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舊式縫紉機散文(精選21篇)

本文已影響 2.18W人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經常看到散文吧?散文是抒發作文真情實感,寫作方式靈活的記敍類文學體裁。相信很多人都覺得散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舊式縫紉機散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舊式縫紉機散文(精選21篇)

舊式縫紉機散文 篇1

噠噠噠噠……噠噠噠噠……舊式縫紉機的聲音從陽台傳來,一如過去,我便知道老太又在折騰什麼東西了。

我走進陽台,看老太神情專注地在縫紉窗紗。這窗紗是我最近安裝新的窗紗而剩下的邊角料。老太不想扔掉,想把它們拼合在一起,可以講究再做成一扇窗紗。

我説:“算了,扔掉它吧!這東西也值不了幾個錢!”

她説:“拼拼還能湊合用。”正説着,縫紉機跳針,又斷線了。老太忙着穿針,老半天也穿不進,對我説:“老頭!你幫我穿一下。”我接過線,左穿右穿,搗鼓了好一陣子才穿進針眼裏。我感歎道:“我們真的老了喲!人老了,這縫紉機更老了。”

老太跟了我吃了一輩子的苦,就像這舊式縫紉機一樣,已經摺騰了三十六個春秋,可從沒有過高的要求,不知道索取,只是默默奉獻自己的一生。

沉睡的記憶,漸漸被我喚醒。

這台縫紉機,是老太年輕時與我結婚的見證。那是她父母陪給她的最好嫁粧。在那物質極其貧乏的年代,計劃經濟的社會,一切都要憑票供應。她找了很多的熟人,弄到十幾張票,才買到南京產的“熊貓牌”縫紉機。婚前她是蘇北農村一個農家姑娘,白天參加生產隊的勞動,晚上還要抽空學習縫紉活。自從她學會了縫紉,家裏縫縫補補的活兒都被她攬下了,有時還為別人家做一兩件不象樣的衣服,連錢也不收人家的。

在我完成學業,參加工作不久,我們就結婚了。她要把自己心愛的縫紉機帶到我家來。千里迢迢怎麼運過來?這成了我和她最頭疼的事。那個年代交通極其不方便,不過她家緊靠着小縣城,離火車站不遠,我們就用兩個大木箱,把縫紉機拆卸開來,分別裝在木箱裏託運到南京,再從南京轉運到句容天王寺。(那時,句容天王寺客運班次多)沒幾天,縫紉機貨運到了,對方通知我們辦理領回的手續。從句容天王寺到我家有幾十裏的路,而且還是山路頗多,原本就不通車,也沒通車的路。我那時,年輕好勝,血氣方剛,楞是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挑着兩個大木箱,從句容天王寺車站出發翻越浮山,中途也不知卸了多少回,竟花了我整天的時間,才把那東東挑回家。到家我是精疲力竭,近乎癱瘓。我的那位可心疼死了!給我燒水洗澡,煎荷包蛋、炒油炒飯,關懷備至!

從此,這台帶着北方氣息的縫紉機落户我家,幾乎都沒閒着。她就依靠它做些縫紉活,貼補自己家用,維持不富裕的生活。她無論白天,還是夜晚,除了做完家務活,她就一門心思的撲在縫紉機上;無論是嚴寒,還是酷熱,她都離不開縫紉。給我印象最深的:她與我的一親戚做縫紉,坐在小集鎮的馬路邊的鐵皮棚子裏,棚子外的温度在33度,那棚子內的温度可想便知了,簡直就是坐在火爐邊上呀!別人熱得受不了,都走人了,可她還堅持幹活!冬天的日子,她更苦了。白天短,夜晚長。她有時為了儘早趕好一件衣服,常常是熬到深更半夜,手腳冰涼。我在沉睡中時不時聽到“噠噠噠噠……噠噠噠噠……”縫紉機的聲音。我披衣起牀,催促她早點休息,她説:“做完這件就睡!”,每回這樣,如是話語。為此,我還時常埋怨她!她太喜歡自己的縫紉了。她與這縫紉機有着不懈的情緣!

回憶影影綽綽地交錯,縫紉機的聲音拉長了我整個的記憶。如今,老太很少做縫紉了,因為現在的生活較以前不知好了多少倍,更因為縫紉機老了,做縫紉的人也老了。我看着老太拼做好的窗紗,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我此刻覺得自己的想法有點不可理喻。

這舊式縫紉機儘管老了,可也是老太的老夥伴呀!它和這個充滿現代氣息的社會很不協調,老太卻能盡其所用。這舊式的縫紉機,早應該成為廢鐵,賣給那些整天吆喝的小攤販,可它是老太的寶貴財富,也是我們一生的深刻記憶。

我不記得那位哲人曾經説過:生命的過程註定是由激越到安詳,由絢爛歸為平靜。我覺得我們不需要追逐現代時尚,只要樸實、平凡,正如這舊式的縫紉機一樣。這是一種情懷,一種風致,一種依賴,一種信仰與忠誠!

舊式縫紉機散文 篇2

週末,好友相聚,喝茶聊天,一姐妹説起她家曾有過縫紉機,我心頭泛起絲絲暖意,想起了我們家那台被閒置好久的縫紉機。縫紉機轉動的聲音清脆美妙,時時在我耳畔縈響;縫紉機轉動的日子甜蜜美好,如一沓泛黃的老照片,又一次放電影似的一幀幀在我眼前鋪展。

我家的縫紉機是蝴蝶牌的,黑得錚亮的機頭上裝飾着黃色的蝴蝶圖案。坐在縫紉機前,輕踩踏板,曲柄帶動皮帶輪轉動,皮帶又帶動機頭飛旋,響起輕微的“嗡嗡”聲,此時機針也有節奏地上下跳動,“噠噠噠噠”,“噠噠噠噠”,清脆柔和的聲音猶如一支好聽的樂曲。或花或素的各色布料在針下流淌,針腳細密勻實。

縫紉機購於上世紀六十年代。據説上海縫紉機廠用蝴蝶作為牌子始於1966年,如若是真的,我家的縫紉機便是第一代蝴蝶牌了。當時的縫紉機可是緊俏物品,憑票購買,一票難求。年輕的父母結婚沒有買一件新衣,沒有置一桌酒席,兩人卻傾其所有,輾轉託人從遙遠的上海購得此台縫紉機。我無法想象父母當年是怎樣的欣喜,卻在很小的時候就知道這台縫紉機是父母愛情的唯一信物,是我們家很長一段時間裏最值錢的物件。當年,我們家的小屋子裏經常會響起噠噠的縫紉聲,我小小的眼眸裏經常會看到父親或母親坐在縫紉機前勞作的身影。

我的父親異常聰慧,憑藉一本裁剪書便承擔了我們一家人所有的衣着。我和弟弟妹妹夏天穿的短衫短褲,冬天穿的棉衣罩衫,肩上背的書包,都是父親自己裁剪自己縫製的。每年過年,父親都會給我們做一套新衣,這在當時很不易。衣服一做好,父親就喊我們試穿,我或者弟弟妹妹穿上新衣,在父親面前站着,轉着,母親也停下手中的活計在旁邊看,一家人的臉上都笑開了花。七十年代末的一天,他看到縣城裏有女孩穿裙子,立即買了一塊綠色的花布,為我和妹妹各做了一條,我和妹妹便成了小鎮上率先穿裙子的人,至今還記得當年的花裙子引來了多少羨慕的眼光啊!最能體現父親縫紉技藝的是他給自己做的一套中山裝。中山裝的領子口袋都很考究,穿在身上既要貼合身體的線條又要挺括大方,很有難度。父親先用卡紙剪出衣領和袋蓋的樣子,再放在衣料上裁剪。縫製時也是格外精心。衣服上身後,那個合身啊,絕對超過裁縫店裏的專業裁縫。父親的同事圍着他一邊細細觀看,一邊嘖嘖稱讚,有人當即要求父親也給他們做一套。

母親不會裁剪,但能熟練使用縫紉機。她會從街上買回大塊格子布縫牀單,父親裁剪好的布料她也會幫着縫成衣服,做鞋子時她會用縫紉機給鞋面滾邊,更多的時候她是幫我們補衣服。在那困難的年代,穿補丁衣服很尋常,我的小夥伴們的衣服上常常是一個窟窿又一個窟窿,而我和弟弟妹妹總是穿得整整齊齊,這得益於父母的勤勞,得益於家中有台縫紉機。

父母對縫紉機珍愛有加,尤其是母親,每次使用後都會小心翼翼地收起,罩上她自己縫製的套子。她還經常給縫紉機加油潤滑,因此我家縫紉機的聲音總是那麼清脆柔和。有一次鄰居借用縫紉機,不小心把蓋板掉在地上,蓋板有點變形,放在機身上不再嚴絲合縫,母親心疼之極,不停嘮叨,雖然後來父親將變形處磨平了,也沒有讓母親的嘮叨立刻停止。八十年代,新人結婚時興“三轉一響”,三轉中就有縫紉機,縫紉機成了家家户户必備品。然而會使用縫紉機的新娘並不多,於是將縫紉機擱置一段時間後有人向母親求教了,母親欣然前往,手把手教人家使用。回來後總是不無自豪地誇我們家的縫紉機是老牌子的,比新機子好使。是啊,有母親的精心呵護,怎麼能不好使呢?

