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徵文

過年中國人的集體記憶徵文15篇(優選)

本文已影響 1W人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徵文都不陌生吧,徵文要求文面整潔乾淨,書寫端正美觀,字體清晰規範,標點準確無誤。你所見過的徵文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過年中國人的集體記憶徵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過年中國人的集體記憶徵文15篇(優選)

過年中國人的集體記憶徵文1

回家過年,這是中國人獨有的情愫,是烙在每個人心頭的濃郁鄉愁,是歲末年初的親情守望,是不變的傳統,唯一在變的便是“年味兒”,今年的年味較之往年,也有了不一樣的味道。

“年味兒”是清晨烘焙的咖啡味兒,是學習充電的開始。往常在家過年,總是睡到日曬三竿,若不是父母敲門叫起牀或親戚上門拜年互相寒暄的聲音,大概此刻的我依然在與周公談人生、講理想。明天雖然還會有新的`太陽,但永遠不會有今天的太陽,“一年之計在於晨”,保持自我的學習充電,在清晨陽光照入窗內的時候,泡一杯提神醒腦的咖啡,開啟一天的學習。“君子為政之道,以修身為本”,修身之要在於律己,在節假日依然要堅持自律,強化自我約束,在放鬆之餘,學習充電,勞逸結合,不亦樂哉!“年味兒”是正午飄香的米飯味兒,是大快朵頤的開始。團圓飯的餐桌總是讓人目不暇接、眼花繚亂,有舅舅賴以成名的“口水雞”,有媽媽百吃不厭的“糖醋排骨”,當然也少不了從小吃到大,外婆獨家的“土豆泥”。平日在外工作的我們,對吃的沒什麼講究,單位食堂吃一吃,零食外賣湊一湊,看見別人一家人在吃飯,還是會想起家人一起吃飯時,那洋溢在各自臉上的笑容,唯有吃上自家人做的飯菜時,對家濃濃的眷念才能轉變成滿滿的幸福感,回味無窮。

“年味兒”是夜晚團聚的親情味兒,是暢所欲言的開始。“生活的煩惱跟媽媽説説,工作的事情跟爸爸談談”,一首《常回家看看》道出多少人的心聲。以前總覺得這首歌略帶矯情,但在自己經歷後,才發現那是由於缺少離家在外的經歷,難以感同身受,不明白那簡簡單單的歌詞中,隱藏着多麼濃烈的思念。如今,白駒過隙,時間帶走了天真爛漫,曾經的你轉眼間長大成人,隨着心智的成熟,很多以前不想説、不敢説的,在這闔家歡樂的日子裏和盤托出,打破了長久的隔閡,拉近了家人之間心的距離,增進了互相瞭解,讓彼此靠得更近,親情味兒也越發濃重。

很多人説,現在的過年,年味越來越淡。我覺的那是以前物資匱乏的時候,人們將一年的期盼放在了物質上,如今的年味兒依然濃重,因為我們將期待放在了精神上。

過年中國人的集體記憶徵文2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屠蘇。千門萬户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首詩我們一定耳熟能詳,這是宋朝詩人王安石的《元日》。

春節是我國最隆重,最熱鬧的節日,每到這天,家家户户都會穿上新衣裳,貼上紅對聯,掛上紅燈籠,到處走親訪友,可是我們該如何過個有意義的春節呢?

春節向來有放鞭炮的習俗,可近些年來,空氣不斷被污染,常常會出現霧霾,以導致空氣中都是有毒物質,再加上鞭炮一放,後果就更嚴重了,人們吸進不良空氣,會導致疾病,所以,鞭炮還是儘量少放得好。而且不久前,我還聽到過這樣一則新聞,一個小夥子在放鞭炮時,鞭炮鑽進了他的眼睛裏,以致於小夥子的.眼睛瞎了。過年時,親戚朋友聚在一起,都是一大盤一大盤的雞鴨魚肉,而一大部分都吃不完,還剩下的一大堆飯菜,卻成了“年年有餘”的象徵。而有些人,他們在春節時打打麻將,打打撲克牌,這本來可以放鬆心情,可他們卻把娛樂變成了賭博,想吵架就吵架,甚至還會打架,攪得春節不得安寧。所以,我們認為春節應該少放鞭炮,煮飯菜時吃多少做多少,搞休閒娛樂的活動時不要大聲吵嚷。

我們還可以在春節時盡一點孝心。我們可以這樣做:1.春節時多看望老人,可以給老人買些補品。2.可以捐些錢給災區小朋友。這樣,我們不僅可以盡點孝心,還可以盡點愛心。

春節是中國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作為新時代的少先隊員,我們發出倡議:文明過節,注意安全,平安、快樂地度過春節!摒棄不文明的陋俗,讓我們一起努力,過個有意義的春節,創建更和諧,更美好的明天!

過年中國人的集體記憶徵文3

在魯西北那片廣袤的平原上,有一個叫“三圖李”的小小村莊。我在那兒度過了歡樂的童年時光。尤其是兒時過年的記憶,曼妙了四季輪迴的風景。

“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兒粘。二十四,掃房子……”幼年時那快樂的童謠,在陽光裏穿梭着,至今猶在耳畔縈繞……

一進臘月門兒,便有了一兩聲的“手摔炮兒”的炸響,於是,小村子裏便熱鬧起來,年味兒也會愈發地濃重。

臘月初八,是母親最忙碌的第一天,她早上四五點鐘就起牀了,淘洗各種米、豆、紅棗和花生米等,然後在大地鍋裏舀上多半鍋水。等把水燒開了,便把淘洗好的混合米下到鍋裏。白色的泡泡兒託着各種顏色的粥料,上下翻滾着,煞是好看!香氣氤氲裏的母親,那姣好的面容,更加白淨俊美了!我常常趴在炕沿兒上,翹着頭,看母親熬製八寶粥。在我期盼的眼神裏,八寶粥終於熬好了。母親總是先讓我給五保户陳奶奶送上一小盆兒,陳奶奶每次都笑呵呵地誇讚我的母親:“孩子,你媽媽真是個善心的大美人兒啊!”回到家之後,母親早已給我們姐弟幾人盛上了滿滿一大碗。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喝着熱氣騰騰的八寶粥,笑語盈盈,其樂融融,那香糯清甜的味道,在我心裏無人能及!

