)

二、品讀課文,領悟特點

(一)年前準備階段

1、在這五個時間段中,哪幾個時間段是準備過年的情景?(臘八、臘月二十三)

2、請在課文中找出描寫人們準備過年的段落。(第1—7自然段)你想用哪個詞語來形容人們準備過年的場面?(可以用自己的話描述,也可以用文中“忙亂、緊張”等詞語描述)

3、大人會忙些什麼?(熬臘八粥、泡臘八蒜、大掃除、置辦年貨)小孩兒會忙些什麼?(買雜拌兒、買爆竹、買各種玩意兒)他們的心情怎麼樣?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

4、你最喜歡哪一種活動?請找出來讀一讀。(指名朗讀,讀出你的感受)

5、聯繫生活實際,説説春節前的這段時間你都會幹些什麼。

(二)過年時

1、交流:課文重點寫了哪幾個日子?(除夕、初一、元宵節)它們最大的特點是什麼?(熱鬧)

2、它們是一樣熱鬧嗎?默讀思考:除夕、初一、元宵節,這三個日子各自的特點是什麼?找出文中的關鍵詞句反覆讀一讀,想一想。

3、學生交流各自的體會,教師總結。(除夕:熱鬧、喜慶、團圓;初一:悠閒、快樂;元宵節:紅火、美麗。)

4、品讀第8自然段,思考:

(1)這段話是圍繞哪句話來寫的?(除夕真熱鬧。)

(2)從什麼地方可以看出“除夕真熱鬧”?(從“家家趕做年菜……鞭炮聲日夜不絕”這幾句話中可以感受到除夕的喜慶、熱鬧。)

(3)這一天除了喜慶、熱鬧,還有什麼特殊意義?(抓住“除非、必定”等詞語體會春節在人們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團圓的氛圍。)

5、品讀第10自然段,思考:

(1)大人們開始走親訪友,互相拜年。小孩子們會做什麼呢?(逛廟會)

(2)老北京的小孩子們在廟會上玩些什麼呢?(師出示廟會的相關圖片,引導學生體會文中孩子們的悠閒與快樂)

6、品味“元宵節”的氣氛。

(1)讀第12—13自然段,畫出文中描寫花燈的句子,體會排比句的作用。

(2)引導想象:還會有哪些花燈呢?除了花燈,還有什麼?

(3)指導朗讀,把花燈數量多和人們的高興之情表現出來。

三、合作研讀,領悟寫法

1、默讀課文,思考:文中哪些部分寫得詳細,哪些部分寫得簡略?(把詳寫和略寫的部分做上記號)

2、學生彙報。(作者詳寫的是臘八、臘月二十三、除夕、初一、元宵節這幾天,其他日子則一筆帶過。)

3、引導探究。小組合作探究:詳略結合的寫法有什麼作用?

4、出示課後習題第3題中的例句,引導學生注意加點的詞語,體會“京味兒”語言的特點。(師範讀引導)

5、拓展:説説選段與老舍筆下的春節有什麼不同。(兩個選段見課本閲讀鏈接)

(老舍的文章語言通俗易懂,寫出了人們對生活的熱愛。文中對除夕這一天熱鬧的場景描寫得井井有條;初一則通過寫臘月二十三人們祭灶的活動,來體現春節的趣味和歡樂。本文介紹了閩南的春節習俗,重點描述了一家人在臘月二十九一天的忙碌,忙碌中透露出温馨和喜慶,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對生活的熱愛。)

[教學板書]

1、北京的春節

開始——臘月的初旬

彩排——臘月二十三

第一個高潮——除夕

第二個高潮——初一

第三個高潮——元宵節

熱鬧喜慶團圓祥和

[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是老舍先生的作品,語言真摯感人,字裏行間流露出了作者對北京濃濃的熱愛之情。教學時,我先讓學生熟讀課文,掌握生字詞,梳理出文章的主要內容並完成表格。學生們大致瞭解了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到了春節的熱鬧氛圍。然後我讓學生在讀中感悟作者的寫作方法,體會詳略結合的寫法的作用。

語文六年級下冊教案6

第一單元樂趣

單元備課:

本單元以“樂趣”為主題,編排了三篇精讀課文和兩篇課外閲讀。通過學習,使學生懂得:熱愛生活,就能享受生活之趣,熱愛自然,就能體會到自然之樂。

《養花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能體會到樂趣所在,有所感悟。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使學生體會作者心情,能將作者高興處讀出。

3、找到你最能體會作者心境的句子,説説你是怎麼感受到的。

4、在閲讀活動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點:

知道課文所要表達的中心是什麼及養花帶來的樂趣,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從養花中得到的樂趣,培養熱愛生活、健康向上的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錄音機。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

生活中有許多有趣的事,要用細心的人能夠將他們記錄。有的時候自己高興的事兒,越回味越覺得心情愉快,非常想告訴他人,今天這麼高興的人就是老舍。現在讓我們一起去分享他的快樂吧!!

板書:13養花。

二、介紹老舍、老舍養花

(文是我國現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1956年12月12日發表在《文匯報》上的一篇散文。

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生於北京一個貧民家庭。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他開始用白話文創作。1937年,他的代表作長篇小説《駱駝祥子》問世。在現代文學史上影響很大。還創作了《方珍珠》、《龍鬚溝》、《月牙兒》、《西望長安》、《茶館》、《四世同堂》等劇本和小説。曾獲“人民藝術家”的光榮稱號。

關於老舍養花,是從33歲結婚組織家庭後開始的。解放以後,自己有了固定的住所,興趣就更大了。老舍先生特別愛養菊花,經常與愛養花的朋友互相交談,致使花的品種達到100多種。大風、暴雨來臨,全家就搶救花草。到了羣花盛開的時候,老舍先生總是邀請好友前來飲酒、賞花,他覺得這是非常有樂趣的事。)

三、學生自學生字、詞和課文

1、按生字表讀準字音,記清字形,結合課文理解詞義。

2、通讀課文,標好自然段序號,劃出不理解的詞句。

3、朗讀課文,想想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

四、檢查自學情況

1、讀準字音:拼讀,讀生字,注意糾正錯誤。

記清字形,理解詞義:有問題提出來大家討論。討論時查字典並結合課文理解。秉燭夜遊:部首:禾或丿。筆順:秉,與“乘”區別。詞義:秉,拿。舉着燈燭在夜間遊賞。

糾正字音:樂趣、計較、雖然、適當、儘管、傾盆

2、多音字:

3、讀課後“讀讀寫寫”中的詞語。如有不理解的提出來大家討論。

如:置之不理,置,放。把它放在一邊不去理睬。

4、指名朗讀課文,説説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是從哪幾方面來講的?(整體感知)

(養花給“我”帶來樂趣。)

5、提出不理解的詞句,質疑。(寫養花的樂趣為什麼還寫憂?)

五、練習朗讀課文,讀熟課文

六、指名分段讀課文,讀後説出段意,理清線索。

老師板書

1、為什麼養花;2、養什麼花;

3、養花要摸門道;4、養花有益身心;

5、養花使人喜悦;6、養花使人傷心;

7、養花的樂趣。

七、佈置作業

1、抄寫詞語。

2、讀熟課文。

3、想想自己喜什麼花草,它有什麼特點和為什麼喜歡,以及在養的過程中有什麼感受?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使學生體會養花既須勞動,又長見識,能給人們帶來樂趣。

2、給課文編寫提綱。

3、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

4、選擇一種你喜歡的花草寫一個片段。要寫出它的特點和你為什麼喜愛它。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瞭解作者是怎樣把養花的樂趣寫具體的。

教學難點:

1、瞭解作者是怎樣把養花的樂趣寫具體的。

2、學習課文寫法,選擇一種你喜歡的花草寫一個片段。

教學過程:

一、複習、談話,引入本課

誰養過花?請舉手,説説你的感受。

老舍先生養花有什麼感受呢?(樂趣)我們來繼續學習課文。

二、讀講課文

1、請你默讀課文,看看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來寫養花的樂趣的?(學生列提綱,教師巡視,發現問題隨機解決。)請同學按提綱上的內容讀一讀相關的段落。二

2、請你再默讀課文,舉例説一説,課文是怎樣把養花的樂趣寫具體的,還有什麼問題沒解決?(自讀——批註——討論——交流)

點撥:

(1)為什麼只養好種易活,自己能奮鬥的花?什麼叫“奇花異草”?