歲月悠悠,縫紉機噠噠的響。父母親坐在縫紉機前,他們手中的布料變換着花式,他們縫製的衣服變換着款式。他們用這台縫紉機縫着生活的艱辛,縫着家庭的歡樂,也縫着明天的希望。縫紉機——父母愛情的信物,陪伴他們度過了一個個日出日落,同時見證他們心心相印、相互扶持着走過一個個春夏秋冬。

我從小就喜歡縫紉機的噠噠聲,經常在父母使用縫紉機的間隙跑過去,坐在凳子上胡亂踩踏踏板,往往是剛剛一踩,就聽到咔嚓一聲,線攪在一起了,針被絞斷了。奇怪的是母親並不惱,而是抽掉線拿掉針,放任我踩個夠。大一點的時候,我會在針下放一塊布條,在布條上踩出一條條筆直的線。上初中時,我看父親裁衣,居然也看懂了裁剪書。我工作不久,父親就因病離世了,失去經濟來源,家庭一下陷入困境。姑媽心疼我們,帶來了許多布料,我就拿起父親的裁剪書,在春節前用縫紉機給家人每人做了一條褲子。這是我第一次嘗試做衣服。那年的春節對我們家來説異常寒冷,而我做的褲子在每個人心裏都添了一點暖意。後來,我自己也買了一本裁剪書,摸索着做了好幾件衣服。其中有一件花連衣裙,海軍服似的披肩,喇叭形的袖子,喇叭形的裙襬,胸前飾一蝴蝶結。這款式在八十年代是非常新潮的,穿到單位,同事們讚不絕口。

結婚後,我有了自己的家,再加上生活水平提高,成品衣服款式新穎價格便宜,我就不再自己做衣服了。後來母親年紀大了,眼力不好,也不再使用縫紉機,縫紉機便被閒置起來。不過,母親還是會定期給縫紉機加油潤滑,定期讓縫紉機轉幾下。弟弟購置新房,不會使用縫紉機的弟弟和弟媳深知縫紉機對我們家的意義,扔掉了許多傢俱,卻毫不猶豫地將縫紉機搬進了新居。如今,縫紉機靜靜地立於弟弟的新居中,似一位老者,沉沉地睡着了。

這台縫紉機在我們家整整半個世紀。當年,它悠悠轉動,縫製着歲月的芳醇;今日,它寂寂獨立,厚載着生命的柔情。

看中央台《家有傳家寶》欄目,我常常會想,縫紉機不就是我們家的傳家寶嗎?它身上有我父母互敬互愛的精神,有我家人團結和睦的精神,有我們家在困境中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幸福的精神,這些精神應該代代傳承。

舊式縫紉機散文 篇3

奶奶在慢慢老去,愈發變得慈祥可愛,而她的那台鏽跡斑斑的老式縫紉機,擺在屋子裏,夾在日漸現代化的傢俱當中,顯得那樣不協調。

今天,奶奶又戴上那副“上了年紀”的老花鏡,坐在縫紉機前,為我縫補校服。只見奶奶一手扶着可以轉動的方向盤似的鐵輪子,一手把校服攤放在穿過線的針頭下面。輪子轉動的同時,奶奶的雙腳也在快速地蹬着踏板,縫紉機“嗒嗒嗒”地響起來,快樂地工作着。別看這台縫紉機老了,工作起來,還是那麼自然、流暢。奶奶將身子斜趴在縫紉機的枱面上,雙手按住校服,不停地往針腳下面送着,又時不時地扶扶老花鏡,認真極了。

我滿臉好奇地詢問起縫紉機的年齡和由來,奶奶慢慢地摘掉老花鏡,笑着説:“這台縫紉機比你爸,不對,比你大姑還大呢。縫紉機是在你大姑出生後買的,你大姑快五十了,算起來這台縫紉機來咱家也差不多五十年了。”我繼續追問:“這台縫紉機在哪買的啊?”“你大姑剛出生時,家裏窮。你爺爺就去城裏給人家當幫工掙錢,補貼家用。有一回,你爺爺看到主人家裏有兩台縫紉機,便誠懇地對主人説:‘我家內人在家每天要下地幹活,還要照顧孩子,大人孩子的衣服沒時間做,爛了也沒時間縫補,您就把縫紉機賣給我一台吧。’那家人念及你爺爺在他家幹得年頭多,人也實誠,便賣給了咱這一台,花了你爺爺整整一個月的工錢呢。在那時,有台縫紉機可了不得,半條街的人都到咱家借用縫紉機做衣服,補衣服。”説完,奶奶滿臉洋溢着自豪。我嫌棄地撅着嘴問奶奶:“奶奶,你看,這縫紉機都舊成什麼樣了,換新的算了。”“雖然這台縫紉機舊了,有些生鏽了,可是它用起來順手,換新的我反倒不適應。再説,它跟了我幾十年了,就像我的孩子似的,哪個母親會狠心捨棄自己的孩子呢?給,你的校服縫好了。"奶奶意味深長地説。我拿着校服仔細地看了看,似乎看不到破洞的痕跡。奶奶的手還是那麼巧,縫紉機還是那麼管用。

我的心頭莫名襲來一股暖流,我覺得,那台縫紉機老了,褪去了光鮮靚麗的外表,卻依然能夠縫補衣服;奶奶老了,沒有了年輕時的美麗容顏,卻仍然為我們操勞着。我應該用心守護着奶奶,用心呵護着奶奶那台老式的縫紉機。

舊式縫紉機散文 篇4

我家的縫紉機是上世紀70年代末買的,距今已有40年了,上次回老家看望母親,見它像一個失寵的嬌子,靜靜地挺立在堂屋的一個角落裏。看到它,就想起了40年前我學習扎枕頭套的往事……

上世紀家鄉遭遇“75.8”特大洪水浩劫後,國家對災區恢復生產重建家園給予了大力的支持,衣食住行更是雪中送炭,災區三年大變樣,不論是大集體還是個人家庭,都有了一定的經濟積累。家庭有了富餘,年輕人結婚就開始流行“三轉一響”(自行車、手錶、縫紉機、收音機),富餘的家庭也逐漸添置了這“三轉一響”。我家人口多,穿衣是個大問題,所以父母親節衣縮食,於1978年春購買了一台“蜜蜂”牌縫紉機,它是一家人的寶貝,母親愛不釋手有空就學,我也是躍躍欲試。

那年我還不到20歲,對新事物接受十分渴望,聽説隔壁的發小已學會扎自己的一對枕頭套,還拿出來在我跟前炫耀,我説啥也不能落後,死磨爛纏母親讓我也扎對枕頭套試試。開始母親認為我是個大男孩,學做衣服不好看,父親更是怕我把新機器搗弄壞了,不讓我學。越是反對我越扭,我就偷着學。結果用了一個星期的時間,我就把一對枕頭套給紮好了,儘管針線走的不是太直,但是大樣上還蠻不錯的。我把它看成寶貝似的,一直珍藏到現在都沒捨得扔掉。每當看到它,我就不由地想起了當年的那段美好的往事。

提起這台縫紉機,還有一段故事哩!我小舅劉來成和我同歲,比我結婚早得多。當年和小妗子定親,除了彩禮外,非要一台新縫紉機不可,否則不嫁給小舅,剛發罷特大洪水不久,姥姥又過早病故,家中生活維持都緊緊巴巴的,哪裏再掏幾百塊錢買它呢?這可愁壞了姥爺和小舅。姥爺來我家一説這事,母親就和父親商量,把俺家剛買回不到兩個月的“蜜蜂牌”縫紉機抬給了小舅,成全了這門親事。後來小妗子得知真情後,看我們孩子多做衣困難,結婚後攢錢堅決要還我們,父母執意沒要,後來又買了一台“蜜蜂牌”縫紉機,就是現在還存放的這台。這台縫紉機沒少給我家出力,不但母親,而且兩個妹妹和妻子也學會扎衣服了,一定程度上節省了不必要的家庭開支。

到了1993年,我工作調動到了正陽縣,愛裁剪會做衣服的妻子也把家搬了過來,我們又買了一台“飛人牌”縫紉機,成了她的專用工具。兩個孩子的衣服都是她來做,大人的衣服也有縫縫補補的時候。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人小孩都買着穿,縫縫補補的任務便少了,很多人家的縫紉機都受到了冷遇,甚至長年累月閒置着。可是,在我家不同,會勤儉持家且心地善良的妻子沒有冷遇它,經常用它來扎衣服,縫縫補補,穿針引線,或給新褲腿鎖邊,或大衣改成小衣,或幫鄰居的小孩做嬰兒衣,或給同事的衣服修修補補,它總是閒不着。

縫紉機用久了不能使喚了,妻子總是閒不住,總想找台縫紉機做活。這不,我們的五樓鄰居家有台縫紉機,長年沒人使喚,妻子得知情況後總是到她家借用,鄰居説,乾脆你搬到你家,做衣服什麼的不再來回跑了,擱你家你使用更方便,我有需要去你家。妻子也不客氣,真的把它搬過來了。幾年來,妻子義務為大家服務,耽誤時間不説,還陪進去不少的線、鈕釦、針、縫紉機油等,但妻子心甘情願,樂此不疲。每當完成一件縫縫補補,她心裏就像喝了蜜一樣甜。

縫紉機不但給妻子帶來了無比的樂趣,而且還成為連接鄰居的情感紐帶。可以説,我們家的人緣,絕大部分是由這台縫紉機一針一線連接起來的。

舊式縫紉機散文 篇5

我出生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末,在我兒時的記憶裏,家裏就有一台縫紉機。那時,村裏百餘户人家,有縫紉機的很少。母親説,咱們家的縫紉機那可是全村最早的。

白天裏,母親要下地幹活,只有在夜晚,母親便坐在縫紉機前“噠噠噠”的縫着衣服。縫紉機很出活,做出的衣服針腳很細密,母親卻説,自從買了這台縫紉機,把人都慣懶啦,不論有點什麼縫縫補補的活,都不想去用手縫,全賴在這台縫紉機上啦。