臘月,是奶奶剪窗花兒最忙活的時候。母親常常用童謠來形容奶奶剪的窗花兒“剪只雞,剪只鴨,剪只喜鵲叫喳喳。”奶奶剪的窗花兒,十里八鄉都有名氣,外村人家辦喜事,還有不少慕名前來讓她剪窗花兒的呢!因此,我們村裏的大姑娘、小媳婦兒,都愛往我家跑,來跟奶奶學習剪窗花兒,奶奶當然是有求必應。於是,小小村莊的窗户櫺上,貼出的窗花兒,幾乎都是奶奶打樣兒設計並親自裁剪出來的。奶奶把自己對美好生活的感念和嚮往,都繞成了指尖兒的絢爛,她剪出的那些活靈活現的小生命,陪奶奶度過了歲月裏的安暖時光!年幼的我,最喜歡乾的活兒,就是幫奶奶打掃碎紙屑,那些大紅的紙屑,被調皮的我,任性地安放在院子裏的大雪堆上,像極了朵朵紅梅傲放於寒雪之中……

臘月,也是老爸最忙活的日子。毫不誇張地説,全村過年和孩子們結婚時所用到的`對聯兒,老爸全部承包了。要過年了,鄉親們早早地在集市上買來了大紅紙,老爸逐一在紅紙的一角寫上名字,然後抽空就寫上幾幅春聯。老爸寫春聯時,我絕對是最好的小幫手。別看我當時才六七歲,卻啥活兒都能幹,幫老爸裁紙、疊格兒、研墨、晾字、涮筆……老爸寫好之後,我就雙手端起來,放在院子裏。紅紅的春聯,被我攤曬在冬日的暖陽裏,柔和的光線親吻着她,散發出縷縷醉人的墨香。那時,我家的院子裏簡直是一片紅色的海洋,壯觀得很,我常常引以為傲!墨跡全乾之後,我小心翼翼地捲起來,按照老爸的吩咐,挨家挨户去送春聯。鄉親們都親暱地稱呼我“送福小天使”,聽了之後,那歡躍的心情無法比擬!

臘月的記憶裏,還有飄香的炸綠豆丸子,一家人歡歡喜喜趕年集,團團圓圓的年夜飯,噼裏啪啦的鞭炮聲,孩子們手提自制燈籠的嬉戲聲……

兒時過年的美好點滴,都已刺繡在記憶的帷幕上,歲月的風雨,無法讓其褪色,且愈來愈清晰,愈來愈珍惜!

過年中國人的集體記憶徵文4

新年的腳步細碎卻輕快,首先是城市的樹木上掛上了燈籠,接着各個門上貼上了迎春送福的年畫和春聯。不知不覺地,整個城市都披紅掛綠了,到處都充滿了年的喜慶味道。

今年春節的天氣格外好,冬日的暖陽裏隱隱透出紅色的光芒,照在陽台上,照進客廳裏。人們開始走到户外,有身着唐裝的,有西裝革履的,有穿着休閒服飾的,有圍着圍巾的,有帶着各式時髦的帽子的。儘管款式各異,但到處都很喜慶。老人們圍坐在花壇邊,閒談着家庭瑣事,不時引起陣陣笑語;小孩子穿着新衣在園中追逐,引得小狗也一陣陣歡騰。

院子裏有幾個小孩在燃放爆竹。很快地,爆竹的聲音引來了一羣五六歲的小孩,他們開始玩着各式各樣的爆竹。比如陀螺炮,在地面旋轉,還會訪出五顏六色火花;棍式爆竹,會發出“絲絲”的響聲,變幻出各種各樣的圖案。大大小小的小孩圍了一圈,一些小女孩用手捂着耳朵所在大孩子的身後,響聲過後。漸漸地空氣裏瀰漫了爆竹的味道!

年夜飯前,照例要貼春聯。爸爸説,春聯可以逢凶化吉迎春接福。貼好春聯後,我站在遠處一看,平日裏沒怎麼注意大門變得喜慶多了!

年夜飯很有講究。才有冷有熱,有葷有素,各自成雙,討一個“好事成雙”的彩頭;記憶中最深刻的當然就是“肉糕”,這可是我們麻城的.特色菜啊,聽爸爸説“肉糕”寓意着步步高昇。吃飯時,當然少不了晚輩們向長輩們敬酒這個環節了,其實我早就為祝酒詞打好了草稿。敬酒過後,就是發紅包!爺爺奶奶滿面紅光,爸爸媽媽滿臉是笑。這個屋子裏充滿課温馨和甜蜜的味道。

到了春節聯歡晚會播出的時間,我們一家人開始打開電視看春晚了。隨着十二點鐘聲的敲響,我們拿出了鞭炮,點響了鞭炮!整個城市都放響了鞭炮!震耳欲聾的鞭炮聲伴隨人們祝福聲,説笑聲,昇華了年的味道!

過年中國人的集體記憶徵文5

春節是一年之中最為隆重、盛大的節日,它以深厚的文化內藴和獨特魅力延綿千年,也以温暖人心的家常味道和風俗習慣創造出人間最美的煙火氣。汽車、火車、高鐵、飛機……在每一個歲末年初,載着無數的人間鄉愁,駛往那盼了一路的年味。而路上的我們,都是家鄉人間至味的忠實擁護者。

春節是對一頓飯的熱情期待

我在太湖南岸的一個小鎮上長大。江南小鎮的春節,離不開熱鬧的鞭炮聲和漫天璀璨的煙花,空氣中夾雜着的臘肉味兒招得不遠處的貓咪瞪大圓溜溜的眼睛,還有小孩子稚嫩的打鬧聲……這裏的春節顯得熱鬧非常。

而最吸引小朋友的,不外乎那一桌香氣撲鼻的年夜飯了。因為除夕夜的年夜飯是異常吸引人的.。桌上會有期待已久的紅燒肘子,雞鴨魚肉也被一股腦兒端上了桌,還有很多的堅果、水果,都成了小孩子爭先恐後的最愛。大人們也會圍坐在一起,一杯茶、一盤瓜子,可能是久違的老朋友之間的碰面,聊聊工作嘮嘮家常;可能是晚輩對長輩的拜年問候,説説一年的心裏話。這短暫卻又充滿人情味兒的大年,成了大家一年裏最重要的期待。一張普通的飯桌和一頓豐盛的飯菜,原來也承載着這麼多人間樂趣。