教師:這與老舍的性格有關,對花草提出了一個內在的標準,不追求外形大小,色香,要自己奮鬥。老舍的一生就是勤勉奮鬥的一生。

有感情地朗讀。養花的樂趣是什麼?(人生啟迪:勤勉奮鬥。)

(2)“多麼有意思”指什麼?(在養花實踐中摸到門道,花養得很好。)有感情地朗讀這一自然段。用一句話歸納作者在養花中得到了什麼?為什麼養花能得到知識?

(花種類不同,習性不同,對自然環境與管理要求不同)養花的樂趣在哪裏?(增長知識)

(3)作者的收穫給了我們怎樣的啟示?

(只有按規律辦事,花才能養活,只有在實踐中總結經驗,才能摸到門道,增長知識。)

(4)“這多麼有意思呀!”指什麼?養花的樂趣在哪裏?

(養花須付出勞動,但有益身心,有所收穫。)

有感情地朗讀這一自然段,板書:付出勞動,有益身心。

(5)那麼養花的樂趣是什麼?(板書:有喜有憂)

“喜悦”是樂趣,那麼“憂”也算樂趣嗎?

(養花有喜有憂,生活中有成功也有失敗,這樣才是有趣的人生,無憂只有喜,生活平淡無味。而人生的意義就在於奮鬥。)

(6)齊讀最後一段,説説這段在全文中的作用,與前面幾段有什麼關係?(分、總),與第一段有什麼關係?

(照應)養花的樂趣是什麼?有感情地朗讀。

3、自己背誦喜歡的段落。

三、總結全文

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總結養花的樂趣。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找出中心句。(第7自然段)

2、從《養花》中,你對老舍有什麼瞭解?(熱愛生活,熱愛勞動,探求知識,積極奮鬥。)

3、投影出示本課的提綱:

文章中心: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須勞動,又長見識,這就是養花的樂趣。

材料安排:

1、把養花當作樂趣。

2、分述養花的樂趣:

①養自己能奮鬥的花——人生啟迪

②養花要摸門道——增長知識

③養花要付出勞動——有益身心

④養花使人喜悦——有喜

⑤養花使人憂傷——有憂

3、總結養花的樂趣。

四、學習課文寫法,選擇一種你喜歡的花草寫一個片段。要寫出它的特點和你三

為什麼喜愛它

1、説説你喜歡的花草有哪些。

2、説説這些花草的特點。

3、比較一下哪種花草最有特點,然後説説你為什麼喜愛它。

4、構思。

5、寫出來。

板書設計:1、為什麼養花;2、養什麼花;

3、養花要摸門道;4、養花有益身心;

5、養花使人喜悦;6、養花使人傷心;

7、養花的樂趣。

教學反思:

古人云:“學貴有疑”、“學則有疑”。有了“疑”,才會去探其究竟,才會獲得新知。可以説,生疑是創新的開始,解疑是創新的過程,答疑則是創新的成果。因此,教者要注重學生質疑精神和質疑能力的培養,小到對課題、遣詞、造句、文采的質疑,大到聯繫全文,探究篇章中可能出現的問題與矛盾,培養他們發現問題的能力,激起他們求知的慾望。而對學生的質疑,教師不要急於評價,更不可越俎代皰,應讓學生去討論,適時加以點撥,使學生獲得“質疑,而後答疑”的快感。在學生質疑、解疑的過程中,教師要始終扮演好“配角”,要起好“主導作用”,以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在質疑──解疑──答疑的過程中,發揮學習主動性、積極參與性,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反思:

《古詩二首》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11個生字;

2.背誦兩首古詩,默寫《四時田園雜興》;

3.能用自己的話説説詩句的意思,想象詩句所描寫的景象,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

4.感受鄉村生活,陶冶愛美的情趣,養成積累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1、體會詩歌的內容,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2、引導學生感受充滿詩情畫意的田園生活,培養學生閲讀詩歌的興趣並養成課外主動閲讀和積累詩歌的習慣。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錄音機。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都學過哪些古詩呢?誰願意背給大家聽?今天,咱們再來共同學習一首,題目叫《四時田園雜興》。

播放課文朗讀錄音。介紹作者。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號石湖居士,吳郡(今江蘇蘇州)人,紹興四

二十四年進士。其詩題材廣泛,對農民的痛苦,官吏的殘暴等都有反映,詩風清逸淡遠。著有《石湖居士詩集》、《石湖詞》、《吳湖錄》等。)

二、釋題並初步感知課文

1.釋題:“興”是什麼意思?誰能用自己的話説一説題目的意思?並猜想一下詩文會寫些什麼內容?

2.教師範讀全詩,學生小聲自讀並思考:詩中都寫了哪些人物?他們分別在幹什麼?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

3.指名試讀全詩,引導回答上面問題。

三、學習詩文內容

1.自由讀文,利用工具書查閲自己要理解的詞語,並記錄自己的疑難問題。

2.小組討論。

3.全班交流。

①晝:白天。②耘:除草。③耘田:在田裏除草。④績麻:把麻搓成線。⑤各當家:各人都擔負起一定的家庭責任。⑤未解:不懂。⑦供:參加。⑧耕織:耕田織布。⑨傍:靠近。⑩桑陰:桑樹下。

4.引導學生試着解釋全詩:

白天除田草,夜裏搓麻條,村裏的男女都擔家。

幼童不懂耕田織布,也在桑樹蔭下學着種瓜呢!

5.請同學們認真想一想:後兩句表現孩童天真可愛的行為,目的是什麼?(有力地襯托出農民勤勞簡樸的生活)

引導學生觀察圖畫、描述畫面內容。(抓住兒童神態、動作、想象其語言)

6.放聲自由讀詩,想像其意境,體會農民一家辛勤勞動的生活。

四、有感情地朗讀全詩,指導背誦

五、總結

這首詩風格清新自然,語言親切樸實,富有泥土氣息。描寫了緊張而又愉快的勞動場面和田園生活的美好。

六、佈置作業

背誦全詩,預習下一首詩。

第二課時

一、組織教學,引入新課

我們學習《古詩二首》的第二首詩。《小兒垂釣》。(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情況(播放課文朗讀錄音)

1.認讀生字詞:蓬頭、稚子、垂綸、側坐、莓苔、借問、遙招手、不應人。(注意生字“蓬、稚、遙”的字音字形。)

2.教學生字“釣”,注意右邊“勺”裏面的“點”不要丟掉。

3.學生試讀全詩。

三、釋題介紹作者

讀課題,思考:“小兒”指什麼?“垂”在字典中怎麼解釋?理解絲線的一頭向下可以説成是垂下來的線。並引導學生理解:“垂釣”什麼意思?“小兒垂釣”什麼意思?

四、學習前兩句

1.指名讀第一句。思考:是什麼樣的小孩在釣魚?從哪看出他年齡很小?理解“蓬頭、稚子”。這個頭髮很亂的小孩在幹什麼?字典中“綸”什麼意思?理解“學垂綸”就是學釣魚的意思。

語文六年級下冊教案7

知識與技能:

1、學會10個生字,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5自然段。

3、理解課文內容,瞭解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誕生經過。

4、憑藉課文的語言材料,感受《二泉映月》樂曲的豐富內涵。

過程與方法:

朗讀課文,感悟內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阿炳創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艱辛,學習阿炳熱愛生活、熱愛音樂,追求美好理想,敢於同命運抗爭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指導學生認真朗讀、感悟並背誦課文,從而體驗盲人阿炳創作《二泉映月》的艱辛和這首名曲的豐富內涵,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準備:

蒐集有關阿炳身世和他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相關資料。

課時安排: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用心靈聆聽名曲。

1、同學們,你們平時都喜歡聽什麼樣的音樂?(指名説)

2、這節課,老師先播放一段感人的典子。世界的指揮家小澤征爾第一次聽到這首典子時,曾感動得流下了眼淚,他説:“聽這首曲子,應該跪下來聽。”究竟是什麼樣的曲子,能如此地打動小澤征爾的心呢?請同學們閉上眼睛,用心聆聽吧!