我説,縫紉機做出來的衣服針腳細密,質量好,有了縫紉機誰還用手縫呀。母親不屑地説,手縫的衣服比縫紉機縫出的衣服還要好,針腳更細密。我説,這不可能。母親隨手指着牀上的枕套説,看看,這上面繡的牡丹花,是媽媽用絲線一針一線繡出來的,縫紉機能有這樣的針腳嗎?當下,我便對母親的話信服無疑了。

母親很愛惜那台縫紉機,每次做完衣服,都要對縫紉機的部件上油,然後將整個機體擦拭一遍,再用一塊布將縫紉機蓋起來。

那時候,記得我家的縫紉機幾乎沒閒過,經常有鄰居上門坐在那台縫紉機前做衣服,母親都是很客氣地對前來做衣服的鄰居説:“用吧,機子閒着也是閒着。”

進入上世紀八十年代,村裏幾乎家家都有了縫紉機。此時,新買了縫紉機的人家經常請母親教縫紉機的用法,母親每每回來説,咱家這台上海牌縫紉機是老牌子,質量就是好,用了10多年了,比村裏人家剛買的縫紉機還好使,而且縫紉機至今嶄新嶄新的。

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成品衣服很是便宜,做一件衣服的面料甚至和買一件成品衣服的價錢一致,而且買來的衣服樣式好,於是,農村已經很少有人再做衣服了,此時,母親也很少坐在縫紉機前做衣服了。

如今,家裏的縫紉機已閒置了約有三十年。每每探親回家,都看不到母親牀前的縫紉機。母親説,現在的人都買成品衣,還沒穿舊就買新衣,縫紉機早就沒有用場了,放在屋裏佔地方,就放在柴房裏了。

我去了柴房,看到那台縫紉機的整個機身上捆綁着一張大大的塑料紙,塑料紙上卻滿是灰塵。這台曾經做出過我童時全家六口人的穿穿戴戴的縫紉機,如今卻靜靜地躺在柴房裏,幾乎被人遺忘了。看着這台縫紉機,我又回想起燈光下,母親坐在縫紉機前的身影。那“噠噠噠”的聲音是那麼的親切,在月光下,在微風中,纏綿悱惻,不絕如縷。那聲音,奏出了農家婦女縫衣足實的天倫之樂,也吟唱着農家婦女養家餬口和日夜操勞的艱辛與心酸。如今,這台縫紉機早已被時代的步伐所淘汰,可母親依然保存着它。

前不久,我的上衣一個鈕釦掉了,讓妻子幫着釘上。妻子説,家裏哪有針和線,重買一件新的穿吧,誰家衣服穿到鈕釦掉了還釘上再穿。我的女兒今年十八了,不要説做針線,就連給針上穿條線都不會。想想母親當年的艱辛,我常常感歎:“當今的女人呀,太幸福啦!”

舊式縫紉機散文 篇6

我家有縫紉機啦!買縫紉機那天,全家樂得像過年。

至今不忘40年前的情景:1973年一個週六傍晚,在縣城機關工作的父親騎車回來休禮拜天(那時是單休)。聽街門吱呀一聲,我在土炕上拉開木櫺窗户向外看,見父親推開街門進得庭院,車後座上摞捆着一大一小倆紙箱,我趕忙跳下炕穿鞋。一家人呼啦啦從屋裏衝到院子迎接爸爸;圍上去扶車解繩,有説有笑別提多快活。原來是買縫紉機啦!我圍着大紙箱轉來轉去,急着看箱上的圖文介紹。解下紙箱抬進屋,我和哥手忙腳亂地拆箱,按父親的吩咐急火火找來螺絲刀扳手鉗錘等工具,手扶機件一塊組裝,我邊裝邊摸來摸去愛不釋手、嘖嘖讚歎。一會兒裝完,開始輪換上機,試用嘗新……

父親先蹬空機示範,講腳踏位置、如何用力、怎麼個蹬法。我把紙箱的圖文看了又看、拔不下眼睛。首先上機的自然是母親。哪知道坐上去一蹬,根本踏不轉:哎!這怎麼了?可不是我弄壞的哈!母親有些驚異膽怯。原來,曲柄連桿機構正好趕在極限點卡住了,大家不懂、以為壞了,還拱頭去看飛輪踏板;母親不是瞪得反轉;就是“死點”上憋住了;只好使悶勁蹬,或突然蹬動了,突突突地瘋轉、嚇人一跳;要麼皮帶蹬掉了,腳踏板大飛輪呼呼空轉……

接着,一家人挨個上機嘗新過癮,個個洋相百出既喜又怕卻很開心,小心翼翼怕損壞機器,把她當寶貝似地寵着。難免有時提心吊膽弄得一驚一乍,不時嘻嘻哈哈笑成一團。爸爸提醒,不要用太大力氣哈、那個細鐵棍(連桿)能蹬斷;小心機針扎手。

母親學縫紉機挺費力,在農村生活,從未摸過什麼機器,沒有機械操作基礎。為了省線,還不捨得用,先以破布條條練習“空跑”。等真正用線縫紉試驗時又斷線;要麼上下線一緊一鬆;或線、布、針纏繞成一堆一團,解不開扯不掉;還老是撞針甚至斷針、教人膽戰心驚的。反正,開始階段不知費了多少講究。越生疏越是毛病百出、大小故障結伴兒一起跑來湊熱鬧、欺負人。開始還怕機針扎手,以前就聽説過,村裏有人縫紉時被機針扎透手指。接下來,母親有空就上機練習,終於學熟了。

縫紉機,簡直帶來了母親和姐姐第二次解放。有了縫紉機,要數母親和姐姐最高興,再也不用為縫縫補補帶燈拉夜、出力遭罪了。有什麼針線活,掀開罩套坐到機前,噠噠噠一會兒工夫就得了。不僅快捷,縫得也好,針角均勻還平整。全家終於穿上機器縫的衣服。雖然母親的手工針線活做得漂亮,可還是不如機器“跑”得標準。

農家手工縫補舊衣裳、做新衣服多費勁哪!至今不忘,母親一年到頭,從來沒有閒散時候。除了洗衣做飯、雜亂家務事;其餘全部時間,幾乎都耗在縫補或新做服飾、被褥上。每天,忙完別的,母親便會翻箱倒櫃找出破衣爛衫、碎舊鞋襪、破布條條,攤在炕蓆上;盤腿坐上土炕,扯過線笸籮,開始縫補衣服鞋襪被褥;而藤條編織的大針線笸籮,總是放在土炕邊或牆角,天天都要用。母親把塊塊條條舊布料剪來切去、修補破衣爛衫。那時大多數衣服都是補丁摞補丁;有的地方補丁好幾層,又厚又硬。

母親最累的是,每年秋冬要為全家人拆洗翻新棉襖、棉褲和被褥,還需做春節穿的新衣服。那個年代,還不興買成品衣裳,也沒有賣的;鄉下沒有私人裁縫鋪定製服裝;鎮上有,卻捨不得花這塊八毛的手工錢。我們姊妹四個加父母爺奶共八口,光是每人一套外衣就有16件新衣,畫線剪裁、手工縫製,每件就要不停地縫幾天,總共要一兩個月才能幹完;記得,母親引領着針線在布面上、蝸牛般一針一線爬行,帶燈熬夜黑白忙活在布衣經緯間、老牛似地耕耘跋涉。而今,縫紉機登門了,這一切迎刃而解。

舊式縫紉機散文 篇7

説縫紉機解放了母親和姐姐,那是場面話。其實,現在想想,買縫紉機最開心、收益最大的也許根本不是母親,而是我——13歲正處於貪玩好奇年齡,沒有正經買來的玩具;從她進門那天起,一直是我的心愛之物,隨即成了我最好的玩具。她是我家的第一台機器,還那麼大!故然,只要閒着,我就趕快上去蹬崴兩下過過癮。在當年那蠻荒閉塞的眼界裏,縫紉機周身一切都顯得那麼完美漂亮,好玩極了。特別是電鍍部分鋥光瓦亮。光是看着它就高興,好像那快樂是順着目光直接流到心裏。尤其頭些日子,有機會就靠過去圍着她轉悠,看過來望過去、瞅瞅這摸摸那。特別是小巧精美的梭子,玲瓏剔透特別好玩;還有精美的機針、壓腳、商標牌、彈簧夾、擺動臂,都叫我愛不釋手;我還喜歡倒線繞線,可以取下梭子盡興地欣賞把玩,雙腳發力倒線、兩手休息,悠然地看着兩個線輥飛速旋轉、緊張忙碌得不可開交,像兩個玩具,煞是有趣。

縫紉機台板同樣令我喜愛,珠光寶氣、好看又好用。長這麼大可是從沒見過這麼光亮的塑面台板;臉貼上去,還涼津津的,是暖心的涼而爽;湊近細瞅、溜光水滑,什麼材料這麼漂亮?特別是,不用時還可把機頭摺疊沉進機箱,把台板變成一個桌面,太妙了,太有創意了。每天放學以後,幹完家務雜事、自留地或菜園農活,總願意在縫紉機台板上寫作業;雖然背光陰暗,明明有三屜廚和小飯桌,偏要在縫紉機台板上寫,就因為喜歡;寫一會瞅瞅這摸摸那、左看右看看不夠,寫着作業心裏喜滋滋的;興致高了,寫作業也不覺得乏味;有縫紉機陪伴,枯燥的學習像遊戲似的意趣橫生、有滋有味。

其實,此前是見過縫紉機的,村裏已有一台私人的。但那畢竟不是自己的,況且從來沒撈着碰過、摩挲;只是垂涎三尺地行過注目禮、遠遠地看人家用,心裏那份好奇與豔羨甭提了。現在,自家有了,有機會就想去摸摸,只要母親、姐姐不用,我就上機蹬瞪。那時的我們,可不像現在的孩子、什麼都見過!我的雙眼空空的、裏面沒有什麼東西,飢渴得像兩個低三下四身份卑微的“乞丐”,看見什麼都喜歡!