春節是對團聚在一起的翹首以盼

每一年的春節都如期而至,這是最重大的節日,是一年裏的盛事。而春節,也是離不開一頓飯的春節。小時候的春節大家在走親訪友中嚐遍各種家常,逐漸長大,於是春節成了餐館裏熱鬧的煙火氣息。改變了地方,改變了一起吃飯的人,但不變的,永遠是那份團聚在一起的味道。

至親、好友,三三倆倆相約在某個時間、地點,圍坐在一起。偶爾某位客人被路上的事情耽擱來得晚些,這家的主人也會翹首以盼。待桌上人來齊,也是差不多開席的時候了。這次飯桌上的佳餚似乎比以往來得更豐盛了些,主人也不用在廚房和客廳忙碌着兩頭招呼,聚在一起的至親好友也更多了些,身邊依舊圍繞着小朋友們的打鬧聲……原來,這也是大年裏的另一種樂趣。

心在一起就是團圓年

春節對於每一個國人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小朋友眼裏,它是漫天的煙火和飄香四溢的滿桌美味;在大人們眼裏,春節還是一年裏對遠道而來至親好友的殷切期盼。而於我而言,經歷了今年非常特殊的一年,才發現自己對家鄉的人間至味更為擁護,也真正讀懂余光中《鄉愁》一詩。

今年也是我第一次在上海度過這個重大的節日。但能夠體驗一回他鄉的春節,也是一次不同的人生經歷。上海的春節是豫園裏的人頭湧動,也是黃浦江邊霓虹閃爍;是和朋友們一同舉杯攜手跨年,也是鏡頭前和父母的相互牽掛……

方土異同,萬家燈火。春節是一頓飯的春節,也是對家人團聚的期盼。雖然沒來得及奔赴家鄉的人間至味,但短暫的分別是為了今後更長久的相聚。而在上海求學並順利留滬工作的這些年,給予了我這個外鄉人充分的歸屬感。無論身處何方,心在一起便是團圓年!

過年中國人的集體記憶徵文6

蠟梅綻放,春節將至。

在年夜前幾天,農家人家家都在忙着準備過新年。撣灰塵,做衞生,備過年物品,敬神祭祖。春節是幸福與團聚的日子,最熱鬧的場面是年三十晚上吃年夜飯、飲團圓酒,菜餚豐盛,昭示着團團圓圓。

春節一般指中國農曆年的歲首。農村有擺年夜飯的習俗,大都安排在除夕那天。祭先祖、敬天地、辭舊歲、迎新春、討口彩、圖吉利,期冀新的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國泰民安、吉祥如意。

春節期間,孩子們最開心的事莫過於收到“壓歲錢”。“壓歲錢”的傳統寓意是壓驚、辟邪、保佑平安。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平平安安度過一歲,長輩祝願孩子在新的一年裏平安健康。

一年的最後一天,稱大年夜,這是全家團圓歡慶的日子,不管家人出門在外多遠,都要儘可能趕在春節前回家團聚,以享團圓之樂。

農曆臘月二十至除夕,農家人有陸續拜年夜飯的風俗,兩隻八仙桌對拼,先點蠟燭供香,再以平常的食材,擺上圓頭塌餅、糕點水果,端上熱菜,斟酒三巡,行禮磕頭,焚化“元寶”,以示孝敬先祖,告慰家人的心靈。年三十晚上吃年夜飯,飲團圓酒,菜餚儘量豐盛,不能吃成光盤,預示年年有餘。

吃年夜飯、看春晚、放爆竹煙花,已成了不少家庭除夕的“守歲三部曲”。而除夕的年夜飯是最重要的團圓飯,就連菜名都要討口彩圖吉利。冷菜熱菜各6道,可謂“六六大順”;熱菜的總數是九,圖個“長長久久”。至於具體菜色,每年都有幾個老花樣,上了點年紀的一看就看出了門道:一清二白的芹菜乾絲,諧音“勤勞幹事”,寓意做人要勤奮清白;金燦燦的蛋餃稱“金元寶”,臘臘黃的蛋腸(蛋皮肉卷)稱“黃金條”,墨墨綠的塔菜叫“元寶菜”,自然是討“招財進寶”的好口彩;百葉包肉卷叫“如意卷”,黃豆芽叫“如意菜”,寓意吉祥如意;素什錦,寓意十全十美。年夜飯中一定會有一條魚,表示“年年有餘”,而整條魚只是擺擺樣子,沒有人下筷,因為這是“吃剩有餘”的意思。甜膩膩亮晶晶閃着豬油的八寶飯本身名字就討喜,農家人還把南瓜餅謂之“萬年糕”,寓意“年年高”。

豐盛的年夜飯,少不了鹹雞、鹹鴨、鹹肉、臘香腸,還有酥軟的紅燒肉和肥而不膩的走油肉,寓意過上富足的好日子;點心有細膩的芝麻湯圓,或菜肉圓子,或水果甜羹,寓意闔家團團圓圓,甜甜蜜蜜;脆薄的三鮮春捲或油炸龍蝦片,寓意平平順順,和和美美。如有小孩不小心湯水打翻,邊上就有人應聲“有財有水”;如有人大醉嘔吐,周圍人會笑着説“放花筒哉,大吉大利”。

飯後搞娛樂,備鞭炮,守歲迎春,半夜不息。待到子夜(年初一凌晨),放鞭炮,熱鬧非凡。

春節是中國傳統習俗中最隆重的節日。農曆首歲,俗稱“年初一”。“年三十”半夜子時一到就燃放炮竹,年初一早起,祭祀天地,行拜年禮,男女老少穿新衣新鞋,戴新帽子,凡小輩給長輩拜年,長輩會給小輩“壓歲錢”,鄰里朋友相見,互祝“恭喜發財”,盡講吉利話。

農曆正月初五,是“接財神”日,為祈祝新的.一年財源茂盛,生意興隆,燃放鞭炮,上香叩拜,祈求財神保佑發財。

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農家人俗稱“正月半”。這一天家家户户做圓子,裹餛飩,先祭灶,再趁熱慢慢地吃,到處掛紅燈。童年時代“正月半”的元宵夜,好不熱鬧:婦女們敲團箕,幼童們玩兔子燈,小夥子們“調火龍”,小孩們炭茅柴,姑娘們鬧“扛三姑娘”……精彩紛呈的活動情景,依然歷歷在目,記憶猶新。

