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自由在高處讀後感範文(精選4篇)

本文已影響 1.03W人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自由在高處讀後感範文(精選4篇),歡迎大家分享。

自由在高處讀後感範文(精選4篇)

  自由在高處讀後感1

因為有書可讀,所以人類還不那麼寂寞。不斷地找書看,所以每隔一段時間總能遇上令自己怦然心動的好書,《自由在高處》就是暑假裏的怦然心動。

《自由在高處》作者熊培雲,新聞工作者。他的文字清醒、寬容、理性、有一種温和向上的力量,他用他的文字構建一個有情懷的、自由的、人本的理想世界。人本生而自由,卻在社會生活中失去自由,我們並非毫無選擇,需要獲得自由,必須站在高處,這裏的"高處",是精神的"高處"。書不僅在教我們如何看待自由,也告訴我們如果獲取、追求自由,即自救。

天賦人權,實際就是強調個體自由,有了個體自由,通過自由實現更多的權利從而走向平等,先有個體的自由,再創造集體的自由。而我們已經失去太多的自由,書中就列舉了諸多的社會怪現象,比如許多人的成功是"豪車、名宅",被物慾綁架,於是我們看到人們的恐懼,為他人的富有自悲自歎,生活只是生存,看似一生追求佔有物品,全然不知是物品佔有我們,我們忘記了最真實的生活應該是"坐在時間的溪水裏垂釣天上的星星,不必終日奔波於風塵。看大地寒來暑往,四季消長分明;看種子播撒信念,古樹支起蒼穹。"

這也讓我想起早起隨媽媽買菜時看到城管與攤販的爭執。在菜市場前面的小路上,天剛亮就有農家人帶着自己的種的菜在那售賣,多是老人,自己種,當天摘當天賣,不會打什麼化學劑,只是依靠勞動賺點生活來源,菜市場的攤位對他們而言成本太高。每天去買菜我偏愛去此,一是新鮮,二因不是大棚菜,原生態,多買點還很便宜,一天的生活就在這樣的買賣中拉開序幕,這本是一件生活極平常卻也美好的事情,多麼生活的畫面。然而城管卻會因為城市管理等理由驅趕他們,到底是這買賣的平常生活場景有違城市形象,還是這些野蠻地驅趕破壞這一生活場景?菜市場裏靠着監管仍有各種不安全食品,這些攤販買賣緊靠着人與人之間簡單的信任一樣吃得健康,被賦予權利的執法者為何要以維護的理由綁架被維護者的選擇呢?

再比如一到情人節、聖誕節,看大街上節日氣氛濃厚,有些人卻對這保持劍拔弩張的姿態,曾有十位博士聯署抵制聖誕節。這不過又是衞道者們借傳統的名義給人們選擇生活的自由加手銬腳鐐,文明是公共精神產品,不該有東西方之分,文明的交流應該是疊加而不是消減,至少選擇過什麼節,是我自己的自由。

書中還有談到被過度的信息包圍。環顧身邊所有人,無一不是活在各種信息裏,家裏、路上、車上,都是低頭族,大家都沉浸在手機信息中,走在路上,沒有問候的笑容,更難聽到一句簡單的問候。記得周國平在《妞妞》中説到自己在國外的生活,他住在學校附近,早上傍晚總會帶孩子散步,那時的妞妞特別愛笑,因為他們在路上總是會有很多停下來看看這個可愛的中國女孩,跟她打招呼,贈以笑臉。我們應該找到自己的不知情權,追求不被信息包圍的自由。"你即你自由",許多的不自由是自己施加的,我們可以做自己生活的主宰,選擇自己世界的自由。當我們心中沒有那麼多被監視,努力按自己的意願行事,我們會比想象中自由,衝破看得見的枷鎖,自救,個體自救才會讓集體被救。

  自由在高處讀後感2

熊培雲的《自由在高處》,初讀之後,感覺是各種觀點在腦海裏交織,最大的感受還是生活是要經歷的,然後才是感悟。這本書的主要線索,就是生活自由與思想自由,以及個體如何超拔於一個不盡人意的時代之上,收復我們與生俱來的身心自由,盤活我們已經擁有的自由。