等到手練熟了,就急於“跑”東西,我可用她縫東西了。念大學和就業後,做了數不清的鞋墊、坐墊、其他用品,還有牀邊墊。本來這些都是媽或姐做,但我為了練手、過癮,偏偏自己辦。後來我手修成“正果”了,其實縫得比姐姐、媽媽還強。媽和姐可誇我手兒好了!鞋墊基料是媽媽以漿糊裱糊的紙板破布“闕子”,外表包上破布縫成。就業後,住宿舍時大家經常穿着髒污的工作服坐牀邊閒聊,為保持牀單褥子清潔,我專門跑了個牀沿墊布;沒有新好布料,就把廢棄的舊牀單剪下一截,轉圈縫包邊,在布面上縫出三個隸體空心大“您請坐”。

但是,等過了“保鮮期”以後,就忘了似的不再碰機器,稀罕夠了。用她時才想起來。

舊式縫紉機散文 篇8

縫紉機在今天早已不算什麼。可在那個年月,家庭買縫紉機卻是件大事;著名的家用——第一代“三大件”手錶、縫紉機、自行車,是當時所有人夢寐以求的理想目標!但不好買。首先沒錢,對一般農村家庭,全家七八口人撅腚扒胯吭哧幾年,除了吃穿,省吃儉用剩下的錢也買不了一台100多元的縫紉機或自行車。即使有錢也買不到。計劃經濟時代,物質匱乏不説,什麼都得憑票;票兒稀缺得要命,像縫紉機、自行車等家庭高檔耐用品更得憑票供應。

記得為買120元的青島牌,還是買130元左右的上海蝴蝶、蜜蜂牌或鑽石牌,父母反覆掂量討論半天;想買名牌又不捨得多花這10元錢。名牌可能會提高身份,而非名牌經濟實用實惠。最後只買了青島牌。可別少看這10元!10元錢在當時可不是小數目。大致是一個農村家庭全年的零花錢。那時,農村整勞力累死累活幹一天才值一到兩毛錢,一年幹300天才30到60塊;工廠學徒工一月工資才約12至18元;一本連環畫五分錢,一塊糖一分錢;新鮮大鮁魚才四毛八一斤,一斤豬肉七毛八,後來提價才漲到七毛九;一件無袖棉背心,5到10元就可買斷。

至今不忘,村裏最窮的幾家,有的欠大隊接近1000元饑荒。大家就私下議論説,他家這輩子是還不上這些債務了。

過了些日子,街坊鄰居相處不錯的,有不少來蹭機做針線活兒,都是免費,母親從來沒有想過要什麼費用。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母親總是盡全力幫扶鄉親們。我家的縫紉機是村裏第二台。前一台也是家人在外工作的。

後來,縫紉機逐漸多起來,村裏把部分個人的縫紉機集中起來,成立村縫紉組,給一些報酬;為村民或外村人縫補衣裳,酌情收費。既方便了村民,減輕家庭婦女手工縫製的辛苦,機主還有了一定的創收。村民只要捨得花幾毛錢,便可穿上機器縫的衣服。可謂多全齊美。

70年代末80年代初,公社也有了縫紉組,面向社會承接加工衣服。

現在想想,那應該算是鄉鎮企業的萌芽、先祖了。後來,公社還有了專業“被服廠”——當時還沒有膽量叫“服裝廠”;專門承接對外加工被褥和服裝;同時也製作各種服裝,供給一些商鋪、市場銷售。

村裏和公社的縫紉組,還專門買來電熨斗——那時候可是奢侈品!個人根本買不起或捨不得。熨燙的衣服,哎呀溜平溜平的,真是羨慕人啊!特別是姑娘們,更是趨之若鶩;那看熨斗的眼光,就像看着心愛的戀人!那時候大都是純棉料,新的還可以,洗一水後總是皺皺巴巴不像樣。電熨斗使舊衣服也能保持平整彌新,熨燙過的衣服格外好看、熨帖、漂亮,簡直像新的,穿身上感覺就是不一樣。

可惜,絕大多數人不捨得到公社縫紉組花錢縫衣服,為了省塊八毛錢一件的手工。母親也是,雖然她不如裁縫鋪縫得更專業熟練,也沒有熨斗燙平;但是母親總有土辦法“擺平”,做好的衣服放在枕頭下面壓,或在被子垛下面;有時急用,母親織花邊時,疊好的衣服放在屁股下面,一晚上就壓平整了。

舊式縫紉機散文 篇9

以後,逐漸地,各縣市區都有了自己的專業服裝廠,既可去量身訂做,亦可買現成的衣裳。他們的成品衣服擺上了各大百貨商場的櫃枱、貨架。自此,城鄉人民的服裝,才逐步走上正軌的流水線、工業化大生產。將人們的穿戴水平一下子提高几個檔次,帶來質的飛越。

這才幾年?彷彿就在昨天!從千百年來手工縫紉,到縫紉機、機械化大生產的劃時代進步,竟然一步穿越!真是巨人的步伐啊!

現在,社會迅猛發展,生活水平大大提高,有條件吃好穿好、穿戴更講究了。別説自己做衣服,費事受累還不一定做到好處;就算能做也不做了!到商店、市場什麼樣的衣服沒有?各樣質料、做工、花色、款式應有盡有,要啥有啥、挑着樣買;有錢了,誰不想輕鬆一下、享受優質舒適高雅的生活?有現成的衣服可買,又做得漂亮,誰還自己辛辛苦苦做衣服?

現在,縫紉機在農家,也幾乎淘汰了;使用的人很少,也就是個別人家。更不用説城市。家用縫紉機的逐漸邊緣化,從反面體現了科技的發展、時代的進步、生活的提高、物質的富裕。她是與那個特定時代相伴的產物。像60歲就退休一樣,讓位給後來者、新生代。

縫紉機的面世,對城鄉家庭婦女而言,簡直稱得上是一次革命,一次服飾穿戴、生活的革命。一個巨大進步。用機器縫衣服,使廣大婦女大大減輕了繁重的縫縫補補、家務勞動強度,節省了時間體力,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

縱向看,有了縫紉機,才漸次有了縫紉組、服裝廠。如果沒有她,我們至今也穿不上像樣的衣服。這對所有人,對整個民族、國家、世界,都是不可小視的大事情。甚至可以説,是縫紉機改變了人們的容顏、一部分外在形象,美化了人類,粧飾了世界;是她開闢了人類的一種新生活,奠定了一個穿着、服裝新時代,讓城鄉人民的生活上了一層新台階!

舊式縫紉機散文 篇10

初秋一過,父親今年就七十有一了。對於一個古稀之人,雖滿頭白髮,皺紋平添,但精神矍鑠,身體康健,用父親的話講:還經得住事!

小時候,父親家裏姊妹弟兄多,在五歲時,因患病引起眼痛,爺爺奶奶靠為人縫製衣服養家餬口,迫於生計,父親眼痛的病情並沒引起他們的重視,錯過了及時送去醫治的時機,最終造成右眼球壞死萎縮,落下了終身的殘疾。小學還沒畢業就綴學在家,做了爺爺的關門弟子,也算是子承父業。雖父親文化低淺,但聰明好學,吃苦耐勞,身殘志堅,在18歲那年就完全接手了爺爺的縫紉店,真正開始了裁縫這個行業的營生。

父親憑藉嫻熟的裁縫手藝,得到了大家的口碑相傳,一年多光景時間,小店的生意日漸的興隆起來,“劉裁縫”在小鎮上也是小有名氣。一把尺子、一個熨斗、一把剪刀、一盒劃粉和一台腳踏式上海飛人牌縫紉機就是父親當年營生的寫照。

計劃經濟年代,人們都是憑票供應買布找裁縫做衣服。那時的父親,為趕製衣褲,常常“噠噠噠”的在縫紉機上挑燈夜戰,似乎總有使不完的勁。隨着市場經濟的到來,貿易自由,商品交易靈活,人們的需求更加多元化。父親的裁縫店漸漸門庭冷落,幾個拜於父親門下的徒弟也都各自改行幹起了其他的營生。來做衣服的人一天比一天少了,父親經常沉默不語,落寞的神情也許只有那台陪伴了父親太多歲月殊榮的老舊縫紉機最能明白和了解他的心境。記得那時,給縫紉機加油、擦整是父親最樂此不疲的事,一台老舊的縫紉機也因此而變得異常的光亮。

物是人非事事休,縫紉店艱難的維持到2000年,父親索性關掉了經營了大半輩子的裁縫店,時時都在哀歎自己老不中用了。其實我知道父親的歎息聲中,更多的是包含了做為一個手藝人,兒女們都沒有跟他從事裁縫這個行業的無奈。

一次,一位鄰居大婆到父親那裏,訴苦説,自家的縫紉機長久沒用轉不動了,要縫補點什麼也不方便,想請父親過去幫忙看看。説到縫紉機,父親眼前一亮,二話沒説,到工具箱裏拿上扳手、螺絲刀就跟大婆去了她家。下午父親回到家時,不經意間,我看到他臉上洋溢起了久違的笑容。

