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成語

伯樂識馬的意思及故事

本文已影響 1.99W人 

成語】:

伯樂識馬

伯樂識馬的意思及故事

【拼音】:

[bó lè shí mǎ]

【解釋】:

用來比喻善於發現、識別和任用人才。

【出處】:

《天下無賊》。

【舉例造句】:

吾料兄必定出身報國,豈是~之輩。

【成語典故】:

有一次,春申君為了説明自己善於識人,便向漢明講了一個“伯樂識馬”的故事:

他説:“春秋時期,秦國有一個名叫孫陽的人,非常善於識別馬匹的優劣。因為在我國神話傳説中掌管天馬的星名叫伯樂,因此,人們為了表示對孫陽的尊敬,就稱他為伯樂。傳説有一次伯樂路過虞阪,看見一匹骨瘦如柴的老馬,拉着一大車鹽巴向太行山走去。它吃力地行走着。尾巴無力地下垂,蹄子全磨破了,渾身汗水淋淋,嘴裏流出的口水滴在地面的塵土裏。鹽車拉到半山坡,這匹馬再也走不動了,趕車的只得讓車停下來。伯樂看到這樣一匹千里馬竟然屈就在這裏拉鹽車,感到非常惋惜,就連忙從自己的車子上跳下來,脱下自己身上穿的麻布衣袍蓋在馬的身上。這匹馬遇到了知音,便低下頭,依偎在伯樂的胸前喘着氣。接着,又仰起頭來放聲嘶鳴,聲音洪亮,直衝雲天,像金石一般鏗鏘有力。”

春申君講完了“伯樂識馬”的故事之後,希望漢明不負所望,為楚國的興盛做出自己的貢獻。後來,人們根據這個故事,引伸出“伯樂識馬”這個成語,用來比喻善於發現、識別和任用人才。

猜你喜歡

熱點閲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