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高二教案

畫人賈平凹高二語文教案大綱

本文已影響 1.43W人 

【教學目標】

畫人賈平凹高二語文教案

1、瞭解賈平凹及其代表作。

2、通讀課文,把握文章的基本內容,理清課文的思路。

3、學習文章刻畫人物的手法,分析人物的性格不合特點,瞭解作者對人物的態度。

【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文章刻畫人物的手法,分析人物的性格不合特點,瞭解作者對人物的態度。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走近作家

1、作家:賈平凹(其中凹讀wā),原名賈平娃,1952年2月21日出生 ,中國當代作家。陝西省商洛市丹鳳縣人。中國作家協會理事、中國作家協會陝西分會主席、西安建築科技大學人文學院院長。其作品《月跡》已經收入鄂教版八年級下冊語文課本中,蘇教版七年級下,北師大版四年級下。

賈平凹出生於並不富裕的農村,並非書香門第,家中世代是農民。1975年畢業於西北大學中文系畢業後任陝西人民出版社文藝編輯、《長安》文學月刊編輯。1982年後從事專業創作。全國政協委員,陝西省作家協會副主席,西安市人大代表,西安市作家協會主席。1974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小説集《賈平凹獲獎中篇小説集》、《賈平凹自選集》,長篇小説《商州》、《白夜》,自傳體長篇《我是農民》等。《臘月·正月》獲中國作協第3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説獎;《滿月》獲1978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説獎;《廢都》獲1997年法國費米娜文學獎;《浮躁》獲1987年美國美孚飛馬文學獎,最近獲得由法國文化交流部頒發的“法蘭西共和國文學藝術榮譽獎”;《秦腔》獲2008年第七屆茅盾文學獎。賈平凹的小説描寫新時期的西北農村。特別是改革開放後的變革, 視野開闊,具有豐富的當代中國社會文化心理內涵,富有地域風土特色,格調清新、雋永、自然。另外,《我不是個好兒子》收入山東人民出版社高中語文必修三課本,他的《延川城》以詼諧幽默的語言被選入北京景山學校《語文》第9冊課本內。

賈平凹作品所描寫的場景是他所熟悉的農村,例如《秦腔》:

他寫的是農村的現實生活。長期以來,農村是最落後的地方,農民是最貧困的人羣。現在中國的“三農”概念,農業、農村、農民,已經和以前大不一樣了。原來説的是我們是農業國家,土地供養了我們一切,農民離不開土地。現在農民和土地的關係卻剝離開了。農民離開了土地,有些是主動離開的,有些是被迫離開了,留在農村的多是老弱病殘。我的老家棣花村,沒有礦藏,沒有工業,有限的土地在極度地發揮了它的潛力後,糧食產量不再提高,而化肥、農藥、種子以及各種各樣的税費迅速上漲,農村又成了一切社會壓力的瀉洪池。舊的東西稀哩嘩啦地沒了,像潑出去的水,新的東西遲遲沒再來,來了也抓不住,四面八方的風方向不定地吹,農民是一羣雞,羽毛翻皺,腳步趔趄,無所適從,他們無法再守住土地,他們一步一步地從土地上出走,雖然他們是土命,把樹和草拔起來又抖淨了根鬚上的土,栽在哪裏都是難活。

第七屆茅盾文學獎長篇小説《秦腔》授獎辭:

賈平凹的寫作,既傳統又現代,既寫實又高遠,語言樸拙、憨厚,內心卻波瀾萬丈。他的《秦腔》,以精微的敍事,綿密的細節,成功地仿寫了一種日常生活的本真狀態,並對變化中的'鄉土中國所面臨的矛盾、迷茫,做了充滿赤子情懷的技術和解讀。他筆下的喧囂,藏着哀傷,熱鬧的背後,是一片寂寥,或許,堅固的東西都煙消雲散之後,我們所面對的只能是巨大的沉默。《秦腔》這聲喂歎,是當代小説寫作的一記重音,也是這個大時代的生動寫照。

2、作品之《秦腔》:以一個陝南村鎮為焦點,集中表現了改革開放中鄉村的價值觀念、人際關係和傳統格局的巨大而深刻的變化,被稱為“一卷中國當代鄉村的史詩”。書中寫到了中國農村生活20年來變化中的種種問題,比如為什麼有大量農民離開農村,農民如何一步步從土地上消失等等,同時加入了作者對當今社會轉型期農村各種新情況的思考和關注。當代鄉村變革的脈象,傳統民間文化的輓歌!誰主盛衰:天、地、人相互對質;忍觀沉浮:命、動、勢彼此角力!魔幻筆觸出入三界,畸形情戀動魄驚心,四稿增刪傾畢生心血,一朝成書慰半世鄉情!