一連好些天,父親到商店買回來好多鉗工才用的工器具,開始倒騰起他的縫紉機來,而且還拆起了他的“心肝寶貝”。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才明白,原來父親是在憑藉多年對縫紉機操作使用經驗,自學維修縫紉機。一張已經泛黃的縫紉機結構零件圖,也不知啥時候父親一直保管着,還用透明膠帶進行了粘貼。不停的對比,不斷的研究,那台老舊的縫紉機是拆了又裝,裝了又拆,蹲在縫紉機機架上一埋頭就是一整天,銀髮下閃耀着汗珠,真有點老當益壯的氣派。

功夫不負有心人,上門找父親維修縫紉機的人多了起來。因為在那個“三轉一響”的年代,幾乎家家户户都有縫紉機這個物件,而經歷過那個年代過來的人也都或多或少會點縫紉方面的手藝。雖時過境遷,但好多家裏也沒捨得把縫紉機扔掉,也算是留給那個不可磨滅的時代烙印過來的人心存的一點念想,現在偶爾用用它,也能給生活帶來便利。但因長久不使用,很多的縫紉機都不能正常使用了,要找人修理也沒有像維修家電那樣好找的修理師傅。

經過半年的維修經驗積累和實戰演練,一天,在飯桌上,父親説要走街串巷去專門維修縫紉機。母親、妹妹和我都極力反對,畢竟60多歲的人了,而且父親也有養老保險金,外面日曬雨淋、餐風露宿的,身處異地,萬一有一個什麼三長兩短,怎麼辦?父親説他身體硬朗不礙事,不光可以為需要的人上門服務,而且還可以到處去走走、看看,就當是鍛鍊身體!

勸阻無用,一向固執的父親這次是鐵了心一樣的要堅持去做這個事,我們仨也奈何不過他。直到當我看到父親吃力的拉着那個自制的、裝滿了各類零配件、重達三、四十斤的鐵皮工具箱出門時,我才終於明白,父親這那是去鍛鍊身體!這分明是老父親難以割捨的縫紉機情結啊!

由於收費低廉,父親的縫紉機維修又是絕對的上門服務,大家遇到縫紉機方面的故障都喜歡讓父親看看,每次看到縫紉機修好後,那熟悉的“噠噠噠”的縫紉機的轉響,是父親最感到欣慰而有成就感的一件事。老式腳踏縫紉機的維修父親可以説是輕車熟路了,漸漸的,電動式縫紉機開始多了起來,為滿足大家的維修需求,父親就買來一台舊的電動縫紉機,開始了對“新生物件”的熟悉。由於電動縫紉機的零件更加的微小精細,本就患有眼疾的父親就買來放大鏡進行揣摩、研究、查找和學習。最終,父親秉承着“萬變不離其宗”的想法,又“啃”下了電動縫紉機維修的這塊硬骨頭。

父親從63歲到今年71歲,風裏來雨裏去,八年的縫紉機維修歲月就這樣匆匆而過。川南的多個城市鄉村、大街小巷、鄉舍農家都留下了父親的身影,連樂山馬邊、雲南昭通等少數民族地區也印下了父親深深的足跡。記得父親有一次回家,很榮耀的跟我們説到,他在宜賓的一個小縣城裏為人修縫紉機時,一個胸前掛着照相機的人為他拍了照片錄了像,説是新聞記者,要記錄下老手藝人的影像。遺憾的是,他當時由於滿手的油膩,沒來得及看看自己上不上鏡。

隨着父親年歲的增大,我們也無數次地勸他放棄外出去維修縫紉機,可每每此時,父親總是笑呵呵的説道:我還經得住事!再幹幾年,八十歲了就“退休”!

“想想您的背影,我感受了堅韌,撫摸您地雙手,我摸到了艱辛……不知不覺您鬢角露了白髮,不聲不響您眼角上添了皺紋,我的老父親,我最疼愛的人,……生活的苦澀有三分,您卻吃了十分,這輩子做你的兒女,我沒有做夠,央求您呀下輩子,還做我的父親……”對面樓窗裏隱隱傳來的一曲《父親》,使我幡然頓悟,作為一個殘疾人,父親的堅強和不服輸的品格是留給我們做兒女最寶貴的財富,作為一個一輩子做裁縫的手藝人,老父親是有一種怎樣浸入骨子裏的縫紉機情懷啊!

當又一次聽到父親在收拾行李和整理配件的聲響,當再一次看到父親拉着那個沉重的手拉車出發的背影,忍不住,我也潸然淚下……

舊式縫紉機散文 篇11

我家裏有一台古董,看到這裏你肯定會大吃一驚並且告訴我,你要發財了吧,哈哈其實不是的,其實呢,説是古董,又不太算的上是古董。是什麼東西呢,就是我媽結婚時姥姥給媽媽買的嫁粧——一台縫紉機。

可能不少人都見過吧。我從一記事起,這台縫紉機就安靜的立在我家屋裏。這台縫紉機是黃色的,牌子是牡丹的。媽媽説當時她們結婚的時候這可是個大件呢。誰結婚的時候有一台那肯定是一件特別有面子的事情,因為媽媽在家裏是最小的一個,所以姥姥狠了狠心就給媽媽買了一台當嫁粧了。

記憶裏,媽媽總是坐在縫紉機前給爸爸和我做衣服,伴隨着登登登,登登登的聲音,媽媽總是把一件件新衣服遞到我和爸爸手裏。小時候因為自己好奇爬到縫紉機上一陣搗亂,把縫紉機弄的不出線了,或者線出的不均勻,針斷了,等等一系列問題,媽媽總是能輕而易舉的把縫紉機修好,當然我也躲不過一頓數落。

小時候家裏也窮,記得有時候媽媽去集市上買上很大的一塊布,帶花的,然後回來再用縫紉機加工成被套或者牀單,媽媽的手特別巧,剪剪縫縫,縫紉機一加工就成了。那個時候我還覺得縫紉機特別的神奇,布往那裏過一邊就縫住了。一直到現在我也搞不清楚什麼原理。

再後來媽媽便不再給我和爸爸做衣服了,因為買的衣服既好看又便宜,所以媽媽的縫紉機也不再用來做衣服了,但是媽媽依然用它來縫縫補補。記得有一次我羨慕同學有漂亮的毽子,我自己便找出布剪成一塊一塊的打算用縫紉機做成毽子,因為第一次用縫紉機,自己做的一團糟,媽媽看到以後,不僅沒有責罵我,還幫我做毽子。記得那次做的毽子特別漂亮。

現在,家裏的縫紉機幾乎不用了,只是扔掉了又覺得可惜,所以只好放在家裏當擺設了。上次我們搬家,媽媽看着縫紉機語重心長的説了一句,我們結婚的時候縫紉機還算是一個大件,現在也避免不了被淘汰了。最後縫紉機被放在了儲藏間的角落裏。再後來有一次媽媽收拾儲藏間又看到縫紉機,媽媽執意讓我們抬上樓去。我想大概是因為媽媽想起了買這台縫紉機的時候的事情吧。

社會在發展,經濟在發現,我們都在進步,有的東西也會避免不了被淘汰,讓新的東西進來。這樣也説明了,我們一直都在進步。唯一讓人難以忘記,難以捨棄的應該是當時的心情吧。

舊式縫紉機散文 篇12

“踏踏踏……踏踏踏……”奶奶的房間裏傳來了什麼奇怪的聲音?我好奇地走進去一看,奶奶正在踩着一個大大的機器。“這是什麼呀?”我問奶奶。奶奶説:“這叫縫紉機,是用來縫布做衣服的,代替手工縫製,又快又好。”

我走進一瞧,縫紉機分為上下兩部分,上部分有一張桌面,桌面上是一個圓形的轉盤和紡織機器,下面就為腳踏板,上下之間有一根皮帶連接。奶奶只要用小工具穿好針線,一來一回踩動腳踏板,皮帶就會帶動轉盤快速地轉動起來。只見針快速地在布料上進進出出,奶奶靈巧地轉動着手裏的布料,一分鐘不到,一個小香袋就縫好啦!她把香袋展示給我看,哇!好整齊呵!一個個小小的針孔中白色的線有序地穿過,要是人工縫製的話,不知道要縫多久了。好神奇啊!我也躍躍欲試,隨手拾起一塊廢布料,準備跟奶奶學一學。

奶奶讓我在縫紉機前坐下,先試着空踩幾下,呼嚕嚕,上下兩個輪子像風車一樣飛快地轉起來,好輕鬆,好簡單。我得意極了,恨不得馬上開始,一直催着奶奶穿線,我要在廢布料上實戰操作。奶奶不緊不慢,嫻熟地拿起線穿好,把布料對摺對齊後平鋪在針下,拉動幾圈轉盤後示意我可以開始踩了。我信心滿滿,猛用力踩了幾下,只見轉盤飛快地轉起來了,心裏無比激動,可是一看手下的布則完全不動!“停、停、停……”奶奶眉頭緊蹙,大聲喊道,“轉盤轉反了,倒針了,線都打結了!”我被嚇得滿頭大汗,生怕弄壞機器,連忙停了下來!奶奶並沒有責怪我,只是耐心地剪着線,理清線路,把一切準備好之後,示意我重新開始,我小心翼翼踩着踏板,眼睛緊盯着轉盤,轉盤終於順着方向轉動了起來,我連忙跟上節奏,用力踏着踏板。“踏踏踏……”我沉醉在這個美妙的機器聲音之中。“停停停……”奶奶又喊起來了:“跑偏啦!”我定睛一看,手下的布料走線完全歪了,真是顧了這頭忘那頭。這次我吸取教訓,重新調整好狀態,一手按住布料,一手拉動轉盤,腳順勢跟着節奏踩動,這次果然順利了許多,布料一點點向前移動,我也慢慢得意起來了,只聽“啪”一聲響,線全斷了,突如其來的狀況讓我很受打擊,我似乎有點泄氣了,真想甩手不學了。奶奶一邊幫我重新穿線,一邊説:“幹這種活最需要的是耐心,遇到的這些狀況就是增長自己的經驗,你慢慢就會成為熟手!”我覺得奶奶的話很有道理,失敗是成功之母。一個下午我一直在練習,最後終於在布料上打出了一條完美的白線,還製成了一個小口袋,那種成功的喜悦真讓人開心,就像一顆久旱的小苗喝到了春雨。

小小縫紉機難不倒我,以後的困難也不會難倒我!