“正月半”那天,家家户户忙着做圓子,象徵閤家團圓、美滿幸福;還要裹餛飩,謂之“收心餛飩”,意為過了“正月半”,新年才算真正結束了。人們敬畏先祖列宗,第一鍋的第一碗圓子,必是先敬香,祭灶君。

夜幕降臨,大家端起熱氣騰騰的圓子,與左鄰右舍走動。吃過圓子,婦女們拿起做圓子的團箕去屋外敲打,期盼家宅平安,祈禱禽畜興旺。也有人去倒垃圾的地方,扎把稻草,燃一把火,寓意燒掉一年的晦氣,開始新的一年。

幼童們蹦蹦跳跳,拿着兔子燈到場頭,在月光下玩耍取樂,比誰的兔子燈更逼真漂亮。小夥子們精神抖擻,舉起早已準備好的“招財把”,這是一根長長的稻草杆,外面圍滿了稻草,裏面是曬乾的蘆葦,點燃“招財把”,沿着田埂奔走,上下左右不斷揮舞火把,謂之“調火龍”,喊些“招財招財,大家發財”之類的好口彩,憧憬未來一年,全家人福星高照,鴻運亨通。孩子們跟着大人,也在路邊、河邊、墳山上炭(燒)茅柴(枯草),學着大人樣邊燒邊吶喊,調皮的還會喊出:“別家田裏長黃草,自家田裏出元寶!”野外傳來一片吶喊聲,墨色的天空時不時躥起美麗而寂寥的煙火。炭茅柴把草根下的害蟲也燒死了,當新草萌芽時,長勢齊整,飼養牛羊的農户,割草也省勁得多了。

過了元宵節,新年的帷幕也就落下了,繁忙的春耕生產又開始了。

過年中國人的集體記憶徵文7

紅火的燈籠、喜慶的春聯、各色各樣的年貨,20xx年牛年春節如約而至。如今,生活條件好了,廚房裏熱火朝天,燉鍋裏有雞湯、排骨湯,灶台上有切好等待下鍋的肉絲、葱花、豆腐……但我卻對年糕“情有獨鍾”,它香甜軟糯,是每年春節必備品。在我們當地,年糕又名糖粿(當地方言的諧音),它不僅是一種節日美食,還因好口彩、好寓意給人帶來新的希望,頗受大家喜歡。而我對年糕“念念不忘”,更多的是記憶中的年味總與年糕緊緊相連。

記憶中,有年糕,有忙碌。每年年底,父親就開始籌備年貨,基本的食材都是自己“加工生產”的',廚房總會充滿煙火,熱熱鬧鬧的,給濕冷的冬天增加了幾分暖意。父親大概在廿五開始蒸年糕,將糯米粉、米粉、紅糖倒入大陶瓷盆,不斷揉,不斷加粉,和成麪糰,接着倒入年糕葉中,並在表面撒上花生、紅棗端到灶上。我就會守着灶頭,聽從指令加柴火,蒸時火力要旺且平穩,防止忽大忽小,避免蒸得過度或不熟。長大後,我們雖然忙於工作,無法像小時候一樣“加工生產”,但總會在年底認真挑選年貨,給孩子置辦新衣。所以,年味就是在儀式感的忙碌中愈加濃烈。

記憶中,有年糕,有分享。父親是蒸年糕的好手,每年都要用灶頭鍋一般大的蒸籠蒸上四五籠。小時候,因為“饞”,我會當好父親的小幫手,將一屜一屜年糕蒸熟,幫忙送到大姑、小姑、伯伯、叔叔以及鄰里依伯和依姆手中,他們也會往我口袋塞滿小零食,或者從灶頭裝些魚丸、肉燕讓我帶回家。而我會因為他們的誇張,或者是手中拿不下的東西,得意洋洋一整天。學會分享的我們,雖許久未見,但總會互相分享一下生活、工作的變化,儘管不懂從哪聊起這“家長裏短”,但又總是“滔滔不絕”。所以,年味就是在相聚中分享喜悦而讓人懷念。

記憶中,有年糕,有甜膩。年糕的吃法有很多種,我相對喜歡炸和煮。因為自小喜歡吃甜食,對於年糕更是百吃不厭。小時候,我根本不懂“上火”這一詞,可以吃掉小半盤炸年糕。我記得,父親將年糕切成長條,用蛋液裹着炸得金燦燦的,不僅應景,還香酥撲鼻,讓我一口又一口吃得停不下來。而點心則是年糕煮成的小甜湯,將年糕切成片狀,有時可以再加個荷包蛋,一碗下去,甜味從舌尖直達心頭,甜得親切,甜得安穩。如今,每次回孃家,我總問還有年糕嗎?而每次我總能吃到熟悉的甜膩味。所以,年味就是無私關愛中給予親情的温暖。

很多人會説年味越來越淡,沒有意思。但筆者認為,只是我們慢慢長大,日子越來越好,錢包越來越鼓,對於春節中追求的物質不再強烈,但盼望過年的心依舊。我們會在年底開始數着春節來臨的日子,我們依然如幼年時對過年有着道不盡的期盼和幸福。而我對濃濃年味則藏在一口又口的年糕中,希望日子甜甜的、紅紅的。

過年中國人的集體記憶徵文8

孩童時期,最期待的節日便是春節。不單單是喜歡熱鬧,更是因為可以吃上一大桌豐盛的美味佳餚,以及收到作為孩子最為期待的壓歲錢。臨近除夕,我會幫着母親包餃子、炸糯米圓子,然後等着吃出鍋的第一顆圓子,有種難以言喻的滿足感。除夕當天,幫着父親一起貼春聯、大掃除,而後一家人團聚一堂吃年夜飯,滿滿的喜悦。年夜飯過後,在春晚的歡聲笑語間感受春節的美好,在零點的煙花中許下對新年美好的期許,幸福不過如此。

