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七年級教案

七年級語文上冊《綠色蟈蟈》公開課教案

本文已影響 10K人 

  教學目標

七年級語文上冊《綠色蟈蟈》公開課教案

  知識目標

1.理解、積累“狩獵、喧囂、靜謐、弱肉強食、驚慌失措、津津有味”等詞語。

2.瞭解法布爾和他的《昆蟲記》以及蟬的生活習性。

  能力目標

1.學習用快速閲讀,理解課文內容並簡潔概括要點的方法。

2.體會文章富有文學筆法、生動活潑的特點及表達效果。

3.體會並學習文中擬人的手法的運用。

  德育目標

感受作者嚴謹求真的科學態度,培養學生獻身科學的信念。

  教學重點

品味鑑賞文章生動傳神的語言美;練習快速閲讀篩選並概括要點的方法。

  教學難點

通過比較、分析,引導學生感受文章的筆法特點;感受、學習法布爾的探索精神和觀察方法。

  教學方法

1.朗讀法。《綠色蟈蟈》是一篇觀察隨筆,也是一篇優美的散文。文章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高度結合,描寫生動,妙趣橫生,在反覆誦讀中體味生動傳神的語言特點,如擬人手法的運用及表達效果。

2.研討點撥法。本文是一篇妙趣橫生的小品文,因其內容的生動有趣,課堂教學應充分調動學生自由探究的積極性,為深層把握文意提供廣闊的活動空間。教師適當點撥、歸結,如文章突出的寫作特色。

  教具準備

多媒體CAI課件、錄音機及示範朗讀帶、投影儀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

快速閲讀,理解課文內容並用簡潔的語言概括要點。鑑賞文章生動傳神的語言特點。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孩提時代,知了唱歌、蟋蟀鳴叫、蜘蛛織網、螞蟻運食,這些自然界大家庭的成員,是我們天真生活中一道亮麗的風景。但隨着閲歷的增長,忙碌之中少了那份賞玩的心境。19世紀的法國卻有一位用畢生時間為蟲子書寫歷史的人,他就是被稱為“昆蟲世界的維吉爾”的法布爾,《昆蟲記》就是他以大量科學報告材料和文學氣質艱苦寫成的鉅著,今天我們學習的《綠色蟈蟈》便是其中一篇。(板書文題、作者)

  二、資料助讀

投影:

法布爾與《昆蟲記》

1823年12月22日,法布爾生於法國南部一户農民家中。童年時代就迷上了户外大自然中的花草蟲鳥。在他不足19歲時就立志研究昆蟲。後來靠自學獲得了自然科學碩士、博士學位。1880年他用積攢的一小筆錢,在鄉間小鎮塞里尼昂附近購得一處坐落在生荒地上的老舊民宅,進一步研究活蟲子的計劃即將變成現實。他精神舒暢,用當地普羅斯旺語給這處居所取了個風趣的雅號——荒石園。年復一年,他守着心愛的荒石園,開足生命的馬力,不知疲倦地從事獨具特色的昆蟲學研究,把勞動成果寫進一卷又一卷的《昆蟲記》。他就是這樣,孤獨、歡欣、清苦、平靜地度過了35年餘生。

《昆蟲記》主體內容集中在昆蟲學問題上,同時收入一些講述經歷、回憶往事的傳記性文章,若干解決理論問題的議論,以及少量帶科普知識性的文字。1910年法布爾在全十卷精裝本《昆蟲記》的出版序言中説:“非常遺憾,如今我被迫中斷了這些研究。要知道從事這些研究是我一生得到的惟一僅有的安慰。閲盡大千世界,自知蟲類是其最多姿多彩者中之一羣。即使能讓我再獲得些許氣力,甚至有可能再獲得幾次長壽人生,我也做不到徹底認清蟲類的益趣。”

1915年11月的一天,這位以昆蟲為琴撥響人類命運顫音的巨人逝世。

  三、速讀概括、感知文意

1.學生自由誦讀課文,勾畫並疏解生字詞。

投影:

(1)給加粗的字注音。

喧囂( ) 劫掠( ) 靜謐( ) 酷愛( ) 吮取( )

氣氛( ) 滿載而歸( ) 喑啞( )( )

(2)根據拼音寫出相應的漢字。

shòu( )獵 cuàn( )奪 rǎo( )亂 更勝一chóu( )

gōu( )火 zhōng( )斯 xī( )sū( )作響wō jù( )( )

(3)請將橫線處的文字表述替換成成語(或詞語)。

①耳朵靈敏的人,能聽到動物中弱者被強者吃掉處四周的綠葉叢中,蟈蟈在竊竊自語。( )

②表面上很大而實際脆弱的東西常常成了綠色蟈蟈進攻的目標。( )

③蟬則驚慌、害怕得不知如何是好地飛起逃竄。( )

④它們對這道菜吃得特別有興趣。( )