相較十六世紀法國早期民主主義思想家拉波哀西抨擊的“自願奴役”而言,在一個正經受着新舊交替的國家,不自由的狀態並非人們自願,而在於適應與沿襲,得過且過。至於如何走出這種日常的甚至為許多人所不自知的奴役狀態,既有賴於個人的勇氣,也關係到個人對時代與自由的理解,以及時代本身的演變。

“有一種鳥是永遠也關不住的,因為它的每片羽翼上都沾滿了自由的光輝!”這是《肖申克的救贖》中的經典台詞,用來做本書的標題再合適不過。一直以來,熊培雲先生致力於推動社會多元化建設,倡導左右攜手,共為民生謀福祉,用社會的進步來推動國家的進步,這些主張,正融入集體意識,正成為當下最亮色、最理性的聲音。而這一切,都離不開自由,無自由則無邊界,則必然失去責任與擔當,最終不是與世沉浮,就是失去自己。當一代代人接續這份無奈時,民族的命運就永遠無法被改變,而超越宿命就只能遙遙無期。

“相信我們的國家,比我們想象的自由”是《自由在高處》一書後記的題目,熊培雲在後記中也闡明瞭自己的信念:“相信沒有人能剝奪你的自由,相信‘You the freedom’(你即自由);相信時代在變,相信中國正在朝着一個自由而開闊的道路上走,沒有誰能改變這個大趨勢。與此同時,相信人類會有一個好的前途,畢竟,人不只是愛自己,還愛自救,沒有誰不希望過上美好的生活。這既是一切共識的基礎,也是我信心之來源。”

自由在高處,這是一個仰望的`方向,也是一個需要通過我們努力才能企及的方向,但是我們,總向着那個方向努力,向着高處攀登。讓我們一起,為實現這樣的理想努力。

  自由在高處讀後感3

莊子有云,“哀莫大於心死”,心所為何物?熊先生的回答是:“好色”,説是好色關乎心靈。這裏面涉及了理性與情感、頭腦與心靈之爭,林語堂説“男人只懂人生哲學,而女人卻懂人生”。女人的直覺能抵達心靈,男人的理性有時卻接近幻覺。一個好的社會需要找到心靈與大腦的平衡點,講效率的做蛋糕關乎頭腦,講公平的分蛋糕關乎心靈,頭腦追求差異有三六九等,心靈卻有靈氣沒有優劣之分。這一點,是需要多少時間、多少努力,才能實現?

“有什麼樣的心靈,便有着怎樣的目光”。很喜歡這句。在你評判某一人、事、行為時,也暴露了自己。請做好對“人”的人身權利的基本尊重,在你看不慣、批評、憎惡的同時,麻煩想想那是否是別人的自由,追求或展現或享受幸福的權利。熊先生説“一個人的完整權利,至少來自兩個方面的自治,聽着,是自治,一是思想自由,二是身體自由,而身體自由又包括行動(為)自由和審美自由”。贊同,因為是至少嘛,但我也覺得這兩個也是基本,這不是美國式的看法,僅是關乎人性自然追求而言,誰不渴望自由呢?

“第六種自由”一種免於傾倒信息垃圾的自由。馬爾庫塞,《單向度的人》,描述人們使用用着相同的網絡,閲讀着相同的頭條,因為相同的無關的信息垃圾而消化不良,信息社會同樣造就了無數“單向度的思想”和“標準化的人”。過多的信息攝入或者過度的信息依賴讓我們的人生不自由。是的。打開幾個網頁,關掉,一天就過去了。打開無數個網頁,關掉,一輩子就過去了。(想想好悲哀,若我的餘下3分之2的生命是如此,我想純粹自然快樂的時光應該很少)。《天使愛美麗》電影當中,許多人不僅抵制無用信息和廣告對公共領域與私人生活的侵蝕,而且時刻想着關閉電視和電腦,將自己放到海灘和陽台上,過和大自然一樣自然的生活。(或許我應該重新再欣賞一遍這部電影)。若非必要,一定要儘量少上網。雖然這個決定實行起來相對而言很艱難,但我要有這種意識,慢慢放手。對於喜歡安靜的我也是,或許更想在陽台上,隨手翻翻書頁,餘光掃一掃花盆,懶洋洋的過一上午,而不是“葛優癱”在沙發上,刷着網頁,對着電腦,與世界抱成一團。

  自由在高處讀後感4

你的最大責任就是把你這塊材料鑄成器—易卜生!