舊式縫紉機散文 篇13

每一樣東西,身後都是有它的小故事。有一樣東西,隨着了我爺爺半輩子,到現在爺爺還不捨得丟棄它,有時候還用它幫親人做幾個貼合的衣服褲子。這台縫紉機,就好像爺爺的老夥計!40很多年的風吹雨打守候,40很多年的艱苦過程。

在家鄉房屋拆建的情況下,大家從爺爺卧房裏翻出了這枱曆經滄桑的縫紉機。這台縫紉機機頭和外殼上的鐵早就鏽蝕。戰甲彷彿一張長實木桌子,機頭像一個大的釘書機,機頭上有一個小車軲轆,在其的身上卻有一個大車軲轆,踩着下邊的腳踏板,大車軲轆推動小車軲轆,上邊機頭就可以逐漸運行了。

大家把它提心吊膽地搬離了屋子,放到外邊的混凝土場中。黃昏,落日的餘輝灑在哪台原木色的老縫紉機上,我緩緩的觸碰着那層淺淺的餘輝,時代感一下從我心裏冒出。

爺爺總不捨得丟棄這台縫紉機,在其中一定有他的'不平凡故事!求知慾迫使我一定要探個到底!我終於説動了爺爺,爺爺的方便之門才漸漸地打開了:“我呀,十二歲去做學徒,三年就出師了……”我禁不住插一句:“爺爺,你做學徒艱辛嗎?”爺爺不慌不慢地説:“苦啊!那時,老師傅家中膳食並不太好,每日只能夠和老師傅一起吃泡飯,在飯裏天賦加點蘿蔔條和蘿蔔鹹菜。”爺爺間斷了一下:“有時呀,衣服褲子做得不太好,還得挨老師傅罵。”

我關注地問道:“爺爺拜師後,好啦些吧?”爺爺一聲聲哀歎:“唉!拜師後,我一直要想一台上海市蝴蝶牌的縫紉機!遺憾家裏窮,沒錢買!只能從師哥那邊買下來一台二手縫紉機。呶!便是這台。”爺爺指向夕陽西下的老縫紉機,眼光裏滿是柔情似水。

記得我仍在幼稚園的情況下,院校要舉辦中國戲曲賽事,我表演唱戲曲,遺憾沒有劇裝,爺爺瞭解後當晚趕做。深夜,我醒來時,朦朦朧朧地見到爺爺的屋子裏顯出一絲明亮。“嗒嗒嗒嗒”的響聲從爺爺屋子裏傳出……原先,爺爺仍在繁忙着。第二天我醒來時,醒來一看,我的衣服褲子早已齊整地疊起來在卧室牀了!我開心采烈地跑出屋子,見到爺爺黑着眼眶、喊着打呵欠,他熬了一個夜裏,合都沒閉眼呢!這時候又在日夜兼程地工作中了。

我的眼眶濕潤了,喊了聲:“爺爺,感謝……”爺爺轉過頭來,笑眯眯地説:“你能穿上衣服去賽事啦!”“爺爺,您去歇息一會兒吧!您熬了一個夜裏啦!一定累垮了!”“爺爺舒服!”爺爺仁慈地撫摩着我的頭。此刻,我的心裏泛起了一股暖流……

現如今,這台縫紉機早已光榮退休了。但每每想到這一段幸福的時光,我的腦海中便會浮現那樣一幕:一個男孩兒、一位老爺爺、一台縫紉機……這一段温暖的時光將始終留記在我心裏,不論是十年、20年還是30年……我還將始終不容易忘記!

舊式縫紉機散文 篇14

清晨,天邊泛起了魚肚白。破曉的陽光劃破了寧靜,天很快就亮了

一陣響聲吵醒了我,我揉着眼睛爬上閣樓,咦,奶奶在擦拭那台擱置許久的縫紉機。我輕輕地走過去,端詳着那台蝴蝶牌縫紉機:上面用金漆畫上的蝴蝶圖案几乎完全脱落,轉輪上生了厚厚的紅棕色的鏽。我輕輕地踩着上面的踏板,聽着它發出吱呀吱呀的呻吟,這聲音可太熟悉了。恍惚間,那隻金色的蝴蝶好似飛了下來,翩翩起舞,將我引進那回憶之境

聽爸爸説,這台縫紉機是在一個春天來到我們家的。在那個時候,家中有一台縫紉機可是件了不起的事。奶奶踩着縫紉機,製作、縫補一家老小的衣衫,再洗得乾乾淨淨。在我的記憶中,偶爾會有一些親戚或者鄰居拎着糕點或者拿幾個鴨蛋來我家,請奶奶幫忙縫補。那時候奶奶便會説:不用了,不用了。鄉里鄉親的,幫個忙不算什麼。

過了幾年,奶奶突然決定把縫紉機搬到村口的大樹下去。我把縫紉機搬到外面好了,鄉里鄉親來縫補東西也方便,給大夥幫幫忙。奶奶的提議得到了全家的支持。家裏的縫紉機搬到了大樹下,奶奶繼續快樂地踩着它,看村裏的小朋友們聚集在大樹下做遊戲,聽三姑五嬸們聊着東家長西家短,讓累了的莊稼漢坐下喝一杯茶。前來縫縫補補的鄉親會笑着説一聲:王奶奶,麻煩啦!奶奶每次都樂呵呵地應一句:沒事兒,搭把手幫個忙。

漸漸地,縫紉機的吱呀聲開始沉重起來,奶奶的動作也遲緩了,父輩們的鬢角漸漸染霜,當年的孩子們也長大了。漸漸地,來樹下補衣服的鄉親越來越少,爸爸勸奶奶還是不要再踩縫紉機了,多在家歇歇吧。奶奶搖搖頭,有點失落。沒有人察覺到,縫紉機上原本展翅欲飛的蝴蝶也逐漸開始褪色。

後來,鄉鎮改造,我們村的不少鄉親都搬進了城裏,我們家也搬走了。在奶奶的堅持下,我們還是帶着那台縫紉機進了城。那台縫紉機終於安靜了下來,在閣樓上靜靜地落灰。

正想着,一個聲音將我從記憶中拉回現實。王奶奶,聽説您這兩天閃着腰了。我給您帶了盒鈣片,補補鈣。隔壁的李阿姨提着菜籃子經過,您又準備踩縫紉機啦?李阿姨笑盈盈地接着説,看着這台縫紉機,我也有很多感觸。這些年我們都沒少麻煩您呀!您幫我們家小寶做了不少衣服呢!哪裏哪裏,舉手之勞,舉手之勞。以後家裏有需要縫補的,你還拿過來。奶奶擺擺手,一如既往地説。

我看着放在縫紉機上的鈣片,似乎明白了什麼。

從瓦房到洋樓,從充滿補丁的破衣服到現在五花八門的潮牌,從充滿淳樸鄉土氣息的村口樹下到小區門口充滿暖意的愛心牆科技在發展,時代在改變,我們的吃穿用度與以前有了很大的不同。但無論是從前的鄉舍還是現在的小區,那濃濃的鄰里友善之情卻是永遠沒有改變的。奶奶的縫紉機縫補了我們的衣服,見證了時代的變化,也温暖了人心和人情。

舊式縫紉機散文 篇15

每一樣東西,背後都有它的故事。有一樣東西,伴隨了我爺爺大半輩子,到現在爺爺還捨不得丟掉它,偶爾還用它幫家人做幾件合身的衣服。這台縫紉機,就像是爺爺的老夥計!40多年的風雨陪伴,40多年的艱辛歷程。

在老家房子翻建的時候,我們從爺爺卧室裏翻出了這台飽經滄桑的縫紉機。這台縫紉機機頭和機身上的鐵早已生鏽。機甲好像一張長木桌,機頭像一個大的訂書機,機頭上有一個小車輪,在其身上卻有一個大車輪,踩着下面的踏板,大車輪帶動小車輪,上面機頭就可以開始運作了。

我們把它小心翼翼地搬出了房間,放在外面的水泥場上。傍晚,夕陽的餘暉灑在那台木色的老縫紉機上,我輕輕地觸摸着那層淡淡的餘暉,歷史感一下從我心底湧出。

爺爺總捨不得丟掉這台縫紉機,其中一定有他的不平凡的故事!好奇心驅使我一定要探個究竟!我終於説服了爺爺,爺爺的話匣子才慢慢地打開了:“我啊,十二歲去當學徒,三年就出師了……”我忍不住插一句:“爺爺,你當學徒辛苦嗎?”爺爺不急不慢地説:“苦啊!那時候,師傅家裏伙食並不好,每天只可以和師傅一起吃泡飯,在飯里加點蘿蔔乾和鹹菜。”爺爺停頓了一下:“有時候呀,衣服做得不好,還得挨師傅罵。”