明確:(1)xiāo jié mì kù shǔn fēn zài yīn yǎ

(2)狩 篡 擾 籌 篝 螽 窸窣 萵苣

(3)弱肉強食 龐然大物 驚慌失措 津津有味

2.聽朗讀錄音,畫出文中自己認為最精彩的句子或段落並簡要分析。

提示:本文雖是一篇介紹蟈蟈的科普文章,卻不顯絲毫的機械呆板,它不像一般的説明文那樣平實,而是靈活生動,不拘一格。既有對昆蟲形象的描繪,又有個人情感的流露。作者對昆蟲蟈蟈充滿了喜愛之情,語言顯得生動感人。

精彩的語句示例:

(1)“綠色的蟈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響亮一點兒,那你就是比蟬更勝一籌的歌手了。”用擬人手法寫蟈蟈,流露出濃厚熾熱的喜愛之情。

(2)“這種昆蟲非常漂亮,渾身嫩綠,側面有兩條淡白色的絲帶,身材優美,苗條勻稱,兩片大翼輕盈如紗。”優美的語言刻畫出蟈蟈可愛的樣子。

(3)“關於食物,我遇到了餵養螽斯時同樣的麻煩。”“麻煩”一詞表現出作者對蟈蟈悉心照料不怕麻煩的態度。帶有明顯的感情色彩,親切自然,富有文學筆法。

(4)“我用蟬來餵養它們。它們對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

“它用喙尖抓抓腳底,用沾着唾液的爪擦擦臉和眼睛,然後閉着雙眼或者躺在沙上消化食物。”語言使用生動傳神。

3.快速閲讀全文,篩選關鍵信息,理解課文內容。

思考:(1)綠色蟈蟈的外表有哪些特徵?綠色蟈蟈有哪些習性?作者主要寫了哪個方面的習性?

(2)作者不斷變換對綠色蟈蟈的稱呼,找出這些稱呼,説説作者在什麼情況下用什麼稱呼,這樣寫有什麼效果。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1)外表特徵“這種昆蟲非常漂亮,渾身嫩綠,側面有兩條淡白色的絲帶,身材優美,苗條勻稱,兩片大翼輕盈如紗。”

作者寫了蟈蟈的叫聲和食性。主要寫的是食物習性。從第4段到結尾,這是文章的主體,其中8、9、10三段是對蟈蟈食性的補充説明。11段是寫蟈蟈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一起,從不爭吵。

(2)作者對蟈蟈的稱呼有:狂熱的狩獵者、我籠裏的囚犯、蟬的屠夫等。當蟈蟈捕殺蟬時作者用“狂熱的狩獵者”;當蟈蟈成為作者籠中觀察和實驗的對象時,作者就用“籠裏的囚犯”;當蟈蟈吃蟬肉時作者稱之為“蟬的屠夫”。作者不斷變換稱呼,使行文更生動,描寫更形象,給人更深刻的印象。

4.合作研討:

(1)作者是用什麼方法引出蟈蟈的呢?

(2)作者是如何知道蟈蟈喜歡吃什麼食物的呢?

(3)文中多處運用擬人手法,試結合具體例子説説這樣寫的好處。

(4)研讀課文第9段,歸納這段文字説明了蟈蟈的什麼生活習性,説明蟈蟈屬__________(A.食肉 B.食草 C.雜食)性昆蟲。

(5)“蟈蟈也存在着同類相食的現象。誠然,在我的籠子裏,我從來沒見過像螳螂那樣捕殺姊妹、吞吃丈夫的殘暴行徑,但是如果一隻蟈蟈死了,活着的一定不會放過品嚐其屍體的機會的,就像普通的獵物一樣。”本語段中運用了什麼説明方法,有何好處?

(6)《辭海》中有關蟈蟈的條目是這樣的:蟈蟈,昆蟲。螽斯的一種。翅短,腹大,雄的前翅基部可摩擦發聲。吃植物的嫩葉和花,危害農作物。也有稱之為“哥哥”。就這段文字與課文比較,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文的筆法特點。

學生回答,教師點撥:

(1)課文第1段並沒有寫蟈蟈,是寫在別人歡度國慶的日子裏,自己還沒有忘記去觀察昆蟲。“我獨自一人”説明作者對他熱愛的事業的執著。第2段寫蟬在夜晚不再鳴叫,它要休息了。突然,蟬的一聲哀號引出了本文的“主人公”——蟈蟈。這是多麼富有匠心的寫作思路!

(2)作者是通過實驗和觀察知道蟈蟈喜歡吃蟬肚子的。清晨,作者散步時看到的一幕揭開了蟈蟈食物之謎——捕蟬為食。又通過變換食物的花樣,揭開了蟈蟈首先吃蟬肚子的祕密,因為肚子既有肉,又有甜食。這反映了作者嚴謹的科學態度。

(3)“竊竊自語”“津津有味”“酷愛甜食”“毫不猶豫地都接受”是擬人。這樣寫親切自然,形象生動。

(4)課文第9段文字説明了蟈蟈的食性。選C,屬雜食性昆蟲。

(5)語段運用了作比較的説明方法,寫蟈蟈同類相食,拿螳螂來作比較。這樣寫既能使讀者瞭解其他昆蟲的習性,又能突出蟈蟈的習性。

(6)本文的説明與一般的説明文不同,帶有明顯的感情色彩,親切自然,富有文學筆法,妙趣橫生,生動活潑。

師生共同歸結本文的寫作特色:

(1)文藝筆調。本文既有對昆蟲的形象描寫,又有個人感情的流露。

(2)生動傳神的語言。作者對蟈蟈充滿了喜愛之情,語言生動感人。

(3)擬人手法的運用。這使文章自然、親切,增強了可讀性。

(4)通過比較來寫蟈蟈。比如在寫蟈蟈的叫聲時,拿蟬的叫聲來作比較;寫它喜歡吃肉食時,拿螽斯來作比較;寫它追捕蟬時,拿鷹來作比較;寫它同類相食時,拿螳螂來作比較。

這些比較,既突出了蟈蟈的習性,又説明了作者對各種昆蟲的習性瞭如指掌。

5.昆蟲是人類的朋友,請學生選擇自己喜愛的一種昆蟲,用一段文字形象描繪其外形。

小組推舉代表在班上交流,師生共同評議。

  四、課堂小結

談到《昆蟲記》,周作人説:“比看那些無聊的小説戲劇更有趣味,更有意義。”的確如此,法布爾筆下的蟈蟈是鮮活的,字裏行間洋溢着作者對生命的尊重與熱愛。蟈蟈的鳴唱給大自然增添了一串串美妙的音符,而法布爾則以睿智的哲思、求真的探索為人類的精神之樹增添了一顆豐碩的智慧之果。在我們品享的同時,就讓心中的感念作為對“昆蟲世界的維吉爾”的讚譽。

  五、課堂練習

1.閲讀課文的8~11語段,回答問題:

(1)結合語境,解釋詞語。

屠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試用簡潔的語言概括語段⑨⑩的內容要點。

(3)語段⑨中的“這一切”具體指代什麼?“這蟬的屠夫”指代什麼?

(4)語段⑨⑩介紹蟈蟈的生活習性時,主要運用_________的説明方法。

(5)語段⑩中“但是___________一隻蟈蟈死了,活着的一定不會放過品嚐其屍體的機會的,___________像吃普通的獵物一樣。這並____________因為食物缺乏,_________因為貪婪才吃死去的同伴。”在“________________”處填上合適的關聯詞語。

(6)語段⑩中作者分析了“蟈蟈中存在着同類相食的現象”的原因,試用一個詞加以概括。

(7)語段節選自《綠色蟈蟈》,作者是___________(國)著名昆蟲學家__________。

2.閲讀語段,完成(1)~(3)題。

①燕子善飛,婦孺皆知。其飛行速度每小時可達120公里,_________燕子又具有高超的飛行特技:它們一會兒像箭一樣貼牆飛行,一會兒又垂直地直衝雲天;它們能夠倏忽地來個180°大轉彎,或者翼不振,翅不搖,乾脆在空中滑翔幾分鐘。

②那麼,燕子的飛行本領為什麼如此高強呢?原來,燕子的身軀呈流線型,兩隻翅膀既窄又長,每秒可以振動20次,它們的尾巴幾乎是整個身軀長度的三分之一,這些對飛翔是特別重要的。燕子的身子特別輕巧,平均重量僅為20克,堪稱是最輕量級的飛行員。

③燕子是一種勤勞的鳥。築巢,“娶妻生子”,撫養孩子,整天忙得不亦樂乎。燕子又是個捕蟲能手。一對燕子夫妻每天捕8000多隻蟲,除供自己所需外,大部分都用來餵養它們那些似乎是永遠也填不飽肚子的孩子們。燕子吃掉大量害蟲,對農業林業有很大好處,所以,燕子是益鳥,是人類的朋友。 (節選自吳莫印《燕子》有改動)

(1)解釋文中加粗成語的含義。

婦孺皆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亦樂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段①的空缺處應填入的最恰當的句子是( )

A.堪稱是鳥類大家庭中最善於飛翔的成員。

B.堪稱是動物大家庭中最善於飛行的成員。

C.堪稱是動物大家庭中飛翔技能最高的成員之一。

D.堪稱是鳥類大家庭中最善於飛翔的成員之一。

(3)閲讀語段②,簡述“燕子”具有高強的飛行本領的原因。

參考答案:

1.(1)指以宰殺牲畜(蟬)為業的人。 鳥類和昆蟲的嘴。

(2)介紹了蟈蟈善食昆蟲、肉及水果甜漿、青草等的習性;介紹了蟈蟈中存在着同類相食的現象;介紹了蟈蟈的和睦相處及休息。

(3)“這一切”指蟈蟈善食沾糖的蟬肉及金龜子一類昆蟲。指代蟈蟈。

(4)比較説明

(5)如果 就 不是 而是

(6)貪婪

(7)法 法布爾

2.(1)婦女與孩子都知道。 不也是很快樂嗎?

(2)A

(3)身體呈流線型、翅膀既窄又長;尾巴長;身子輕。

猜你喜歡

熱點閲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