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六年級教案

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複習題

本文已影響 9.9K人 

  一、積累與運用

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複習題

1.你一定能把下面的詞語還原到本單元學習的課文裏面去:

臘月  初旬  展覽  蒜瓣  餃子  翡翠  雜拌  榛子  栗子  爆竹  風箏  預備  彩排  鞭炮 截然  寺院  彩繪  逛廟會  麥芽糖  劇種 面具 激流  發誓  曠野  佈施 鼻祖  柔順  壓抑 敦厚  誇張 描述  演繹  佈局 和睦  酷熱  激昂 抽象  韻味

《北京的春節》

《藏 戲》

《和田的維吾爾》

《各具特色的民居》

2.請你嚐嚐“怪味”成語(根據橫線前面提示的意思寫出成語)

世界上最公開的事情——

世界上最長的腿——

世界上最離奇的想法——

世界上最大的嘴——

世界上最神祕的行動——

世界上最重的話——

世界上最厲害的賊——

世界上最長的文章——

世界上最寶貴的話——

世界上最高的瀑布——

世界上最長的一天——

世界上最短的季節——

世界上最怪的動物——

3.請你用“嚴”字組成四個不同的詞語後再填空。(4分)

(  )的後果  (  )的神情

(  )的批評  (  )的考驗

4.請你根據課文內容把下面空着的意思補充完整。(3分)

讓我們先跟隨作家老舍,走進老北京,過一個京味十足的春節,感受獨特的民風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照北京的老規矩臘八這天家家都要________,哩哩啦啦二十三要________;二十四要________;二十九要________;三十晚上________;初一、初二________;正月十五________;殘燈末廟後要________。

藏戲是藏族的________,它簡單到沒有________和________,僅一________伴奏;複雜到每個角色都要帶着象徵身份的________;它漫長到要演出________還不會結束。藏戲以不可抗拒的魅力,一代代傳承下來。

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在藝術形式上百花盛開,在民居上也是各有特色。讓我們走進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説説它們各自的特點:

客家民居位置________,作用________,材料________,結構________。

傣家竹樓位置________,作用________,材料________,結構________。

維吾爾人有種特別的________;和田維吾爾人________的程度令人驚歎;和田地處________,那惡劣的自然環境並沒有扼殺維吾爾人________;________的和田維吾爾人,縱使生活再________,感覺也是________的`。

你能寫出幾個我國的民俗節日嗎?

5.有趣的標點。

唐朝詩人杜牧寫過一首題為《清明》的絕句: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這首膾炙人口的唐詩如果你將標點稍作改動,就可以變成一出精緻的課本小短劇。你會改動嗎?試試看:

時間:

佈景:

地點:

行人:

牧童:

 二、閲讀與思考

1.片斷閲讀。

三個人去登山,第一人剛開始攀登幾步,感到山陡難登,就退了下來,他説:“我是( )。”第二人登到半山,( ),望着上面險惡高俊的山勢,搖搖頭説:“還是( )吧!”也退了下來。只有第三個人,在攀登途中,( ),披荊斬棘;勇往直前,幾次跌倒,都爬起來再上,無所畏懼,毫不氣餒,最後,終於登上峯頂。過了幾天,三個人又碰面了。第一個人説:“登上峯頂,也不過那麼回事,還是我省下許多力氣。”第二個人説:“是呀!所以我適可而止,中途退下,還是明智的。”第三個人笑了笑,説道:“不過,頂峯上的無限風光,你們是無法看到的。”

(1)從下面的詞語中,選取恰當的詞語填在文中的括號裏。

A適可而止 B知難而進 C知難而退 D氣喘吁吁

(2)認真讀短文,想一想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麼?

(3)選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裏。

這篇短文描寫人物的主要方法是( )

A動作描寫  B外貌描寫  C語言描寫  D心理活動描寫

(4)用“——”在文中劃出描寫第一個人、第二個人登山時退下來的真正原因的詞句。

(5)聯繫上下文,理解“適可而止”的意思。

2.課外閲讀。

這時候,我的腦裏忽然閃出一幅神異的圖畫來:深藍的天空中掛着一輪金黃的圓月,下面是海邊的沙地,都種着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其間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項帶銀圈,手  一柄鋼叉,向一匹猹⑵盡力的   去,那猹卻將身一  ,反從他的胯下  走了。