3、播放《二泉映月》,生用心聽,看自己聽出了什麼。聽後談感受,並説出曲子的創作者。

4、一首名曲,我們用心去聽時,會聽出豐富的意藴,阿炳為什麼能創作出這樣動人的音樂?這篇課文又講了些什麼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課文《二泉映月》

(板書課題)生齊讀。

二、用心靈感受阿炳。

1、《二泉映月》這首二胡曲是阿炳用纖細的琴絃,苦難的人生坎坷的經歷,用長期積澱的種.種情懷創作的。他一生的悲、一生的根、一生的愛全部融進了這首深情的旋律中,欣賞完這首感人的旋律,讓我們走近阿炳,瞭解阿炳。同學們,你們看,這就是阿炳。

(出示阿炳像)

2、他是一位雙眼失明的盲人,這個世界再怎麼五彩繽紛,對他來説都只有漆黑一片,他從小就沒有爹孃,濃濃的父愛,偉大的母愛,對他來説卻只是一個遙遠的夢想,他流落街頭,形同乞丐,他生活貧困,疾病纏身。為了生活,他只得以賣藝為生,他飽受了人間的艱辛和苦難,更雪上加霜的是,他的親人――對他恩重如山的師父也離開了人世。

(出示詞語:雙目失明 沒爹沒孃 流落街頭 形同乞丐 生活貧困 疾病纏身 賣藝為生 飽受艱辛)

3、請同學們用心去讀一讀這些濃縮了阿炳悲慘一生的詞語,讓我們用心去感受這位盲人的不幸命運。

4、讀完了這些詞語,你想説些什麼?(指名説)

三、用心靈誦讀課文。

1、這位嚐盡人間辛酸的盲人為什麼能創作出如此不朽的樂曲呢?打開課文,聽聽老師給大家帶來的配樂朗讀。

(教師範讀課文)

2、聽完了朗讀,你們覺得老師讀得好嗎?好在哪裏?

(指名學生説)

3、聽着音樂,學生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課文第五自然段集中體現了《二泉映月》這首名曲所體現的內容和意境,自由練讀課文。

(學生練讀)

5、指名誦讀第5自然段。

6、評一評,説一説。

四、用心靈感悟內涵。

1、請同學們再好好地讀一讀這一自然段,你從中讀出了阿炳的什麼樣的內心世界?

(生自讀自悟、師巡視,個別交流點撥)

2、誰來説一説,讀了這一自然段,你從中讀出了阿炳的什麼樣的內心世界?為什麼?

(指名説,説完後,讓學生將這些詞語寫在黑板上。如:悲傷、痛苦、愛、信心……)

3、同學們、阿炳用他那纖弱的琴絃,苦難的人生譜寫了如此不朽的作品中,此時此刻,你能用一兩句話來表達我們對阿炳由衷的敬佩嗎?

(指名讀)

4、阿炳的一生是苦難的一生,他用音樂訴説了他坎坷的人生經歷,同學們,如果這個時候我再問你,《二泉映月》寫什麼,你還會簡單地告訴我《二泉映月》僅僅是一首曲子嗎?你會怎樣回答?

(師生共同總結)

5、總結昇華。

五、回顧全文,課外拓展。

1、琴絃即心絃,琴聲即心聲。讓我們用我們整個心靈再一次感受那動人心絃《二泉映月》。

(播放《二泉映月》再讀課文)

2、上網查閲資料,聽阿炳的音樂開展“走近阿炳”的活動,感受民間音樂家坎坷的一生。

語文六年級下冊教案8

教學目標

1.詞語超市:複習鞏固要求會認和會寫的詞。

2.金鑰匙:培養學生在閲讀好文章時,品味好詞好句的能力。

3.語文故事:培養學生抓住文章主要內容的能力;通過對“一字師”的理解,瞭解修改對寫作的重要性。

4.古詩誦讀:使學生在讀背中感悟古詩的意境,領略西湖之美,達到積累的目的。

5.語文生活:通過説畢業感言的活動,提高學生的演講能力。

6.習作:寫在小學六年中一件難以忘懷的事,注意寫清事情的經過,寫出真實感受。

教學準備

課前準備一些紙條,紙條上分別寫上“向老師説”“向同學説”“向母校説”“向家長説”“向自己説”等。

教學時數

4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詞語超市

1.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複習會認詞、會寫詞。

2.多種方式認讀第一組詞語。指名讀,檢查掌握情況。

3.認讀、練習第二組詞語。可以聽寫檢查,也可以做選詞寫話練習。

二、金鑰匙

1.導言:《秋天的懷念》是一篇飽含深情的文章,這篇課文對母親描寫非常細緻,詞句也非常講究。今天我們再一次品讀品讀這些好句子。

2.自主朗讀,抓住帶點的地方細細品讀,想想這些地方寫出了母親的什麼內心活動?

3.指名讀,並談談讀後的體會。

4.教師小結:閲讀好文章時,一定要培養一邊標記、一邊思考的習慣,這樣既有助於對文章的理解和感悟,也可以從中學習好的寫作方法,積累好詞佳句。

5.拓展:用一邊標記、一邊思考的方法從本單元的課文中找出好句品味品味。

三、語文故事

1.導語激趣。

“一字師”講的是什麼樣的老師?“一字師”講述的又是怎樣的故事呢?

2.自讀故事,完成以下自學要求。

(1)正確、流利地讀短文。

(2)邊讀邊想:短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3)讀了短文,你有什麼樣的啟發?

3.彙報交流自學情況。

鼓勵學生説出自己真實的感受,可以談對故事的看法,也可以聯繫自己的實際談啟發。

四、古詩誦讀

1.導言:《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飲湖上初晴後雨》這兩首詩你們會背嗎?(指名背或齊背),這兩首詩都描寫了西湖美麗的風光,今天我們再來學一首描寫西湖的古詩,再一次領略西湖的美。

2.自主朗讀,讀準字音,把這首詩讀熟,質疑。

3.檢查自學效果。

(1)指名讀,在難讀處指導,解疑。

(2)通過引讀,指導學生讀出韻味。

師:烏雲洶湧像把墨汁潑翻,但不能遮住青山,白色的雨點好似蹦跳的珍珠,打入遊船。

生: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

4.品讀,邊讀邊想象詩句描繪的畫面。

5.練習背誦。

(1)同桌合作背誦或自己背誦。

(2)齊背。

第二課時 (語文生活)

一、談話導入主題

六年的小學生活就要結束了。六年來多少事令我們回憶:老師的關心、同學的友愛、有趣的活動……即將要分別了,你一定有許多話想要對老師、對同學、對朋友説!

今天,就請同學們到講台前,作一個簡短的發言,説一説你們想説的話。

二、出示發言的要求

1.抽籤確定發言內容,內容有:向老師説、向同學説、向母校説、向家長説、向自己説……抽籤後,準備幾分鐘。

2.要抓住主要內容説,不必面面俱到。要根據抽到的説話對象使用稱謂語。

3.上台後不要慌張,態度自然,發言口齒要清楚,聲音響亮,語速不要太快。

4.認真聽別人的發言,聽完後要掌聲鼓勵。

5.發言後,同學之間相互評價一下,看看發言的內容是否符合確定的內容,語言是否流暢,是否做到了表情自然、不怯場。

三、組內發言,相互評價

1.四人為一小組,組內抽籤,確定內容。

2.各自準備幾分鐘。

3.組內發言,同學評價。

四、全班交流

1.指名發言(或小組內推薦發言人)。

2.全班同學評價。

五、教師總結

這一次説畢業感言的活動,就是為了鍛鍊同學們即席演講的能力,這是一種很重要的能力。它需要我們平時善於觀察、積極思考,還要求我們有比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落落大方的講話姿態。只要我們在生活中做個有心人,多找機會發表自己的見解,多與人交流,就會提高自己的講能力。

第三課時 (習作)

一、激發興趣,拓寬思路

1.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小學六年中一定有許多事情讓你難以忘懷:第一次揹着書包步入校園;因為做了錯事捱了老師的批評;考試得了高分贏得同學羨慕的目光……想把你最難忘的一件事告訴大家,與同學們分享嗎?