千門萬户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春節於我而言,印象最深的是貼春聯,記憶中從不曾忘卻的那一抹“紅”。春聯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從風格不同、內容豐富的對聯中,可以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淳厚的鄉風民俗和濃郁的年味。從我記事起,每一年都會和父親一起貼春聯,大年三十的早上,母親會早早叫我起牀,她準備年夜飯,我陪父親貼對聯,父親總會讓我讀春聯,教我識字。紅磚綠瓦的平房是我出生併成長的地方,當時家中還是那種木門,父親將糯米飯摻熱水放在一個容器裏,不停攪拌,製作貼春聯的漿糊,製作完成後,父親用一把破舊的刷子把漿糊均勻地糊在門上,小小的我將春聯遞給父親,仰望着父親高大挺直的背影,在我心中,父親是個無所不能的英雄。而後,家中蓋了新樓房,有了好看的玻璃門,父親不捨得將漿糊刷在這敞亮的大門上。於是,我們開始用膠布粘對聯,我用剪刀將膠布裁成無數個小段,父親再將這些小膠布貼在春聯的邊緣,他是一個嚴謹細緻的人,貼完一邊的春聯後,他總是拿出捲尺測量高度,以確定另一邊的起點,保證兩邊對聯一般高低,看到對聯十分對稱地分佈在門的兩側,我從心底欽佩他。

工作之後,過年待在家的時間越來越短,沒有太多時間陪伴母親置辦年貨、準備年夜飯的食材。唯一能做到的就是陪着父親貼春聯。今年,父親站在小板凳上貼對聯,我如往常一樣剪着一塊一塊的膠布,看着父親岣嶁着身子,眼中突然閃過一絲淚光,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父親的背影變得和以前不一樣了,許是我長高了,父親卻因常年的勞作壓彎了身子,站在他的面前,我不用像以前一樣仰頭看着他,可在我的心中,他一直是我仰望的人。

白髮催年老,青陽逼歲除。時間帶給我們的是成長,留給父母的`卻是老去。過年期間獨自去影院看了《你好,李煥英》,這是賈玲為了紀念她母親而導演的一部電影。不敢帶着母親一起看,怕在她面前哭,更怕看到她哭。看到影片結尾的那句話,“打我有記憶起,媽媽就是個中年婦女的樣子,所以我總忘記,媽媽曾經也是個花季少女”,眼淚不容分説地奪眶而出。她很傻,總是把最好的留給我。冬天我手腳冰涼,她會把我腳放在她肚子上取暖;對自己很吝嗇,給我買東西卻總是很大方;我很瘦,她想方設法讓我多吃點;給她買衣服她會説我亂花錢,但掩飾不住臉上的笑意……多少人曾愛慕你年輕時的容顏,可知誰願承受歲月無情的變遷,父母的負重前行換來了我們的歲月靜好。《你好,李煥英》存在的另一個意義就是點醒大家——珍惜身邊人。正如評論所説:你以為你已經很愛媽媽了,但媽媽遠比你想象中的更愛更愛你。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願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多多陪伴父母,把自己最好的一面留給最愛我們的人。

過年中國人的集體記憶徵文9

新年的腳步越來越近,“就地過年”成了新時尚,雖然就地過年既安全又可以節約一筆錢,但是,我內心深處還是很想家,想親人,想母親做的美食,特別是那碗只有過年回家才吃得上的熱氣騰騰、香氣撲鼻的蓮藕排骨湯,是思鄉時最深的慰藉。

記憶裏,我們每年回家,最開心的莫過於母親,天還沒亮,她就迫不及待地起牀生煤爐子、洗陶吊子,然後趕到菜市場,挑選幾根她認為最好的排骨和最新鮮的蓮藕,放進陶吊子裏,在爐火上精心煨制。

中途不用揭鍋看,母親自有她的煨湯心得,待蓮藕排骨湯特有的濃香瀰漫小巷、路過的人們情不自禁深吸口氣説“好香啊”的時候,母親才信心十足地揭開蓋子。俗話説,“吃肉不如喝湯,喝湯不如聞香”。此時,蓮藕的清香混合着熟透的肉香直達肺腑,眼裏心裏都是幸福的温暖。

開吃前,母親總要拿起筷子完成一套頗有儀式感的品嚐過程,將筷子在她認為最乾淨的'胳肢窩裏擦擦,然後小心翼翼夾起一塊蓮藕細細品嚐,“嗯,蠻粉!鹹淡正好!”湯濃香、藕粉糯、肉爛熟,説明這吊湯食材上乘、火候到位,母親這才露出滿意的笑容。

湖北的冬天雖然不像北方那樣零下十幾度或幾十度,但照樣寒冷,因為我們很少有安裝暖氣的,北方人回家脱衣服,湖北人回家則裹得像熊貓一樣傍着火爐邊搓手邊瑟瑟發抖,而爐上那鍋咕咕冒着熱氣的蓮藕排骨湯,是母親為孩子驅趕寒冷的不二法寶,也是鄰里關係親如一家的祕訣。

小時候,因為爺爺奶奶過世得早,我們姐弟仨多虧了隔壁的奶奶幫着照看。家裏每次煨湯,母親情願不吃,都要添上一碗堆得冒尖的湯送給隔壁的奶奶吃。母親説,老人的口是金口,越吃越有。

長大後,我也曾學着煨蓮藕排骨湯,但總覺得沒母親煨的湯香甜,母親傳授過煨蓮藕排骨湯的經驗,除了用陶吊在爐火上文火慢熬,選材也十分重要,排骨不一定要正排,豬脊骨、邊排都是可以的,但蓮藕一定要選九孔的,母親説,只有湖北才能種出九孔的蓮藕,也只有九孔的蓮藕才能煨出最濃最香的蓮藕排骨湯。

買排骨的時候,我們都不喜歡排骨下邊那一點“肥泡子肉”,但母親説,那才是一坨正宗的好肉,裏面包裹着脆骨,煨熟後脆骨嚼得嘎嘣響,軟爛的肥肉吸滿了湯汁,吃上一塊,味蕾極盡享受。

湖北冬天的街頭,也有賣蓮藕排骨湯的,一般是做小炒或早點的生意搭着賣,老闆很大方,五塊錢一大碗,灑上一點胡椒和幾粒葱花,一碗吃下去,額頭汗津津,周身透滿温暖。

異鄉冬天街頭的驅寒美食也有很多,涮羊肉、蒸米糕、烤紅薯……但我最戀的,還是母親那碗蓮藕排骨湯。

大寒節一過,母親便早早地將湖北的九孔蓮藕寄了過來,收到快遞時,蓮藕上還留着一層褐色的泥巴,母親説,這樣的蓮藕保鮮,可以存放很長一段時間都不會壞。

待到大年三十,上菜市場買回新鮮的排骨,照着記憶中母親傳授的方法,精心煨上一鍋香氣濃郁的蓮藕排骨湯,然後邀請同事一起品嚐,大家吃的吃,錄的錄視頻,我也要打開手機視頻,邊吃,邊笑着與母親交流煨湯心得。

這個春節,一定也過得十分有意義呢!

