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課文

不知所措的典故

本文已影響 8.35K人 

措: 安置,處理。不知道怎麼辦才好。語出《三國志·吳志·諸葛恪傳》:“哀喜交併,不知所措。”

不知所措的典故

三國時期,吳國有一個大臣叫諸葛恪,字元遜,年輕時便很有才名,被拜為騎都尉,為太子孫登講道論藝。246年春,諸葛恪被拜為大將軍,兼管荊州方面的軍事。251年冬,孫權在祭祀回來的路上突然中風,自知不久於人世,便拜諸葛恪為太子太傅。252年春,孫權病危,急忙召集諸葛恪和中書令、太子少傅孫弘等人到病牀前,囑託後事。孫權病故以後,諸葛恪得知孫弘企圖謀害自己,便搶先下手,設計殺了孫弘,隨即為孫權發喪,並廢掉太子,另立孫權的小兒子孫亮為帝。當時,孫亮只有10歲,對於父親的死和自己的繼位,悲喜交加,不知怎麼辦才好,所有的`事都聽從諸葛恪的安排。後來,諸葛恪給他的弟弟諸葛融寫信時説:“今年四月十六日,大行皇帝(孫權)逝世……皇太子以丁酉踐尊號,哀喜交併,不知所措。”後來,諸葛恪不顧國力衰微,不顧眾人反對,興師動眾,進攻魏國,結果打了敗仗,導致民怨沸騰,進一步加劇了統治集團內部的矛盾。253年,諸葛恪被孫峻聯合吳主孫亮殺害,並被夷滅三族。孫休繼位後,下詔將諸葛恪依禮改葬。

現“不知所措”多用來形容一時的受窘或慌張。

又作“未知所措”“不知所適”。

猜你喜歡

熱點閲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