2.説一説你最難忘的那件事。(同學自由説,教師給予肯定和鼓勵,糾正學生表述不清的語句)

根據學生説的內容,教師要及時適當歸納。

二、閲讀習作提示,明確習作要求

三、自主習作

1.學生構思後自主習作。

2.教師幫助有困難的學生,根據情況進行個別指導。

第四課時

(習作評改)

一、學生朗讀習作,進行自改

二、指名朗讀習作,師生共同評議

請3—4名學生讀習作,一個一個評,相機指導,肯定優點,引導補充修改。通過典型習作的評議,使學生明白評改作文的要求和方法。

三、小組互讀互評,對習作提出修改意見

四、進一步修改習作

語文六年級下冊教案9

一、直奔觀點,感知“學與問”

1、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

2、這是篇説理文章,之前也學過許多這類型的文章,有哪些?《説勤奮》《談禮貌》《滴水穿石的啟示》回憶一下,這類文章都有什麼特點呢?——一般都是先提出觀點,再舉例論證,最後得出結論(板貼)

説的很好,今天我們就按這樣的順序來學習課文。打開書,快速瀏覽課文

作者開門見山,擺出觀點,告訴了我們獲得知識的兩個重要途徑,一個是XX,一個是XX

4、緊隨觀點,作者還寫了一句話(出示“‘問’常常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是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

(指一人),你來讀一讀。

這句話怎麼來理解?請大家自己再讀一讀,思考一下。

你怎麼理解這句話的?

①學生交流。(引導學生扣住“金鑰匙”“鋪路石”來體會問的重要性)説明“問“”是很——重要

從哪裏看出問很重要啊?

②你能告訴大家句子用了什麼修辭手法來説明問的重要?(比喻)

説理文的語言也是很生動的。

板書:生動

5、作者就是用生動形象的比喻句來告訴我們問的重要。請你來讀好這句話。/誰再來讀/。(男生一起來讀好。)

6、再讀這句話你注意到這個詞了沒有?來説説你的理解。(常常是説大多數情況是這樣,通常是這樣,但也有不是的情況。也有例外。)

説的真不錯。這就是説理文語言的嚴謹之處。

板書:嚴謹

7、作者為什麼要來説明問的重要呢?是不是學就不重要了?(不是。只是平時,我們經常埋頭學習,大家平時説的也都是勤奮學習,刻苦學習,都不怎麼説問)

8、恩“問”往往是人們容易忽視的。而“問”卻常常是

拿起書,一起把第一自然段再來讀一讀。

二、走進事例,理解“學與問”

擺事實

作者觀點鮮明,那他又舉了哪些例子來證明這個觀點呢?

師:這篇課文講了兩個有學問的人事例,這兩個人是誰?(板書:哥白尼沈括)你們瞭解他們嗎?

(聊聊“日心説”,就是地球繞着太陽轉。是啊,在日心説創立之前,人們一直都認為太陽繞着地球轉,這叫“地心説”,一字之差,差之千里啊。哥白尼寫了本《天體運行論》。最後被教會殘害死了。是的。要想成為真正有學問的人,還需要有追求真理的勇氣。)

(我知道沈括寫了本《夢溪筆談》他不僅是物理學家,還是化學家、軍事家、文學家、立法學家、天文學家、樂律學家……他還寫了《長興集》、《蘇沈良方》等著作。)

師:真是個大學問家。我想請兩位同學來朗讀哥白尼和沈括的故事。

師:哥白尼真是個好問的人。

師:沈括是個勤學的人。

師:我聽有些同學説——哥白尼的學問是學來的,沈括的學問是問來的?你們同意這樣的觀點嗎?板書:學問

師:你為什麼不同意啊?你的觀點是什麼呢?(觀點一定要説清楚:哥白尼的學問是問來的,沈括的學問是學來的)大家都同意嗎?畫箭頭

師:那誰來説説,從哪裏看出哥白尼的學問是問來的?

(注意指導理解:哥白尼好問問題,堅持問,問得又多又奇怪,長大後還不斷探求也是與不斷質疑提問有關係的)

師:是的`,問是成功的開始。作者寫了哥白尼小時候好問問題,堅持問(板書:好問問題)問題又多又奇怪,進而又與長大後的不懈探求也就是不斷質疑提問聯繫起來,告訴我們問的重要。

那沈括呢?(我覺得沈括的學問是學來的。我們可以從“媽媽的回答沒能解開沈括的疑團,他仍然把這個問題放在心上。有一次,他隨大人到深山的寺廟裏去,發現那裏的温度要比山下低得多,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原來,媽媽的回答沒能解開沈括的疑團,他一直把這個問題放在心上。最後通過自己的觀察思考,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看來,沈括的學問是學來的。

哦,老師現在“終於”明白了:要想成為哥白尼,只要問;要想成為沈括,只要學……

你們同意嗎?怎麼又不對啊?你們自己説的啊,哥白尼的學問是問來的,沈括的學問是學來的。

(我覺得哥白尼的學問是問來,但不僅僅是問來的;沈括的學問是學來的,也不僅僅是學來的。)

那他們的學問到底怎麼來的呢?(誰能把你的觀點説清楚)

生:他們的學問既是問來的,也是學來的。

師:哦?理由呢?

1、從“不懈追求”這個詞看出哥白尼的學問也是學來的,不懈追求就是學習。

2、沈括是先問媽媽,媽媽沒能解開他的謎團,然後他就自己學習。終於發現了“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的原因,所以説沈括的學問是問來的,也是學來的。

師:沈括怎麼問媽媽的啊?

生:齊讀——“為什麼同是桃花,開花的時間相差這麼遠呢?”

師:媽媽的回答沈括滿意嗎,你從哪個詞中看出來的,(興許)媽媽那裏得不到滿意的答案,沈括又是怎麼做的?

生:齊讀——“媽媽的回答沒能解開沈括的疑團,他仍然把這個問題放在心上。有一次,他隨大人到深山的寺廟裏去,發現那裏的温度要比山下低得多,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師:沈括的事例中,作者選擇了他解決“為什麼山上的桃花開得比較晚“這個問題的過程。告訴我們:勤學好問的同時還要————觀察思考。。哥白尼和沈括一樣,他們的學問:既是問來的,也是學來的。

師:學到這兒,你們覺得學與問哪個更重要呢?

生:“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這句話中的“是……也是……”是並列關係,既然是並列關係,就説明學與問一樣重要。

師:你能從句子的關係去思考,真會學習。還有誰同意他的意見啊?

生:我也覺得一樣重要。如果不“學”,就不會有問題;如果沒有問題,也不能好好“學”。

生:我也同意他們的意見,因為“學”與“問”就好像小鳥的兩隻翅膀,少了一隻都不可以飛。

師:課文學到現在,“學”與“問”到底是什麼關係呢?板書——與

師:你們想説的是不是這些話啊?讀讀看,出示——學問學問,既要學又要問。學與問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在學中問,在問中學,才能求得真知。

師:這段話中用了哪個詞語來概括“學”與“問”之間的關係?

生:相輔相成。

師:相輔相成指兩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補充,缺一不可

師:對了。你能聯繫上下文説説相輔相成的意思嗎?

生:只有在學中問,在問中學,才能求得真知。

生:還有——學問學問,既要學又要問。

學和問是分不開的,在學中會發現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會學到新知識。説的真好,一起來讀一讀這句話。

師:哦,我現在明白了:學與問之間是相輔相成的關係。板書——相輔相成

作者還告訴我們“我們從小養成了勤學好問的習慣,——”

①“兩隻強健有力的翅膀”指的是什麼?——勤學、好問,你看這個比喻同樣説明了,學與問就像是鳥兒的兩隻翅膀,他們同樣重要,沒有誰輕誰重。

②課文的結尾再次回到學與問,首尾呼應,用生動的比喻,強調勤學、好問同樣重要,只有學與問結合,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比較體會,運用“學與問”

1、過渡:作者選擇的兩個例子都十分典型(板書:事例典型),且論述嚴謹有説服力。現在老師將它們放在一起,也要請同學們來比一比,問一問,相信一定能讓我們學到更多,因為“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看看,你有什麼發現嗎?

2、學生交流問題。

①哥白尼的問題來自生活,沈括的問題來自書本。

②哥白尼:羅列了他問的許多問題,沒有寫解答的過程

沈括:只寫了一個問題,把解答的過程寫出來了

3、為什麼要這樣安排呢?

(生:哥白尼的例子是為了證明問的重要性,沈括的例子是為了證明問了以後還要去觀察思考)

4、那麼這兩個事例能交換位置來論述嗎?