《秦腔》是一部“反史詩的鄉土史詩”,有史詩般龐大的規模和厚重的質地。賈平凹用文字還原和營造了一個活生生的世界,是對將要成為絕唱的農村生活作的“輓歌”。是對傳統鄉土的一種“迴歸與告別的雙重姿態”。

賈平凹説:“如果你慢慢去讀,能理解我的迷茫和辛酸。”

3、作品之《廢都》:講述了在中國社會轉型期中西京城裏的故事,西京原是中國十幾個王朝的故都,後來由於種種原因,荒廢成了一座普通的獨處中國西部一隅的都市。作品通過潼關青年周敏攜唐琬兒私奔至西京遇見著名作家莊之蝶。從而開始了四個文化人命運沉浮的故事,開始了四個女人尋找自我迷失自我的故事。最後故事中的所有人物均落下下了可悲的下場,唯有那一座孤獨的古城在世紀末慢慢的荒廢,慢慢的荒廢……

要看清大社會背景下的芸芸眾生,先得着重闡述這個廢都,也就是這個我居住的城市,廢都的原型是西安。西安市中國的古都,故都,而現在在歲月的流逝中荒廢了,成為了一座廢都;而中國又可以説是地球格局中的一個廢都;地球又可能是宇宙中的一個廢都。作品就這樣渲染了一個膨脹了的廢都,使它成為一個大歷史的包容,而全無這個特定西京城的侷限。從表面來看,這個廢都是百廢待興,市場興旺,經濟快速發展,而在這個城市的骨質裏,城市的文化心理深層則瀰漫着歷史墮性的腐味。一個“廢”字有多少歷史滄桑,這其中能體現昔日都城人物的別樣感覺,這裏面的人有過去的輝煌和輝煌帶來的文化重負,自然就有如今“廢”字下的失落、尷尬、不服氣而又無奈的情緒,也就是世紀末情緒。這是一個艱難的生存狀況。但我們還要合理看待世紀末情緒,不能完全把它看成是頹廢的,不思上進的情緒,世紀末是另一個新紀元的開始,頹廢只是為了在廢都中獲得新生。

二、關於本文

《畫人記》是近年來賈平凹人物小品的代表作,作者通過簡約的筆觸刻畫了幾個生動的“畫人”形象,使讀者對於生活於基層,默默無聞又對書畫藝術孜孜以求的書畫藝人們滋生起幾分同情和敬佩。原文共寫了五則短文,刻畫了五位“畫人”,課文節選了其中的三則。

“畫人”是作者獨創的一個名詞,所謂“畫人”,就是有志於書畫藝術但暫未成家的書畫藝人或熱心於書畫收藏的愛好者。

三、學習《友誼》

1、本文的主人公是誰?(邢慶仁)

2、本文共分幾部分,每部分各寫什麼內容?

明確:第一部分(1-3)簡介邢慶仁的身份及外貌。

第二部分(4-9)通過寫“我”與邢慶仁的交往來透露主人公的人品與性格。

3、第四節採用了何種寫法?

明確:作者似乎無一字在寫邢慶仁,其實無一字不在寫邢慶仁,這種明貶此而實褒彼的手法實在高明。

4、如何理解“窮人容易殘忍,富人常常温柔”這句話?(略)

5、你認為邢慶仁是一個怎樣的人?

明確:是一位雖其貌不揚但忠厚老實、善待他人、注重友誼、精神富有的畫家。

四、小結

這節課我們一起了解了賈平凹的生平及其兩部代表作品。探討了《友誼》片段,懂得了什麼才是真正的友誼。

五、作業佈置

1、預習下兩則,弄清兩篇各寫了誰?各有什麼特點?

2、思考三則短文在寫法上有何不同?

第二課時 一、學習《藏者》

1、本文正面寫了譚宗林幾件事?

明確:機智拜訪 憨厚可愛 兩種換字方式

2、 文中提及了譚宗林那幾種換字的方式?

明確:以明前茶換字 以拓片換字

3、 從換字中我們能看出譚宗林什麼樣的性格特點?

明確:機智、幽默、風趣

4、 作者是如何表現譚宗林的慷慨樂施的?

明確:借譚宗林妻子的抱怨,側面描寫,寓褒於貶。

5、仔細體會“有一日與一幫書畫家閒聊,説起了他,大家竟與他熟,都如此地被他打劫了許多書畫,罵道:這賊東西!卻又説:他幾時來啊,有一月半不見! ”這段文字藴藏的感情。

明確:譚宗林雖然“打劫”了書畫家們的書畫,但由於他真誠、有趣,也被人們深愛。

6、從文未作者的議論,可以看出譚宗林是一個怎樣的人?

明確:是一位藏物於眼中的,真正的字畫愛好者和收藏者。

二、學習《推薦馬河聲》

1、《推薦馬河聲 》可分為三層,試概括各層內容。

明確:第一層次(第1小節):推薦馬河聲之因。

第二層次(2——4小節):具體介紹馬河聲其人其事。

第三層次(5——6小節):再次推薦馬河聲。

2、作者為何要如此極力推薦呢?