過年中國人的集體記憶徵文10

過年是一件讓人非常期待而又非常值得期待的事。

每到過年,男女老少全部出動。打掃屋子,辭舊迎新;貼對聯,掛燈籠,喜氣洋洋。工作再忙,也要回家看看。笑聲一片,好不熱鬧。

除夕夜晚,當然少不了吃年夜飯。這年夜飯,既可以在家裏吃,又可以在餐館吃,喜慶最重要。中國人的年夜飯,定然少不了魚,因為象徵“年年有餘(魚)”。在這一頓飯,可大口吃肉,大口喝酒。不過我最愛那盤白胖胖的餃子,怎麼吃也吃不夠。大人們吃年夜飯,定然吃上很久;而我們小孩子,當然趕快吃,快去玩啊!

吃過年夜飯,定然要看春晚。精彩的節目吸引着我們的眼球,特別是小品、相聲,常常引得一家人大笑。不過我最熱衷於搶紅包,時而歡呼,時而悲傷,讓過年多了一抹色彩。

我認為過年最缺少不了的`就是要紅包。大人們一早就把壓歲錢塞進了紅包,但我還是滿懷期待。只要把紅包握在手裏,就感覺像成了百萬富翁。我曾看到過一個視頻,晚輩們跪在長輩面前,説些吉利的話,便毫不掩飾地向長輩索取紅包。得手後,像風一樣溜走了,便炫耀自己的紅包。

在我家,春節早上要吃素。吃過了大魚大肉,吃些青菜豆腐也覺得不賴。飯後,我們便去長輩家拜年。大家説的都是吉祥話,喜氣洋溢在每一個人的臉上。

美好的時光總是很短暫,我又開始期待下一次的新年……

過年中國人的集體記憶徵文11

“紅蘿蔔,蜜蜜甜,看到看到就過年。過年又好耍,瓢羹(勺子)舀湯湯,筷子拈戛戛(肉)……”前幾日,我與住在鄉下的母親通電話,臨結束的時候,侄女在電話那頭給我朗誦過年兒歌。甜甜的童聲帶着濃重的鄉音很動聽,恰到好處地將我心中那份濃濃的鄉情發酵,我忍不住淚水漣漣,不禁回憶起前幾年過年的時候。那時候,學校一放假,我就購了車票,急切地往老家趕。

我的老家在渡槽村魏家灣,它位於四川省遂寧市的桂花鎮。那裏有我的童年和少年。

憶兒時年味趣事多

20世紀70年代末,家鄉還很窮很落後,每一個人都在為温飽而努力。

記憶裏,吃一次臘肉,添一件新衣,成了我們一年裏最美好的期盼。過年的時候,臘肉成了最顯眼的美食。經過柏樹枝的熏製,一片片臘肉晶瑩剔透,夾一片放在嘴裏,慢慢地咀嚼,香香的`、脆脆的,十分過癮。

那時候,廟會很熱鬧,扭秧歌、踩高蹺……四面八方的村民裏三層外三層地將戲台圍得水泄不通。我個矮看不到台上表演,就爬上樹,騎在樹椏間與大家一起吶喊。

而正月初一,是我們一年中最高興的日子。早上,大家都要吃湯圓,還有一枚雞蛋,小孩子可以得到幾分到幾毛不等的壓歲錢。在傍晚的時候,我們往往連晚飯都沒吃,就邀約小夥伴一起,翻山越嶺到離家二十里外的村子看電影。電影散場時,已經是晚上九點多鐘,我們又冷又餓,翻山越嶺往家趕。途中,總有一些小夥伴不小心掉進冬水田裏,但大家誰也顧不了誰,拼命地往前趕路。落水的孩子只好自己爬起來,邊哭邊追趕。

回故鄉一家團圓話發展

故鄉很美,藍藍的天空盛開着朵朵白雲。村口的黃桷樹仍然枝繁葉茂,在輕風中舞動着。一條明如玻璃帶子的小河倒映着山腳下一座座農家小院,比畫裏的景色還漂亮。

走在故鄉任何一條小路,我都有一種親切感。如瀑的陽光,婀娜的山灣,潺潺流淌的小溪,它們時時調動我的情緒,我整顆心都愉悦了起來。

母親知道我們要回家,早早地站在院前那棵山楂樹下守望着。她已近九十高齡,很慶幸她身體還健康。

母親知道我喜歡吃水餃,一刻也不肯停歇,理菜、剁餡、調料,她親力親為,連大嫂幫忙也不肯。看着忙碌的母親,我的鼻子有些酸酸的,終究沒有忍住,淚水湧了出來。

團圓飯很熱鬧,親戚好友坐滿了屋子。雖在鄉村,食材卻很豐盛,家裏養的雞鴨,自家地裏種的蔬菜,還有塘裏養的魚,經過家人精心烹飪,味道極佳。

餐桌上,大家的話題聊到了發展,談到了老百姓的好日子。最激動的要數二哥了,他一臉自豪地説:“我們鄉里頭的人原來走的是爛泥路,吃水靠肩挑,煮飯燒柴火。不過現在好了,你們看看嘛,咱們農村的面貌變好了,一擰水牛頭就流出乾淨的自來水,一扭灶上開關就燃起藍色的天然氣火焰,水泥路修到了家門口,公交車還開進了村裏。”大哥接着説:“是呀,是呀,國家政策好哦!還有醫療保險,讓我們的健康也有了保障。前些年我得了矽肺病,開始的時候很氣餒,覺得生活無望,後來我們家被確定為扶貧對象,我不但治好了病,還脱了貧。現在,我們家成了村裏的養殖大户,一年有好幾十萬的收入,生活好着呢!”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滿心都是喜悦,滿臉都是幸福。“對啊,現在的中國確實讓我們驕傲!高鐵讓我們回家的路不再遙遠,嫦娥四號讓中國人的嫦娥奔月故事更加美麗……”我補充道:“所以呀,只有國家富強了,社會和諧了,才有咱們老百姓今天的好生活。來來來,端起酒杯,我們一起祝福國家越來越好,一起祝福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幸福,乾杯!”