(生:不能,要先提出問題,再觀察思考得出結論。)你看,作者一步步遞進,論證是很有層次的。

(板書:論證有層次)這是我們要學習的。

師:同學們,哥白尼和沈括都是古人,他們就那樣勤學好問,而這個世界日新月異,瞬息萬變,你們以後在學習、生活中每天都會遇到更多的問題。作為新一代的小學生我們該怎麼做呢?

(我們更應當像哥白尼那樣,遇事多問幾個“為什麼”。學會從平常事物中發現問題。有了問題,可隨時隨地請教別人。)

師:向誰請教呢?

(你可以請教父母和老師,也可以請教同學和朋友。只要他確實能給你啟發,給你幫助,不管他年長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為你的老師,都應該向他請教。古人説的“能者為師”就是這個道理。)

師:老師有個問題:書上都是説別人成為我們的老師,我們可以成為別人的老師嗎?

(也可以的,只要我們可以————給別人啟發,給別人幫助。)

師:現在我們再來説説“能者為師”的意思?

(不管是誰,只要可以給人以啟發,給人以幫助就可以做老師。只要有一技之長的人,就可以做老師。)

師:我終於聽懂什麼時“能者”了。謝謝你。我想起孔子説過的一句話,叫“三人行,必有我師。”我以後一定要謙虛一點,多向大家請教。

好,現在啊,我有幾個問題要請教一下大家,看看你們能不能做“能者”?

師:我最近不知是天冷還是什麼原因,一到晚上小腿的骨頭有點疼,但是不知道去找誰問問原因。

生(搶答):醫生。

師:前幾天,很多去農林大世界秋遊的孩子,看見那裏的莊稼都不認識,你説他們該問誰呢?

生(搶答):他應該去問莊上的農民伯伯。

師:説得對,我也這麼想。

師:小紅星期天做作業,遇到一個字不會寫,她該請教誰?

生:字典。

師:還可以請教誰?

生:家長,哥哥姐姐,鄰居……

師:如果家裏科技條件好一點的話,還可以……

生:互聯網。

師:説起互聯網啊,我看到有的同學玩一些遊戲,我覺得很有意思也想學,我該請教誰呢?

生:請教……請教這位同學。

師:説得太好了,謝謝你們,幫我解決了很多疑問,那麼你生活中有過哪些請教的經歷呢?大家説出來交流一下。

生:我作業不會寫請教姐姐。

生:我作業不會寫,請教老師的。

師:我們説的都是學習方面的,有沒有在書本學習之外的生活實踐的例子的?

師:沒有嗎?看來我們不能滿足於整天讀讀書本知識,而要在生活中學會學習,做到學中問,問中學。師:看來我們還需要走出書本,走進大自然,走進社會,多多在生活中學習哦。

四、拓展延伸,辨析,檢查是否理解“學”與“問”的關係

師:同學們,老師備課時看到某語文論壇上一位老師建議《學與問》的課題改為《問的重要性》,説説你的看法,用文章的觀點説説學與問的關係。

(生圍繞着學與問的道理説,起到鞏固遷移的鍛鍊,回答略。)

五、回顧全文,歸納寫法

(指板書總結)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又學習了一篇説理文。作者在文章開頭直接擺出觀點,通過典型事例來層層遞進,證明自己的觀點,讓人信服,並在文章最後得出結論,告訴我們應該怎樣做。

在今後的寫作中也要學習運用這樣的方法,來論述證明自己的觀點。

語文六年級下冊教案10

教學目的: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藝術境界。

2.學習襯托的手法。

3.背誦並默寫這兩首詞。

教學重點:教學目的1、3

 教學難點:教學目的1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法:誦讀、點播、賞析。

一.談話導入,激發情趣

1.:梅花一直是古往今來文人墨客歌詠的對象,請大家試着背一背關於梅花的詩或詞。(如《梅花》、《墨梅》、《早梅》、《紅梅》)。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讚美梅花的詞——毛澤東在1961年12月寫的《卜算子·詠梅》。

2.大家還記得我們以前學過的兩首詞嗎?誰能背給大家聽?

3.(學生背誦《漁歌子》、《憶江南》這兩首詞。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首詞比較長,分為兩部分。前一部分叫上闕,後一部分叫下闕。

二、反覆吟誦,理解詞意

1.自由讀毛澤東寫的這首詞《卜算子·詠梅》,

(1)自讀課文,練習讀正確、讀流利。(2)誰願意讀一讀這首詞?

2.再來讀這首詞,邊讀邊把詞中難理解的詞語或句子畫下來,試着自己解決,解決不了的提出來討論。

(1)想想詞中寫了梅花的什麼特點,讚揚了梅花怎樣的品格,把自己的感受在空白處寫一寫。

(2)我們交流一下,大家自己解決了哪些問題。

(可以交流詞語的意思,如:詠梅、猶有、俏、爛漫。也可以交流句意。)

(3)同學們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問題?

(4)與同桌相互交流。

3 。交流討論。

結合具體詞句,充分交流見解一一梅的特點及梅的品格;教師相機點撥,生對毛澤東詞中所寫的梅花產生讚歎之情。

(1)“風雨送春歸,風雪迎春到。”

“歸”是返回的意思。這句詩是説風雨把春天送回來了,漫天的飛雪迎接着春天的到來。

(2)“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梅花綻放於寒冷時節的荒郊野外。俗話説“冰凍三尺,非一日寒”,更何況“已是懸崖百丈冰”。可以想象羣花凋謝,大雪紛飛,天地間了無生機之時,梅花卻不畏嚴寒、一枝獨放的動人畫面。這句詩讚美了梅花不畏嚴寒、凌寒盛開的品格。

指導朗讀,想象畫面。

是呀,梅花傲霜鬥雪、堅韌不拔的品格令人讚頌。你能把這種感受讀出來嗎?邊聽邊想象,這是一幅什麼樣的畫面?

(學生描述自己想象的畫面。)欣賞畫面:

通過大家的描述,在老師的腦海中彷彿真的浮現出一幅寒梅傲雪圖。不少畫家也為這首詞配了畫,讓我們一同來欣賞幾幅。

(3)“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

①“不爭春”,不和誰爭呢?

②梅花是那樣美麗,但卻不和春天盛開的百花爭豔,不炫耀自己的美麗。這是一種什麼品質呀?

(可讓學生補充:“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也寫出了梅花這種樂觀謙虛、不居功自傲的品格。)

③體會梅花的品格,練習朗讀。

要讀出梅花是報春的使者,卻無意爭春邀寵、居功自傲,表現了梅花樂觀謙遜的作風。

(4)“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等到百花盛開之時候,梅花無比欣慰地飄落叢中,表現了梅花的坦蕩與無私與眾不同。)

小結:這是多麼了不起的品格呀!凌寒獨放,在寒冷的季節裏向人們通報着春的信息;當春天到來,百花盛開,梅花已經凋謝,卻默默地在百花叢中微笑。讓我們帶着讚美之情,再來讀讀這兩句。

4.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1)梅花以其樂觀自信、謙虛坦蕩的品格,贏得了毛澤東的讚頌,老師也忍不住要讚頌梅花。(範讀)

(2)讓我們都用自己的朗讀來讚頌梅花吧。(學生自由練習朗讀)

(3)播放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根據課件中所呈現的音樂旋律與畫面風雪交加、春回大地等變化,從而滿含激昂、讚歎之情讀出梅花的風姿,梅花的品質。注意讀出詞的節奏與韻律。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4.用自己的話説説詞的大意。(風風雨雨剛把春天送回來,漫天風雪又迎春天來到。看懸崖已結下百丈冰柱,凌寒梅花卻嬌豔地盛開着。雖然美麗卻不同百花爭春,只把那春的消息向人間預報。等鮮花盛開的時候,梅花在花叢中搖曳含笑。)

三、同桌合作,練習背誦

1.同學們,你們能不能把這首詞背下來?大家先試着自己背一背,然後和旁邊的同學互相檢查背誦的情況。

四.佈置作業,複習鞏固

2.背誦並抄寫這首詞。

語文六年級下冊教案11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瞭解文中所表達出來的同學形象,體會同學間濃濃的情意。

2、體會作者如何描寫每位同學的特點。

學習目標:

1、朗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2、抓住人物特點,領悟本課的寫法。

教學重點:學習作者通過笑聲寫出人物特點的方法,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去。 教學難點:感受作者對小學生活的深厚情感,學習作者是怎麼表達這種情感的。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課件。

2、學生預習課文,把課文讀通讀順。 教學過程與方法:

一、 導入揭題:

1、年的小學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大家都結交了許多好朋友,這些朋友便是和我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的小夥伴。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我和同學間那《忘不了的笑聲》。——板書課題

2、讀一讀課題,説一説這個課題是圍繞什麼來寫? 三、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充分展示自我。

(一)、朗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1、學習要求(一)

自由朗讀課文,把課文讀通讀順,並思考:

(1)作者主要寫了那幾個人的笑聲?