明確:一是因為馬河聲不是自己的親戚,也不是同鄉、同學。

二是因為“如果再不向您推薦,馬河聲的問題在這個城市裏可能永遠得不到解決” ,作者推薦馬河聲實在是不能不且不得不之舉。

3、概括作者主要從哪三個方面具體介紹馬河聲其人其事?

明確:一、有才氣。“他初學楷書,秀美温潤有江南習氣,一出道就在行當內聲譽鵲起”,“又開始習畫,悟性頗高,所臨明清小品,幾乎與真跡難以分辨”。

二、有追求。作者説,如果馬河聲以他的手藝“應酬各種社會活動”,“馬河聲絕對可以做個囊中有物、出入有車,一頭長髮滿臉清高之士了”,“但馬河聲卻突然在一個夜裏撕毀了舊時所有作品”。他怕自己“在一片讚揚中單一發展下去”,“難以成就大作品”。馬河聲“能清醒地認識自己,及時調整自己”,説明他是一個有追求的人,因此,作者對他“從此多了一份敬畏”。

三、有活力。馬河聲雖不是作家、學者和教授,卻長期與作家、學者、教授在一起。他“憑着他的年輕和熱情,每次活動都是積極的策劃者和組織者”。他還是“出色的鼓動家”,大家創作時,他就在旁“極力煽情”,使“現場氣氛輕鬆活躍”,“使創作者自信心大增”,以至“大家在寫字畫畫時總叫喊:河聲,河聲,你快來! ”

在濃墨重彩地對馬河聲作了富有激情的介紹後,作者筆鋒一轉,又惋惜起他的遭遇來:一是無人欣賞,二是無人包裝。

4、課文結尾説“若半月內亦無消息,我就擺飯局請您了”有何含義?

明確:寓莊於諧,實際想説如果半月內不給答覆,就要當面質詢了。

三、整體研討

1、三個人都是作者的好朋友,作者在行文中充溢着激情,他對這三個人各持什麼感情?

明確:對忠厚老實的邢慶林是欣賞;

對真誠有趣的譚宗林是喜歡;

對德藝雙馨,而又遭遇不幸的馬河聲的是同情。

2、這三位“畫人”在寫法上有何不同?

明確:一人一式,變化多姿。

本文是一束人物小品,原文共有五個人物,課文節選了其中的三個。因為都是寫人,如果用同一種模式寫,讀來必然令人生厭。作者深諳此理,他採用一人一式的方法。寫邢慶仁,以側面描寫為主,人物隱藏到幕後。作者看似在漫不經心地談自己處朋友的原則和自己朋友圈子的變換,實際上每一句都是在寫邢慶仁。寫譚宗林,正面濃墨重彩,細節生動典型,然後再以側面描寫和精當議論略加襯托和昇華。寫馬河聲,則以書信格式,以第二人稱,追溯歷史,描摹現狀,不厭其繁,周到細膩。正因為三個人物用了三種不同的範式,讀來毫無雷同之感,反有靈動變化之妙。

3、賈平凹散文語言有何特點?

明確:語言樸實,感情真摯。

賈平凹的散文語言樸實無華,清新自然。賈平凹小學裏遇到一個教了他兩年的啟蒙女教師,在他讀二年級時教他寫信,有什麼事情就寫什麼,不考慮格式。老師説:“以後到高年級做作文,或者長大寫文章,你就按這路子寫,不要被什麼格式套住你,想寫什麼樣就寫什麼,熟悉什麼就寫什麼,寫清、寫具體就好了。”賈平凹回憶説:“從那時起我就記住了老師的話,之所以如今我還能寫些小説、散文,老師當時的話對我影響很大。”賈平凹的這篇散文就是如話家常,行於所當行,止於所當止,毫無造作之感。另外,本文的感情也真摯感人,也許因為文中所寫的三個人都是作者的好朋友,作者在行文中充溢着激情。對忠厚老實邢慶仁的欣賞,對真誠有趣譚宗林的喜歡,對德藝雙馨而又遭遇不幸的馬河聲的同情溢於言表。賈平凹曾説:“散文是情種的藝術,純,痴,一切不需掩飾;甚至暴露、解剖自己,也是一條成功的祕訣。” 他又説:“如果從事散文,那這離不了‘情’字的。”他的主張和實踐是完全吻合的。

四、小結

這節課我們一起深入學習了《藏者》與《推薦馬河聲 》兩則。研究了本文的藝術特色。解決了本文的重點難點問題。語言樸實無華,清新自然的優點值得我們借鑑。

五、作業佈置

完成《活頁》

六、板書設計

《藏者》 機智、幽默、風趣 藏物於眼中的,真正的字畫愛好者和收藏者。

《推薦馬河聲 》 有才氣 有追求 有活力

一人一式,變化多姿

語言樸實,感情真摯

七、教學反思

猜你喜歡

熱點閲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