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問答

初中語文百家爭鳴教案誰有?

本文已影響 2.12W人 

一、教材分析

初中語文百家爭鳴教案誰有?

課程目標

4-2列舉古代歷史上的重要事件與人物,説出他們在不同區域和特定時間的突出作用。

1.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瞭解百家爭鳴的時代背景、諸子百家的具體內容(代表人物、時期、主張)、百家爭鳴的的影響與現實意義。

(2)過程與方法:通過分組收集資料、角色扮演等學生活動,使學生學會團結協作。

提高從歷史材料中最大限度地獲取有效信息,分析問題、提煉觀點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講述百家爭鳴的具體內容與意義,表現我國的悠久歷史文化,增強學生民族自豪感與愛國熱情,樹立自主創新意識及正確對待人類文化遺產的科學態度。

2.本課重點、難點

本課重點:諸子百家的具體內容(代表人物、時期、主張)。

本課難點:百家爭鳴的影響與現實意義。

二、學情分析

初二的學生,已對諸子百家中的孔子、孟子、孫子等有所瞭解,而且非常感興趣。教師可就此調動學生收集資料、扮演角色的積極性。

三、教法與學法

[教法]:本課頭緒紛繁,涉及到百家爭鳴眾多的人物及其主張。為了讓學生有一個整體的印象,可通過師生共同設計“主要的學派、人物及其代表思想一覽表”的環節來達到目的。根據本課課標,結合教學目標、重點難點以及學生的年齡特點與認知水平,我主要採用分析法、角色扮演法,問題探究法等,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學法]:通過角色扮演,探討案例,自評互判,從互動中解決問題。使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從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四、教學準備

(1)教師製作多媒體課件,查閲有關資料。

(2)課前讓學生分工合作,分組收集資料,並作一定分析,並能結合學生實際、社會實際進行聯繫和簡單運用。同時將有關資料製作成幻燈片。

五、課時安排

本課安排一課時。

六、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今天我們的課堂上將有許多大家熟悉的歷史人物出現,我們先來猜猜他們分別是誰?

[活動]“猜猜我是誰?”──角色扮演,創設情景:由學生分別扮演諸子百家中各個派別的主要代表人物,介紹各自的生平、主要事蹟和主張。

例如:角色1:我是儒家思想的創始人,著名的教育家,我主張“仁”,以“德”教民,以“禮”治國,我“因材施教”“有教無類”,有弟子三千,後人稱我為“聖人”……

角色2:我是孔子的學生,我有一個偉大的母親,為了我有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多次搬遷,我主張“仁政”,認為“民貴”“君輕”……

(學生討論後作出判斷並回答)

設計意圖:意在營造愉快、輕鬆的學習氛圍,凸現人物形象,調動學習熱情,激發學習興趣,達到“課伊始,趣亦生”的效果。

[提問]春秋戰國時為什麼會出現百家爭鳴?

[講述]百家爭鳴的時代背景:當時社會動盪不安,各國紛紛變法,以壯大自己的力量,各諸侯統治者四處網羅人才,文士們對社會問題提出不同看法和治國主張。因而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

(二)新課教學

1.[活動]智慧展示大舞台

由各組用幻燈片的形式展示各派主要人物圖片及治國主張播放百家爭鳴視頻,加深學生對諸子百家的瞭解,使課堂更生動豐富。

[承轉]以上環節我們瞭解了各派主張,可謂各有各精彩。但作為意在滅六國、一統天下的君主們終究會採納哪派主張呢?為什麼?(引導學生討論發言)

[點評]在諸侯爭霸、戰爭不斷、階級矛盾尖鋭的春秋戰國時期,法家嚴峻刑法、中央集權的“法治”思想受到各諸侯國的青睞和重視。法家的治國主張成為秦王贏政滅六國,建立專制體制的理論基礎。

2.聯繫實際,古為今用

諸子百家的思想博大精深,我們學習傳統文化,關鍵在於批判其糟粕,吸取其精華,做到古為今用。請你談談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有哪些體現?(引導學生討論發言)

設計意圖:教師引導學生分組活動,共同討論解決問題,自主探索,主動參與,增強課堂交流的實效,從而獲得新知。(教師做好點評與鼓勵)

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異彩,例如:

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國”

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國”

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質教育等

墨家的兼愛、非攻──平等博愛、熱愛和平、反對戰爭

道家的順應自然──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3.運用新知,拓展創新

[活動]拜師學藝:你最欣賞哪位思想家的哪個觀點?你在當時會投入誰的門下?為什麼?

[活動]小試牛刀: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因賦税過重,生活困難,偷盜了鄰居的錢財。如何處置這一事件,當時的諸子百家意見各不相同,爭論紛紛。假如你是其中的一位,請用本學派的主張來評論這一事件,並由此闡述你的治國之道。

設計意圖:巧妙地做好活動範例,使學生髮揮主動學習的作用。並可通過小組討論、競賽等啟發學生髮散性思維,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4.歸納小結

小結本節課的主要內容並投影:由學生回答主要的學派、人物及其代表思想一覽表,進行歸納。

學派 代表人物 時代 主要主張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兵家

設計意圖:用這種列表的形式,十分簡潔明瞭,便於學生疏導整理和掌握知識。

5.精彩回眸

現在我們對本節課同學們的表現來一次精彩回眸,看我們本節課各方面表現精彩的有哪些同學、哪些地方?發言最積極的是誰?誰有自己的見解或新觀點的提出?哪個小組材料組織的好、彙報的最精緻?

設計意圖:旨在培養學生學會欣賞別人,學習別人的優點,取長補短,充分發揮互評互判的作用。

[板書設計]

七、教學設計思路説明

本課以建構主義為指導,根據建構主義的理論,學習不是簡單傳授,而是學生主動建構的過程,因此、必須倡導立足於學生髮展的學習方式及教學方式。本設計在這方面努力作一嘗試。作為一名歷史與社會教師,我常常想:我應該教給學生什麼東西?特別是新教材知識點的要求少了,更多的是幫助學生通過學習具備走進社會的素質。本課不是要求初二的學生去掌握系統的諸子百家的理論,只是要求學生去了解、感受、體會,從而更加熱愛祖國優秀的文化傳統。

猜你喜歡

熱點閲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