他們的笑聲各有什麼特點?

填空:餘曉的笑聲( )、魯珊的笑聲( )、方平的笑聲( )、陳立的笑聲( )。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3、檢查自學情況。

(1)、交流思考題:作者主要寫了那幾個人的笑聲,他們的笑聲各有什麼特點。

(2)、填空。

(二)、朗讀課文,體會情感,領悟寫作方法。

過渡:他們的笑聲別具一格,他們的笑聲裏包含着什麼呢?

1、學習要求(二)

(1)請用“——”畫出他們不同笑聲的句子讀一讀。從中你感受到他什麼樣的性格特點?(方法:讀——思考——交流)

過度:課文除了寫四個同學的笑聲,還寫了什麼笑聲?

(2)從這些笑聲中包含着同學間什麼樣情誼。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3、檢查自學情況。

(1)從中你感受到他什麼樣的性格特點?為了突出人物性格特徵,它採用了什麼描寫。並有感情的讀一讀這些句子。

(2)課文中除了寫他們四個人的笑聲,還寫了什麼笑聲?從這些笑聲中包含着同學間什麼樣情意。

(3)採用不同方式讀課文的最後兩段,讀中領悟情感。

(4)師小結: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要學習那些寫作方法? (此處出示課件——寫作方法:抓住特點 突出性格塑造形象)這就是我們本節課所要掌握的寫法。按照這個思路,請同學們也抓住每個同學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一顰一笑來突出他的性格。

四、小練筆。

在你的身邊,哪些同學的言談舉止比較有個性?又突出他什麼樣的性格特點? 然後試着用幾句話寫一寫。

五、學習反思:師生共同小結課文。(結合學習目標)

語文六年級下冊教案12

 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

⒈讓學生了解兩首詞的-要內容。

⒉能有感情地朗讀者兩首詞。

情感態度:

⒈體會到由於詞人所處的時代、經歷的遭遇、當時的心境等等不同,詞所表達出來的情感就有很大的不同。

⒉感悟兩位作者在詞中所賦予梅花不同的品性和精神。

過程方法:

通過對比閲讀,體會毛澤東和陸游在詞中所表達的不同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瞭解詞的-要內容,並通過對比閲讀,體會毛澤東和陸游在詞中所表達的不同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感悟兩位作者在詞中所賦予梅花不同的品性和精神。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題解題導入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毛澤東寫的一首詞:《卜算子詠梅》。(板書)

介紹毛澤東創作詞的背景

1961年12月,毛澤東在廣州-持中共中央會議。當時正值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國際上的反華勢力也十分猖獗,我國面臨着嚴峻的考驗。

“卜算子”,是詞牌名;詠梅才是這首詞的題目。詠:這裏有讚美的意思。

〖揭示課題,很乾脆。解題也利落。“詠”,是古詩詞的一種題材,不都是讚美的意思。〗

二、讀一讀

1、初讀感知:

(1)讀着這首詞,你有什麼感覺?你感到是振奮激動,還是哀愁無奈?從詞中你聽到是哀歎還是笑聲?你從中看到的生機熱烈,還是衰敗冷清?(要求用這樣的句式回答:“讀着這首詞,我感覺到……我彷彿看到……我彷彿聽到……”)

(2)齊讀:要求讀正確、流利。

2、精讀感悟

(1)再讀詞文,理解下面的內容。

問題:①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説説1、2兩句詞的意思。

明確:嚴寒的冬天,漫天飛雪。但是,在毛澤東的眼裏,冬天即將過去,春天快要到了。

②“已是懸崖百丈冰”,是什麼意思?“花枝俏”,是什麼意思?學生交流後,板書:“花枝俏”。“俏”,是什麼意思?梅花開得怎麼樣?請你用恰當的詞語,形容梅花的“俏麗”。

③梅花,在寒冷的冬天開放。但是等到山花爛漫的春天來了,她卻怎麼樣了?想象“山花爛漫”的情景。梅花在“叢中笑”,又是怎樣的情景?梅花笑了,為什麼?

明確並板書:百丈冰——花枝俏——堅強、勇敢

不爭春——只報春——無私、高尚

山花開——叢中笑——豪邁、謙虛

3、賞析方法歸納

一首好的詩詞就是一曲曼妙的音樂,值得我們細細去品評,細細去欣賞,下面我給大家提供一個平台,讓大家七嘴八舌評詩詞,可以從個別的字上,也可以從某個句子上,也可以從整首詞上去賞析。

三、學習詞的內容

1、古人説:“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歌給我們提供了非常廣闊的想象空

間,不信請看這一句:“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讀着這句話,你腦海裏彷彿出現了怎樣的畫面?

提示:冰天雪地、懸崖峭壁、百花凋零、寒風陣陣、大雪紛飛,梅花傲霜鬥雪,綻放枝頭……

2、“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梅花在冰雪之中向人們報告着春天的信息,

如她是怎麼向人們報告的呢?春天終於來了,這時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怎樣的畫面呢?

提示:百花盛開、異彩紛呈、滿山遍野、萬紫千紅

3、這時梅花的心情怎樣?這是一種怎樣的笑?

提示:她和百花在一起,這是自豪的笑,欣慰的笑,爽朗的笑

四、比一比,想一想

1、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陸游的《卜算子詠梅》。

介紹陸游的背景:

乾道二年,陸游因“力説張浚用兵”,受到了賣國派的打擊,被罷免了隆興通判的官職。在山陰寂寞地度過了四年,便開始了西行萬里的遠遊。作品裏那在黃昏孤獨綻放的梅花,默默地經受着風雨的打擊,正是陸游遭遇不幸後悽苦心境的寫照。既有孤芳自賞、顧影自憐的傷感,也表現了受到挫折而不屈節的品質。

2、請大家想一想,陸游詞中所寫的梅花是怎麼樣的?

明確:“獨自愁”“香如故”

3、引導比較。想一想,毛澤東在詞中所讚美的“梅花”與陸游詞中的“梅花”有什麼不一樣?

明確:在陸游的詞中,梅花在“獨自愁”“香如故”,而毛澤東詞中是“花技俏”。

4、同學們,毛澤東是在讀了陸游的詞,才寫“卜算子詠梅”這首詞的。毛澤東在自己詞的前面,有一句説明的話:讀陸游詠梅詞,反其意而用之。

要求:學生説説“反其意”的意思。

〖讓學生進行比較性閲讀後,再討論“反其意”的意思,符合學生認識事物的規律。歸納,是一種重要的思維方法。〗

5、大家來談談有什麼不同的感受。

(引導學生體會陸詞很悲傷、壓抑,而毛詞卻充滿樂觀、積極的態度。不必比較兩首詞的高下。)

五、小結:

毛澤東和陸游寫的詞,都是“詠梅”。但是由於他們所處的時代不同,經歷不同,性格不同,對梅花的認識也不一樣。可知,不同時代,人們賦予了梅花的不同的品質,但不變的是人們梅花的喜愛和對真善美的追求,願梅花開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開放。讓我們在這段激昂歡快的樂曲聲中再次朗讀毛詞《卜算子·詠梅》

六、佈置作業:

背誦並默寫

七、板書設計:

百丈冰——花枝俏——堅強、勇敢

毛詞不爭春——只報春——無私、高尚樂觀、積極

山花開——叢中笑——豪邁、謙虛

陸詞“獨自愁”悲傷、壓抑

“香如故”