我們有太多的自由,可以不去上課而不自知,可以不按時工作而不自責,行人的"中國式"過馬路,可以在公共場所噴雲吐霧,城市內各式違章建築也常見於報端,變通、"潛規則"成了當前中國社會的流行詞彙。

同時,我們也在太多的不自由,學習的不自由,小學生放棄了快樂的童年,被一個個補習課外班壓得呼吸不得,就業來自由,採訪不自由,言論不自由,住房不自由,看病不自由,好象就是受了委屈也不自由,還要開胸驗肺……

《自由在高處》從不同角度解僱分析了當今中國社會存在的諸多怪象,最根本的價值觀念與西文主流價值觀念的差異,對人生觀價值觀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生活的價值及意義,國家與社會在存在,自由、平等、博愛的價值,集中營是用來做什麼的,體制內的弱者面臨的制度因素,"風能進,雨能進,國王的衞兵不能進"體現着對個體主權的尊重和保護,二等於多少體現的觀念改變,人是時間單位體現個人的創造價值,國界與自由全新意義等等。

回顧現實與理想,我們想得太多,學得太少,做得太少,調研實踐得太少。對比西方價值觀念,總強調意識形態差異,而相互學習、借鑑比太少。現階段,無論東西文化、南北差異,都是全球文明文化的組織部分,都應主動學習,相互交流。

追尋思想的自由。現階段,由於教育體系、教育方式、教育內容的束縛和差異,總是自覺不自覺得學習到的理論、價值、觀念,與現實社會存在種種現象相矛盾,也相交織,種種規則、潛規則勝行於道,打破了人們既有傳統觀念和價值,需要學習更多的經濟學、社會學、西方經典理論學來審視中國社會現狀和發展趨勢,培養和修正個人的價值認同,正確辨別正負是非,放飛個人自由思想。更要大膽地説出你的不高興。龍應台:"不要以為你是大學教授,所以研究比較重要;不要以為你是殺豬的,所以沒有人會聽你的話;不要以為你是大學生,不夠資格管理社會。你今天不生氣,不站出來的話,明天……還有我,還有你我的下一代就要成為沉默的犧牲者,受害人?如果你有種,有良心,你現在就去告訴你人公僕立法委員會,告訴衞生署,告訴環保局:你受夠了,你很生氣!你一定要很大聲地説。"

尋找選擇的自由。李開復給中國大學生的信中,多次提及選擇的權利和智慧。正如李開復所説,"有勇氣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有胸懷接受不可改變的事情,有智慧來分辨兩者的不同。"不要一味地看到被選擇,更應積極地面對新生活,適應新環境,當前我們每個人都面臨被選擇,從小學升初中,到大學被錄取及面臨就業,也許直至工作後崗位的多次調整都看似被動的過程,反思之中,不選擇也一種選擇,被選擇也是你生活學習訓練的結果之一。1.01^365=37.87,0.99^365=0.03。兩者起點是如此接進而結果差距是如此之大,這恰恰是你自由選擇的結果。"改變不了大環境,就改變小環境。小環境改變了,大環境也就隨之改變。做自己所能及的事情,你不能決定太陽幾點升起,但能決定自己幾點起牀。"

創造一個激活自由的機制。目前中國從上至下都在開展加強和改進作風建設的活動,目的是更好地弘張揚優良傳統,提高工作效率,這些活動年年都在強調,隔幾年都要搞運動,這也許是適應中國當今社會的實際。調整單位負責人,作風建設會隨之改變,這相對來講比較容易,但要解決用調整負責人來改變作風,必須建立一種長效機制,及公平的、自由的環境,保障決策、執行、監督的順暢運行。

Freedom is not free.用你的勇氣、拼搏及執着去爭取更多的自由吧。

猜你喜歡

熱點閲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