正月初三,魏家灣舉辦了慶新春壩壩宴。這一天,魏家灣的男男女女從四面八方趕了回來。

灣裏一派喜氣洋洋,樹上掛着大紅燈籠,老年秧歌隊在池塘邊的廣場上表演節目,年輕的姑娘跳起了時尚的拉丁舞,吸引了許多人圍觀。

十二點,噼裏啪啦的鞭炮聲響起,大家紛紛入席。席間,大家彼此都很熱情,握手再握手,問候再問候。他們中有的是我的長輩,有的是我兒時一起遊戲的夥伴。在祝福聲中,我喝下了家鄉的親情,體味到了家鄉的甜蜜。

過年中國人的集體記憶徵文12

春節繁忙的腳步走得更快了,隨着一連串紅通通的燈籠,它即將到達。

春節是快樂的,是熱鬧的,也是靜謐,和諧的。一大早,城市還沒從沉睡中醒來,我走出家門,獨自漫步在大街上,一幅美麗的畫卷呈現在眼前

春陽普照,萬物都鍍上了一層薄薄的.金色,催促着花草樹木趕緊生長。在綠化帶那裏,出現一個熟悉的身影,"哦!原來是可親可敬的保安叔叔。他正在掛籠呢!"身旁還有兩個淘氣的小孩,拿着幾串小燈籠揮動着,陽光照在他們紅通通的臉蛋上,顯得萬分可愛。我望了望樹上,樹上已掛滿了幾個紅紅的燈籠。我不禁暗暗讚歎:"多美啊!"小燈籠高高掛在樹上,一陣陣暖人的春風襲來,把人們冬天凍僵的心融化了。小燈籠隨着春風舞動,晃來晃去,有多俏皮就有多俏皮,小燈籠那鮮紅的顏色,使我的心裏彷彿點了一盞紅燈,温暖的感覺如涓涓細流,直鑽心間。

過了許久,保安叔叔已經掛了一大半了,調皮的春風把燈籠寶寶抱在地上,嚇得燈籠寶寶又是翻滾又是蹦跳,叔叔見狀,無奈地跑去抱起燈籠寶寶放在樹上,燈籠寶寶才安心下來。兩個淘氣的小孩還沒有累,清脆的笑聲迴盪在靜謐的小區中。保安掛完了最後一個燈籠,放心地回家了。那兩個活潑可愛的孩子似乎玩累了,汗流浹背地回到家了。只剩下掛滿紅燈籠的樹,天空還是那樣藍,樹葉仍是那抹綠,花兒依是那樣紅……一切都沒有變化,只是多了那喜慶的燈籠,春風來的時候,它又跳起了舞。

這幅如詩如畫一般畫面,成為一幅寧靜的畫,深深地成為我記憶中一顆很亮的星星。

過年中國人的集體記憶徵文13

快過年了,家裏該囤點年貨了。今天,我就和媽媽一起去超市大采購。走到了氣派的大門口,我低頭看了看手中的清單:丸子、糖果、酸奶、小吃、水果。不過這些都不是什麼難題,最重要的是我只有100元錢。想到這裏,我煩惱地摸摸頭,大步走進了超市。

哇!超市裏面的東西可真多呀,各式各樣的年貨數不勝數、琳琅滿目,我如魚得水,一處處地尋找起了東西。很快,我就找到了賣糖果的貨架,不過這裏的糖果都好貴呀,小包裝的都要十幾元。我的目光不停地在貨架上掃來掃去,突然眼前一亮,我看到一種叫口哨糖的,裏面只有六個空心圓一樣的糖果,還送一個小玩具,看到價格只要八元,剛好適合我和表弟分享,簡真就是天賜給我的,我大手一揮,買下了。

我繼續逛了起來,突然聽到有位阿姨在吆喝:“酸奶酸奶,新到貨的酸奶,好喝的酸奶!超實惠的酸奶!”哈哈,這可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呀!我推着車急忙奔向前去。“安慕希!是我喜歡的百香果口味的!”我驚喜得叫出聲來。阿姨説:“小朋友,喜歡你就多買點,我們還有鳳梨口味的,你可以品嚐一下。”我拿起兩種酸奶,比了比價格,一個要7.69元,一個才6.6元,可是兩種我都喜歡喝,這下怎麼辦?我仔細算了一樣價格,如果我每樣買一瓶,現在總的花費是22.29元,我一咬牙,狠心把兩個都拿了放進推車。再繼續往前走就是賣水果的,有一個阿姨正在剝菠蘿蜜,那香味讓我直咽口水。我看了看前面剝好已經打稱的,挑了一個的14.3元,心滿意足地往冰櫃的方向走。

三全四喜丸子是散裝打稱的,我每樣挑了幾個裝袋,不求多隻求口味齊全,畢竟資金有限呀,讓旁邊的售貨員阿姨幫我打了稱是17.52元。鮮肉粽有一個特價的才8.9元,我也拿了一包試試口感,好吃的話讓媽媽下次再來買,嘻嘻。

往右一轉,就是存放養樂多和奶酪的冰櫃,養樂多有加糖型和無糖型,加糖的11.8元,無糖的貴一點,要12.7元,爸爸血糖高不能喝加糖的.,為了健康我選擇了無糖的。拿出清單對比了一下,我還需要去買奶酪和小吃。轉身走到奶酪櫃前,各種各樣的奶酪印入眼簾,奶酪球、奶酪塊、奶酪棒、三角酪,價格也很昂貴,讓我無從下手。該挑哪一個呢?突然,我在價格表中發現了其中有一個紅字,同樣都是棒棒奶酪,原味的要21.8元,而草莓味的只要10.9元,這不是打了個五折嘛,太棒了!最後就差堅果蜜餞之類的,瓜子花生什麼的我因為臉上長了小痘痘,媽媽都不允許我吃。這個枇杷梗看起來很不錯,樣子有點像油果,一大盒才7.5元,真是物美價廉呀。