我關心地問:“爺爺出師後,好了些吧?”爺爺連聲歎息:“唉!出師後,我一直想要一台上海蝴蝶牌的縫紉機!可惜家裏窮,買不起!只好從師兄那裏買下一台二手縫紉機。呶!就是這台。”爺爺指着夕陽下的老縫紉機,目光裏滿是柔情。

記得我還在幼兒園的時候,學校要舉行戲曲比賽,我表演唱京劇,可惜沒有戲服,爺爺知道後連夜趕做。半夜,我醒來,迷迷糊糊地看到爺爺的房間裏透出一絲光亮。“嗒嗒嗒嗒”的聲音從爺爺房間裏傳來……原來,爺爺還在忙碌着。第二天我醒來,起牀一看,我的衣服已經整齊地疊放在牀頭了!我高興采烈地跑出房間,看到爺爺黑着眼圈、打着哈欠,他熬了一個晚上,合都沒閤眼呢!這會兒又在馬不停蹄地工作了。

我的眼眶濕潤了,喊了聲:“爺爺,謝謝……”爺爺回過頭來,笑眯眯地説:“你可以穿上衣服去比賽啦!”“爺爺,您去休息一會兒吧!您熬了一個晚上啦!一定累壞了!”“爺爺不累!”爺爺慈愛地撫摸着我的頭。此時此刻,我的心裏湧起了一股暖流……

如今,這台縫紉機已經光榮退休了。但每當想起這段美好的時光,我的腦海就會閃現這樣一幕:一個小男孩、一位老爺爺、一台縫紉機……這段温暖的時光將永遠留記在我心裏,無論是十年、20年還是30年……我都將永遠不會忘記!

舊式縫紉機散文 篇16

“吱吱吱~”一大早的這縫紉機的聲音就太不合時宜地迴盪在我的房間裏,驚擾了我酣甜的夢,但我並未因此而生氣,因為我知道,製造噪音的“罪魁禍首”就是我媽媽。

也許你會感到奇怪,在這科技日新月異的21世紀,怎會還有分縫紉機這樣的“古董”在我家,這就得從我的媽媽説起了。

媽媽小時候家裏窮,沒上什麼學,也沒什麼謀生的技能。幸得家裏有台縫紉機,媽媽便沒日沒夜地在上面摸索着。或許是媽媽天生就有這樣的稟賦,又或許天道也寵愛母親,總之最後她是練就了一手縫紉的絕活,從此,媽媽便靠着自己的一雙手養活了一家老小。直到她嫁給爸爸,她才捨得了這縫紉機。

去年我家買了新房子,房子裝修得很漂亮,傢俱也買的很時尚,簡直是高端大氣簡約又大方,然而在這樣的佈局裏,媽媽偏要將她的老古董——縫紉機搬進來,而且還要放在這客廳最顯眼的地方,我和爸爸堅決不同意,找了各種藉口來反駁,然而最終還是拗不過她的一句:“那是我的青春。”所以從此以後那縫紉機便像一個怪物一樣蹲在我們家客廳,破煞風景。

好幾次放學回家都看見母親拿着碎花布在縫紉機上面吱吱作響,我疑惑的看着她,停下手中的動作轉身對我説:“你奶奶不容易啊,母親去世得早,吃了不少苦頭,雖然啊,嫁給你爸爸生活好轉了些,我看見她衣服破了洞,她又不買新的,我買了她又不要,説是浪費錢,所以我想做件衣服給她。”説着説着我看見母親眼裏泛着淚花。我腳一下僵住了。走向了自己的房間。

後來爸媽為了養家餬口出去工作了!母親就把縫紉機搬到了我房間裏!走之前還戀戀不捨的一下沒一下的撫摸着。還不忘叮囑我不要忘記照顧好她的“寶貝。”他們坐上客車走了,我微微揮手,輕輕的説了句:“再見。”

爸媽走了倆年,終於回來了,媽媽回來就生病了,進了醫院,進醫院之前媽媽對我説:“那你要你要看好縫紉機啊!照顧好你爸”我強憋着淚走出了病房。在醫院照顧了媽媽倆天就回家讀書了。

我在學校渾渾噩噩過了幾天,得知母親的病情在好轉,我的心情也好多了,今天早上我就聽見那熟悉的不能在熟悉的裁縫聲,我閉着眼睛嘴角忍不住的往上翹。

後來我才得知縫紉機是外婆年輕時的東西!在母親11歲的時候外婆就去世了把東西留給了母親!原來縫紉機不僅是外婆母親的青春,也是母親最親切的懷念。

舊式縫紉機散文 篇17

小房間的窗台邊,奶奶的縫紉機“噠噠噠”“噠噠噠”響個不停。

當我推開門,走進那間房,第一個映入眼簾的,就是一台老式縫紉機。縫紉機上蓋着一層繡花布,花布的邊緣,露出了縫紉機漆黑的,光滑的一角。天晴的時候,陽光照進房間,那層繡花布上的花紋和光影便交織在了一起,讓人覺得温馨。這小小的房間,便是奶奶一個人的“縫紉鋪”。

我安靜坐在縫切機前的板凳上,腦海中浮現出了奶奶縫衣服的樣子。右手邊存放着整整齊齊的線團,我的思緒不由地順着這長長的絲線,滑到了很遠的地方。

記得兒時,我總不明白縫紉機是怎麼動起來的。我對奶奶的縫紉機充滿了好奇,總想找機會試-試。後來呀,我還曾自作主張地當過一回“裁縫”呢。

那天,我偷偷摸摸地來到縫紉機前,裝模做樣地坐好。一邊回想着奶奶的做法,一邊悄悄打開抽屜我先拿出一小條布片來,再找來一捆線,小心翼翼地穿進縫紉機後面的小孔裏。一切準備就緒,我用腳夠了夠下面的黑色踏板,卻怎麼也踩不動。記憶中“噠噠噠”的聲音並沒有響起來,我有些氣惱又有些不甘心。於是又用手轉側邊的轉盤,這樣一來,上下的轉盤都要靠手轉,一邊要不斷地把線往縫紉機裏送,一邊又要防着亂戳的針頭,真把我忙壞了。我急得手心冒汗,但是仍然沒有成功,無奈我只好苦着臉收拾起來。離開時,我才發現原來奶奶已經站在門口看了我許久,她笑眯眯的,臉上沒有半分生氣。我一愣,有些不好意思,衝着奶奶吐吐舌頭,做了個鬼臉,趕緊溜走了。

後來的一天,我又看到奶奶在縫紉機前修修補補,於是趕緊走上前去。奶奶把一條褲子墊在針頭下邊,-旁,青色的一條長線已經拉好了。奶奶坐在那兒真是合適極了。她略彎雙腿就可以踩到下面的踏板,她一伸手就能轉起側面的把手。台下的大黑輪子前後搖着。針頭飛速地從褲子上跑過,針頭與細線交融,留下一長串的腳印。整台縫紉機在奶奶的手裏就像活了似的。“噠噠噠”“噠噠噠”熟悉的聲音終於又一次響了起來,這聲音彷彿浸泡在了我童年的時光裏。我在牆邊看了許久,臉上掛着燦爛的笑容。不知道為什麼,縫紉機那“噠噠噠”的聲響對我來説悦耳極了,那聲響是那麼富有節奏,是我永遠也忘不了的......

小房間裏,窗台邊,奶奶的縫紉機,“噠噠噠”“噠噠噠”響個不停。

舊式縫紉機散文 篇18

我最忘不了的便是外婆和她的縫紉機。

縫紉機小小的,不大。它的下面有一塊踏板,擺在縫紉機邊。只要踩着它一前一後的搖動,縫紉機就動了起來。

我最喜歡聽縫紉機“哐當,哐當”的聲音。一下,又一下的“哐當”,那是外婆在做衣服,小小的心似乎一下子就填滿了。

小時候,外婆便用那台縫紉機,給我做衣服褲子。早上,陽光斜斜地從窗户撒進房間時,外婆開始裁剪衣服。她用劃衣片劃出大大小小的布塊。然後拿着一把大剪刀,“咔嚓,咔嚓”的剪起來。布料和陽光撒了一地。剪完後,外婆便把那些布塊分成一組又一組。然後用縫紉機來縫紉。她把布料拿到縫紉機邊,然後戴上她那副老花眼鏡,湊近縫紉針眼,手中拿着一根線,輕輕地穿了進去,拉着線繞到另一邊。外婆踩着縫紉機的踏板一下又一下地前後搖動起來。縫紉機外面大小不一的輪子快速轉了起來。外婆推着布料向前,身子慢慢向前傾。縫完一塊,外婆就把它放一邊。每次做完後,外婆總是獻寶似的給我。每每得到外婆新縫紉的衣服,心裏都想要馬上穿出去炫耀一番,好好地展示一下新的寶物。就這樣,來到學校之中常常被小夥伴們圍着,指着這嶄新的衣服羨慕不已,而我這小小的虛榮心也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縫紉機轉着,轉着,我從當初的小不點長成一名學生。“哐當,哐當”的聲響中,外婆一點一點的矮了下去,頭髮一絲一絲變白,臉上牽出一絲一絲的皺紋。

我快要去軍訓了。外婆特意去布料市場找很久,最後買了許多淡藍色的布。淡淡的藍色,就像天空一樣,是我最喜歡的顏色。她決定為我做一牀被子。被子太大,桌上擱不下,外婆就蹲在地上裁剪。好熟悉的畫面——我很小的時候,她就經常在那裁剪。外婆一下一下地剪着,鼻樑上架着老花眼鏡,不時地滑下。就這樣,我坐在一旁,看着外婆一刀一刀地裁剪着,那份認真和熟練一如從前,雖然由於年齡的增長,有了一些不穩定,動作也沒那麼利索了,可還是看得出是個特別厲害的行家,我不經看入了迷。外婆就這樣停停做做,累了就和我掰扯上兩句,休息夠了就繼續奮戰,那份認真讓我心裏不禁發酸。

