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之蒙學國學常識

聖眷不衰的張廷玉

本文已影響 1.66W人 

雍正一朝,配享太廟的榮譽

聖眷不衰的張廷玉

雍正即位元年,發現張廷玉這個人很能幹,就提拔他當了正部級的禮部尚書,但是又不讓他去禮部上班,而是留在自己身邊暫襄政務。所以,張廷玉在雍正朝的13年,一直是雍正的大祕書。

後來張廷玉的官就當得很大了,比如説首席軍機大臣、保和殿大學士,官前又掛了太子太保,還分管吏部和户部。吏部和户部在六部當中地位最高吏部管官,掌人事權;户部管財,掌財權。也就是説,人和錢這兩個最核心的權力都掌握在張廷玉的手裏。

張廷玉和雍正的私交也非常好。當然,清代皇帝有喜歡作秀的傳統,雍正就經常製造出一些非常戲劇化的情景,讓史官、近臣們傳揚出去,造就一段又一段的佳話。

雍正五年(1727年),有一次張廷玉生病請了幾天假。雍正皇帝就對身邊的侍從説:我這兩天胳膊疼。侍從驚問其故,雍正皇帝説:我為什麼胳膊疼呢?因為張廷玉就是我的左膀右臂,他現在生病了,所以我才會覺得胳膊疼。這件事就誕生了一個劇本,被四處傳揚,意思是君臣相得。

雍正十一年(1733年),張廷玉請假回老家省親,從北京到安徽桐城路上一來一去得走幾個月。雍正皇帝想他想得不得了,就用寫情書的筆法給他下了道聖旨:

朕即位十一年來,在廷近內大臣一日不曾相離者,惟卿一人,義固君臣,情同契友。今相隔月餘,未免每每思念,然於本分説話又何嘗暫離寸步也。

大概意思是,我們君臣相守這11年,不曾有一日分離,現在卿家走得遠了,朕心裏思念得緊啊!

這也是皇帝制造給外廷看的一段君臣佳話。

雍正這個人雖然在歷史上是有名的殘忍、不好伺候,但是他確實還有一點性情,喜歡把事做盡做絕,好要好盡好絕,壞就恨不得一刀一刀把你剮掉。終雍正一朝,碩果僅存的大臣只有兩位,一位是鄂爾泰,一位就是張廷玉。

雍正皇帝跟鄂爾泰之間也是如此。有一次他跟別人説:朕有時自信不如信鄂爾泰之專。意思是説,我相信他,比相信我自己還厲害。雍正皇帝就是這樣的性格。他臨死的時候,扶着牀邊看着這倆寶貝,怎麼看怎麼愛,都説好基友一輩子,可這一輩子也到頭兒了,怎麼能永生永世呢?他就想了一招,臨死前下了一道遺旨,説鄂爾泰、張廷玉這兩個人死後配享太廟。

配享太廟可是當時為人臣者的最高榮譽,就是死了以後也可以做一個牌位,放在太廟裏皇帝列祖列宗的神主牌的.旁邊。這意味着,後世皇帝到太廟給自己的列祖列宗磕頭的時候,順便給他倆也跪了。一個人臣能夠享受到這樣的榮譽,那還了得?

聖眷不衰,看真本事

張廷玉能夠得到十幾年不衰的聖眷,還是有點兒真本事的。他為人比較清廉,不亂收錢財,不養小三。更重要的一點是,張廷玉這個人非常勤奮而且能幹。給皇帝當祕書很不容易,皇上滔滔不絕説一層意思,你就得馬上趴在地上把它寫成文字呈給皇帝。皇帝一看,這正是我的意思,然後下發給羣臣。

普通人別説理解別人的話了,就是自己想好的話,把它寫成文字,可能也得斟酌再三。而張廷玉就有這個本事,只要皇帝説完一段話,他就立即能把它落在紙上,並得到皇帝的認可。皇帝每天往往有十幾道詔旨要下發,所以他的文筆和才思,可以説相當不簡單。

張廷玉也很勤奮,他當了50年官,執掌軍機處24年,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要去上朝,朝臣待漏五更寒;他的記憶力也特別好,不管是封疆大吏還是底下的小官僚,每一個人的籍貫、出身、履歷、政績他都瞭如指掌,儼然一部活字典。可以説,他就是雍正皇帝的度娘(對百度的戲稱),皇帝想知道什麼找他一問,馬上就能知道,所以皇帝怎麼離得開他呢?怎麼能不視他為左膀右臂呢?

在封建王朝你要當一個名臣,光有這些本事還不夠,最關鍵的還有一條,就是不能跟皇帝爭他最重視的一樣東西后世之名。這一條太難了,但張廷玉也做到了。

眾所周知,很多名臣都沒有好下場,比如説魏徵。唐太宗和魏徵這兩個人看起來君臣相得,魏徵死的時候,唐太宗還跑到宮廷最高的樓上望着遠處為他送葬。

但是後來唐太宗聽説,魏徵經常把寫給自己的那些諫諍奏疏拿給史官看,當時的史官是著名的大書法家褚遂良。皇帝心説,你來諫諍我,這是讓我留下千古佳話,可你拿去給史官看是什麼意思?你自己想留下千古佳話嗎?你的所有後世之名還不都是老子我賞給你的?

這件事情觸怒了唐太宗,再加上一些關於魏徵結黨營私的傳言,使得唐太宗原來説好要把自己的閨女嫁給魏徵的兒子,現在不嫁了;有一次甚至怒髮衝冠,還跑去把魏徵的墓碑給推翻了,就是所謂的親撲其碑。

雍正爺也是如此。雍正朝有一個人叫楊名時,也是著名的政治家,他是一個好大臣,但就是太愛名。雍正皇帝最煩臣下這個毛病。你正直,你不貪,不還是為了你自己?這名兒憑什麼歸你呢?應該歸我才對。

而張廷玉這一點就做得特別好,正史裏提及他的功績只有三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其中一件是張廷玉給皇上上表,説咱們是不是要給守節15年的婦女立個牌坊?史官居然把這件小事寫到了一個在朝幾十年的大臣的傳記當中,説明他真的很少與人提起自己的功勞。

其實在雍正朝和乾隆朝的前半截,幾乎所有的重大決策裏都有張廷玉的影子,但是沒人知道他到底起了什麼作用。説得不好聽一點,張廷玉真的是一隻老狐狸,讓皇帝一點兒把柄都抓不到,什麼都不爭,就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地給皇帝家幹活,看皇帝還有什麼説的。

猜你喜歡

熱點閲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