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六年級教案

《天遊峯的掃路人 》教學案例+教學反思

本文已影響 2.28W人 

 《天遊峯的掃路人》教學案例

《天遊峯的掃路人 》教學案例+教學反思

《天遊峯的掃路人》是蘇教版第十冊第13課,此文是篇散文。作者有細膩的筆觸描寫了自己在登天遊峯時的所見、所聞、所感,刻畫了一位質樸而充滿自信的老人形象。我在教學中從具體語言材料的朗讀品味中體會天遊峯的掃路人那種自強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達、開朗的生活態度,學生們能深刻理解了課文內容,而且師生收益匪淺。

例:(教學片段)……

師:出示課文最後一節:“30年後,我照樣請您喝茶!説罷,老人朗聲大笑。笑聲驚動了竹叢裏的一對宿鳥,它們飛了起來,又悄悄地落回原處。這充滿自信、豁達開朗的笑聲,一直伴隨我回到住地。”

生:(自由朗讀此段)

師:你讀懂了什麼?

生:我知道這位老人很自信、很好客。我從第一句中知道的。老人相信自己30年後,會與作者相聚。而且還用“!”來加以肯定,語氣堅定。

師:你能讀好這一句嗎?

生:30年後,我照樣請您喝茶!

師:你是怎麼讀好這句的?

生:我是帶着激情,以自信的語氣讀。

師:大家都來試讀讀。

生:(大聲朗讀第一句)

師:這段話中你還讀懂了什麼?

生:我知道了老人性格開朗、豪爽、樂觀。

…………

師:是呀,作者也被老人精神折服,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你能通過朗讀來表現嗎?

生:(先自由練讀,再個別朗讀)

師:對老人的所見、所聞、所感會給作者有什麼啟發?

生:1、作者今後一定以掃路人為榜樣,生命不息,攀登不止。

2、作者在生活中,一定是個充滿自信、樂觀的人。

3、作者一定在工作與生活中藐視一切困難,是個豁達開朗的人。

…………

師:好,同學們都動腦筋了,那麼怎樣在文中表達讀者的心思?

生:乾脆在結尾處加一句。

師:好,這個主意棒!你想加什麼?

生:1、老人的高尚情操將伴隨我的一生。

2、老人自強不息的精神和樂觀的'生活態度將伴隨我的一生。

3、老人的一言一行將永遠印在我的心裏。

…………

師:棒極了,請把你要加的話補寫在書上,然後再有感情的讀一讀。

…………

師:同學們,學了這一課你想在課餘時間做些什麼嗎?

生:1、我想想象一下30年後,作家章武又一次來到武夷山看到那銀絲一樣的階梯和掃路人時的情景。

2、我想收集一下有關天遊峯資料。

3、我想寫一篇讀後感

4、我想摘抄一下課文中的好詞好句。

……

教學進行到此,做為老師已十二分滿意了,而且,一次次被學生表達的內容所感動,令人振奮。

以上教學我抓住了以下2點進行:

(一)以朗讀促感悟以感悟促美讀

首先,此段教學以讀為先,以學生為主導,教學思路隨學生而走,在探究人物心理體會作者感情的同時,沒有導致語文教學本質任務的迷失,重視了對學生語言文字感受能力的提高。記得《小學語文教學》雜誌中寫到:“課文是思想內容與語言形式的統一體,兩者是分不開的。一般來説,對語言文字的感受越豐富,對思想內容的體會就越深入。”因此,在教學中,就必須把大量的時間花在組織學生細讀課文上,讓學生在讀中體會。讀中感悟,通過多種形式入情人境地朗讀,讓學生充分地感受老人熱愛生活豁達自信的精神風貌。然後再理解的基礎上把課文真正的讀好。

(二)以美讀激表達以表達促遷移

學生讀着讀着。心裏一定有許多話要説,做為老師要趁熱打鐵,教學思路要及時跟上學生,抓住時機讓學生充分地表達,真正做好説的語言文字訓練工作。踏踏實實地上好語文課。在學生充分地表達後,老師均給予充分的肯定,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廣泛地進行語言文字學習,在實踐中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那麼教學效果必定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天遊峯的掃路人》教學反思

《天遊峯的掃路人》,作者用細膩的筆觸描寫了自己在登天遊峯時的所見、所聞、所感,刻畫了一位質樸而充滿自信的老人形象,表達了作者對老人自信、開朗、豁達的生活態度的讚美。課文語言優美,描寫細膩,特別是對人物的外貌、語言描寫十分細緻。

首先談話揭題,讓學生知道本文寫的是天遊峯的掃路人。接着,我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想想“你認識了一位怎樣的老人?”通過學生質疑討論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在讀正確、讀流利的基礎上,讓學生再次走進文本,默讀課文,梳理課文層次,並指導概括課文主要內容。體會“武夷山第一險峯的險峻”的教學也尤為重要,我先讓學生讀讀這一段,用筆畫出有關語句。引導學生抓住文中“像一根銀絲”、“風一吹就能斷掉似的”等詞句邊朗讀,邊想象一根銀絲在雲霧中飄飄悠悠的險。最後練習朗讀,讀出巍峨險峻的天遊峯的陡峭美,為後面理解老人掃山路的艱辛作好鋪墊。

“我”與掃路人的對話描寫特別細緻,表現了老人自信、開朗、豁達的性格,這是教學的重難點。我讓學生走進對文本的研讀,認真自讀課文,畫出有關語句,並在有感受的地方寫上批註,引導學生通過老人樸素的話語感悟課文所藴含的深刻哲理,找出描寫老人語言的相關段落。主要圍繞“想想老人掃路到底累不累?”、“老人掃山路真的很輕鬆嗎?”這些問題展開討論,讓學生從課文描述的語句中去尋找事實依據。從天遊峯的險峻中體會老人上山掃九百多級、下山掃九百多級是多麼的不容易!以及“那層層疊疊的石階,常常使遊客們氣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卻步,半途而返。……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氣。”等語句來體會老人掃山路是十分艱辛的。接着,我進一步引導,“既然掃山路是一件很艱難、很辛苦的事,那老人為什麼説不累呢?”再次引導學生抓住老人的語言:“掃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30年後,我照樣請您喝茶!”等語句,朗讀感悟老人樂觀的生活態度,體會老人對生活充滿了信心。最後,聯繫課文最後一句 “這充滿自信、豁達開朗的笑聲,一直伴隨我回到住地。”來理解體會老人那令人敬慕的豁達的人生態度。指導學生用自信、爽朗的語氣朗讀課文最後一段,再次體會老人熱愛生活、豁達自信的性格特點,表達對老人的敬意和讚美。

另外,對老人外貌的描寫,從 “瘦削”“黝黑”“慈善”“炯炯有神”等詞語中朗讀感受到這是一位身體健朗、和善可親的老人。

我始終以“你看到了一位怎樣的老人?為什麼?”為主線展開學習,通過讀讀、畫畫、議議,讓學生各抒己見,當學生感受不到位時,我適時點撥;當學生理解出現偏差時,我順勢引導,從而正確處理好主體與主導的關係,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

猜你喜歡

熱點閲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閲讀