買了這麼多東西,我算了一下才花了94.11元。通過這一次的選購,我增長了很多見識,為什麼商家都喜歡用9.99、6.99這樣的價格來定價,其實和整數只差了一分錢,可是直觀上感覺便宜了好多,並且有的喜歡第二件半價來促銷,不知不覺我們就買多了,所以有時候我們要看好自己的錢包,只買自己需要的、健康的食品。父母掙的每一分錢都不容易,我決定以後也不大手大腳花錢了。

過年中國人的集體記憶徵文14

説起年味兒,小朋友都會想到熬肉、炸丸子、包餃子、穿新衣,我家的年味和其他小朋友家不一樣。

今天我的好朋友涵涵來找我寫作業,每次我寫作業時,媽媽都會放下手中的活,默默地陪着我,她練字,我學習。我看到媽媽今天沒練字,就好奇地問了媽媽,媽媽説:“近臘月,年就越來越近了,我在整理紅紙。”涵涵好奇地問:“阿姨,這是在幹什麼呀?大紅紙折過來折過去的?”媽媽説:“準備寫過年用的春聯呢!”“第一次見寫春聯的,你們家不買春聯嗎?”涵涵反問道。“我們家都是貼手寫春聯,這樣才有年味兒,媽媽説過,過年的`儀式感不能丟,手寫的春聯,紅紙黑墨,很有感覺。”媽媽在旁邊邊聽邊説:“其實,春聯最早並不是現在這種形式的,它是源於周代懸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桃木板,就是後世俗稱的‘桃符'是鎮宅驅邪的。隨着人們對音韻和格律研究的深入,對仗的文字開始大量出現,對聯就出現了,掛桃符就逐漸演變成為貼春聯。‘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這便是中國的第一副春聯。咱們中國人,從宋代開始手寫春聯,明代開始,因為朱元璋極力推崇寫春聯,所以上至宮廷,下至民間寫春聯,貼春聯盛行,然而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每逢過年,家家户户的門前手寫的春聯越來越少見了,都變成了金光閃閃的印刷品。印刷字體雷同,內容千篇一律,一眼望去,我家與你家貼的沒有什麼不同,手寫的祝福被整齊劃一的工業印刷品取代,這不能不説是中華傳統民俗的一種缺失。你倆説是不是?”聽了媽媽的一席話,我和涵涵一起點了點頭。我和涵涵睜大眼睛看着媽媽拿出筆墨紙硯,準備寫春聯兒了,看着媽媽一筆一畫的寫起來,不一會兒就寫了一副漂亮的春聯,涵涵看的目瞪口呆,她小聲地、吞吞吐吐地對我媽媽説:“阿姨,我爸爸媽媽不會寫毛筆字,我們家過年都是買對聯,您能給我家寫一副對聯嗎?”媽媽停下手中的毛筆,抬起頭笑了笑,説:“好呀,孩子!這副剛剛寫好的春聯,吉星高照家富有,大地回春人安康。牛年大吉。你喜歡不?”涵涵高興地直點頭:“沒想到今年我們家也有手寫春聯貼,我也要和您學寫字。”“好呀!那阿姨就再送你一副----牛耕福田四季春,牛轉乾坤新機運。牛年大吉”

我們高興地連蹦帶跳:“好呀!好呀!貼手寫春聯才更有年味兒!”

過年中國人的集體記憶徵文15

20__年的腳步已經到來,春節的氣息也越發濃厚,道路上也陸續張掛着喜氣洋洋的紅燈籠,街上每一個人的臉上都帶洋溢着笑臉。因為這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是一家人在一起熱熱鬧鬧過節的日子,那麼20__年的春節,你最期待的是什麼呢?

在我的家裏,有一個姐姐和一個弟弟,姐姐長年在北京工作,回家甚少,於去年尋一佳人。弟弟也長期在部隊工作,春節回來的機會更是少之又少,記憶裏有好幾年的春節都是我和我的父母共同度過,五口之家變得少許冷清,再也沒有小時候吵吵鬧鬧的氣氛了。因此,20__年的春節,我最期待的就是一家人的相聚,吃上一桌年夜飯,團團圓圓地過完春節。

記得小時候,春節是一年之中最期待的節日,因為在這一天,你可以穿着剛買的新衣,到處炫耀,好不自在;在這一天,你可以拋開學業的煩惱,恣意玩耍,好不快樂;在這一天,你可以吃上你所有最喜愛吃的東西,有紅燒肉、肉丸子、羊肉、牛肉、魚等等,好不放縱;在這一天,你可以和兩三好友,拿着父母買的煙花,看着夜空中綻放的五顏六色,好不興奮;在這一天,你也可以和父母包餃子、做包子,坐在燒得刺眼的草鍋旁,等待剛出爐時候那一口的`鮮美。在這一天,你也可以和家人圍在電視機前,看着春晚一個個精彩的節目,等待着新年鐘聲的敲響。這些都是記憶中春節的模樣,甚是懷念。

如今的春節,由於經濟的快速發展,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春節的年味彷彿比以前少了許多,春節的儀式感也淡化了不少,再也沒有小時候那種期待和興奮,新衣和大魚大肉如今也不是稀奇,春節種。種的期待彷彿被這快速發展的社會沖淡了,試問有幾個春節把春晚從頭到尾都看完了的呢?估計也寥寥無幾吧,感覺大家都在忙各自的事情,春節就這樣一嗖煙的過去了。對我而言,如今春節最期待的,就是一家人都在,熱熱鬧鬧地吃上一桌年夜飯了。

今年的春節,感覺比往常不一樣了,似乎伴隨着弟弟剛結婚的喜氣,家裏的年味比以往更重了點,姐姐和姐夫也把時間調換了下,年前先請假回姐夫那邊,大年三十坐飛機回到家裏,聽到這個消息,心裏還是非常高興;弟弟也説道,今年和其他人換了班,大年三十和弟妹一起回來。今年,好像一家人能一起過個春節了,還增加了姐夫和弟妹,真是熱熱鬧鬧。

“喜鵲登枝春意芳,親人相聚室增光”。每一年的春節似乎把歲月分成一段一段,它既是終點也是起點,記錄着生活中的點點滴滴。20__年的春節更值得期待,從五口之家到七口之家到以後的更多,家人的相聚才是這世上最幸福的事情,也希望每一個家庭都能在春節相聚相守,共同慶祝新年的到來。

猜你喜歡

熱點閲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