這少年便是閏土。我認識他時,也不過十多歲,離現在將有三十年了;那時我的父親還在世,家景也好,我正是一個少爺。那一年,我家是一件大祭祀的值年⑶。這祭祀,説是三十多年才能輪到一回,所以很鄭重;正月裏供祖像,供品很多,祭器很講究,拜的人也很多,祭器也很要防偷去。我家只有一個忙月(我們這裏給人做工的分三種:整年給一定人家做工的叫長工;按日給人做工的叫短工;自己也種地,只在過年過節以及收租時候來給一定人家做工的稱忙月),忙不過來,他便對父親説,可以叫他的兒子閏土來管祭器的。

我的父親允許了;我也很高興,因為我早聽到閏土這名字,而且知道他和我彷彿年紀,閏月生的,五行缺土⑷,所以他的父親叫他閏土。他是能裝〔弓京〕捉小鳥雀的。

我於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閏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親告訴我,閏土來了,我便飛跑的去看。他正在廚房裏,紫色的圓臉,頭戴一頂小氈帽,頸上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這可見他的父親十分愛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許下願心,用圈子將他套住了。他見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沒有旁人的時候,便和我説話,於是不到半日,我們便熟識了。

我們那時候不知道談些什麼,只記得閏土很高興,説是上城之後,見了許多沒有見過的東西。

這來的便是閏土。雖然我一見便知道是閏土,但又不是我這記憶上的閏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圓臉,已經變作灰黃,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皺紋;眼睛也像他父親一樣,周圍都腫得通紅,這我知道,在海邊種地的人,終日吹着海風,大抵是這樣的。他頭上是一頂破氈帽,身上只一件極薄的棉衣,渾身瑟索着;手裏提着一個紙包和一支長煙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記得的紅活圓實的手,卻又粗又笨而且開裂,像是松樹皮了。

……

我這時很興奮,但不知道怎麼説才好,只是説:

“阿!閏土哥,——你來了?……”

我接着便有許多話,想要連珠一般湧出:角雞,跳魚兒,貝殼,猹,……但又總覺得被什麼擋着似的,單在腦裏面迴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臉上現出歡喜和淒涼的神情;動着嘴脣,卻沒有作聲。他的態度終於恭敬起來了,分明的叫道:

“老爺!……”

我似乎打了一個寒噤;我就知道,我們之間已經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説不出話。

他回過頭去説,“水生,給老爺磕頭。”便拖出躲在背後的孩子來,這正是一個廿年前的閏土,只是黃瘦些,頸子上沒有銀圈罷了。“這是第五個孩子,沒有見過世面,躲躲閃閃……”

母親和宏兒下樓來了,他們大約也聽到了聲音。

“老太太。信是早收到了。我實在喜歡的不得了,知道老爺回來……”閏土説。

“阿,你怎的這樣客氣起來。你們先前不是哥弟稱呼麼?還是照舊:迅哥兒。”母親高興的説。

“阿呀,老太太真是……這成什麼規矩。那時是孩子,不懂事……”閏土説着,又叫水生上來打拱,那孩子卻害羞,緊緊的只貼在他背後。

“他就是水生?第五個?都是生人,怕生也難怪的;還是宏兒和他去走走。”母親説。

宏兒聽得這話,便來招水生,水生卻鬆鬆爽爽同他一路出去了。母親叫閏土坐,他遲疑了一回,終於就了坐,將長煙管靠在桌旁,遞過紙包來,説:

“冬天沒有什麼東西了。這一點幹青豆倒是自家曬在那裏的,請老爺……”

我問問他的景況。他只是搖頭。

“非常難。第六個孩子也會幫忙了,卻總是吃不夠……又不太平……什麼地方都要錢,沒有規定……收成又壞。種出東西來,挑去賣,總要捐幾回錢,折了本;不去賣,又只能爛掉……”

他只是搖頭;臉上雖然刻着許多皺紋,卻全然不動,彷彿石像一般。他大約只是覺得苦,卻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時,便拿起煙管來默默的吸煙了。

讀完後思考完成:

1.請在文中橫線上填上適當的詞。

2.和少年閏土比,中年閏土發生了哪些變化?變化的原因是什麼?

3.我”和閏土相見時,閏土“臉上現出歡喜和淒涼的神情”, “歡喜”和“淒涼”矛盾嗎?為什麼?

4.“我就知道,我們之間已經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了”,你是怎樣理解這“厚障壁”的?

5.你從文中感覺到“我”對故鄉的印象有何變化?

 三、習作

“餐桌”是一種文化,是一種氣氛,是一種渲染,是一種和諧,是一種民俗,是一種色彩,也是一種健康標準的體現。它既是人們分享喜樂的地方,又是記錄當地民風與民俗的見證。請你圍繞深圳人的“餐桌”文化為話題,題目和體裁自擬寫一篇作文,字數600字左右。

猜你喜歡

熱點閲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