終於,她縫完了被子。做完的被子像天空一樣,讓人覺得很安謐;軟軟的感覺,很舒服。我知道,那就是外婆的味道。

縫紉機如原來一樣,一聲聲地響着,緩緩地轉着。轉過往昔,轉過歲月,縫在了我的心裏。

舊式縫紉機散文 篇19

國慶節回到外婆家,看見外婆戴着老花鏡,手中拿着一個小塑料瓶,對着一台縫紉機在搗鼓。看她那專注的樣子,我小聲問外婆:“外婆,你在幹嘛呢?”外婆轉身對我説:“我給縫紉機喝點潤滑油,它年紀大了,得好好保養保養。”“它年紀大了,也不好使了,再説了放在家裏還佔地方,不要得了。”“使不得使不得,這可是你外婆我的嫁粧呢。那時候,有一台縫紉機做嫁粧可風光哩,好比現在結婚時陪嫁一輛奧迪轎車呢!”外婆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我仔細端詳起這台比媽媽年紀還大的縫紉機,烏黑的身子透着明亮的光澤,金色的蝴蝶鑲嵌在烏黑的身子上,顯得格外的耀眼。旁邊“蝴蝶牌”三個字立即映入了我的眼簾。外婆滿面笑容地説:“這可是名牌呢!那時候就數這個蝴蝶牌的縫紉機最好用。八十年代初,我在服裝廠裏上班,白天用的是廠裏的縫紉機,傍晚就再帶點活回來,用這台縫紉機繼續幹活,補貼家用。到了八十年代末,改革開放了,政府鼓勵大家自己創業,我們家開了個保暖鞋作坊,請了兩三個工人,用的就是這台縫紉機縫的鞋幫子做保暖鞋。沒想到,第一年生意就好得不得了,到年底一算,賺了一萬多元,萬元户呢,把你外公樂的呀!都合不攏嘴了呢!那也是我們家的第一桶金,後來我們住上了小洋樓,還買了小轎車,日子呀過得一天比一天紅火。”

外婆的回憶也勾起了我的記憶。小時候,就經常看到媽媽坐在外婆的縫紉機前,東搗鼓西搗鼓的,媽媽説,她小時候就這麼看着外婆擺弄縫紉機的,她那時覺得縫紉機是一個魔術師,能夠變出新衣服、新鞋子……所以她一直夢想自己長大後也有一台這樣的縫紉機。等到我上幼兒園了,媽媽買了花布,坐在外婆的縫紉機前,為我做了漂亮的新枕頭、新被子。拿到幼兒園,小朋友們的眼睛都綠了,問我哪裏買的?我説是我媽媽親手做的,看着他們那羨慕的眼神,我心裏特自豪。到了六一兒童節前夕,媽媽又坐在縫紉機前,沒過一會,一條漂亮的裙子出現在我的眼前,我穿上媽媽做的新裙子,又是蹦啊又是跳啊,開心極了!

“嗒嗒嗒、嗒嗒嗒”喝完油的縫紉機在外婆的操作下發出了清脆的運轉聲,我的思緒也被拉回到了現實,看着外婆又專注的在那用縫紉機縫東西,我心中不禁感慨,雖然現在條件變好了,外婆的縫紉機用的越來越少了,但是它永遠是我們家的功臣;雖然日子過的越來越紅火了,但是這也是通過不斷努力才能得到的;雖然人民的生活越來越美好了,但是這也是祖國富強了才能擁有的。

舊式縫紉機散文 篇20

外婆的卧室裏,放着一台縫紉機。這台縫紉機,也有四五十歲了,放到現在,也算是個稀罕物。我一直覺得現在商場裏什麼樣的衣服都有,根本用不着什麼縫紉機。可外婆依然不死心,她認為早晚會有用處的。從小到大,什麼衣服、褲子破了,媽媽總是搖搖手,不以為然地説:“破了就扔了吧,下回去商場再幫你買新的。”每當這個時候,外婆就會急衝衝地跑出來,就好像事先有預料一樣,一把抽過舊衣服,不停地嘮叨:“丟,丟,別忘了我還有縫紉機呢!你們能省就省點!”説完,一邊認真觀察着破衣服,一邊走進房間。沒過多久,“吱嘎吱嘎”的聲音傳了出來,外婆正踩着踏板,與縫紉機共同演奏一首絕妙的樂曲呢。

這些年來,外婆用這台縫紉機為我們省下的錢沒有上千也有幾百。只是時間太過於漫長,讓我們不易察覺罷了。所以這台縫紉機在我心目中的地位還是可有可無的。直到這件事情,讓他在我心中的位置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九歲那年的某一天,我們合唱團要去外面進行彙報演出。演出服是一件很漂亮的衣服。一拿到手,我便愛不釋手,把它穿在了身上,不顧家人的勸阻,出了門。我來到小區一個鳥語花香的一個林子裏,享受着温暖的春風,衣服的綿柔輕輕的滑過我的身體。突然,“吱啦”一聲,衣服被樹枝劃破了。這下,我驚慌了起來,抬起腿往家跑去。媽媽看到了,忙上了網,想再為我買一件。可是沒想到,這衣服是獨特定製款的,沒有相同的。就在我們一籌莫展的時候,外婆走了出來,看了看衣服,驕傲地説:“放心!我還有縫紉機呢!”我看到了希望,把衣服交給了外婆。我跟隨外婆來到了她的房間裏。外婆戴上了老花鏡,小心翼翼地打開古老的縫紉機。縫紉機裏邊的針板、下插線釘已經泛黃了。外婆踩着踏板,扶着縫紉機左側的上輪,移動着衣服,任由針線在我的衣服上跳躍着,絲線就這樣一圈圈地縫在了我衣服上。不一會兒,衣服就縫好了。如果不湊近一點仔細看,絕對看不出它是被縫補過的。衣服上的鳳凰在花一般的金邊上方,展翅翱翔,顯得更加生動了。我一個勁地感謝外婆,外婆卻搖了搖手,微笑着説:“你還是去感謝一下縫紉機吧。他雖然老了,但還是很有用的,要是沒有他,我還真縫不好衣服。”於是我來到縫紉機旁。他正靜靜地立在那兒,蓋上了一層布。我貼近他,看看、聞聞,輕輕地撫摸。

我想,此時此刻,他應該能感受到我心中的謝意與敬意。

舊式縫紉機散文 篇21

在柔和的月光下,在昏暗的老屋裏。

“噠噠噠、噠噠噠”盤旋在耳邊,瀰漫在空中,隱隱約約,喚起我走向從前。舊式縫紉機的聲音從這棟鄉間的小平房裏傳出,腳踏板疲憊卻喜悦的顫動,輪兒輕巧而賣力的扭動,還有線兒無力沙啞的聲音,一下一下,一踏一踏。模糊了歲月,清晰了思念。

姥姥身材瘦小,乾癟的手皺皺巴巴的,可她總能把笨重的縫紉機馴得服服帖帖,針頭總對上姥姥的節奏,在我看來,它們更像一對舞伴。最愛的是沉寂的晚上,這時縫紉機的聲音就會縈繞整間小屋,簡約而清脆的聲音有令人中毒的魔性,纏綿在室中,傾注在心田。年幼的我每到這時會特別興奮,我會和着它在房裏亂竄,會乖巧地繞着姥姥蹦蹦跳跳,會躺在牀上擺動胖乎乎的腿兒,調皮享受與音調的合作。“噠噠噠”它是我心中永恆的旋律。兒時,每當我望向窗外,好像能撥開雲層,能觸到月亮,一絲絲銀白的光輝灑進來,安穩地立在牀頭。縫紉機聲侵泡在月光中,多了份令人沉醉的柔情。偶爾會把頭好奇地伸出,看針頭一剎一剎,捲起寧靜,滑走浮躁,與布匹交織起來,與綵線融合起來,一道道美麗的印記,在布匹上馳騁,每一個小孔,把幼時這份恬靜的美好,細緻地埋下。再看呻嚀的橡皮帶,跳躍的線團,簡單的音符像跳着華爾茲的戀人,讓空氣流通都漫了下來,像是呼吸着甜蜜與幸福。

姥姥是一個滿腹經綸的故事囊,她會邊做活兒邊講着故事,我就會趴在桌子上,撐着胖乎乎的臉蛋,饒有趣味的聽着。姥姥粗糙的手指繞着白線,腳兒有條不紊地踏着,手掌時不時把滾輪往前推推,把布匹往前挪挪。看着看着,時間一長,眼皮開始伴隨着節奏分明的縫紉機聲打架,姥姥微笑着,偶爾抬頭看看昏昏欲睡的我,想起,這些事是多麼有趣。

後來,姥姥離我而去,我也要回城裏了,悲傷的父母把縫紉機遺留在了鄉下。我心中五味雜陳,只有説不盡的感傷。夜是那麼安寧,每當我望向窗外,只能看見高樓大廈,燈海車流,黑夜喚起了我的回憶,像是又呼吸到了甜蜜與幸福,可時光不能倒流啊,失去了姥姥的時光令人惆悵,令人心酸!“噠噠噠”縫紉機聲好像又在心中響起。可姥姥的模樣已多久沒有探望。

愛,那麼深,它烙在我心底,不是華麗文字所能表達,就如安寧美好的縫紉機聲,永遠留在心上。

在温暖的夢裏、心裏、聲音在這兒,愛在這兒!

猜你喜歡

熱點閲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