語文六年級下冊教案13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2、正確把握豪豬的特點。

3、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領悟關於人類生存的啟示。

【教學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學重點】

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領悟關於人類生存的啟示。

【教學難點】

學習抓住特點介紹動物的寫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什麼叫紳士?在你心目中紳士有哪些表現?(學生自由發言)

2、多媒體展示豪豬圖片,讓學生觀察、總結豪豬的外形特點。

豪豬這種得天獨厚的紳士為什麼會有絕種之憂呢?讓我們來學習課文,探尋“森林中的紳士”——豪豬生存的奧祕,

二、瞭解作者

茅盾的原名沈德鴻、字雁冰,1896年生於浙江桐鄉。1920年開始文學活動,曾與鄭振鐸、葉聖陶等人一起組織文學研討會。1927年發表第一部中篇小説《幻滅》,它與相繼問世的《動搖》、《追求》合為總名《蝕》的三部曲,引起強烈的反響,1933年的長篇小説《子夜》是他最重要的代表作。

三、初讀課文、整體把握。

你喜歡豪豬的哪些特點?讀一讀,畫一畫。

例如:

1、中間保持相當的距離。紳士相處還是模仿豪豬的“待人接物”的,即需要保持距離。

2、它的活動範圍不超過三四里地。一連幾星期,它只在三四棵樹上爬來爬去;……它那件特別的長毛大衣會保護它的尊軀。

3、紳士式的“鎮靜”。

四、精讀課文、質疑探究。

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後小組合作探究,

1、豪豬的“紳士風度”有哪些表現?(結合整體把握所提出的問題,讓學生總結歸納)

歸納:從“待人接物”的方式、對敵人的戰術和獨自的無病呻吟等幾方面突出表現了它的“紳士風度”。豪豬的“待人接物”很有分寸,始終保持距離。豪豬長得和藹可親,瀟灑悠閒,“很有教養似的邊走邊哼”。豪豬的日常起居,“活動範圍不出三四里地”。從樹上倒栽下來,也很從容。受到攻擊時,仍不失“紳士風度”。豪豬的“無病呻吟是玩玩的”,是無目的的“安安逸逸”。

2、“森林中的紳士”——豪豬,代表了怎樣的一種生活方式?你喜歡這樣的生活方式嗎?作者為什麼説這種生活方式“叫人看了寒心”?

歸納:

a、豪豬,代表了一種懶散而悠閒的生活方式。

b、學生自由回答,教師引導學生要追求積極向上的生活方式。

c、在生物進化優勝劣汰是客觀存在,如果生物自身不能更好地適應環境,一味地“逍遙自得,無所用心”,面對天敵只能消極地“捱打”,就必然影響其生存能力,即使沒有大的地質變遷、天敵的攻擊,最終也必然會導致其自身器官機能的退化,避免不了滅絕的境地。從豪豬的特性延伸到人類,不也是同樣的命運嗎?因此,作者對豪豬“那種太懶散而悠閒的生活方式”是不滿的。

五、品味傳神的語言。

文中對豪豬的描寫很傳神,你能否找出來並説説你喜歡的理由。(教師舉一例,學生獨立尋找品味)

例如:

a、“它的瀟灑悠閒,實在也到了殊堪欽佩的地步:可以在一些滋味不壞的灌木叢中玩上一個整天,很有教養似地邊走邊哼,逍遙自得,無所用心,宛然是一位樂天派。”

(突出表現了豪豬的生活方式悠閒自在,逍遙自得,頗具紳士風度。)

b、“它躺在樹枝間,從容自在地啃着樹皮,啃地倦了,就打個瞌睡;要是睡中一個不小心倒栽下來,那也不要緊,它那件特別的長毛大衣會保護它的尊軀。”

(能吃能睡,甚至邊吃邊睡,吃、睡均從容不迫,豪豬的憨態躍然紙上。)

c、“它從掩蔽部抽出了鼻子,拼命低着頭(還是為的保護鼻子),倒退着走,同時猛然揮動尾巴,這樣‘背進’到了最後一棵樹,它就笨拙地往上爬,爬到了相當的高度,自覺已無危險,便又安安逸逸躺在那裏啃起嫩枝來,好象根本沒有發生過什麼事情似的。”

(笨拙的樣子令豪豬更可愛了,而大敵當前卻仍不忘記,可謂從容鎮定。)

六、拓展延伸,課堂練筆

用簡潔的語言寫出:豪豬的生活方式給你怎樣的啟示?(30左右)

七、作業佈置

寫一種你喜歡的小動物,重點寫出它的可愛之處。(注重擬人手法的運用,字數在200字左右)

語文六年級下冊教案14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中的生字,能正確讀寫“智慧、巍峨、豐碑”等詞語。

2、理解課文,認識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是人類歷的偉大奇蹟,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培養他們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3、學習作者從不同的觀察點抓住事物特點、由遠及近、由整體到部分、按一定順序觀察事物的方法,並在觀察中展開聯想,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仔細體會文章字裏行間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自讀自悟,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長城悠久的歷史和所凝聚的民族智慧。

教學難點:

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特有的形式——對聯。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都知道我國有許多世界聞名的古蹟,看這是什麼?萬里長城。之前我讓同學們蒐集了資料,誰能來説説關於長城你知道了什麼?(可以是和長城有關的知識,可以是傳奇故事等)

師深情總結:(見教案後)萬里長城的雄偉堅固給我們每一個到過長城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們深深地感到作為一箇中國人的自豪。它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是世界壯麗的奇觀。那麼,今天讓我們通過《長城》這篇課文的學習,再次遊覽一下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吧!

二、檢查預習。

三、自讀課文。

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思考:本文與我們以前學過的課文有什麼不同?讀後你有什麼感受?

1、生讀後交流,師補充對聯知識。(對聯又稱楹聯,是一種對偶文學,起源於桃符,也要押韻。對聯大致可分詩對聯,以及散文對聯,嚴格區分大小詞類相對,可見稱“對聯起源律詩”是根本的錯誤。傳統對聯的對仗要比所謂的詩對聯工整。

特點

一、要字數相等,斷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達到某種效果外,上下聯字數必須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詞性相對,位置相同。一般稱為“虛對虛,實對實”(古代漢語的詞性分類與現代漢語不同),就是相當於現代漢語的名詞對名詞。

三、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數量詞對數量詞,副詞對副詞,而且相對的詞必須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平仄相合,音調和諧。傳統習慣是“仄起平落”,即上聯末句尾字用仄聲,下聯末句尾字用平聲。

五、要內容相關,上下銜接。上下聯的含義宜相互銜接,不宜重複。

六、上下聯對應位置上的字要儘可能平仄相反,使得對聯讀起來抑揚頓挫,優美動聽。

七、凡是成絕對和妙對的,如嵌字,頂針,迴文,拆字等,只要求上下聯末字仄起平落即可。)

2、指讀。

四、精讀品味,語言賞析

1、交流研討:上聯是從哪幾個方面讚美長城的?

2、全班交流,教師點撥。板書。

3、感情朗讀。

引:上聯從時間角度入手,點明瞭長城是經過幾千年的艱苦勞動而成的,盛讚了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和堅強毅力。

4、重點品讀豐碑

指導學生説出豐碑的含義,由“豐碑”你想到了什麼?你的眼前彷彿出現了什麼畫面?

5、帶着感情,想象着畫面讀。

6、個別讀,小組讀,全班讀。

那麼,下聯又是怎樣讚美長城的呢?

7、默讀下聯,你感受到什麼?從哪裏感受到的?(特別注意動詞)

8、重點品讀“奇觀”,由這個詞你想到了什麼?

9、品讀,全班交流。師引領學生領會每句話的內涵,適時板書。

10、感情朗讀。

五、昇華感情

1、放映長城的圖片,讓學生形象感知長城的氣勢雄偉。

2、鼓勵學生充分自讀,體味對中華長城和中華民族的讚美,洋溢着濃厚的民族豪情,注重有感情地朗讀和學生自主性學習的激發。

(體會作者是如何將觀察畫面時產生的視覺形象與語言文字相結合,準確描述事物特點的 )

3、補充長城被破壞的資料,激發學生保護長城的意識。

六、拓展延伸

古今中外,許多文人墨客都來讚美長城,你知道有哪些讚美長城的古詩或對聯?

七、作業。

1、蒐集讚美長城的古詩或對聯。

2、讀課文。

語文六年級下冊教案15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2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飯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2.通過抓住重點句子,聯繫自己生活實際理解課文內容。感悟時光匆匆,要珍惜時間,不能碌碌無為。3.熟練地、入情入境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並把喜歡的句子抄下來。

4.感受課文的語言美,領悟作者細緻描寫、多用比喻的方法。

課前準備:

1.預習課文,自學生字詞。

2.蒐集並閲讀朱自清的資料和他寫得的其他散文。教師可向學生推薦《荷塘月色》《背影》《綠》《春》《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等散文。3.蒐集關於珍惜時間的格言警句、詩詞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教師談話:在我國現代文學有一位的作家,他一生勤奮,筆耕不輟,給我們留下190多萬字的作品;他一生重病,寧可餓死,也不領美國的救濟糧。毛主席曾讚揚他是最有骨氣的中國人。你們知道他是誰嗎?

2.課前蒐集資料,你對朱自清先生有哪些瞭解。(學生介紹自己蒐集的資料)

3.朱自清先生不僅是一位詩人、學者,而且還是一位傑出的散文大師,他為我們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散文佳作,他的散文被稱作“美文的典範”。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賞讀他24歲時寫下的一篇散文《匆匆》。4.板書課題,學生齊讀。

二、初讀課文,初步感知

1.教師配樂範讀課文。

2.學生自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感覺難讀或自己喜歡的句子多讀幾遍。

2.檢查生字詞的讀音和含義。⑴注意“涔、潸”的讀音。⑵引導理解“徘徊、蒸融、挪移、頭涔涔、淚潸潸、赤裸裸”等詞語的含義。

3.出示文中的疊詞“匆匆、斜斜、默默、白白、茫茫然、輕輕悄悄”。讀詞後請學生在學習課文時注意這些疊詞的作用。

4.指生朗讀自己感覺難讀或自己喜歡的句子。

5.默讀課文,思考:初讀課文,你讀懂些什麼?有什麼感受?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6.學生讀書後全班交流初讀後的感受。

三、品讀感悟,體會感情

1.談話過渡:作為一篇傳世佳作,本文語言優美、文辭雋永,文中語句飽含哲理、耐人尋味。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匆匆》,走近朱自清,去欣賞、品味、感悟、思考這優美的語言。請大家默讀課文,把你感受最深的或者特別喜歡的句子畫下來,並在旁邊標註上你的感受體會,一會兒進行交流。

2.全班交流,先把自己標畫下來的句子,讀給大家,然後談自己的感受或喜歡的原因。學生可能標畫出以下句子,教師引導學生感悟的要點如下。

⑴學習體會第一自然段。

①“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

這句話的理解要點:a.這是一個排比句,作者用對比的手法,把“燕子去了還來,楊柳枯了還青,桃花謝了還開”與時間流逝進行比較,寫出了時間一去不復返的特點。b.本段最後四個反問句,看似在問,實際上表達了作者對時光逝去而無法挽留的無奈和對已逝日子的留戀。4個問句,作者在問誰?可以理解為作者可能在問自己,也可能是在問你、問他,問我們所有的人;也可以理解為作者在用問句表達心裏的疑惑,他或許並不想讓誰回答,而是想以發問的方式告訴人們無論對誰時間都是一去不復返的,每個人都應該好好珍惜。c.理解四個追問時,可引導學生感受和體會作者寫下這些文字時的心情?(惋惜、後悔、茫然、痛苦或無奈)在學生感悟後,要及時引導學生把自己的感受融進去朗讀課文。

②可適時補充台灣作家林清玄《與時間賽跑》一文中,父子倆的對話。引導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想一想,去年的你和現在的你一樣嗎?教師也可以適時談談自己的變化,以引發學生的共鳴。

③指導學生朗讀:當你感受到了這些,你再讀一讀這一段,是不是有了新的感觸呢?

⑵學習體會第二自然段。

①“在默默裏算着,八千多個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裏,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

這句話的理解要點是:a.“八千多個日子”是指作者從1898年出生到寫作本文的1922年,一共是24年,八千多個日子。b.這句話作者運用了比喻,把逝去的時間比作“針尖上的一滴水”,把“時間的流”比作“大海”,這樣描寫使本來無形的時間變得有形。c.“溜”“沒有聲音,沒有影子”可以理解為時間無聲無息的流逝,非常快。d.“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可以體會到作者面對逝去的日子,覺得自己光陰虛度而無所作為,不禁流淚落汗。由此可見作者是十分在意時間的,因為只有珍惜時間的人,才能感受到時間的無情流逝,才會覺得時間不夠用,才會用一日一日的計算時間。

②指導朗讀:a.要讀出惋惜、留戀、自責之情。b.教師可適時範讀,讀後請學生評價,教師可聯繫自己的切身的感受指導學生讀好本段。

第二課時

一、繼續品讀課文,體會感情

1.學習體會第三自然段

⑴時光究竟是怎樣從我們身邊悄悄溜走的呢?

學生以讀代答――“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裏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裏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從遮挽着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牀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等我睜開眼和太陽再見,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歎息。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歎息裏閃過了。”

⑵體會寫法:①作者使用了排比句,把時間擬人化“跨、飛、溜、閃”,寫出了一天的時間是怎樣很快的從身邊“溜走”的。②作者通過生活具體的小事情“吃飯、洗手、睡覺、沉默”等,賦予時間以生命,十分生動具體的描寫出了時間是怎樣一點一滴在不知不覺中從我們身邊流逝的。

⑶導讀出時間流逝的匆匆和永不停息。

(4)教師小結:作者抓住生活中的小事,賦予時間生命,把時間當作一個有生命的東西來寫,才讓我們感受到時間就在身邊,而且來去匆匆。

二、讀寫結合,學生練筆

1.朱自清的時間步履匆匆,在洗手、吃飯的時候過去了。那麼,同學們,你們的時間是怎樣從你的身邊一點一滴溜走的呢?請大家學着朱自清先生的寫法,也抓住自己身邊的小事,賦予時間生命,讓我們感覺到時間是怎樣從你的身邊流逝的?看誰寫的最有朱先生的風格。

2.學生自由仿寫練筆。

3.學生寫完後,朗讀交流,師生及時評價。(過渡)面對“逃去如飛”的時光,作者不禁想到“在千門萬户的世界裏”的自己能做些什麼,於是一連串的問題傾瀉筆端。

三、試答追問,延伸拓展

1.學習體會文章的最後兩個自然段。

⑴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有幾次追問?(六次)有幾次做出了回答?(前兩次)師生讀書問答。

⑵引導學生試答文中後四次追問:你覺得怎樣才算是留下些生命的痕跡?怎樣的人生就是沒有虛度,才算是沒有白白的在這個世界上走一遭?可以舉一個你佩服的人做例子來説明。引導學生既要談偉人名人的事例,又要關注自己身邊的普通人。

⑶出示朱自清資料,引導學生談感受:你覺得朱自清先生有沒有在這個世界上白白的走一遭?(聯繫朱自清寫作本文時的年齡和一生的成就感受體會)

四、交流名言警句,進一步懂得珍惜時間、珍惜生命

1.古今中外,許多文人墨客寫下了不少珍惜時間、珍惜生命的名言警句。你知道哪些?

2.教師出示自己蒐集的名言警句,學生朗讀。

五、拓展思路,深化認識

1.讀書思考:文章第一自然段寫到燕子去了還來,楊柳枯了還青,桃花謝了還開,可是燕子還是去年的燕子,楊柳還是去年的楊柳,桃花還是去年的桃花嗎?(燕子已經不再是去年的燕子,楊柳也不再是去年的楊柳,桃花當然也不再是去年的桃花。對於世間萬物來説,時光都是一樣的公平,一樣的一去不復返。)2.出示崔護的《題都城南莊》,師生齊讀這首詩,深化認識。

附:1.林清玄《和時間賽跑》

“什麼是永遠不會回來?”我問着。

“所有時間裏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了。你的昨天過去,它就永遠變成昨天,你不能再回到昨天。爸爸以前也和你一樣小,現在也不能回到你這麼小的童年了;有一天你會長大,你會像外祖母一樣老;有一天你度過了你的時間,就永遠不會回來了。”爸爸説。

2.朱自清簡介(略)

3.珍惜時間的名句格言(略)

猜你喜歡

熱點閲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